導語:臺北市景點:萬華糖廍文化園區,糖業文化特展
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
在臺北市一處境秘的園地,園區內古色古香,可以看到從蔗到糖,以及保留下的歷史建築三棟倉庫及貨運月臺,隨著時間的流逝,道盡歷史及人事滄桑。在甘蔗區旁,能看到農夫及牛隻的仿真雕像,他們正在拉著石磨榨出甘蔗汁的意象,藉由模擬早期的農村縮影,讓我們可以對早期的生活有個初步的認識和印象。我們在糖廍文化園區內,看到真正的甘蔗種植區!不只有不同種類的甘蔗,也還有種植其他各種類的蔬菜,倘若小型的田園城市,讓臺北人不再臺北俗啦。
以前廠房的機器設備,幾乎都已經被拆毀,戰後就僅剩倉庫由臺灣糖業公司使用,臺北市政府在2003年指定原為其所屬的ABC三棟倉庫和古月臺為市定古蹟,所以還能看到讓人值得回憶的五分車及月臺,得以保存北臺灣製糖產業的重要遺址。紅磚堆砌的倉庫古蹟,在這裡拍攝幾張的人像,覺得還蠻有意境的耶,網美也可以考慮來這裡美拍取景。拍照用的人像看板,除了供民眾體驗一秒當農夫,也提醒著來訪的遊客,參訪的注意事項。
三大倉庫的A棟倉庫,主要作為展覽館使用,規劃「糖倉開門」糖業的文化特展,介紹臺北糖廠的歷史過往及城西產業發展軌跡。室內參訪免門票,採自由進出的方式供民眾前來參觀,裡面除了圖片和文字,也有利用多媒體來介紹糖倉,也可以從圖上知悉「臺灣糖業發展史」,遠從荷西、明鄭時期就已經有糖業的經營。去過臺灣各地的糖廠,都有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都有根大大的煙囪,可以想見這些地方當時均為臺灣現代化工業發展重要的地標,不過在糖廍文化園區現在是已經看不見這地平線上的煙囪。
糖廍文化園區名字裡面的「廍」,意指早期煉製蔗糖的草屋,主要是由「榨蔗棚屋」及「煮糖間」兩部份所組成的,早期甘蔗採收都是使用人工操作,將採收後的甘蔗就地「建廍煉糖」,然後是以單輪牛車運到「糖廍」,之後發展成雙輪牛車及五分車送到糖廠煉製。隨著時代變遷及科技的進步,從蔗到糖的現代化製糖過程,從原料的採取,一直到成品的包裝,都有詳細的說明,還有小小的實體可以參考。
如果把現在附近的中國時報、臺電、國宅及臺糖宿舍加進來,應該大致就是糖廠當時的範圍了吧,糖廍文化園區內,有許多早期的老照片可以瀏覽,應該也喚起了在地老一輩的居民,珍藏已久的記憶,另外關於甘蔗還有一些諺語可以欣賞。我想小朋友應該最喜歡這區了,不只有拼接小火車益智玩具可以玩,還有拓印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塗鴉塗個過癮,出口的販賣部,營造的有點像小時候常常光顧的甘仔店,有股懷舊的感覺。
來訪臺北市萬華區糖廍文化園區,參觀保存下來的市定古蹟,環境改造後園內還有種植不同種類甘蔗來象徵甘蔗園,倉庫內有糖業文化特展,珍藏著各種文物及歷史軌跡,落實鄉土教育結合模擬早期農村的生活,具有歷史教育意義,並且提供大家免費來入園,公園內有增設遊樂設施也很適合親子來共遊。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最後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如果文章有不理解地方請在留言區留言一下,小編會為大家一一解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