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降臨,對一個家庭來說,本來是件大喜事。可是,近日福建有個寶寶出生不到兩天就胃出血,這對全家來說,簡直是悲從天降!這是怎麼回事呢,快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據《福建衛生報》5月21日報導,5月15日,解放軍第909醫院接診了一個出生不到兩天的小寶寶亮亮(化名),亮亮來自漳州,送到醫院時,頻繁嘔吐,出現了消化道出血症狀。而亮亮媽媽孕期正常,分娩順利,這的確讓醫生也感到十分費解。
經醫生詳細問診,原來聽老人說塗抹高麗參粉可以強身健體,家裡人便買來塗了些在亮亮的口腔內。沒想到大約過了1小時後,亮亮就出現了頻繁嘔吐的症狀。
隨後,醫護人員對亮亮採取洗胃、禁食和對症治療。21日,亮亮終於痊癒出院。
小編看完這則新聞,感到非常慶幸的是,亮亮經過治療,痊癒了,真是有驚無險!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如此幸運,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一些思考和啟示。
服用「神仙水」為哪般
據悉,亮亮的家人之所以讓孩子服用高麗參粉,是因為想「清胎毒」。「清胎毒」在南方比較流行,老一輩人認為南方的氣候和水質屬於熱性,很溼熱。
所以,孕婦在分娩前以及孩子出生三天以內都要做清胎毒,否則寶寶會長瘡、紅疹等。
所謂的「胎毒」是指什麼?
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主任醫師許仕納認為,其實中醫裡有胎毒這一說法。
最早出現在明代兒科著作《片玉心書》中,清代兒科著作《幼幼集成》中有詳細解說:「凡胎毒之發,如蟲疥、流丹、溼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瘡,與夫胎熱、胎寒、胎搐、胎黃是也。」
中醫認為胎毒即內熱,是與妊娠期間母體的熱毒有關的某些嬰幼兒疾病,如瘡癤、痘疹等的統稱,病因是孕婦飲食辛辣過度,或生活不規律,導致遺毒於胎。
西醫認為,胎毒實際上是新生兒溼疹、黃疸、腸胃病等,與孕婦在孕期的飲食有關。
偏方去「胎毒」不可取
民間流傳著「鵝蛋去胎毒」的說法,號稱孕期吃鵝蛋,將來孩子出生不會得溼疹,而且還能快速去除黃疸,於是很多老人家讓兒媳多吃鵝蛋。
專家稱,鵝蛋的營養的確豐富,對人腦和神經組織的發育有益。但是孕婦如果吃鵝蛋多了,蛋白質增多,尿酸增加,容易引發痛風,還會增加腎臟負擔。
除了前面提到的鵝蛋外,還有一些媽媽使用其他一些去胎毒的偏方,如黃連、硃砂、牛黃、輕粉,一旦使用不當,會造成明顯的毒性。
孕期如何預防胎毒
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認為,「胎毒」與準媽媽孕期的飲食有非常大的關係,那麼準媽媽孕期怎麼做才能儘量避免寶寶有胎毒呢?
飲食上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也多吃滋陰潤燥、生津養肺的食物和當季水果。少吃辛辣、油炸、油膩的食物。特別是孕晚期,是胎寶寶發育最快的一段時期,建議懷孕後期多吃青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
每天最好能夠喝足8杯水,孕晚期可以喝一些諸如綠豆湯、蓮子粥等清火的湯水。
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當休息,才能保障肌體的平衡,提高免疫力。
「神仙水」別亂用
至今南方不少省份和地區依然保留著給新生兒餵食添加了特殊成分水的民間習俗,號稱可以用來清胎毒、預防黃疸、強身健體等。因為這些特殊成分水中,有的添加了高麗參、黃芪、黃連,有的則是紅糖水、菜籽油,所以民間俗稱「神仙水」。
第909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滕飛說:「通常這類進食過『神仙水』的患兒,大多會在1至2小時內出現嘔吐症狀。神仙水」的成分各異,濃度和數量也不易掌握,而新生兒發育不完善、腸道嬌嫩,稍微不慎就可能導致嘔吐、消化道出血,進而引發電解質紊亂、脫水,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滕飛醫生建議,儘管「神仙水」是民間習俗,但並不一定都有科學依據,若一定要服用,也最好先諮詢專業的兒科醫務人員,避免帶來不必要的身體傷害。
育兒提示:
其實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但是如果方法不當,反而對孩子健康不利。所以孕期以及哺乳期要特別注意,所用的方法最好是先諮詢醫生,在醫生的引導下進行。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