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裡,根本沒有「胎毒」這種病!
啊....這都2020年,竟還有人用偏方來給孩子去「胎毒」!!!
那些所謂的偏方究竟是對娃好,還是坑娃,今天可真得好好說說了。
雖說現在醫學發達,可還是有不少地方流行著要給孩子「清胎毒」,方法呢,就是給新生寶寶喝添加了特殊成分的水,說是可以清胎毒、預防黃疸、強身健體等。
這些特殊成分的水,民間俗稱「神仙水」,添加了高麗參、黃芪、黃連,聽著還蠻高級,還有些地方是紅糖水,黃連水。
但這所謂的「神仙水」,要是給新生寶寶喝,那問題可就大了。
在福建漳州,就有一個出生僅2天的寶寶亮亮,喝了這所謂的「神仙水」,進了一次急診室。
其實亮亮媽媽在懷亮亮時是非常健康的,產檢一路綠燈,分娩也非常順利,亮亮出生時評分是滿分10分,是非常健康的寶寶。
可家裡人啊,想著要給寶寶清胎毒,防黃疸,提高抵抗力,就買了一些高麗參粉(俗稱神仙水)回來,然後塗在亮亮的口腔內。
誰知道1個小時後,亮亮就出現了頻繁嘔吐的症狀,整個人看上去非常無力。
一家人嚇壞了,趕緊帶著亮亮看醫生,檢查發現,亮亮竟然出現了消化道出血,這麼小的孩子啊,消化道出血後果很嚴重,必須馬上治療。
不得已,醫生對亮亮採取洗胃、禁食和對症治療,瞧瞧醫生從亮亮體內洗出的胃內容物,這所謂的「神仙水」真是差點要人命啊。
新生寶寶能亂吃東西嗎?不能!!!最適合他們的就是母乳或是配方奶,其他任何東西對他們的身體來說,都可能是負擔。
接診亮亮的醫生就說了:「神仙水」別亂用,嚴重時會危及生命,「神仙水」的成分各異,濃度和數量也不易掌握,而新生兒發育不完善、腸道嬌嫩,稍微不慎就可能導致嘔吐、消化道出血,進而引發電解質紊亂、脫水,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而所謂的用「神仙水」去胎毒,真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別再帶娃跳坑了。(新聞來源:福建衛生報)
一提到「胎毒」,相信媽媽們都不陌生,不少媽媽都曾經在孕晚期奮戰在去胎毒的路上。
隨便翻一翻媽媽們的分娩故事,都能整理出一系列去胎毒的民間偏方大全:鵝蛋去胎毒,獨蒜豬肚去胎毒,白蓮須煮鵝蛋去胎毒,茉莉花苞茶去胎毒,綠豆湯去胎毒.........
成人就算了,硬著頭皮吃,心裡默念著:為了寶寶好,再苦再難都忍著。
可如果寶寶出生後,還是有所謂的「胎毒」,那還是繼續奮戰在去胎毒的路上,這次就不是孕媽媽了,而是小寶寶來奮戰了。
看了福建寶寶的經歷,有不少媽媽分享了自家寶寶去胎毒的偏方,真是為孩子們捏了一把冷汗啊。
「我兒子剛出生,他奶奶就給他餵黃油,當時剛做完手術,爬不出來,事後跳起來罵人。」
「我婆婆衝奶粉在奶瓶裡加了金銀花露水,說去火去胎毒。」
「我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口食物不是奶,是黃連水,家人說去火去胎毒。」
「月子期間婆婆堅持要給寶寶餵高麗參,他說閩南地方剛出生的孩子都喝這個。反正我是從來沒聽說過,堅決不讓喝,就喝母乳。孩子很健康,腸胃也很好,好餵養著了。」
「大寶剛出生時餵過濃度挺高的金銀花茶,反正餵過以後寶寶肚子咕嚕咕嚕叫,要趴在我身上才睡得安穩,不讓餵還偷偷喂,根本不聽、」
「我們那裡新生兒在沒喝奶前,喝一種黃連水,或鉤藤茶,說是清火,祛胎毒。」
「我這邊的老人是孩子一出生就給餵蜂蜜水給孩子喝的,我是福建的。」
這些奇奇怪怪的偏方,聽著都懸乎,是怎麼敢幼小的孩子以身試法的。
「胎毒」到底是個什麼鬼?竟然讓這麼多人絞盡腦汁來想方設法對付它。
關於胎毒的解釋,其實在古書上記載的很詳細,明代兒科著作《片玉心書》中,清代兒科著作《幼幼集成》中有詳細解說:「凡胎毒之發,如蟲疥、流丹、溼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瘡,與夫胎熱、胎寒、胎搐、胎黃是也。」
這些症狀用現代醫學的知識解釋一下其實非常好理解,就是新生寶寶容易出現的頭垢、溼疹、鵝口瘡、蕁麻疹、黃疸等問題。
在香港衛生署裡也有對胎毒的介紹:胎毒的學名就是新生兒蕁麻疹等皮膚問題,常見於嬰兒出生後兩至三天,在嬰兒的面頰、身軀、背部和手腳等部位,出現一些白色或黃色針尖般的粒狀,而周圍被紅斑包圍著。
因為古代醫學並不發達,所以就把這些肉眼可見的,出現在新生寶寶身上的皮膚問題統稱為——胎毒。
說到這裡,是不是對所謂的「胎毒」有些了解呢。
按老一輩人的說法,胎毒和孕婦的個人飲食生活習慣,還有孕婦的情緒或者孕婦染上疾病有關。
但其實放在現代醫學上來說,這些所謂的胎毒的症狀都是可以解釋的,遺傳,環境,激素水平等等等,都可能導致寶寶在出生後出現一些皮膚問題,這並不是所謂「毒」,所謂的偏方也治不了。
聽過最滑稽的一個解釋是,曾經有「女德講師」丁璇說孕期如果有性生活就會有胎毒,會導致胎兒頭變大,這簡直無稽之談,太荒謬了。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全程都被羊水包裹著,他非常的安全,性生活啥的對他造成不了任何的影響,何談來毒。
再說在西方醫學中,孕期正常性生活無害的理論是被寫入教科書的,像威廉士產科學、B&P婦產科手冊,都認為健康的孕婦正常性生活是無害的。除非有過早產,或者胎盤前置等個別情況,才需要節慾。
而且寶寶頭大身子小,這本來就是正常的,正常胎兒都是頭大身子小,這不僅能幫助寶寶優先發育大腦,還可以幫助順產啊,這和所謂的「胎毒」可扯不上半毛錢關係。
所以,別再給「胎毒」扣帽子了,在現代醫學裡,胎毒根本就不存在。
沒錯,胎毒這個病壓根就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新生寶寶會遇上的一些皮膚問題——頭垢、溼疹、鵝口瘡、蕁麻疹、黃疸等。
這些都有其成因和正確的護理方法,不是所謂的神奇偏方就能治的。
1、溼疹——過敏性皮炎
常見於2~3個月寶寶,常出現在面頰、手肘、膝蓋、身軀等部位,2歲後較多出現於頸項和手腳的縐摺部位。
導致溼疹的原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有關,但不會傳染。家庭成員如有過溼疹、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或對某些物質過敏,寶寶更容易得溼疹。
護理方法:
● 注意皮膚護理,保持皮膚的清潔和乾燥。
● 可用溫水洗澡,並要特別注皮膚褶皺部位的清潔。
● 在天氣乾燥時,或在洗完澡後,塗上不含香料的潤膚霜。
● 注意環境的溫度和溼度,避免讓寶寶暴露在冷風和烈日下,保持室溫適中。
● 如果寶寶流汗了,及時替寶寶擦乾。
2、頭垢——脂溢性皮炎
常見於3周~3個月寶寶,但大部分會在半歲左右逐漸減退。常出現於皮脂腺較多的部位,例如:頭部、前額、面頰、眼眉、耳朵、腋下、腹部和大腿間的縐摺部位。在頭皮出現時,被稱為乳痂或頭泥。
原因嘛,尚未明確,不會傳染。
護理方法:
● 用清水給寶寶清潔皮膚,不要使用肥皂或沐浴液。
● 每次清潔皮膚後,給寶寶塗上保溼潤膚霜,保持皮膚滋潤。
● 如果乳痂太厚,可以把橄欖油塗抹在頭泥上,等20分鐘頭泥軟化後,再用棉球輕輕抹走,再用嬰兒洗髮液清洗,並用梳子清理黏著發上的乳痂。
● 如果一次清洗不乾淨,可以重複以上方法。
● 如果頻繁的洗頭並沒有改善乳痂,或出現頭皮紅腫發炎,或者皮疹蔓延到寶寶面部、脖子及其他褶皺部位,需要就醫。
3、蕁麻疹——毒性紅斑
出生後2~3天出現,可能發生在全身或局部,多出現於面頰、身軀、背部和手腳等部位。
導致的原因不明,可能由食物(堅果、雞蛋、牛奶、貝類等)、藥物、植物、冷水、蜜蜂或蚊蟲叮咬等引起。
護理方法:
● 通常於出生後數天至數周會自然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
● 不需要擠壓或塗抹任何藥膏。
● 避免接觸植物和肥皂。
4、黃疸——新生兒黃疸
新生嬰兒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後第二至第三天出現。大約到兩至三個星期,嬰兒的肝臟能有效地處理膽紅素,黃疸便會減退。
導致黃疸的原因是因為嬰兒出生後,所需的紅血球數量比胎兒期少,因此紅血球分解會暫時增加,並產生膽紅素。由於初生嬰兒的肝臟未完全成熟,不能及時處理積聚的膽紅素,便會出現新生嬰兒黃疸。
護理方法:
● 確保寶寶有足夠的奶量,避免脫水。你可以從寶寶一天的大小便數量和質量得知。
● 由於黃疸在出生後的首數天會持續上升,因此出院後要儘快帶寶寶到母嬰健康院或家庭/兒科醫生跟進黃疸。
● 很多嬰兒都無須接受治療,隨著肝臟慢慢成熟,黃疸便會漸漸消失。
● 不過,當膽紅素過高或急速上升時,嬰兒便要到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例如光線治療,俗稱「照燈」。
5、鵝口瘡——白念菌病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口腔內部有一塊塊白色的、像奶渣一樣的東西,而且不容易擦拭下來,這可能是發生了有感染白色念珠菌所造成的鵝口瘡。
鵝口瘡的感染源是明確的,是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
護理方法:
要請專業的醫生做詳細的檢查並擦拭醫師給予的口腔專用藥物,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健康。
6、痤瘡——新生兒痤瘡
嬰兒痤瘡出現在出生後數天或數周,多出現於寶寶的額頭和面頰等部位。
成因是懷孕期間,母親的荷爾蒙由胎盤傳至寶寶而引起。
護理方法:
● 通常在出生後3個月內會自然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
● 保持皮膚清潔乾爽,不需要擠壓或塗抹任藥膏。
既然已經把胎毒及成因都解釋清楚了,媽媽們就要明白,民間那些所謂的「去胎毒偏方」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了。
敲黑板啊,別再掉坑,迷信偏方對孕媽和寶寶都沒好處。
就比如說吃鵝蛋去胎毒,自古以來,鵝蛋都是去胎毒的戰鬥機。
可扒一扒鵝蛋的營養價值,還真和雞蛋鴨蛋差不了多少呀,甚至蛋白質含量還相對較低,熱量還高的嚇人。
(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
既然和雞蛋鴨蛋差不多,難道吃雞蛋不香嗎?
那半個巴掌大的鵝蛋,吃下去一口腥味,不少媽媽是吃到吐啊,可為了孩子,只能硬著頭皮吃啊,可別再這樣了。
如果要吃,你也能接受鵝蛋的味道,可以少量吃,但千萬不要過量吃,孕媽媽過量吃某種食物都對身體沒好處。
至於其他的去胎毒的偏方,可真就無從解釋了,什麼玉米須水,紫蘇水、蓮蓬水、綠豆湯.......當飲料小喝兩口可以,可千萬別硬灌,孕媽媽能接受最重要。
要重要強調的是——永遠不要讓新生寶寶服用任何去胎毒的偏方。
對新生寶寶來說,他們只需要母乳或者配方奶,任何多餘的液體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危險的。
更別說什麼黃連水,蜂蜜水,黃芪水,高麗參水........,這些所謂的神仙水對新生寶寶來說,他們的身體真的負荷不起,這些堅決不能給新生寶寶吃。
如果和家裡老人溝通有問題,請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這一點永遠不能讓步。
如果真為寶寶好,正確的方法是要這樣做,而不是盲目的用偏方去胎毒,真沒有那麼多毒。
①不吸菸和遠離二手菸,不要喝酒多休息,遠離貓砂服用產前維生素。
②葉酸,鈣和鐵對孕媽媽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堅持服用產前維生素。
③保持運動量。只要是健康懷孕,在孕期保持運動好處多多,普拉提瑜伽遊泳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天保持30分鐘的輕運動,不要過熱。
④遠離毒素。避免使用菸草,酒精,違禁藥物,甚至避免使用溶劑如油漆稀釋劑和指甲油去除劑。
⑤做家務要注意。不要搬重物,不要爬梯子,要老公更換貓砂,不要長時間站立,處理生肉要徹底洗手。
⑥多喝水。懷孕期間孕媽媽的血壓量增加了50%,這也說明身體需要更多的水分來維持這種增加,喝水也可以幫助預防便秘,尿路感染,疲勞,頭痛,腫脹和其他不適的懷孕症狀,每天的目標是8到10杯。
⑦飲食要均衡,除了每天喝8到10杯水,您還應該吃五到六頓均衡的膳食,其中要吃很多富含葉酸的食物,例如強化穀物,蘆筍,扁豆,小麥胚芽,橙子和橙汁。
⑧母乳餵養。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喝母乳就能滿足所有需求,母乳中含大量增強免疫力的抗體和白細胞,可以為寶寶建立第一道免疫防線,特別是初乳,富含抗病抗體,如果條件允許,推薦母乳餵養。
最後,孕媽媽要記住一句話:孕期開開心心的,科學健康的度過孕期,就是給寶寶的健康發育和成長最好的助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