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

2020-12-21 生態新農人

種玉米的時候,有可能碰到玉米長了丫子,多結了棒子。那麼問題就來了——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

這個問題,農民說的答案也不一樣,究竟該怎麼做?

答案就是——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

一、玉米丫子不用掰

為什麼不用掰掉玉米丫子?

我們先來了解玉米丫子到底是什麼,怎麼來的?

玉米丫子,就是玉米根部長出來的許多小分叉,是玉米多餘的分櫱。長玉米丫子是因為養分過多,氮肥(尿素)用多了,玉米營養生長旺盛,就會產生多餘的分櫱, 把多餘的養分先放到丫子裡面,這樣就把多餘的養分分流了。

玉米丫子主要有兩大作用:

①增加根係數量,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頂端優勢。

②替主莖保留養分,主莖養分不足時,丫子再把養分回流到主莖,以供應主莖生長。

為什麼說玉米丫子不用掰掉?因為丫子是營養過剩的產物,對主莖生長沒有影響,也不競爭養分,當主莖養分不足時反而會自身調節,回流養分補充主莖,然後丫子就枯萎了。

所以你的玉米長丫子了不用費那勁去掰,就讓自生自滅去吧。

此外,掰除丫子還有可能對玉米植株造成傷害,在植株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中,會增加病蟲害的入侵和真菌感染。

二、多餘棒子必須掰

為什麼說多餘棒子必須掰?

一株玉米上同一穗位結出3-4個小棒子,這是什麼原因?用不用掰掉?

除了少數特殊的多穗品種,現在市面上主要的雜交玉米品種,多數是單果穗品種,除植株上部果穗外,第二、第三果穗發育遲,吐絲較晚,不能受精結實,卻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所以要掰掉多餘的棒子,才能保證產量。

把多餘的棒子摘掉以後,可以使無效果穗養分供給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僅能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品質,還可以促進早熟。

玉米多穗的原因:

①遺傳特性。

一些品種容易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產生多穗。根據有關報導,雜交種玉米比常規玉米容易產生多穗。

②惡劣氣候。

容易導致多穗的惡劣氣候主要是嚴重乾旱低溫寡照

嚴重乾旱——會造成果穗主軸停止發育,從而使果穗柄(短縮的莖杆)上的潛伏芽萌動發育形成了「手指穗」型多穗。低溫寡照——會導致玉米植株有機營養不足,雌穗花絲吐絲不暢或雄穗不能正常開花散粉,影響授粉、受精,導致第一果穗不能正常成穗,因此,多餘營養供給下一個果穗發育。③大水大肥。

大肥、大水是玉米形成多穗現象的原因之一。在玉米雌穗分化階段,若水肥充足,過多營養物質植株無法消耗,會使莖節上的多個腋芽萌動發育,就有形成多穗的可能。若散粉期遇雨,花粉吸水破裂不能正常授粉,也會造成多花絲空杆現象

④病蟲危害。

玉米如果受到粗縮病危害,病毒產生的激動素會打破植株體內的激素平衡,導致第一雌穗的穗位優勢喪失,促進其他腋芽萌發,形成很多小穗。

另外,玉米螟、蚜蟲及玉米葉斑病等危害,也會影響玉米果穗的正常形成,造成多穗現象。

⑤栽培管理不當。

玉米雌穗發育階段肥水供給太足,促使多個雌穗花序發育形成多穗。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鬱閉,授粉不良,果穗不能正常發育,促使其他腋芽發育成熟,形成多穗。

所以說,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這樣才能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產量。

關於玉米丫子和多餘棒子的問題,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了。要是覺得文章對你們有用就把它收藏起來,或者分享給朋友,謝謝。

要想了解更多有關農業方面(農技、土肥、植保等)知識和農業方面見聞思考,請繼續關注大鵬。

農民很苦,農業很難,但是大鵬相信,一同努力,未來農業一定很行!

文章由大鵬整理編輯,部分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玉米丫子該不該掰,原來我們都掰錯了
    一、玉米丫子不應該掰玉米地分櫱過多,也就是俗稱的長丫子,就意味著光照、水分、養分資源的爭奪,那玉米丫子應不應該掰?而與這一現象類似的就是一株玉米多結了幾個棒子應不應該掰?以及玉米田裡多餘的頂部雄穗應不應該掰?
  • 玉米丫子多,和品種有沒有關係?到底掰不掰?這才是靠譜的答案!
    玉米進入4葉期後,每個葉腋的腋芽只要條件適宜或主莖頂端生長優勢受到某種外界因素影響都可能萌動,低位腋芽會生成側枝(分櫱,有的叫玉米丫子
  • 吃完的玉米棒子別扔了,試試這樣做,營養又解饞,大人小孩都愛吃
    富含豐富澱粉含量的玉米,口感軟軟糯糯,非常好吃。但是喜歡吃玉米的你知道嗎?玉米其實除了玉米粒可以吃以外,玉米裡面的玉米棒子,也是可以食用的可別扔了。其實玉米中所富含的維生素,並不是玉米粒中含量最高,而是玉米棒子中的維生素含量最高。玉米棒子在生活中被很多人進行收購,用來製作成糧食飼料,可以用來餵豬、餵雞、餵鴨等等。
  • 又到吃玉米棒子了,白玉米黃玉米,紫玉米黑玉米有何區別如何選
    玉米是我們經常會吃到的一種粗糧,眼下正是青玉米棒子上市的好時節。才下來的青玉米棒子,去掉外殼除去須子,簡單清水一煮,氣味清香,玉米粒香甜軟糯,唇齒留香,趁熱啃上一根,既飽口福,又飽肚腹。市場上銷售的玉米品種有許多種,光從玉米顏色來看就有白玉米,黃玉米,紫玉米,黑玉米,讓人眼花繚亂,究竟哪種要更好呢?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今天國芬就來給大家聊聊這各種玉米有什麼區別。
  • 農村大爺去地裡掰玉米,結果玉米發黴,大爺不怒反喜,大家都爭著搶著...
    農村大爺去地裡掰玉米,結果看到玉米發黴了,大爺不怒反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玉米成熟的季節時,有一位農村大爺準備去自己的玉米地掰玉米,結果走進玉米地發現自己的玉米都發黴了。大家都知道發黴的玉米就不能吃了,而大爺每年也就指望地裡的農作物賺點錢了,結果大爺看到後不怒反喜,眾人無法理解。大爺說,以前啊,看到玉米發黴了,實際上這是得了玉米黑粉菌,就需要急忙摘下,防止傳染給其他玉米,後來才知道這種東西藥用價值極高,賣的價錢居然比好的玉米還貴,營養價值也很高,大家都爭著搶著來買。
  • 鮮玉米怎麼煮的又嫩又好吃?告訴你3個小技巧,最快只要5分鐘
    玉米屬於雜糧,營養非常豐富,現在正是吃鮮玉米的時候,逛街一看不止小區團購、菜市場或者是超市都會有鮮玉米的身影,還經常有走街串巷的小販拿著喇叭吆喝著賣玉米,玉米不但味美而且還能被製作成很多美食。鮮玉米顆粒非常嫩,最常見的吃玉米的方式就是直接下鍋煮,那鮮玉米要怎麼煮好吃,又需要煮多久呢?
  • 兒時趣事之「偷」地瓜烤玉米
    秋日的田野,是鄉村散養孩子的寶庫,在其中最情有獨鐘的,就是偷地瓜烤玉米。往往三五成群的孩子,結伴而行。在無大人管教的周末,如鬆了韁繩的牲口,奔向了那片豐饒的土地。其實在農村,這種孩子頑皮玩耍的挖個地瓜掰個玉米,不能稱之為偷,只能算是嘗鮮。
  • 山地包穀杆不用砍,農村大嬸3個小妙招,廢秸稈有了新用途
    包穀是農村栽種最為普遍的作物之一,但是採收包穀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既要掰玉米棒子,還要晾曬、儲存,並且要把地裡的包穀杆砍掉,騰地什麼的,很是麻煩。今天,花腰妹就給大家介紹3個小妙招,讓你把包穀杆變廢為寶。
  • 數款美味棒子骨菜品的做法
    有些人喝湯忌油腥,特別是對於生病的人和老人家來說,一碗鮮美的骨頭湯可比雞湯更適口。既去除了油膩又包含了豐富的鈣質,也沒有任何需要忌口的地方,可謂價廉實在。原料:棒子骨1kg,白蘿蔔兩個,玉米1根,大棗2顆,桂圓2個,枸杞適量,姜蒜蔥適量。
  • 玉米收穫以後,秸稈到底怎麼做才最好?
    現在已經是9月的中下旬了,每到快10月份的時候,北方的春玉米就該收割了,它們比花生收穫的時間要晚一些。德叔在前幾天就開始掰一些嫩棒子煮著吃了,反正是自己家種的,天然無汙染,還非常的香,玉米收割以後就到了秸稈還田的時候,我們知道在以前收穫了以後,秸稈都會被燒掉,但是國家下令不允許在焚燒秸稈上,秸稈到底怎麼做才最好?其實咱農民還是有很多好辦法的。
  • 北京中華民族園的玉米西紅柿快「禿頂」了!手下留情別再摘了
    「哇,好多玉米呀!」昨天午後,在北京中華民族園風雨橋附近,一個小男孩被眼前的玉米地吸引停下了腳步。見兒子如此喜歡,媽媽竟上前一把就把玉米給掰了下來。在記者觀察的一小時時間內,這樣摘果的現象就出現了3起。在「苗寨」景區裡,還沒熟的西紅柿也未能倖免。一個小女孩順手摘下西紅柿,旁若無人地放進嘴裡,站在旁邊的家長笑呵呵地拍照留念。「西紅柿能吃嗎?
  • 「玉米」的英語你會說多少?
    玉米是個好東西,許歡歡老師就很愛吃,清甜爽口,想起來那叫一個美味呀~那麼 '玉米' 英文咋說呢?
  • 玉米掰一半,泡水裡長成綠植,比花還美
    玉米丟水裡,變成漂亮小森林!秋天成熟的玉米,如果吃不了,剩下的玉米棒子,可以直接丟水裡,如果橫著放,那就能冒出一排小芽,變成一盆綠色小盆栽!如果是單個玉米粒,也不用浪費,用家裡的一次性飯盒裝水,把玉米粒丟進去,3-5天就能冒綠芽,也能變成一盆小綠植。
  • 36款玉米新吃法,別總水煮玉米啦~
    可見玉米營養價值之高!而且玉米軟糯香甜的口感也深受大家的喜歡。今天美天小編將帶你進入玉米的美食王國。!4、用小刷子把醬料均勻的塗抹在玉米上。5、均勻的撒上孜然粉。喜歡吃辣味的可以撒上些辣椒粉。(醬料含有鹽分,不用再放鹽)
  • 玉米棒子插水裡,7天冒出小森林!這些種子養成盆栽原來這麼美
    1、準備一個乾淨的塑料瓶,或是玻璃瓶,在瓶子裡加水,然後將玉米棒子插在瓶子中,下端稍微接觸水面。2、夏天氣溫高,玉米更容易出芽,一般只需要5天時間,就能看到玉米棒和水面接觸的部分,冒出了小芽!3、等水培玉米棒發芽長葉後,將塑料瓶放在光照好的地方勤曬一曬,記得1周換1次水,很快就能看到玉米的葉子越長越高了!
  • 掰苞谷的痛,城裡娃不懂
    苞谷一般九、十月份成熟,在我們這兒還沒有普及玉米收割機之前,都是人工掰苞谷。我爸開著我家的小三摩,裡面放上很多我媽專門攢的化肥袋子,我和我媽坐車鬥左右兩側,開在土路上一顛一顛,一個沒扶穩就能把我送走。一個苞谷稈上一般結一個玉米,也不乏很多有二胎、三胎。那種往往都發育不良,還不如獨苗一根獨大。掰苞谷也講求技巧,怎樣使勁,哪個角度最容易掰折都有方法。我有時掰不下來了就開始生拉硬拽,氣急敗壞了還會給苞谷稈兩腳,被苞谷稈劃破手也是常有的事。結局往往都是我爸媽都快到終點了,我還在起點磨蹭。基本上掰完一行,化肥袋子也差不多裝滿了。這時就要用丹田發力,大吼一聲:「爸,袋子滿了!」
  • 玉米10個為什麼之④迷信「軸細」是天真
    玉米產量來自果穗(玉米棒子),秸稈多了不值錢,因為,過多的秸稈還會浪費養分和水分。也就是說,你增加了1/3的密度,必須增加1/3以上的肥水,才能維持玉米植株正常的肥水需要,但是密度過大造成的「通風透光性差」卻無法改變,或許只有品種的生育期提早10天左右可以緩解密植的弊端(因為,李少昆博士觀點,籽粒機收的密植品種應該生育期提前7天以上的,籽粒水分20%以下)。
  • 家裡也能做的玉米烙,不用油炸,加些芝士更美味
    芝士玉米烙,容易幾步完成,不用油炸,用烤箱或者電餅鐺都能做,加一些芝士,香甜酥脆又拉絲,簡單又好吃的中式甜品!現階段,每日陪伴家裡「新增成員」,曾經的每日一道變成每周一道,趁著周末才能走進廚房琢磨一些好吃的。
  • 儲存玉米並非直接放冰箱,教你一招,儲存一年都不會壞
    儲存玉米並非直接放冰箱,教你一招,儲存一年都不會壞!在農村老家,孩子麼最有口福了,夏天的時候新鮮的嫩玉米最受歡迎,這個季節的玉米很嫩,水分比較大,煮著吃最好吃了。一頓都能吃好幾個的,軟糯香甜,深受孩子和大人的喜愛。
  • 那天還摘了玉米和西瓜?俺怎麼只記得饕餮情節呢
    可見專注於玩今天組織的這場有145人參與的摘冰糖西瓜、掰甜糯玉米的活動有多火爆,一部分人在腳上粘滿瓜地泥、胳膊上被玉米葉揦了好些道後就把西瓜玉米裝滿後備箱,呼朋引伴到市區吃喝去了,還有百十號人就留在微雨清風的農場裡,擺好陣勢,單等鐵鍋燉大鵝、地鍋紅燒魚、農家炒涼粉、花毛一體、蒸南瓜、紅燒柴雞等等美味菜餚端上桌來,主食是外焦裡軟、柴火香氣十足的地鍋炕饃,最後還上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脆炸南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