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玉米的時候,有可能碰到玉米長了丫子,多結了棒子。那麼問題就來了——玉米丫子掰不掰,多餘棒子摘不摘?
這個問題,農民說的答案也不一樣,究竟該怎麼做?
答案就是——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
一、玉米丫子不用掰
為什麼不用掰掉玉米丫子?
我們先來了解玉米丫子到底是什麼,怎麼來的?
玉米丫子,就是玉米根部長出來的許多小分叉,是玉米多餘的分櫱。長玉米丫子是因為養分過多,氮肥(尿素)用多了,玉米營養生長旺盛,就會產生多餘的分櫱, 把多餘的養分先放到丫子裡面,這樣就把多餘的養分分流了。
玉米丫子主要有兩大作用:
①增加根係數量,增加玉米整體的葉面積,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頂端優勢。
②替主莖保留養分,主莖養分不足時,丫子再把養分回流到主莖,以供應主莖生長。
為什麼說玉米丫子不用掰掉?因為丫子是營養過剩的產物,對主莖生長沒有影響,也不競爭養分,當主莖養分不足時反而會自身調節,回流養分補充主莖,然後丫子就枯萎了。
所以你的玉米長丫子了不用費那勁去掰,就讓自生自滅去吧。
此外,掰除丫子還有可能對玉米植株造成傷害,在植株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中,會增加病蟲害的入侵和真菌感染。
二、多餘棒子必須掰
為什麼說多餘棒子必須掰?
一株玉米上同一穗位結出3-4個小棒子,這是什麼原因?用不用掰掉?
除了少數特殊的多穗品種,現在市面上主要的雜交玉米品種,多數是單果穗品種,除植株上部果穗外,第二、第三果穗發育遲,吐絲較晚,不能受精結實,卻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所以要掰掉多餘的棒子,才能保證產量。
把多餘的棒子摘掉以後,可以使無效果穗養分供給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僅能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品質,還可以促進早熟。
玉米多穗的原因:
①遺傳特性。
一些品種容易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產生多穗。根據有關報導,雜交種玉米比常規玉米容易產生多穗。
②惡劣氣候。
容易導致多穗的惡劣氣候主要是嚴重乾旱和低溫寡照。
嚴重乾旱——會造成果穗主軸停止發育,從而使果穗柄(短縮的莖杆)上的潛伏芽萌動發育形成了「手指穗」型多穗。低溫寡照——會導致玉米植株有機營養不足,雌穗花絲吐絲不暢或雄穗不能正常開花散粉,影響授粉、受精,導致第一果穗不能正常成穗,因此,多餘營養供給下一個果穗發育。③大水大肥。
大肥、大水是玉米形成多穗現象的原因之一。在玉米雌穗分化階段,若水肥充足,過多營養物質植株無法消耗,會使莖節上的多個腋芽萌動發育,就有形成多穗的可能。若散粉期遇雨,花粉吸水破裂不能正常授粉,也會造成多花絲空杆現象
④病蟲危害。
玉米如果受到粗縮病危害,病毒產生的激動素會打破植株體內的激素平衡,導致第一雌穗的穗位優勢喪失,促進其他腋芽萌發,形成很多小穗。
另外,玉米螟、蚜蟲及玉米葉斑病等危害,也會影響玉米果穗的正常形成,造成多穗現象。
⑤栽培管理不當。
玉米雌穗發育階段肥水供給太足,促使多個雌穗花序發育形成多穗。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鬱閉,授粉不良,果穗不能正常發育,促使其他腋芽發育成熟,形成多穗。
所以說,玉米丫子不用掰,多餘棒子必須摘!這樣才能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和產量。
關於玉米丫子和多餘棒子的問題,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了。要是覺得文章對你們有用就把它收藏起來,或者分享給朋友,謝謝。
要想了解更多有關農業方面(農技、土肥、植保等)知識和農業方面見聞思考,請繼續關注大鵬。
農民很苦,農業很難,但是大鵬相信,一同努力,未來農業一定很行!
文章由大鵬整理編輯,部分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