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鑽石還要昂貴的寶石
在1600年,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首都以北大約200公裡的地方遭遇了一場洪災。洪水過後,有人在黑色的汙泥中發現了翠綠色閃閃發光的東西,他們從中挑選了最美麗的顆粒,製成了精美的項鍊,然後送給了當地的公主。它歷經四百多年,幾經輾轉,傳承至今已價值連城。原來,這些翠綠色的晶體就是珍貴的祖母綠。
從字面上看,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應該是一種老年女性比較喜歡的寶石。其實,祖母綠和祖母之間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關係,只是它的名稱源於古波斯語「Zumurud」,後來被音譯成「子母綠」、「祖母綠」等。要說祖母綠的身價有多貴,我們聽幾個故事便可知曉一二。
1993年,在北京國際貿易博覽會上,一位美國富豪看上了一條精美的項鍊,上面鑲嵌了多塊精美的祖母綠寶石。不料,當他給出了高達兩億美元的天價想要購買時,竟然還是遭到了項鍊主人的拒絕。由此,我們可以想像祖母綠寶石在國際市場上的行情。
2012年的新聞媒體報導,我國一位收藏家在8年前從巴西珠寶商手中購得一顆19.6克拉的祖母綠寶石,當時對方開價400萬人民幣,他便把北京一套四合院賣掉換回了這塊寶石。誰曾料想,在短短的幾年之後,這塊寶石的在市場上居然至少可以賣到8000萬人民幣,也就是說,8年之間價錢翻了20倍,比鑽石的價錢還要高,真可謂是「瘋狂的石頭」!
當之無愧的「綠寶石之王」
與鑽石的純潔無暇相比,很多人更喜歡祖母綠那種青翠欲滴的綠色。因為翠綠色象徵著生命和春天,也象徵著傳美麗和永恆的愛。傳說,祖母綠是愛神維納斯喜愛的寶石,所以在西方的珠寶文化史上,人們一直認為佩戴它會給人帶來一生的平安,並選取祖母綠作為5月的幸運石,同時也結婚55周年的紀念石。
早在公元前3000~3500年間,最早的祖母綠就已經在埃及紅海附近被發現並開採,並成為當時埃及女王鍾愛的寶石。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祖母綠成為埃及貴族必備的裝飾珍品。在我國,祖母綠也一直享有盛名,清代以前其知名度遠遠大於鑽石,《紅樓夢》裡面就多次提到過這類寶石。清朝末年嘉慶皇帝查抄貪官和珅的家產時,在大量的珠寶中就發現有多塊祖母綠寶石,它們都是來自於國外。
雖然近代我國的雲南也有少量產出,但顏色多為黃綠色,質量不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產地在哥倫比亞、尚比亞、巴西、辛巴威、馬達加斯加等國家和地區。這種寶石主要產於綠柱石花崗偉晶巖及其相應的砂礦中。在地球上,鈹、鋁、矽和氧元素普遍存在,但是通常情況下這些元素聚集在不同的地方,是不會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嚴格來說,祖母綠也許就不應該存在,但頻繁的地質構造運動改變了這一現象,大陸漂移、板塊碰撞、火山噴發等最終導致大陸地殼失去了它最初的純度,使得多種元素相互混合併重新結晶。祖母綠寶石的形成,不僅是多種元素的「機緣巧合」,更是千百萬年時間凝聚的精華。研究發現,最古老的祖母綠來自辛巴威,它們距今已經26億年,而來自巴基斯坦的一些「年輕」的祖母綠,距今也已經有了9百萬年的歷史。正是因為稀少,所以倍顯珍貴。
在寶石交易中,評價祖母綠的經濟價值主要是考慮從顏色、淨度、重量和切工四個方面。從化學礦物學的角度來看,祖母綠其實是鈹鋁矽酸鹽,屬於綠柱石家族,它們大多為淺綠色,但是當它們含有鉻的時候,就會表現出鮮豔的翠綠色,質量上乘的祖母綠要求顏色純正、濃豔,其中以翠綠、微帶藍的翠綠色最佳,內部要求純淨無暇,塊度要求越大越好,切工要求對稱、拋光度好。如果切割合適,並有恰當的光照,我們就可以看到祖母綠寶石中會出現一條明亮的光帶,轉動寶石,光帶也隨之閃動,人們稱這種閃光為「活光」,就像是黑夜之中的貓眼一樣,閃出一絲亮光。這種奇特的光學現象在寶石學中叫做貓眼效應。
由於受到商業利益的驅動,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人造祖母綠,外觀逼近天然品,一般人僅憑肉眼甚至放大鏡都無法準確區別,但專業的儀器仍然可以辨別真偽。祖母綠硬度很好,但由於它生性較脆,內部還有許多細小裂紋,使得切割十分困難,通常幾十克的一塊原料只能磨得2~3克拉的少許成品,重量在2克拉以上的優質祖母綠已經十分罕見,超過5克拉以上的更是難得的珍品,大於0.5克拉的祖母綠其價值就已經明顯高於同重量的鑽石。
祖母綠內部常見的是一種直線狀絲紋,就像「蟬翼」一樣,叫做綿。這其實是一種內部暗傷裂紋,沒有貫通表面。正是由於這種綿紋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鑑別真假祖母綠。人造贗品不易產生這種裂紋,即使有也是近圓形或同心圓形的,而不是天然寶石中的平行直線紋。正是存在這種人工合成的困難,才使得天然祖母綠顯得更加珍貴。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顆祖母綠寶石之一名叫「莫臥兒祖母綠」,發現於1695年,重達217.80克拉,高度達10釐米,2001年9月28日在倫敦拍賣時被一位不明身份的買家以220萬美元的高價買走。
後來,人們在巴西發現了一塊更大的祖母綠寶石,在印度進行切割處理後仍然重達57500克拉(約11.5公斤),可謂是「全球最大的切割祖母綠」,取名為「上帝的禮物」。但是,有鑑定專家發現這塊祖母綠有遭受過人工染色處理的痕跡,如此一來,就大大降低了其市場價值,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祖母綠晶體
祖母綠的工業妙用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祖母綠是價值連城的珍貴寶石,可是在科學家的眼中,它還有更大的魅力。
在18世紀末,法國礦物學家阿羽伊在乎研究祖母綠和綠柱石這兩種礦物時,發現它們晶體的幾何結構完全相同。於是,他懷疑這兩種物質應該是同一種礦物,但是為了保證推斷結果的準確性,他請求化學家沃克朗幫忙鑑定。鑑定結果表明,祖母綠和綠柱石的化學組成確實是完全相同的,祖母綠實際上就是綠柱石的一種。更令人震驚的發現在於,當化學家沃克朗在鑑定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在綠柱石中,除了含已知的矽和氧化鋁外,還有一種新物質。1798年2月,沃克朗宣布了自己的這一發現,並給它取名「鈹」。可是由於技術限制,把鈹提純出來十分困難,直到30年之後的1828年,科學家們才將金屬鈹從化合物中分離出來。
「鈹」這種物質不僅是最輕的鹼土金屬元素,比重比鋁輕三分之一,強度跟鋼差不多,而且還具有顯著的抗腐蝕性,加少量鈹於銅中,可製成既耐腐蝕又極堅韌的合金,倘若用於製造飛機零件,將會大大減輕飛機的質量,提高飛機的靈活機動性,所以被廣泛應用於航空工業。有一種使用了金屬鈹而設計的超音速戰鬥機,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四千公裡,相當於聲速的三倍多。
此外,鈹是金屬中的良好導體,傳熱本領是鋼的三倍,鑑於這種特性,許多超音速飛機的制動裝置中用到了鈹,「剎車」制動時產生的熱量很快就會散失。同樣道理,如果用鈹來製造宇宙飛船的外層材料,當它高速穿越大氣層的時候,機體與空氣分子摩擦產生的高溫就能很快傳導出去,保障飛行安全。
所以,富含鈹元素的祖母綠不僅是百姓眼中的稀有珍品,更是科學家和工業上的重要原料,自然而然也就價值不菲了。(文/馬志飛,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祖母綠晶體
哥倫比亞的祖母綠晶體
生長在方解石基巖中的祖母綠寶石
祖母綠.產地.雲南
帶著基巖的祖母綠晶體,發現於尚比亞中北部卡格姆祖母綠礦山
產於哥倫比亞的祖母綠礦石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展出的祖母綠和黃金吊墜
世界上最大的祖母綠寶石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祖母綠寶石之一——高加拉祖母綠,858克拉,1967年發現於哥倫比亞,現存於美國華盛頓斯密森博物館。
一枚胸針,包含一顆含75克拉的方形切割祖母綠
從左往右:印度祖母綠項鍊、高加拉祖母綠、麥凱祖母綠項鍊(中心的祖母綠寶石為167克拉)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以快速關注天下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