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系統是最早發現的血型系統,血型鑑定是臨床輸血的首要步驟,是每位患者住院前都需要做的常規檢查,血型鑑定是確保輸血安全的關鍵。而在血型鑑定過程中,會受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易導致血型鑑定出錯。
ABO疑難血型常有以下情況:
1. 正定型和反定型存在不相符情況
2. 與之前的血型鑑定結果存在不相同的情況
3. 採取弱凝集檢測、混合凝集檢測或是其他檢測也無法判定最終結果
4. 與ABO同型血液交叉配血試驗時不相合
5. 與一般遺傳規律並不符合
ABO血型鑑定不相符有哪些影響因素?
(1)抗原減弱、抗體缺失:造成ABO血型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為抗體的缺失和抗原的減弱,常見於新生兒與老年患者。新生兒抗體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且抗原也較弱,無法產生對應的抗體,在血型鑑定中容易出現凝集強度無法達標的情況,而老年人群機體自然老化,抗體也隨之減弱,也會造成血型鑑定的困難。
(2)冷凝集:某些血清具有高效價冷凝集素,若室溫較低,容易出現冷凝集現象,導致結果出現假陽性,也有因血液本身存在冷凝集素,導致正反定型、交叉配血不合等情況出現。
(3)緡錢狀假凝集:假凝集素現象在血液檢驗中也常出現,緡錢狀假凝集患者合併有多發性骨髓瘤疾病,該種疾病患者的球蛋白與清蛋白比例異常,從而導致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現象。
(4)不規則抗體:正常人體內的不規則抗體檢出率達0.2%~2.5%,對於有長期輸血史、異型輸血史的患者及妊娠婦女,都可能存在不規則抗體。
(5)ABO亞型:ABO血型系統中存在的弱亞型也會造成血型鑑定不符的現象。A2亞型者的血清中除含抗B抗體外,還有少量抗A1抗體。在直接凝集反應中,A2亞型紅細胞的A1抗原能與抗A試劑發生凝集反應。但抗A1不僅存在於A2亞型,在B型和O型人的血清中也含有抗A1,因此定型時易將弱A亞型誤定為O型血。
ABO血型鑑定不符該如何處理?
在ABO疑難血型鑑定的工作中,需要針對患者年齡、病理、遺傳情況等綜合考慮血型鑑定結果異常的原因。
例如,鑑定時標本凝集<2+,說明患者抗體、抗原減弱,可考慮患者年齡因素,排除生理因素,再觀察患者病理,考慮疾病因素;標本凝集>2+時,說明抗體、抗原增多,應考慮不規則抗體、蛋白凝集、亞型等可能性。
(1)對於抗原減弱者,可採取吸收-放散試驗、抗原-抗體增強反應等方式,以證實抗原、抗體的存在。同時,對於抗原減弱者也應重視追蹤檢查,以確保鑑定結果的準確性。
(2)對於存在蛋白自發凝集、冷凝集的患者說明血液標本存在嗜異性冷抗體,低效價凝集可採用預溫法檢測,將標本置於37℃恆溫水浴箱中,觀察其凝集情況;高效價凝集可採用1%溫鹽水稀釋和洗滌紅細胞來排除凝集幹擾。
(3)對於假凝集素情況的標本,可在血型鑑定時滴一滴鹽水,假凝集素就會立馬消散,如果是真凝集素,則不會受到鹽水的影響。若滴入鹽水後凝集消散不明顯,可進行紅細胞洗滌,使凝集消散後再進行血型鑑定。
(4)對於不規則抗體者,通過直接人球蛋白法和篩選細胞篩查不規則抗體,重新進行抗體鑑定,用微柱凝膠卡式和ABO標準紅細胞進行正反定型,最終可確定正確血型。
(5)對於亞型患者則應該依據其亞型特徵採用特殊試劑進行吸收-放散試驗,如:抗A1試劑可以對A1亞型、A2亞型進行區分;抗H試劑可鑑定患者的H抗原,依據抗原活性強度區分亞型。
總而言之,造成ABO疑難血型的原因較多,進行血型鑑定時應該對標本的實驗表現、患者年齡、病理、血清學特點進行綜合考量,來明確血型異常的原因,合理應對各種因素的幹擾,以確保血型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盛伊蘭. ABO疑難血型的原因及鑑定方法研究[J]. 基層醫學論壇,2020,11:1567-1568.
[2] 李鳳俠. 經典試管法在ABO血型鑑定中的作用[J]. 臨床血液學雜誌(輸血與檢驗),2020,03:428-429+432.
[3] 郭兆誠. 血型鑑定玻片法和試管法的影響因素分析[J]. 臨床檢驗雜誌(電子版),2019,01:151-152.
[4] 勾彤. 疑難血型的臨床分析和處理方法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9,33:36.
[5] 張水木,陳萍. ABO疑難血型三步分析法臨床應用[J]. 臨床血液學雜誌(輸血與檢驗),2018,05:8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