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成功捧紅了無名流量何昶希、陳宥維,節目之後兩人就連走紅毯都有了更多營銷號關注。不過這檔節目的最終贏家,一定是郭敬明。
從剛開始郭敬明的爛片《小時代》成為了無數次搬上節目中的經典大咖開始,《演員請就位2》的熱度少不了郭敬明的貢獻,但是同時節目也成功將郭敬明送上熱搜,並且為他年底的這三部電影,瘋狂造勢。
節目開始之前,不少觀眾心疼郭敬明是工具人,因為節目將他和其他導演放在一起,無非就是因為郭敬明全身自帶話題的爭議,能給節目帶來不少的收視。
不過如今再看看郭敬明破10億收入的《爵跡2》以及熱度不錯的《如果聲音不記得》,都證明他已然成為綜藝的最大贏家。
三部電影瘋狂攬金,熱度爆棚
郭敬明的《爵跡2》幾乎是在網友的罵聲中和大家見面的,首播的那天熱搜底下全都是網友的質疑。「講的啥?」、「動畫僵硬」、「蠟像館團建?」,尤其是在觀眾得知郭敬明要賣掉房子拍《爵跡3》,幾乎所有網友都在求放過。
但是就是這樣一部在豆瓣上僅僅拿到3.9分成績的電影,如今的播放次卻將近一億,榮登騰訊視頻內地電影排行榜第三名。按會員價12來算,這部電影的票房收入破10億不是難事。
如果你說這只是巧合,那正在熱映的小成本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也再次實錘了今年年底的郭敬明,已然成為票房黑馬。
和同期上映的《赤狐書生》相比,郭敬明的青春電影票房已經翻倍超越。貓眼數據顯示,兩部電影的上座率和排片率都是《如果聲音不記得》更勝一籌。照此下去,這部小成本的電影突破4億票房也是有可能的。
而這還不算夠,郭敬明即將上映的電影《晴雅集》熱度也相當之高,本身他和同類型的電影《侍神令》不論是班底還是陣容都相差甚遠。
但是經過《演員請就位2》替郭敬明刷存在感以及郭敬明公開央求大家支持鄧倫的第一部電影之後。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熱度飛漲,貓眼上已經有近14萬人標記想看,數據直逼周迅陳坤的《侍神令》。
從目前已經預售的數據來看,郭敬明這部電影的票房加上「鄧論首部電影」的頭銜,不論如何票房成績也是超出《如果聲音不記得》的。如果真是如此,郭敬明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大贏家。
不起眼的實力,但成績也在意料之內
在《演員請就位2》中就不難發現,不止是觀眾不滿意郭敬明,其他幾位導演也對郭敬明的電影嗤之以鼻。
爾冬陞在最後的節目中追問「你研究的電影是什麼體系?」,陳凱歌多次在節目裡內涵郭敬明的電影沒有深度。
即便是一直圓滑處世的趙薇,也曾在節目中表示「郭敬明的興趣果然沒有變。」
確實,郭敬明的確不是一個很優秀的導演,但是他絕對是一個聰明的商人。他不止知道市場偏愛好看的演員,他更懂得如何抓住觀眾的胃口。
在《演員請就位2》中,郭敬明的性轉話題在其他導演眼裡就是沒有內涵,展現不出演技,徒有其表的作品。
但是在那期節目中,郭敬明的《畫皮》卻是熱度最高的。作品中演員的演技卻是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如今盛行的還真就是這樣作品。
首先「性轉」是如今的熱議話題,其次演員的顏值通通在線,而且故事性還相對完整。郭敬明的作品往往都是對電影內容價值沒太大的貢獻,但是卻剛好俗到觀眾取向上的作品。
比如《如果聲音不記得》以及此前的《悲傷逆流成河》,即使青春題材,又有傷痛文學的加持,輕輕鬆鬆就抓住了年輕觀眾的關注點。
商業市場,過於藝術就等於受眾小眾
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一秒鐘》中有讓人覺得新鮮的面孔,也有張譯這樣絕對的實力派。
這部電影的意義對於電影市場絕對是意義深重的,就連他的背景時期也比普通的電影敏感的多,可是這樣一部很有藝術價值的電影也不過才拿到1.3億的票房。
而且對於文藝片來說,票房破億已經是很少見的現象了。從這就能看出雖然大家都嘲諷郭敬明的審美局限,但是他的電影總是能夠大賣也是別人複製不來的成功。
郭敬明曾經回應不少網友對他的爭議:「我郭敬明今天就算不拍電影,所有人都看賈樟柯了嗎?」
這一句話,估計氣壞了所有看不慣郭敬明的人,事實就是如此,小眾的文藝片永遠都是小眾的。不論有沒有郭敬明,電影市場依舊是商業片的天下。
在電影行業,其實很多走文藝路線的導演都不太能看得起拍商業片的導演,因為大部分商業片其實就是迎合觀眾的口味、風格,往往沒什麼思想和內容。
曾經的徐崢也想要和文藝片的導演合作,但是始終沒能合作成功,徐崢在採訪中表示「特別害怕人家看不起我」,但是筆者卻覺得文藝片的導演看不起沒有內涵的電影是真的,但是不在意自己的作品沒有票房也是真的。
既然這些導演都不曾抱怨過什麼,作為觀眾的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容忍電影作品能做到風格多樣,百花齊放呢?
在筆者看來,如今文藝片和商業片,小眾化和大眾化的對壘其實還算是和諧。文藝片的票房低,並不能代表什麼,該有的鑑賞價值依舊存在。
總而言之,郭敬明的成功是讓人眼紅的,也是讓人嫉妒的。但是不得不佩服的是,郭敬明作為商業片的導演,眼光獨到,也懂得營銷。
個人認為,像張藝謀、賈樟柯這樣的導演,才不會在意郭敬明的電影是否大賣,他們只在意自己的作品有沒有價值。
反倒是一些想拍爛片,但是卻拍成沒有票房的爛片導演,才會眼紅郭敬明的俗。
最後,還是想說,走文藝風格的導演需要一腔孤勇的熱情,文藝片或許不是一個能收穫鮮花、掌聲的類型,但是文藝片卻改變著世界,改變著思想,甚至改變著電影行業的重點。
所以不要被商業片的導演帶跑偏,或許這就是口碑電影導演需要堅持的初衷。
如果文藝片和商業片有著成功結合的案例,那麼觀眾肯定是支持的。但是如果兩者都必須獨立的存在,兩者也同樣重要。
對於觀眾來說,他們需要在繁忙的生活之後,看看充斥著帥哥美女的商業片,緩解生活不盡如意的壓力。但是同時,觀眾也需要在酒飽飯足之後看著文藝片。思考生命的意義,世界的規律。
郭敬明擅長的商業片和其他導演小眾的文藝片,不就是眼前的苟且和人們心中憧憬的詩和遠方。兩者無所謂輕重,更無所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