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愛交智商稅?

2020-12-14 i黑馬

這屆年輕人,愛交智商稅?

2020-12-03 10:34 智商稅 燕窩

文/万俟 (公眾號:海哥商業觀察 ID:hgsygc)

最近,辛巴直播賣燕窩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職業打假人王海不但指出辛巴直播帶貨的茗摯品牌燕窩是糖水,也牽扯出另一大網紅品牌小仙燉涉嫌虛假宣傳問題。王海認為,小仙燉本質是含有燕窩成分的八寶粥,花兩千元購買1500克的小仙燉鮮燉燕窩,吃到的唾液酸才相當於一個雞蛋。

實際上,小仙燉一直在質疑中前行。暫且不論燕窩真正的營養價值、小仙燉是否真的存在質量問題。如今,小仙燉已經成為燕窩行業的領頭羊,而這家公司成立才6年時間。

除了小仙燉,喜茶、泡泡瑪特、王飽飽、三頓半這些品牌也在三五年時間內迅速崛起。

它們做對了什麼?不過是討好年輕人,但是深究下去,卻發現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1

小仙燉:高檔補品走下神壇

你永遠不知道年輕人的養生方式有多野!比如,熬夜吃燕窩。

相關報告顯示,燕窩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300億元左右,在滋補品中的佔比最高達到25%左右,成為近兩年在滋補品中銷售增速最快的品類。其中90後、00後佔比接近40%,已經成為絕對的消費主力軍。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小仙燉以超過4.56億元的銷售額,創下燕窩行業最新售賣紀錄。

為什麼90後對保健品騙局嗤之以鼻,自己卻心甘情願一年花費幾千甚至幾萬元去買效果未知的燕窩呢?

與其說,小仙燉是乘著燕窩風口飛起來的,不如說是抓住了傳統營銷變革的紅利。

根據淘榜單了解到,目前小仙燉的消費者,以生活在北京、廣東、江浙滬一二線城市、25-36歲的女性為主,客單價高達2000元,復購率在50%以上。

小仙燉針對這群人做了全場景的營銷轟炸。

線上充分應用社交媒體,通過各大自帶流量的KOL在小紅書等平臺種草,薇婭、張大奕等明星主播帶貨、線上店鋪每天進行將近16個小時的直播。請大牌明星章子怡做代言人,眾多明星幫忙宣傳,並拉來陳數、章子怡、周鴻禕、俞敏洪等明星大佬投資人;線下與分眾合作包下電梯間,卡位品牌心智。

這樣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小仙燉不只打開了知名度,還進一步提升信譽度,完成了從網紅品牌向明星品牌的跨越。

像燕窩這種特殊的品類,讓用戶跨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難以跨進奢侈品店,因為冷漠的服務態度以及天價的數字就將人阻擋在外。

燕窩在傳統認知中是只有「大戶人家」才吃得起的昂貴滋補品,而小仙燉讓年輕女孩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幾十個燕窩空瓶,把燕窩當成一件普通消費品推給眾多女性用戶,並為用戶消費掃清一切障礙。

小仙燉首先讓用戶形成吃燕窩=滋補的認知,讓很多明星、KOL分享吃燕窩保養秘訣,教育用戶;強調「溯源」,配料簡單,讓用戶對品質放心;強調鮮燉新鮮,以15天短保質期獲取用戶信賴;不用自己泡發、燉煮,即食飲用,讓用戶省心;以100多元一小瓶的「低價」,讓用戶快速做出決策,跨出購買第一步;而燕窩需要長期見證效果,推出周、季、年套餐,保證用戶的高復購率。

從某種方面來說,小仙燉推動年輕人完成了保健品的消費升級。

2

泡泡瑪特:小眾商品大眾賣

看多了明星公司迅速走向衰落的故事,這家玩具公司的經歷則勵志多了。

2019年因連續三年虧損從新三板退市,兩年時間鹹魚翻身,今年即將在香港上市,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這家公司就是泡泡瑪特。據招股書披露,泡泡瑪特業績增長迅猛:營收大致每年翻三倍左右,3年時間淨利潤增長超過了280倍。

提起泡泡瑪特,很多人可能還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一提盲盒,你肯定恍然大悟。正是泡泡瑪特締造了「盲盒經濟」。

泡泡瑪特現有320萬名註冊會員,一半以上至少會再抽一次,復購率達到58%。去年銷售兩千多萬個盲盒。

嚴格來說,泡泡瑪特賣的是潮流玩具,不僅是一種玩具,而是帶有藝術屬性的玩具,即Artist Toys。潮流玩具與流水線的普通玩具差別在於,都是由設計師創造,多以外觀設計和藝術風格取勝。這點非常重要,有設計感的原創潮玩,是支撐起盲盒玩法的基礎。

泡泡瑪特的主要IP是Molly,在與泡泡瑪特合作之前,Molly已經運營了10年,一年只做1-2個系列,且每款只做150個,價格通常在幾千塊錢。這期間,Molly積累了小數量的死忠粉。

泡泡瑪特幫助Molly「出圈」,與設計師籤約,孵化IP,解決產品的商業化設計、供應鏈、產品打磨、銷售渠道等一系列複雜繁瑣的問題。實現量產的同時,價格也降到了幾十元。

將藝術品變成人人唾手可得的玩具之後,泡泡瑪特更進一步,利用盲盒玩法,人為製造了稀缺性。

泡泡瑪特通常每個系列會包含12個不同造型的娃娃,有固定款、隱藏款以及特別款。怎麼樣才能得到隱藏款和特別款呢?除了爆棚的好運,就只能靠多買多抽了。如果不差錢,可以去二手交易平臺以高於原價數十倍去買。比如某款隱藏款盲盒,就從59元的發售價被炒到了2350元,上漲39倍。

盲盒玩法的不確定性,雖然增加用戶支出,卻也讓他們樂在其中。無論是抽中隱藏款的開心、沒抽中的失望、集滿全套的滿足、分享到社交平臺的炫耀,盲盒調動起用戶豐富情感的同時,也讓他們自發地在積極互動中完成產品的推廣。

為了進一步提升粉絲的黏性,泡泡瑪特推出了定位於潮流玩具分享的葩趣App,鼓勵粉絲積極進行分享、交流,還會在線下組織設計師與粉絲見面會,進一步拉近粉絲與設計師以及IP之間的距離。

今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為1.42億,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超過了樂高、萬代等國際品牌。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認為盲盒玩法是在用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去做零售。但泡泡瑪特迅速壯大不只是因為盲盒這個載體,核心要素還是IP本身。「我們的用戶多數都是成年人,真正吸引他們的不只是拆盲盒所帶來的驚喜感,更重要的還是盒子裡面的東西。」

3

喜茶:不僅是一杯奶茶

前兩年的北京三裡屯,有一家奶茶店經常排著看不見頭尾的長隊。「代買」黃牛靠提前下單月入萬元。

這家店就是喜茶。一度,排隊成了喜茶的標籤。

一面是奶茶行業已經飽和,《辭職開奶茶店的人,99%都後悔哭了》文章刷屏;另一面是喜茶單店平均每天能賣出去1500杯,單店每年盈利在百萬上下。

為什麼喜茶能夠在一片紅海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喜茶很少做廣告,並沒有「杯子可繞地球兩圈」那樣人盡皆知的宣傳;喜茶價格不便宜,已經步入了30元大關,向星巴克靠攏;喜茶很難買,經常要排隊。

但一提起奶茶,現在的年輕人第一反應就是喜茶。

這得益於無數「消費者」曬出的照片,這裡面即使不乏營銷的操作,但是我們發現,大家確實越來越喜歡拿著奶茶拍照了。

喜茶不是通過明星代言去推廣產品,而是讓更多普通消費者去影響和引導其他消費者。喜茶採用溫和的營銷方式,內容和形式都是親民的風格,但是會持續地投入,讓喜茶一直保持熱度。

但能夠支撐用戶願意消費、願意分享,還在於喜茶有過硬的顏值和產品。在喜茶之前,市面上的奶茶在口味、外觀等方面往往大同小異。

而喜茶的logo極具辨識度,店鋪裝修講究,產品、杯子顏值高,這讓原本普通的奶茶立刻變得「高大上」;喜茶主打健康新鮮,在原料上下功夫,茶底用茶葉現煮、每茶袋只使用一次、新鮮水果、鮮奶和奶油現打的奶蓋;花心思為產品起名字,比如綠茶叫綠妍、烏龍茶叫金鳳;喜茶的產品可以定製,除了可以選擇甜度的基本操作,奶蓋、吸管、茶底都可為用戶提供選擇。

這樣通過外觀、口感、名字,喜茶從多維度在用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也給用戶提供更多的討論話題。

可以說,喜茶不僅是一杯奶茶,還是年輕人的一張社交名片。

4

年輕人只選最懂他們的品牌

現在,年輕的國產品牌躥紅速度越來越快。

據天貓數據顯示,11月1日當天,1800多個新品牌成交額超越去年雙11全天,94個新品牌增長超過1000%,357個新品牌成為行業top1。這些產品分布在美妝個護、飲品咖啡、代餐速食、家用3C等不同領域。

這些品牌崛起有個大背景,那就是90、95後、00後逐漸成消費主力,原本的亞文化逐漸走向臺前,傳統媒介渠道向以抖音、小紅書、微信、微博的社交營銷渠道變革。

針對這些變化,新品牌選擇了與成熟品牌的差異化賽道,瞄準某一細分垂直市場,在細節上花功夫,去解決消費者微小的痛點,產品更具顏值、可拍性、可分享性。滿足年輕一代的消費升級。讓名貴滋補品變成易得的飲料、藝術品變成手中玩具、設計匠心放到一杯奶茶裡……

新消費品牌都具備強場景化和個性化特徵,注重社交營銷渠道的傳播,從而能夠讓口碑迅速發酵。

增長迅猛的拉麵說聯合創始人九一提到在開發冬陰功口味的產品時,團隊的產品經理和採購之間發生分歧。產品經理希望每碗拉麵中的三顆泡椒應該是「兩綠一紅」,但採購認為購買兩種泡椒會增加供應鏈管理的難度和成本。

產品經理一方堅持的理由在於三個字:出圖率。拍照好看就會引發二次、三次傳播。這在傳統意義上主打實用性的老品牌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會在那一顆紅泡椒上下功夫,眾多新消費品牌從產品研發環節就開始考慮「種草」問題。

當然,這些網紅品牌也面臨著質疑,甚至被稱為「智商稅」。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消費者,不認同這些品牌,用腳投票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是一名從業者,應該放下根深蒂固的原有觀念,去真正思考,當下的年輕人到底要什麼,那些品牌也要思考這群年輕人以後要什麼。

[本文作者海哥商業觀察,i黑馬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中年人看不懂,年輕人搶不停,這門生意是收割智商稅麼?
    把一件玩具定的價格高,這不少見,迪士尼的玩具都不便宜;玩具的主力消費人群是成年人,這也不稀奇,樂高就做到了;但能把玩具價格定得高的離譜,成年買家還趨之若鶩地搶購。這家公司上市了,上市首日股價上漲100%,能做到以上的,大概也只有泡泡瑪特獨一份了。
  • 月入十萬的塔羅師,收的全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正是這股來自西方的神秘力量,讓不信風水的中國年輕人,痴迷上了佔星、塔羅和水晶轉運。我之前對塔羅牌略有耳聞,為了寫此文,我連夜找了一位懂塔羅牌的朋友,體驗了一把在線佔卜。在此聲明,她只是業餘塔羅師,主要是幫朋友佔卜。首先,佔卜時,你提的問題要具體。
  • 又一千億巨頭誕生,年入16億,靠收年輕人「智商稅」起家?
    最近非常火的「盲盒」,就在大家好奇這是什麼東西的時候,「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已經在2020年12月11日上市,一天時間市值翻倍,直接達到了1100億港元。一個「千億巨頭」誕生之後,人們才突然發現,又一個新的「賺錢」行業誕生了。然而,一些不追趕潮流的人並不知道盲盒到底是什麼?
  • 「智商稅」的存在說明了什麼?
    在接受採訪時,王海直白地提出其他燕窩糖水一樣都是「智商稅」,「1 個雞蛋的營養成分相當於 30 克幹燕窩」,「所有的即食燕窩都是糖水」。他還認為「網紅帶貨,要麼殺熟,要麼替騙子殺熟」「直播帶貨是廣告代言和推銷員二合一,本質上還是割韭菜」,銷量高則「多是刷的」。「智商稅」常被用來形容那些並不值得花很高價錢購買的商品,市場上有其它廉價替代品,可以實現一樣或者更好的效能。
  • 名表是不是「智商稅」?有沒有「性價比」?
    [腕錶之家 鐘錶技術] 前一陣,我學了一個新詞,叫「智商稅」,指的是,在買東西時,缺乏判斷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現,花了冤枉錢,這些冤枉錢就被認為是繳了低智商稅。現在「智商稅」這個詞很火,很多東西都被認為是「智商稅」。勞力士紅字海使126600我看到有人提出,奢侈品是不是智商稅?
  • 燕窩如何成為智商稅?
    另一邊則是視燕窩為「智商稅」的同樣龐大的群體。比如,在辛巴的「燕窩事件」中,就以職業打假人王海為代表,稱市場上的燕窩全都是燕窩糖水,一直在收智商稅。對於此,中山大學藥學院蔣林副教授則公開表示,燕窩的藥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為什麼燕窩問題爭論不休?燕窩到底是不是智商稅?答案就在我們的認識裡。
  • 成為打假人眼中的「智商稅」,燕窩拿什麼取悅年輕人?
    實際上,燕窩的所謂滋補作用本就是不存在的,就算買到的是真燕窩,那也是智商稅。」作為快手頭部帶貨主播,辛巴的徒弟「時大漂亮」選擇賣燕窩,並不是沒有合理性,新銳品牌「小仙燉」快速實現直播間銷量破億的案例羨煞無數從業者,今年雙十一,淘寶主播雪梨一場15分鐘的直播銷售額便達到2000萬。
  • 這屆父母太難了,育兒路上的15種智商稅產品,你躲過了沒?
    智商稅,網絡熱門詞彙,是指由於在購物時缺乏判斷能力,花了冤枉錢,這些冤枉錢就被認為是繳了智商稅。今天來聊聊母嬰用品裡的常見智商稅產品吧。 [太長不看版本]一般帶如下宣傳字眼的,多為智商稅。
  • 3500元的戴森新款直發器,是「智商稅」嗎?
    因而此次的直發器,還未正式開賣,就已被部分人貼上「智商稅」標籤,認為該產品品質與價格不相匹配。戴森是來收智商稅的嗎?想要判斷戴森直發器是黑科技產品,還是智商稅單品,我們首先就需要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智商稅」。智商稅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指人們在購物時缺乏基本判斷力,花了冤枉錢。這些花出去的冤枉錢,就被認為是交了智商稅。
  • 非正式臥談:薩沙的「智商稅」沒少交!
    你有沒有交過「智商稅」?最搞笑的智商稅可能就是薩沙的5500的小車車啦~真的自打他買了那個車以後每一期都要提一下,想一想薩沙無奈的表情,真的好想笑,後來節目組想把這些錢都退給薩沙,結果因為面子上的事情,就把價格降到了3800,薩沙真的太天真了吧!
  • 看似是「黑科技」,實則是收割智商稅
    有些黑科技確實是有真材實料的用處,而有些黑科技就是拿出來收割消費者「智商稅」的噱頭。 現在在網上有一款叫做「手機信號增強貼」的黑科技,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因為名氣大增還上了熱搜。
  • 從痛斥保健品為「智商稅」到「真香」 年輕人的態度悄然改變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孟)「吃最貴的保健品,熬最長的夜」「保溫杯裡泡枸杞」等網絡流行語描繪了部分年輕人的生活現狀。由於生活壓力大,加上對健康意識的增強,部分年輕人開始長期服用保健品。從痛斥保健品為「智商稅」到「真香」 ,年輕人對保健品的態度正在悄然改變,保健品的消費群體也逐漸由中老年人擴展至年輕消費群體。
  • 層出不窮的「智商稅」,買不得
    哈哈,有錢當然不是缺點,但是她年紀輕輕就深感生命寶貴,特別愛「養生」,為了防止健康離她遠去,花了不少錢,當然也交了不少「智商稅」。這不,下面就是最近六運助跟她的一些聊天記錄。-親愛的,我休息日一直在家悶著快無聊死了,你那裡有沒有什麼好玩兒的樂子可以上繳出來~-別提了,我哪兒來的樂子,刷會兒某寶準備睡覺呢!
  • 又一個智商稅騙局,玩脫了……
    對此很多科普人士出場表示,一碗燕窩的真實營養價值還不如雞蛋,卻賣那麼貴,不是智商稅是什麼?如果買燕窩是想要進補,比如滋陰降燥、益氣養顏等神奇功效,或很多人所稱「唾液酸能提高兒童智力」,這些則是智商稅。高價買燕窩進補,顯然是智商稅。這就是市場上真實的含混複雜狀態。很多商品都有滿足心理需求和智商稅的雙重特點,尤其那些賣得貴的商品,比如白酒、阿膠、中藥、補品。消費者花大錢購買,希望達成某種效果,比如治療疾病和益壽延年,但最終事與願違。
  • 這種智商稅還是少交為妙
    這些「泡麵小食堂」大多開在大學旁邊和商業繁華區,不管是門面還是裝修都充斥著滿滿的ins風格,主要以淺色和簡約為主,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小編記得當時想吃的人都排起了長隊,面吃完了都不敢坐在那發呆,即便老闆不攆你,你也受不了窗外那些「幽怨」的眼神。然而風行一時的「泡麵小食堂」卻在短短一年內就很快消失了,一個城市裡幾十家門店先後倒閉,這究竟是為何?
  • 為了一口白牙,年輕人被收割了多少智商稅?
    這意味著一些牙膏長久以來主打的牙齒美白功效,將不再被允許出現在宣傳話術裡。有意思的是,對於這條消息,人們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意外,反而用一種蜜汁老練的語氣調侃:「用了這麼多年牙膏,能不能美白心裡沒點數嗎?」或許長久以來,他們早已看穿了牙膏在牙齒美白上的宣傳陷阱。
  •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
    昨晚(10日)0點雙十二狂歡已提前開搶預售正值冬季,相信有不少年輕人趁著「雙十二」囤上一波養生產品不知從何時開始當代年輕人掀起了一陣「朋克養生風潮」吃火鍋時喝點金銀花舔著枸杞、紅棗味的冰淇淋↓↓↓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們可謂孜孜不倦修仙,勤勤懇懇養生今天,科普君來扒一扒那些年,大家為養生交過的智商稅各位美眉們真·雙十二省錢清單來了!
  • 那些年,你交過的「智商稅」.
    圖片來自網絡作者|柚子這兩年有一個詞很火——智商稅。
  • 這些智商稅你玩過嗎?
    盲盒成「癮」,年輕人追捧盲盒從字面意義上就是看見不內容的名字,裡面裝著動漫影視的周邊,只有打開時才會知道是什麼東西,裡面的周邊大都以系列呈現,這種售賣方式比直接售賣周邊要更加的受歡迎,往往會有很多年輕人購買,只為打開盲盒看到內容時的驚喜,這種感覺跟兒時的集卡一樣,只為了裡面的「水滸卡」購買一箱盲盒,所以這種神秘感的售賣方式比直接賣要來的更加刺激,這也是盲盒經濟火起來的主要原因
  • 遠離護膚坑,避交智商稅!
    不知道大家和我是否一樣,一旦有什麼護膚彩妝類的問題,都喜歡在網上尋求答案,也正因為如此,小編這些年踩了不少「雷坑」今天小編忍不住化身為正義使者,為大家整理了一下這些我在護膚方面交過的「智商稅」希望姐妹們遠離護膚坑,避交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