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主角|考古繪圖30年 三星堆國寶在他筆下纖毫畢現

2021-01-06 川觀新聞SCOL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最近一段時間,52歲的羅澤雲經常在案桌前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他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省考古院」)的考古繪圖師,三星堆出土文物要新出版一本圖冊,除了照片,文物準確的形態以及精美繁複的紋飾,需要他手中之筆來一一勾勒呈現。

羅澤雲繪圖工作照

考古繪圖,並非考古工作中可有可無的工種,而是記錄文物信息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繪圖師的火眼金睛下,文物的器形、大小、紋飾等原始信息被精準「掃描」、記錄、放大,無論是在考古研究,還是在博物館展陳時,都能起到讓人一目了然的作用。

青銅神樹線描圖

1992年起,羅澤雲一頭扎進考古繪圖這一行,至今已有近30年。多來年,他幾乎畫遍了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所有文物,青銅神樹上引吭高歌的神鳥、青銅大立人所著華服、金杖上所刻的人臉、箭、魚身等信息,在他筆下纖毫畢現。

有了照片,還要繪圖幹嘛?

畫遍三星堆文物的羅澤雲,恰巧是廣漢人,老家就在三星堆不遠處。1986年,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發現,當地老百姓聽說挖到「寶貝」了,都跑去看熱鬧。那時還在上高中的羅澤雲出不來,還因此遺憾了好久。沒想到,他很快便有了與三星信文物親密接觸的機會。

1989年,省考古院招聘技工,已經高中畢業的羅澤雲興衝衝前往報了名。招聘條件相對簡單:硬體是高中文憑,面試就是把一整版三星堆發掘相關報導縮寫成一篇小文章。這沒有難倒天天聽人擺三星堆的羅澤雲,他順利考進了考古院。接下來的兩三年,主要任務就是呆在標本室整理統計三星星堆遺址出土的陶片。文物上手得多,又有考古老師指導,外加參與野外發掘,羅澤雲很快練成了一身硬功夫:各種不同種類的陶器殘片放到蛇皮口袋裡,可以盲摸出究竟是陶豆、陶罐還是其它器型的陶器殘片。

羅澤雲繪圖工作照

1992年,一個他從未接觸過的工作找上門來,那就是考古繪圖。

此時,距離1986年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出土已有5年。三星堆「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海內外學術界都期盼著最權威的祭祀坑考古發掘報告這個原始材料搞研究。然而,一本考古報告要由文字、照片、繪圖和拓片四部分組成。考古院唯一的專業繪圖師已另有多個急件要忙,這邊三星堆祭祀坑報告著急出版,念過高中的「知識分子」羅澤雲被趕鴨子上了架。

在已經可以拍攝彩色照片的上世紀90年代,為何文物非得要繪成圖呢?「照片可替代不了考古繪圖的作用。」羅澤雲樂呵呵地解釋。

青銅大立人線描圖

對於公眾而言,我們欣賞文物,往往只考慮它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但一件件出土文物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歷史信息,卻需要考古學者「戴著放大鏡」來研究。考古報告,便是他們進行研究需要掌握的第一手材料。

考古繪圖,便類似於專家的「眼睛」。埋藏地底數千年的文物,器物表面的紋飾可能模糊不清,青銅器表面的圖案也可能被銅鏽遮掩,考古繪圖,能把文物纖細如髮、不易觀察到的信息放大出來。讓見多識廣的考古學者們往往只需要看照片,再看繪圖,不用看文字就能判斷文物的大致年代,直接「穿越」到考古現場。

在三星堆博物館展廳,鎮館之寶青銅大立人所穿長袍上的華麗紋飾,正是藉助考古高清繪圖才讓觀眾看出它的華美絕倫;而直徑只有2.3釐米的金杖上所刻的古蜀人部族符號放大到了牆上,一柄箭串起魚的圖案,則讓人直觀地想到了古蜀時期的魚鳧王。

5年畫完三星堆

羅澤雲並沒有繪畫功底,也不是天才。機會砸中了這位沒有準備的年輕人,讓他以一本三星堆祭祀坑報告的繪圖「出道即巔峰」。青銅神樹、大立人、縱目面具、太陽輪形器……5年裡,羅澤雲的畫筆幾乎把三星堆出土的重量級文物一網打盡。

他當然不可能在嚴謹的考古報告上「鬼畫桃符」。

彼時,內心惶惶的羅澤雲找來三四百頁厚的《考古工作手冊》,打算先自學成才,但是考古院很快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請來了大名鼎鼎的張廣立老師負責教授指導繪圖。

青銅人頭像線描圖

張廣立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所繪文物無數,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殷墟婦好墓、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文物。來到成都,她帶著羅澤雲和另一位學生現場學習。文物擺在面前,不懂就問。名師「一對二」教學,讓「一窮二白」的羅澤雲很快便掌握了從畫簡單的文物到畫青銅尊、罍等紋飾複雜的器物。

或許很掌握多人會問,都是繪圖,為何不找畫院師生突擊幫忙?非得找老師遠赴千裡從頭培養人才呢?

羅澤雲說,繪畫是從美術角度作畫,考古繪圖是忠實文物本體真實展現文物、科學研究角度來作圖;繪畫憑藉視覺修養和手的技巧進行創作,考古繪圖則需憑規、尺、板等工具輔助,不容一絲虛構;繪畫的理論是藝術理論和透視學,而考古繪圖的理論基礎正投影畫法。當然,有繪畫基礎,對於畫好製圖有很大幫助。

羅澤雲繪圖工作照

羅澤雲的辦公室,放著三角板、直尺、圓規、各種型號的畫筆。給一件文物繪圖前,他需要先仔細觀察文物,爭取將所有信息都收錄進大腦,再將文物的長寬高等詳細數據進行精確測量,最後按比例畫到紙上。畫的過程也要分兩道工序:先用鉛筆在米格紙上起底圖,底圖畫好後就需要用硫酸紙蒙著底圖重畫一遍墨線圖。這就相當考驗畫者功夫了。如何把線條畫得更流暢,斷筆換筆的時候如何看不出接筆的印子,怎樣用線條粗細來表現紋飾的立體。羅澤雲除了不停請教老師以外,下了班也自己給自己開小灶,找別人的考古繪圖臨摹學習,漸漸成為三星堆祭祀坑報告繪圖的主力。

「神樹、青銅罍、大立人,報告中出現過的三星堆國寶,我都畫了。」羅澤雲輕描淡寫。

這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

考古繪圖要求畫正投影。神樹高達4米多,而且花開多枝前後距離寬。小件文物,可以擺到桌子上讓繪圖師細細揣摹。像神樹這種體量巨大、紋飾複雜的文物,只能在神樹四周搭起腳手架,爬上工作檯進行操作。聚光燈下的近距離觀察,繪圖師得以觀察到神樹上振翅欲飛的神鳥,脖子和尾巴上的紋飾也各不相同。4米多高的神樹,他和同事每50釐米一段分別正投影操作,得到透視圖後再用比例規等工具縮小為一比四的圖。

青銅大立人也是一根難啃的骨頭。立人高兩米多,同樣要搭工作檯;立人著衣華麗精細,前後衣飾各不相同。為了準確記錄立人像信息,繪圖人員拿著放大鏡從頭到腳觀察了無數遍。最終,他用筆準確刻畫出立人身佩的方格紋帶飾、衣服上的龍紋等細節。這些放大的圖案,其繁複華麗讓人過目難忘;研究者們則得以推測,早在三星堆時期,古蜀人已經掌握了類似刺繡的織造技藝。僅僅這一件文物的繪圖,就花了半年時間。

刻畫下了解古代信息的密碼

自從拿上畫筆,羅澤雲這份工一打就是30年。兒子經常笑話老爸,「你工作一輩子不挪窩,也是奇蹟。」是拿起文物便被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折服了嗎?羅澤雲嘿嘿一笑,「哪裡想到那麼多哦!」他想了一會兒,「就是出於熱愛這份工作吧!」。

在考古工種中,發掘和研究者顯然更是主導,也更容易出成果。考古繪圖,更像是為他人做嫁衣者。「但是這份工作又很重要,必須有人來做。」羅澤雲認為,既然從一開始他便掌握了這門技術,人盡其用,便是自己的職責。只有空檔時期,他才見縫插針去考古工地搞發掘。最近幾個月,天府大道北沿線連續多個商周遺址的工地要配合基建搶救性發掘,羅澤雲便工地、辦公室兩頭跑。此前風靡網絡的陶豬出土,便是他第一時間繪出了墨線圖。

青銅圓罍線描圖

「現在我所畫的文物圖,包括金器、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應該有5萬多件吧。」他掰著指頭大概算了一下,「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百分之八十以上我都畫了。除了最常見的青銅器,金器、玉器、骨器、石器都有。」最多的還是陶器,因為三星堆遺址還要另出一本三星堆遺址考古綜合報告,涉及到需要繪圖的標本多達兩三萬件。有兩年時間,羅澤雲的任務便是關在辦公室畫個昏天黑地。即使沒有任務,他也喜歡每天對著標本畫上幾筆,「因為三天不摸手生。」甚至經常找來國內有名的考古繪圖師的作品取長補短。

如今,羅澤雲和同事黃家全以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盧引科,已是省內有名的考古繪圖三俠。手藝好,能給考古報告增色,很多院外工作也慕名而來。他的辦公室堆著厚厚一摞考古報告,綿陽博物館三臺郪江崖墓,什邡戰國秦漢墓發掘告、中江塔梁子崖墓、西昌安寧河流域大石墓等考古報告,繪圖便均出自羅澤雲之手。

然而在電腦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已有不少考古人員開始運用數字攝影製圖法繪製文物圖。先近景拍攝器物高清圖像,再用圖像轉件處理,最後利用繪圖軟體繪製線圖。手工的考古繪圖會被淘汰嗎?

羅澤雲並不擔心這一點,「相比電腦製圖的繁瑣流程,熟練的文物繪圖師畫起來更快,也更有質感。」他找出一張自己畫的三星堆出土青銅罍墨線圖,「青銅罍是球形而非平面,有陰刻的圖案,也有立體的凸稜。繪圖師可以通過線條粗細變化,讓繪圖變得更立體更美觀。」也正因如此,當三星堆要出版精美圖冊,首先想到的也是請羅澤雲手繪,以兼顧考古繪圖的嚴謹與精美。

畫了30多年圖的羅澤雲,早早地戴上了老花鏡。「現在不戴眼鏡基本沒法畫圖了。」不過,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已經開啟,羅澤雲期盼著繼續參與三星堆未來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的繪製,「我還有八九年就要退休了」,他有些感慨,「我的職業始於三星堆,希望退休前完成的重要作品也出自三星堆,給人們留下了解古代信息的密碼。」

相關焦點

  • 人境 主角|考古繪圖30年 三星堆國寶在他筆下纖毫畢現
    他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省考古院」)的考古繪圖師,三星堆出土文物要新出版一本圖冊,除了照片,文物準確的形態以及精美繁複的紋飾,需要他手中之筆來一一勾勒呈現。 多來年,他幾乎畫遍了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所有文物,青銅神樹上引吭高歌的神鳥、青銅大立人所著華服、金杖上所刻的人臉、箭、魚身等信息,在他筆下纖毫畢現。 有了照片,還要繪圖幹嘛? 畫遍三星堆文物的羅澤雲,恰巧是廣漢人,老家就在三星堆不遠處。
  • 考古畫師黃家全妙手繪圖38年 「希望能把我的經驗傳給年輕人」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一位專家已經從事了考古繪圖工作38年,在他看來,繪製器物圖不僅僅是完成一項工作,更是在還原歷史,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業精於勤從事考古繪圖工作38年  80年代初,黃家全進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從小就愛書法、國畫的他也對考古院裡繪圖老師的工作充滿了興趣。
  • 三星堆出土文物令人驚訝,竟是這樣東西,考古學者為何不繼續挖掘
    眾所周知,北緯30°是一條看不見的曲線,是一條地理學家為方便研究地球而畫出的虛擬的線,在十九世紀初,我國在這個範圍附近發現了三星堆遺址,但是三星堆裡出土的文物卻令人驚訝,竟是這樣的東西,那麼考古學家為何不繼續挖掘呢?
  •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手裡原來握的是什麼東西,至今困擾考古界
    就全世界範圍來看,三星堆青銅大立人也是同時期體量最大的青銅人物雕像。1986年7月18日四川省廣漢市的一位磚瓦廠職工在採土時,不經意中挖到一件青銅面具。在接著幾個月裡,考古工作者對磚瓦廠所在地展開了挖掘。2個極大而神秘的祭祀坑被發現,其被確認來自於三千至五千年前。
  • 超寫實主義人體的纖毫畢現——墨西哥畫家奧馬爾奧爾蒂斯作品
    自2000年開始,超級寫實主義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運動和藝術風格發展起來。▲ 約翰·拜德寫實主義作品《約翰的餐館和約翰的車》約翰·拜德(John Baeder,1938年12月24日出生)是與寫實主義運動密切相關的美國畫家。他以對美國路邊食客和餐館的詳細繪畫而聞名。
  • 何鴻燊捐贈的「馬首」,放大10倍,細小汗毛纖毫畢現,專家:神了
    何鴻燊捐贈的「馬首」,放大10倍,細小汗毛纖毫畢現,專家:神了何鴻燊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商人,他為祖國捐贈了兩個圓明園獸首,分別是豬首和馬首。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長期以來流失海外,目前已有8件獸首回到祖國的懷抱,仍有5件不知所蹤。
  • 三星堆遺址為什麼被禁止挖掘?考古家:看看出土的文物,不敢研究了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 說起我國的考古發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陵,要麼就是發現了千年不朽溼屍的馬王堆漢墓。但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有時候僅僅是一鋤頭,就能夠挖出一座大型古墓,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 女性人體藝術:日本藝術家人體油畫中的少女,這才是纖毫畢現,細膩逼真
    日本藝術家人體油畫中的少女,這才是纖毫畢現,細膩逼真!  當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喜歡開始畫超寫實人體油畫,  國內超寫實油畫大師當屬冷軍,楊飛雲等人!  然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這麼一位超寫實油畫大師——小尾修  他超高的寫實技巧,極端的寫實風格,讓人驚嘆!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
    11月21日上午,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等出席開幕式。
  • 其它考古都是越挖越明白,為何三星堆卻是越挖越迷糊,他們到底是誰?
    第一次發掘三星堆是在1929年,當年出土的文物也沒有極為特別的,大致分為青銅器、玉器以及常見的金器,雖然物品沒有特殊之處,但是它們卻有共同一個讓文物專家也無法解釋的現象,那就是只要是從三星堆挖掘出來的這些文物
  • 「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複製品、1件文物仿製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性。展覽開幕現場與「三星堆」考古現場的直播連線,更揭秘了考古一線的工作方式。
  • 在三星堆的「郊區」,蜀人生活了5000年
    【在三星堆的「郊區」,蜀人生活了5000年】一件與《憤怒的小鳥》中的豬「撞臉」的泥塑陶豬,讓正在發掘中的四川廣漢聯合遺址「出圈」獲得關注;一件陰刻線龍鳳紋的器蓋出土時已經碎成幾塊,清洗整理後發現了一幅罕見的「龍鳳呈祥」圖案。
  • ...第三季開播在即 三星堆博物館等25家博物館(院)接力傳遞國寶印信
    靳曉沛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玲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印信」走來了。日前,節目組特別設計的「國寶印信」傳遞儀式引來不少關注。儀式中,包括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在內的《國家寶藏》第三季九位文博機構看門人,從前兩季文博機構館長手中鄭重接過印信,宣告第三季節目揚帆啟航。
  • 藝術學院教授人體油畫中的性感少女,細膩逼真,纖毫畢現
    藝術學院教授人體油畫中的性感少女,細膩逼真,纖毫畢現!因平臺要求已對作品圖片進行處理,請見諒!朱渝剛:1966年出生。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油畫學會會員,政協重慶三峽油畫院專業畫家。從業二十餘年,擅長寫實油畫創作。先後為社會各界人士及機構繪製了大量的肖像油畫和主題創作。多次參加國內藝術博覽會及畫展。2018年入職四川省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因平臺要求已對作品圖片進行處理,請見諒!
  • 三星堆明可深入研究,為何突然不挖了?考古隊長:你看挖出了啥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到四川省廣漢市城西的三星堆博物館旅遊過,如果沒有的話這一個博物館非常適合去旅遊一下,它不僅收藏了很多的文物,如青銅器,玉器以及金器等等,它還是國家首批的「AAAA」級旅遊景區建立於1992年8月,開放於1997年10月現在已經成為了四川省對外旅遊的5大景點之一。
  • 小米10一億像素樣張公布:貓咪毛髮纖毫畢現
    得益於一億像素的超高解析力,樣張中貓咪的毛髮纖毫畢現。據悉,小米10搭載的一億像素升級到了Pro版,擁有1/1.33英寸大底,支持OIS光學防抖。配合驍龍865、全新ISP以及LPDDR5內存和UFS 3.0快閃記憶體,小米10在一億像素下拍照不卡頓。
  • 三星堆文化明明可以深入研究,為何不繼續發掘?
    中華的文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厚重,在幾千來的文化傳遞中,出現了多種炫彩奪目的文化以及文化的相互滲透和交融,在公元前2800年,當時的中國還處於三皇五帝時期,在當時誕生了三星堆文明驚豔了整個世界。三星堆文明在被發現之後,不僅是考古界,連整個文化界年為之震撼,中國考古人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長達70年的挖掘和研究,隨著考古的不斷深入,出土的文物也是越來越讓人瞠目結舌。
  • 三星堆特展亮相上海大學玉璧等8件國寶約會長江尾
    太陽神鳥(複製品)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今天相聚在此,只緣三星堆。」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如此說道。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今天,長江上遊的三星堆文化、長江下遊的越文化相聚上海大學,為全校師生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 帶你了解三星堆:為何三星堆這麼重要這麼出名?因為謎團太多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是目前發現的四川地區最早的先民活動的區域之一,有城牆、有房屋宮殿,有公共墓地,有祭祀坑等等,被譽為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現在遺址上建有「三星堆博物館」,有方便去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絕對震撼。「三星堆」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有三個土堆,類似星形分布,所以當地稱為三星堆,後來三個土堆被證實為殘缺的部分城牆遺址。
  • 探秘三星堆,從這些自帶神秘光環...
    9月5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諮詢會」在廣漢舉行,這意味著,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將開啟大幕。34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發現,令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時隔34年之後,隨著祭祀區考古工作的啟動,未來一個世界級的重大考古發現值得期待。有秘密的三星堆,充滿了魅力,而多年來,考古人員對未知世界的探求也從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