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心似箭,常用來形容回家的心情。是急盼著與家人團聚,還是路上風景無心留戀?成都市新津區有一條「最美回家路」,長度不過188米,但路上的新奇玩意兒、人文關懷元素卻足夠多,可體驗,可互動,可消費,足可令你「樂不思歸」。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路的盡頭是家,家是安放疲憊也接納憂傷的地方。不過,安放疲憊接納憂傷不一定要到家,行經新津區五津街道撫江社區「最美回家路」,這份情感需要或已找到寄託之所。
「最美回家路」於今年10月正式亮相,這裡是新津新悅廣場下穿步行路——連接紅石涵養溼地公園、新悅廣場、地鐵站口、金融中心等重要節點的步行通道,也是居民上下班、購物、休閒的必經之路,日均人流量達千餘人次。但光照不足、路面不平、安全係數不高、噪音幹擾大,地下通道具有的「特點」這條路統統都具備。
無需過多描述,路過此地心情定難言愉快。為此,撫江社區面向周邊居民、商家、單位、小區等開展問卷調查,最後選定「最美回家路」這一「更新」思路,通過牆面彩繪、安裝智能引導系統、增設自助售貨機等方式,將聲、光、電等元素虛實結合,打造出一條「可體驗、可消費、可互動」的「最美回家路」,把城市的痛點轉化為亮點,讓辛苦了一天的市民以美好愉悅的心情踏上回家路。
「最美回家路」魅力到底在何處?從居民想要繞著走的地下通道,變身為居民繞道都要前來打卡的網紅隧道。一言以蔽之,這是條「三有」路——有顏值、有內涵、有溫度。
曾經這裡光照不足,現在卻成了「光影隧道」。32盞壁燈排列形成彩色燈光,獻給不同行業的奮鬥者們。「每個奮鬥的人都像一盞盞發光的燈,他們用奮鬥照亮周圍的世界,我們用燈光照亮他們回家的路。」撫江社區黨委副書記魯紅芳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隧道立面也成了牆繪的「畫本」,入畫的不僅有人物、動物,還有地鐵(10號線)。腳下地面則由30個鋼琴燈音符鋪就,「我們希望當你拖著一天疲憊的身體回家時,腳下蹦出的愉悅音節能將你所有的煩惱忘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牆面上的「動物」,在改造過程中,撫江社區運用「擬人「手法,給動物們「穿」上不同服裝,塑造了17個社區最普遍的職業代表,很多人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同行」並與之合影留念。
穿過光影隧道便「走進」了森林長廊。童話森林的彩繪是「擬人化」的可愛動物們,它們唱歌、跳舞、聚會等,展現出積極樂觀向上生活的狀態;同時又以各種景觀造物,體現出互動性、趣味性,也是群眾拍照打卡的好去處。道旁兩臺自動售機,渴了累了可以買一瓶水稍事休息。途經此地的小朋友也不會感到無趣,玩具售賣機正合其意。他們和牆上的動物「玩」完,便可買個玩具把樂趣帶回家。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商機。「最美回家路」已是新津的「流量明星」。此處位於交通要道,附近集中了商住小區、特色街區、商圈樓宇等。因此,通道的樓梯旁利用空牆預留了招租廣告牌。「這樣不僅給來往的群眾帶來有效的生活信息,也為社區帶來經濟收益。這裡的廣告位很緊俏,目前社區正在和新悅廣場的女裝、母嬰和美食商家進行合作洽談。」魯紅芳透露。
微更新的過程也是多方參與的過程。「電信、農商銀行等駐(新津)區單位、金融機構、學校、商家、居民,以及專業設計師、專注於社區調研的學者等出資、出力、出智,紛紛參與其中。旁邊就是蘭灣幼兒園,這裡已經成了孩子們的公益課堂基地。」魯紅芳表示,「項目建成後,志願者、商家組成了鄰裡守望組,常態化開展巡邏,進行環境維護。」
有人說,每個人一生,都會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景致,但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回家的路,難免風塵僕僕。可那條路一定就是看遍世間繁華後最美的風景。新津這條「回家路」美嗎?想必是的!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