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小凱,再過個10來天就是父親節了,到時候你媽媽要去出差,就咱爺倆過了,你想過去哪兒玩不?」
「還沒呢……」
「我倒是想過,今年你整10歲了,我當爹也10個年頭了,都還沒有正兒八經地過一個父親節,今年得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去過。」
6月初的一個周五下午,一輛白色雅閣車上,張雲海接了兒子小凱,滿腦子想的是過一個「有意思」的父親節。張雲海是成都某公司的老總,主要經營農旅項目,旗下的分公司有好幾個,平時忙得不可開交,但每到休息日他都會把工作放下,陪伴家人。而張家節假日一般選擇外出,時間短就在近郊,時間長一點就跑遠一點。出去走走,既能放鬆心情,又可增長見識,踏踏青,吃吃農家飯,感受一下鄉村生活,對娃娃的成長是極有好處的。
「6月16號是父親節,親愛的粑粑們,你想過帶孩子去新津梨花溪過一個有意思的父親節嗎?屆時那裡將舉辦一場『情滿花漾·認領香梨·甜動未來』父親節公益活動,有意參加的粑粑們趕快行動起來……」
哇,這個不就挺有意思嗎?張雲海樂了,衝兒子眨眨眼,「去新津,怎樣?」兒子也高興起來:「好呀好呀,我又可以去找小香豬玩了!」小香豬是今年3月小凱在新津梨花溪交的新朋友,這幾個月小凱可沒少在小夥伴中炫耀小香豬。啊, 3月的梨花溪在張家大大小小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回憶。
一 三月梨花
陽春三月適逢周末,張雲海一家三口驅車來到新津梨花溪。一路上車多人多,田野裡的油菜花開得正歡,金黃色的花海一浪接一浪,真是外出踏青的好時節!
每年的3月初,新津一年一度的梨花節就開幕了。張雲海學農業出生,自己的公司這些年也在走一三產聯合發展的路子,平時對於相關信息十分關注。他對新津梨花溪的情況非常了解,這裡原來是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自2000年首屆梨花節舉辦以來,梨花溪發生了很大變化:山間小路慢慢變寬、變長,各類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政府通過引導幫扶,各農家樂發展得蒸蒸日上,同時引進不少高端大氣的旅遊項目,助推了梨花溪的發展;而原本閉塞保守的村民也慢慢接受各種現代訊息,整修房屋,美化環境,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美麗的生活。經過多年的耕耘,新津梨花節發展成為四川省的精品會節活動,梨花溪也成為全省春遊賞花旅遊首選目的地之一。
但在繁榮的背後,近年來新津梨花溪卻悄然呈現出一種隱憂:景區內梨花逐年減少,建築缺乏特色規劃和美學趣味,缺少在地文化植入,商家十幾年幾乎一成不變,品種單一、業態低端,營銷理念淡薄,經營狀況堪憂……相比之下,成都近郊的幾個區縣也在大辦梨花節,奮起直追,後發制人,新津的優勢不再那麼突出。2017年以來,新津相繼啟動了古梨樹救護、新梨樹栽種、精品民宿建設、藕塘湖景觀提升、遊覽步道完善等多個項目,進行封閉式改造。2018年,新津更是確立了「公園城市+全域旅遊」發展思路,以臺灣「桐花祭」文化旅遊策略為學習樣本,聘請「桐花祭」操盤手莊錦華擔任梨花季總策劃,提出了「花漾新津」城市IP,講述一個不一樣的花季。
再到新津,會見到怎樣一個「不一樣的梨花季」?「節」與「季」的一字之變,背後有著怎樣的內涵?
汽車從成雅高速新津南出來,沿著鄧雙鎮飛雪路行走 ,途經岷江社區,熙熙攘攘的人流,扶老攜幼,三三兩兩,都是趕著上山看花的人。「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春天賞花,新津梨花溪是個不錯的選擇!
把車停在山腳,一家子徒步沿鄉間公路蜿蜒而上,一路上麥苗青青,菜花燦燦,空氣中有種清冽的味道。來得早,大地還未完全甦醒,天邊朝霞縷縷,山間薄霧繚繞,四下裡一片靜謐,惟有鳥兒的叫聲清脆嘹亮。剛上緩坡,猝不及防地便有一片雪浪迎面撲來,那是盛裝的梨花仙子在恭迎遊人的到來,花秀而不媚,晶瑩剔透,淡雅清純。 泠泠淙淙,遠遠地可見一澗溪水,彎彎繞繞,在山中纏綿,在花間徜徉,水流清淺,疏影橫斜,這便是新津梨花溪了。
緣溪而行,且行且看,山野阡陌間,青堂瓦舍邊,白色的梨花和金黃色的油菜花交相輝映。什麼時候,新津的梨花已經開得滿山滿谷了!千樹萬樹爭相開放,一大片一大片香雪海如夢如幻,人仿佛遊走於一條飛雪漫捲的風景長廊,又好似進入了一個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花香醉人,心曠神怡。此時雲開霧散,晴空朗照,萬頃梨花和著金燦燦的油菜花,將山野裝扮得綺麗奪目。暗香浮動中,花間一片熱鬧與繁忙:蜜蜂嗡嗡嚶嚶,忙著採花釀蜜;蝴蝶也飛來飛去,為雪白添了幾分色彩;孩子們在花間嬉戲追逐,歡笑聲迴蕩在幽靜的山谷;姑娘們身著靚麗的春衫,笑靨如花,與花親密合影。途中房屋是一色的灰頂白牆木窗戶,「香雪海」、「梨花人家」、「清泉花海」、「雪泥園」……一個個擁有雅致招牌的農家樂掩映在青青農田和雪白梨花間,呈現出一派川西田園風光。
「哇,有兩個娃娃來迎接我們呀!」一路歡跑的小凱發現前方有兩個塑像娃娃,笑嘻嘻地指著其中一個說:「這個胖娃兒好安逸,眉毛是白的,手頭還拿支大毛筆!還有個胖胖的阿姨,穿著古代的衣服,好漂亮!剛才我一路上都看到他們兩個!」旁邊一個村民模樣的小夥子說:這是放牛娃,我們梨花溪的吉祥物,他是老子的化身,已經有兩千多歲了,他手裡拿的是道家的拂塵。當年他騎著青牛打我們這兒經過,發現這裡景色優美,十分喜愛,就隨手拋下一個玉乳果,這一拋,漫山遍野便長滿了梨樹,結滿了梨子,多有意思!還有這個花精靈,她的原型是唐朝的楊貴妃,她也喜歡我們這兒,曾經跟著皇帝唐玄宗在我們村上住過一陣兒呢!所以我們把他們兩個當做了吉祥物,待會兒你還會發現梨花溪裡到處都有他們的影子!
「哈哈,好有意思!」小凱覺得怪好玩的。
「今年的梨花溪跟往年相比有很大變化,如果你們以前來過這裡,一定會有所發現。」
當然有所發現了,在山路上,小凱就想坐被梨花圖案裝飾一新的觀光車,只因爸爸媽媽要他鍛鍊鍛鍊多走走路才作罷。張雲海知道觀光車之類的交通設施是以前沒有的。有了觀光車,遊客就不用再大車小車打擁堂了,而一路上的路況也好了許多,除了寬闊通暢的大路,更有各種整飭一新的小道,緩步其間,美景入眼,從容而自在,有種說不出的愜意。那些沿途擺攤設點的都規範了,不再有以前的佔道經營。回想起幾年前梨花盛開時到梨花溪,總是擠得一塌糊塗,甚至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張雲海感慨這「交通先行」還真是在理。
在兩個吉祥寶寶的指引下,張雲海一家來到梨花溪的核心區,這裡的樹更密,花更多,人也更多,大家爭相和梨花合影。「這株梨樹怕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吧,枝幹真是美。」小凱的媽媽李梅是老師,她說:「以前我就聽說梨花溪的古梨樹特別多,起碼有兩百株,最老的已經200多年了。」她看下面還有個水牌,上面寫著「網紅打卡點1梨路傳情」,用手機掃一下上面的二維碼,一片片飄逸的梨花立即隨著好聽的音樂飄出來,同時一段話顯現出來:「這株百年梨樹是第一個打卡點,叫作梨路傳情。怎麼樣,它的形態夠優美吧?你看它虯枝環繞,滿樹繁花。你可以試試,以它為背景,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拍出來的照片非常好看,很有味道。」
好吧,就試一試在百年古樹下拍照的感覺吧!「來,媽媽給你照一張!」說話間,一張美照已經出爐。小調皮在梨樹下做了個滑稽動作,背後的老梨樹蒼勁有力地伸展著它泛白的枝幹,上面滿綴著大朵大朵的梨花,一股子「古樹開新花」的任性。「看來,樹和人一樣,不會服老!」李梅說。張雲海接著點了個贊:「這景點打卡可是有點新潮哦,已經跟先進的景區接軌了。」
小凱已經跑到前面去了,不時歡快地發出:「我發現這裡又有一個打卡點,叫不離不棄……」、「這兒還有一個,叫四季如歌……」小孩子就是適合放養,到大自然中來能完全釋放他們天真爛漫的天性,張雲海夫婦相視一笑,信步而行,不覺來到了一個開闊的平臺。
這裡好生熱鬧!川流不息的人群穿梭在一個個攤位間,好像在趕集一般。哦,這裡擺放了各式各樣帶著梨花季符號和吉祥物「放牛娃」「花精靈」造型的產品,有絲巾、領帶、褂子、手提袋、水杯、文具等等,花樣之多、花色之美令人眼花繚亂、愛不釋手,簡直把人帶入了另一個梨花海洋。
「媽媽,這個放牛娃杯子我好喜歡,你給我買一個吧!」
「閨女,你看這個梨花布的花色好漂亮,我要買點回去做床上四件套。」
……
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張雲海一家也沒閒著,各人入手了一隻水杯,李梅還買了一個梨花褂子,準備帶回去送給母親:「她平時就喜歡花花圖案,我這一款送她,一定高興!」
一些商家在售賣文創產品,還有些商家在售賣傳統手工藝品,有剪紙、繩編、鼻煙壺、竹雕、石雕等。新津的剪紙、繩編等在全市範圍內都很有名氣,甚至還走出了國門。今天這些手工藝品也是以梨花為主題或編或剪或畫或雕出來的一個個可愛的梨花,可以當窗花當胸花作裝飾,非常實用。
小凱突然看到有幾位老師在現場教大家DIY,做出來的產品被遊客們喜滋滋地帶回了家。真好玩!小凱也拿了一把小剪刀在老師的幫助下,成功地剪了一朵小梨花,嚷嚷著要媽媽幫他戴在領口上,而且明天一定要帶到學校裡,秀給同學們看看。
除了好看的好玩的,這邊還有好吃的呢!新津的名小吃張粽子、張牛肉、黃春卷、蛋烘糕、糖油果子等一一擺上了攤位。最妙的是,都增加了梨花元素,如張粽子開發出一種梨肉水果棕,蛋烘糕裡夾上梨花醬,黃春卷將梨汁融入了蘸料,還有一種叫梨花煮美食,將各類素菜和肉丸放在梨汁裡煮……都是些什麼味道呢?廚師加吃貨李梅老師品嘗了幾樣之後,覺得是在原來的滋味上加上了梨花的清香,有種通天地之靈氣的感覺,回家後可以學著做兩手!
張雲海被一壺梨花酒給吸引了,澄清透明的酒液上漂浮著幾朵飄逸的梨花,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他向酒家要了一小杯一飲而盡,哇,酒味濃鬱、回口香甜呢,既有白酒原有的醇香,又有梨肉梨花的甘美,很不錯哦!怎麼釀製的呢?賣家說, 8、9月間等穀物成熟,收割後晾曬,再等晾乾後切碎,加入精選的梨肉,一起混入酒麴,發酵兩個月之後在新年來臨的時候便可以初嘗新制的梨果酒,再等到來年3月梨花綻放,放入新鮮的梨花花瓣,花香浸入酒香,那味道就更好了。一杯梨花酒原來還有這樣漫長的等待,而這種耐心的等待,對酒客們來說是值得的,特別是在風景如畫的梨花溪,喝上一口甘醇的梨花酒,真的會叫人陶醉的!
走過幾壟農田,穿過幾處梨花林,來到一所開闊雅致的庭院,裡面茂竹修林,繁花似錦,亭臺樓閣,推窗見雪,曲徑通幽,「梨園雅舍」實乃名副其實,這裡的豪華套房配有室內湯池,包含住宿、餐飲、小型會議、茶室等。散發著木香的地板,柔軟舒適的大床,讓入住的人既能看到山裡的美景,歸于田園而又不失城市家中的溫馨。真好,在這裡住上一晚,可真是美!
正在欽羨之間,忽聽隔壁室內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開始是老師的聲音,後來是眾多小童的聲音,童稚之聲顯得格外清脆悅耳。循聲而去,只見成都百姓都很熟悉的少兒頻道節目主持人陳嶽叔叔在教孩子們念詩。在這樣美好的地方學國學,孩子們真是有福,小凱也好想加入其中!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小凱肚子咕咕叫起來,該找一家農家樂吃中飯了!信步走進一家名叫「梨花人家」的農家樂,這家的梨樹很多,開得很喜氣,跟別家不同的是,這裡還有一個大水塘,藍天、白雲、房舍、梨花一一倒映在水面上,別有一番意境,吸引了一眾畫家來到這裡寫生。這些畫家特別有範兒,畫架立在塘邊,或坐或站,全神貫注,揮毫潑墨,好不瀟灑。小凱悄悄靠近他們,看這些藝術家大叔們畫些什麼。有的特別寫實,以所見的房舍、林盤、水塘、梨花一一描述;有的就只畫一樹梨花,放大一朵朵花瓣,畫得特別精緻唯美;有的拓展想像空間,將梨花溪的全景攬入畫中……
這時,一位清瘦的中年畫家已經畫好,正在收拾畫具,他見小凱站在他背後,饒有興致地看著他的畫,便親切地說:「小朋友,你喜歡畫畫嗎?」
「喜歡。」
「我也是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喜歡上畫畫的。畫畫很有意思。」
「大叔,為什麼你的畫裡還有一輛沒有車輪的公交車呢?」
「因為我在想像可以在梨花溪裡建一個比較抽象的雕塑公園,利用一些廢舊的器材、老的物件,來展示梨花溪發展的歷史。」
張雲海邀請畫家一起坐下來喝茶聊天,畫家說自己叫李文強,老家在河南洛陽,是個自由畫家,來成都好多年了,先後在成都周邊的區(市)縣住過,後來到了新津,覺得這裡特別好,就不想再走了。現在住在山下的高地藝術區裡,平時愛上山來散散步,採採風。在他眼裡,梨花溪是個天然的優質創作基地,有一年四季層次分明的美景,有保存完好的川西建築風情。近年來在道路交通、梨樹的培植、環境的淨化美化、餐飲服務業的提升、文創產品的開發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績。「新津山清水秀,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聽說地鐵很快就要開通了,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新津政府也很重視文化和文化人 ,前一陣縣領導還專門到高地藝術區來,了解我們在新津的生活和創作,聽取我們對文化發展和旅遊發展的建議。」
送走了李畫家,張雲海點的農家菜也上桌了。環顧四周,山環水繞,梨花簇簇,桃紅柳綠,蝶舞翩翩,一池清水倒映幽幽青山,小鴨們紅掌撥清波,嘎嘎叫得歡,在這樣的環境下就餐是不是很愜意?
「 梨花桃花油菜花/梨花人家樂萬家/花香鳥語鬧叢林/小溪古塘是我家。」竹筷的包裝紙上還印著詩呢!聽小凱念得熱鬧,農家樂主人在一旁笑著說:「這是前年川大的一位教授在我這裡耍了之後寫的,我看著安逸就把它印上去了!」餐桌之上,臘肉飄香、豆花滑嫩、青菜清新,還有芋兒燉鴨、煎蛋湯,都是川菜中的家常菜,但味道都很巴適。特別是梨花椿芽炒蠶豆,新鮮的蠶豆,鮮嫩的梨花與椿芽,端到面前,立馬有種淡雅的清香在鼻舌間繚繞,夾起來放進嘴裡輕輕一咬,蠶豆的綿軟加上椿芽與梨花的脆嫩,真是種奇妙的搭配,鮮嫩爽口,清新可人,讓人慾罷不能!
酒足飯飽之後,張雲海本想和農家樂主人閒聊幾句,但老闆一直忙碌著也不好打攪,再加上自己接到一個電話,要馬上趕回去處理公司的相關事宜,於是起身結帳準備離開。迴轉頭小凱不見了,前面一群人在圍觀一隻小香豬吃食,大人孩子都興致勃勃,拍著照片,議論紛紛:「你看它長得好乖,小嘴粉嫩粉嫩的!」「吃相也好看,吃草是個小能手!」真有他們閒的!張雲海農村孩子出生,心裡暗自好笑:哎,原諒他們是城裡人吧,雖然吃過豬肉,但真的沒見過活豬長啥樣兒!兒子小凱擠在人堆裡,拿著手機湊在小豬面前玩起自拍,邊拍還邊念叨:「小豬啊,你最乖,你一定要看鏡頭,一定啊!」
這隻小豬一定是小凱此次梨花溪之行中的最大收穫吧!小子在回城的路上一直在念叨:「什麼時候我們再到梨花人家看小香豬呢!」張雲海夫婦則對「不一樣的梨花季」有了全面的認識:從「節」到「季」,裡面蘊含著生態價值和文化內涵的雙重提升!
二 陌上農家
6月16日,父親節,一大早張雲海父子再次來到梨花溪。此時梨樹的花早已謝了,枝繁葉茂,整個山野天青地朗,鬱鬱蒼蒼,勃發出一種昂揚生機。
「古有孔融讓梨,今有梨花溪認梨。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通過夏天的辛勤耕耘,秋天就將會是滿滿收穫的季節。為了增強孩子們植綠護綠愛綠的意識,學習生物多樣性,了解香梨的生長、成熟,我們今天特別在這裡舉辦』情滿花漾·認領香梨·甜動未來』父親節公益實踐活動。」女主持人甜美的開場白開啟了父親節的活動。
通過前期電波招募報名成功的20組家庭,分成4組領到了今天的活動任務。首先前往果園,聽了農業專家的講解,了解了梨樹生長的特性,又開始挑選自己心儀的果樹。梨樹上已經開始掛果,個頭比李子還小,有一種青澀的可愛。小凱選擇了一株枝形漂亮、掛果較多的梨樹,並取了很萌的名字「梨凱寶寶」,呵呵,滿是自己的標籤符號啊!隨後又領到一冊日誌本,從今天開始,就要寫「梨凱寶寶成長日誌」了!今天也照了許多照片,都可以貼在上面,看自己和梨寶寶一起成長。還有,以後每個月都要來看「梨凱寶寶」,為它澆水施肥、預防病蟲害。希望到秋天能長得豐碩飽滿,甘甜可口!
活動一完,張雲海帶著小凱去了「梨花人家」。小凱很想念小香豬,而且班裡的小夥伴們還託他多照點小香豬的照片,這個任務可一定得完成!
「老闆,今年梨花節,你家賺了不少吧!」今天老闆有點閒,張雲海可以和他好好拉拉家常了。
「還行,自開幕以來幾個月的時間裡,估計有10來萬的收入吧!」
老闆叫鄒文根,50開外的年紀,是土生土長的梨花溪人。從第二屆梨花會起就他家開始搞農家樂,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中途停過兩年。剛開始利用院裡的幾株梨樹,在天壩裡隨意擺幾張桌椅,一個「天壩梨園」就誕生了。頭年只是小打小鬧了一下,二三十天時間裡就賺了近萬元,初嘗甜頭,他的熱情「騰」地被點燃了。第二年便接著搞,依然小賺了一筆,此後一年比一年賺得歡。後來他把農家樂從平壩挪到了山腰,視野更好了,而且有了一個天然的水塘,環境就更好了,名字也改成雅致點的「梨花人家」,這一下生意更火了。等包包裡有了錢,他的心思活絡了,覺得老在一個地方做餐飲沒意思,要做就做更大的生意。2017年他把家裡的農家樂關了,錢都拿出去做生意,誰知道運氣不佳,做什麼賠什麼,很快就賠了個精光。出去一年多,吃了不少虧,他思量著「算了,不行就回去繼續辦農家樂」,再加上從去年年底開始,村幹部們就上門來做工作,說「梨花人家」的環境好、規模大,不開農家樂太浪費了。今年一開年,縣裡組織農家樂到張大公館培訓,村裡給他報了名,臺灣來的莊老師描繪了梨花溪的前景,又對業主們進行了專業培訓。這些都讓他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定要辦好自己的農家樂!
「5月鎮村幹部帶我們去參觀學習了三聖花鄉,了解了人家是怎樣規範服務、環境衛生是怎麼達標,我學得非常認真,暗暗地都記在腦袋瓜子裡了。今年梨花季,我就拓展了思路、規範了服務,租下門前的一塊空地,鋪上彩磚,梨花季期間用來停車,到現在這個季節又成了冷飲燒烤區域。我又種了杜鵑、茶花、臘梅、三角梅、桂樹,還有枇杷、櫻桃、水杉、小葉女貞,這樣,一年四季都可賞花吃果聞香,我要開的是四季農家樂。前幾天聽鎮上號召大家報名,說要提檔升級打造幾家示範農家樂。我這個人前面吃過虧,這回還是穩到起走,看他們改造得咋樣再說。村上已經有4戶人報了名,聽說是從7月份開始動工,到10月份改造完畢。」
大人們這邊談得高興,小凱在那邊卻不樂意了,因為小香豬不見了。鄒文根說:「這香豬真的很受歡迎,大人孩子都喜歡,可惜上次一個朋友帶孩子來玩,小傢伙實在想要,我就送給他了。等一段時間我再到貴州跑一趟,帶兩隻小香豬回來,滿足遊客們的需要!」
在梨花溪認領了梨樹,就相當於與她成了親戚。和鄒文根談得攏,張雲海尊稱了他一聲「鄒大哥」,好像也沾上了點親。小凱總惦記著「梨凱寶寶」的成長,他還跟鄒大叔留了電話,說如果自己不能按時來梨花溪,就請他幫忙照顧。可惜天有不測風雲,還沒等他再來梨花溪,7月初的一場大風暴就把梨樹掀了個底朝天,大部分梨子被狂風吹落了,一個美好的心願泡了湯。當活動主辦方帶著歉意打來電話告知這一消息時,小凱傷心地哭了一場。
「好啦,是因為你的梨凱寶寶太可愛了,所以放牛娃把它帶到天上去了,讓他學好本領明年再來,你就等著好了!」不知10歲的孩子還相不相信這種童話,爸爸媽媽一邊想方設法安慰孩子,一邊也覺得好遺憾,本來也是希望能通過此次活動拓展孩子的空間和視野,培養愛心和責任感的。只能期待明年了,明年如果還搞這個活動的話,一定要想辦法把梨樹管理好。「明年一定要把梨凱寶寶留下來!」孩子畢竟天真,又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三 逐夢新津
一晃到了10月,本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張雲海的心情卻怎麼也好不起來,自己公司的一個項目在前期出現了問題,現在需要撤資重新尋找好項目。夫人李梅見他悶悶不樂,就利用周末拉著他到梨花溪來散散心,沒料到這一趟讓張雲海找到了靈感。
梨兒已經成熟,沉甸甸地掛在枝頭,等著主人來採摘。梨花溪到了豐收的好時節,到處喜氣洋洋。但此刻最亮麗的風景還不是碩果纍纍的果園,而是前面鄒大哥說過的4戶農家樂升級改造。
從6月底開始,梨花溪景區內的「花自在」、「山海藏雲」、「花勝雪」、「三生三舍」4家農家樂,就加入到「加碼重裝」的行列中,通過植入爬牆綠植、花園改造、添置村裡農戶老物件,植入木作、手工、繪畫等互動體驗場景,如今已經煥然一新。「洋氣」與「文藝範兒」的打扮,讓這4家農家樂一下子和別的農家樂拉開了檔次,如同新晉的明星般令人必須前去一睹為快。
張雲海夫婦首先來到「花自在」,它是原任家大院農家樂的改造升級版。典型的中式建築,整潔雅致,小樓的後面是一方小院,竹籬笆、石子路、花木蔥蘢,還有風播機、木雕、農耕時代的犁耙,不用出門都是景,都是一個個小故事。院子不大,卻有一個「花漾新津」文創產品展廳、一個名叫「梨花工坊」的藝術作坊。遊客坐在一架鞦韆蕩來蕩去,看到是一個交織著懷舊風和時尚風的品味民宿……
「三生三舍」從外圍的竹牆、庭院的設計和房間內外的裝飾,給人的感覺都是一種特別清新的日式風格,它堅持「三生萬物、生生不息」的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將城市生活的舒適感融入鄉村優美生態的環境中。在夜晚,點一盞香薰燈,伴著窗外璀璨星光,定會跌入溫柔的甜夢。這是一家集甜品、茶道、養生餐和民宿為一體的綜合性體驗店,主人是一個都市白領,她見到梨花溪的美景後,就約上兩個好姐妹,一起到梨花溪投資建了一家民宿,把這裡裝修得清新、浪漫、小資,就如同她們自己一般美好。
「山海藏雲」的地理位置最為優越,近可俯瞰梨花溪全景,遠眺能目及新津縣城乃至遙遠的雪峰。清晨賞山間薄霧繚繞,夜晚觀城市浮動光影,故而名曰「山海藏雲」。 輕柔的白紗隨風飄逸,既朦朧又夢幻,嫩綠的梨葉沙沙輕響,仿佛在吟唱關於梨花的讚歌。大大的落地窗玻璃門,不用出門就能看到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視野開闊,心胸也隨之豁達,住在這裡不僅可以呼吸新鮮空氣,感覺整個人的神經都會得到放鬆。據說這裡的廚師是一位有20多年鄉村群宴經驗的大師傅,如果喜歡傳統鄉村美食,不妨到這裡來憶一回鄉愁。
在止不住的嘖嘖讚嘆中,張雲海夫婦最後來到「花勝雪」,這裡環境最為開闊,青山蒼茫,與世無爭,保留著難得的山野趣味。「花勝雪」源於院裡有很多梨樹,每年梨花綻放時,但見樹樹白雪飛,真是個詩意的所在。而這裡卻最是接地氣,增加了無動力兒童娛樂體驗區和新開闢的菜園,會讓前來遊玩食宿的都市人有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歡暢感。這裡還在作最後的道路維護,業主是個叫張平的年輕人,正在哼哧哼哧地和一群工人勞作。
張雲海走上去,和他閒聊起來:「剛才我在梨花溪逛了一圈,聽說你是村裡第一個報名改造的戶主。」
「是呀,因為我有信心提檔升級後的生意會更好,政府那麼巴心巴肝地幫我們,我早就吃了定心丸。我剛一報名,設計師就來看了,說我這裡位置好、環境好,要改造的地方少,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來的風貌。」
「你曉得那位設計師心有好細不?這個扶手原來是琉璃瓦的,他說換成木頭的才行;水塘的瓷磚原來是白的,不行,得換成青磚;水塘為了安全起見,原來有個籬笆格子門,設計師說太難看,得換成木門……都是在細處著手,剛開始我還有點不以為然,不搞大動作,盡搞些小的有啥意思?可後來把這些細部都調整後,才發現真的美多了……」張平心悅誠服地說。
「現在生意咋樣?」
「往年主要是梨花節期間生意好,此外就只有零星的客戶了。今年搞了花漾新津梨花季,就不止做梨花季的生意了,天天都有人來,到周末一院子都要坐滿人。現在再一改造升級,估計生意還要好……」張平樂呵呵地說,「我現在打算把我的抖音號好好利用,好好宣傳我的花勝雪,讓全國全世界的人都來梨花溪吃我獨家創製的『梨汁番茄魚』!」
張雲海忽然想到了要「穩到起走」的鄒大哥,他是否還在觀望中呢?而自己心心念念要重新選項目,可不可以考慮來梨花溪投資呢?如果鄒大哥願意合作,我們就來個強強聯合,他有好的環境,我有需要轉活的資金,共同來打造一個網紅打卡點,把生意做得更好,那將是個多麼美的事!
顧不上和張平告別,張雲海拉起夫人就朝「梨花人家」走去,朝著他新的事業走去……
作者簡介:
周利華,女,筆名:蝶舞。生於1972年,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從事新聞宣傳工作近20年,目前就職於新津婦聯。在全國各類報刊雜誌、網絡平臺發表文學作品近百萬字,出版有散文集《在流光飛舞中沉醉》。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