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珊小說《穀子書店》成都分享會結束,「秘密調查師」作家永城現場...

2020-12-26 MBA中國網

10月17日晚,由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四川人民出版社承辦的「《這些年,我們與書店的那些事》——小說《穀子書店》作家分享暨籤售會」在軒客會(恆大廣場店)圓滿舉行。

小說《穀子書店》是杭州麥家理想谷首位客居創作人、青年女作家碧珊的首部長篇小說力作。該小說以一家書店在即將關張的最後一天為主要背景,講述了書店接管人康阿婆為了守護書店想辦法號召人來到書店參加告別會,並在這最後24小時內回憶過去的故事,展現了康阿婆及小鎮人和這家老書店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厚情誼。

作為2020年天府書展系列活動之一,本場《穀子書店》作家分享暨籤售會邀請了《穀子書店》作者碧珊,「秘密調查師」系列圖書作者、著名懸疑小說作家永城,青年作家、公益書店「麥家理想谷」運營總監周佳駿作為嘉賓,分享會由成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宮園源主持。

在分享會上, 碧珊分享了她與公益書店「麥家理想谷」的故事:「《穀子書店》得名於麥家理想谷書店。因為我在那裡累積客居了一年多,對那裡太過熟悉,所以寫的時候腦子裡全是理想谷書店的影子。但這本小說裡的書店故事卻是一個全新故事。」20歲時,她因渴望體驗更多人的人生開始寫作。2006年,她因出版了一本青年導演採訪錄進入電影行業,從此開始了以電影養活寫作的生活。從編劇到宣傳總監,從片場最瘦小的執行導演到執掌後期公司、每日奔波承接剪輯業務的公司負責人。她表示,「為了能夠養活寫作,我拼盡了全力。」2013年,她的人生終於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機。中國諜戰小說之父、時任浙江省作協主席的著名作家麥家在全國投稿中看中了碧珊的女性家族三部曲小說,選中她為麥家理想谷首位客居創作人,誠邀其去杭州寫作。2014年,她關了公司,一個人到杭州開始了她跟隨麥家學習寫作的客居生活。在客居期間,她在麥家老師的親自指導下創作完成了幾部新小說。客居生活結束回到北京後她開始創作《穀子書店》,經過麥家老師看稿後給出了15條建議調整後,終於在2018年春天完稿。如今,這本關於書店的小說終於與全國讀者見面了。

對於碧珊在麥家理想谷客居創作的經歷,麥家理想谷運營總監周佳駿分享到:「麥家理想谷是由麥家創立的一個公益性』書店綜合體』,除了為大家提供一個閱讀的空間,讓大家沉浸在在閱讀之中,也為了發現、培養文學人才,幫助有潛力的年輕作者實現文學理想而建設的一個公共學習平臺。碧珊是麥家理想谷的首位客居創作人,她對理想谷非常有感情,如同家人一樣,在創作完《穀子書店》後依然每年都會來客居和交流,一定程度上碧珊已經成為麥家理想谷的發言人。」

談到書店情懷,著名懸疑小說作家永城分享到:「我去過世界上很多書店,但是還是覺得中國的書店更有特色,像王府井書店、新華書店,你往往可以看到讀者坐在地上專注地看著書,把書店當成圖書館一般在閱讀,這在其他國家的書店是看不到的。雖然現在書店在慢慢消亡,但相信大家的閱讀熱情是依然存在的。」關於《穀子書店》,永城談了自己的感受:「《穀子書店》是一本非常特殊、別致的小說,因為它的主人公是書店本身,並且用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來講述,碧珊用了25本世界名著串起書店最後24小時,一個小時一本名著,用自己的生活閱歷來解讀這些耳熟能詳的世界名著,這一寫作視角非常別致。」

分享會現場的讀者熱情高漲,為了得到碧珊親筆籤名明信片和帆布袋,積極參與現場有獎互動活動,手捧著谷穗和圖書合影、現場朗讀圖書片段、分享讀後感,並在分享會結束後紛紛購書請作者碧珊籤名留念。

茅盾文學獎得主徐則臣曾評價《穀子書店》:「它是書店與文學的情懷,是半個世紀中國民營書店的發展縮影,更是幾代中國人和文學之間不能割捨的深厚情感」。確實,《穀子書店》是中國為數不多把書店當成寫作圖書的小說,它關注的不單單是愛情、家庭,還有一個國家在這半個世紀裡走來的風雨歷程,是一個國家的文學發展縮影,是一家小書店對於一方水土的深遠影響,具有中國本土特色,還用25本世界名著串聯了書店搬遷前24個小時發生的故事,這25本書也是中國60後到90後的經典閱讀記憶。

相關焦點

  • 《穀子書店》作者碧珊分享與麥家的故事 書名得益於麥家理想谷
    10月17日晚,杭州「麥家理想谷」首位客居創作人、青年女作家碧珊攜首部長篇小說力作《穀子書店》和「秘密調查師」系列圖書作者、著名懸疑小說作家永城,青年作家、公益書店麥家理想谷運營總監周佳駿一起在軒客會(恆大廣場店)開展了「《這些年,我們與書店的那些事》——小說《穀子書店》作家分享暨籤售會」。
  • 乘風破浪的漂亮姐姐們,興風作浪的秘密調查師
    本以為這個夏天,萬茜的人氣已經近頂了,哪知道,昨天《商業調查師》緊接著發布官方預告,小說原著粉的小編,直接要炸了,萬茜作為女一號,出演作家永城的秘密調查師《家族陰謀》,這不是強強聯手了,這是神仙組隊還開了個掛。
  • 《穀子書店》——一個「南方書店」和一個「北方女人」的回憶錄
    《穀子書店》所講的就是阿婆(小鎮上的人都叫她「康老師」)所照看的這座「穀子書店」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包括讀者,當然也包括阿婆自己。這個故事採取的是回憶的方式,是阿婆在書店即將搬遷的最後一天裡對書店存在的過去的五十三年的回憶,以及自己從六歲開始到現在七十三歲的回憶。
  • 獻給母親的章節:袁榮慧朗讀《穀子書店》之《微物之神》
    但就在昨天,一位書友發了她朗讀的《穀子書店》中的一個章節,她說,很多地方她讀到的時候想要流淚。中部的《微物之神》章節是這本書裡唯一一章旨在解密書店店主康阿婆和母親關係的一章。她的命運因為母親而改變,因為六歲母親被批鬥致死而改變;她的命運也同樣在二十五歲時因為來到這家書店,遇到了另一位「母親」而改變。
  • 著名作家周養俊散文集《大院往事》分享會在樊登書店舉行
    雙節期間,著名作家、陝西省職工作協主席周養俊最新散文集《大院往事》讀書分享會在西安高新區樊登書店舉行,知名職工作家代表、作者的文友、媒體記者、部分該書讀者及樊登書店遊客近5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分享會上,周養俊介紹了《大院往事》的創作背景及寫作過程,他以自己的學習、工作歷程深情地回顧了「大院」在一代人身上留下的濃鬱的歷史痕跡,他說:《大院往事》描寫了一群生動、鮮活的小人物的命運,人物個性鮮明,故事生動感人。
  • 成都書店數量全國第2,入選亞洲10大最關注書店城市
    今日,以「書店共生,城市美學」為主題的2018亞洲書店論壇的在成都開幕!開幕式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周國平,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新周刊》副主編、「人民文學獎」得主蔣方舟等重磅作家亮相。
  • 14家成都「不為人知」的書店,我們一次性分享給你!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4月24日訊成都的書店包羅萬象,在潮流先進的同時,也有許多充滿人文關懷的歷史沉澱類書店,他們可能並不「好看」但是卻有著濃鬱的人文氣息。在被譽為書店之都的成都,我們對書店進行了一次再探索,並且將那些「不為人知」的好書店,全都記錄下來。
  • 阿來:成都不僅有火鍋店,還有書店
    今日(10月29日)上午,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重要主題沙龍活動之一——世界城市書店沙龍在成都方所書店開啟。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書商》雜誌編輯菲利普·瓊斯通過線上的方式表達了自己關於世界城市書店的相關看法。
  • 美食作家石光華新書分享會 說的都是吃還現場教做資格泡菜
    書店的一場分享會,作者竟然抱出泡菜罈,在罈子上簽名,這是什麼情況?今天下午,成都著名詩人、美食作家石光華攜新書《我的川菜味道》,在九方購物中心文軒Books書城,為讀者朋友解讀他眼中的川菜文化。「四川人生活最講究審美,生活不一定要有聲有色,但一定要有滋有味。」
  • 成都實體書店花式「雲帶貨」
    「大家速度也太快了,我還沒反應過來接龍就結束了。」「我才剛進群,書就被秒光了?」13日,兩場圖書秒殺活動分別以29分鐘和26分鐘時間完成,不僅讓讀者大呼「加場」,更讓組織這次線上活動的方所成都店充滿了動力和信心。
  • 青年作家李思圓長沙分享心得:寫作是自律並堅持的日常生活
    8月31日,成都青年作家李思圓攜新書《生活需要孤獨感》來到長沙噹噹梅溪書院,分享她的寫作心路歷程。(成都青年作家李思圓<左>和長沙粉絲合影。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攝)  李思圓是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她的文筆有溫度、有力量,文風清新自然、樸實真摯。得益於自律的寫作要義和努力不服輸的理念,李思圓共寫下兩百多萬字的文稿,曾出版暢銷書《生活需要儀式感》《生活需要節奏感》,加上剛發行的新書《生活需要孤獨感》,共同組成她的「生活三部曲」系列作品。
  • 書店之都「上新」!疫情後國內最大實體書店成都開業
    3層近萬平方米麵積,30萬冊的圖書,25個文創及關聯業態,5月30日,「書店之都」成都再上新。文軒BOOKS品牌的第二家店——招商店正式開門迎客,該店不僅是成都城東最大的書店,更是新冠疫情發生後開業的全國最大實體書店。
  • 《我在書店等你》入選「全國書店之選」 朱曉劍:成都是有閱讀感的...
    在第二屆「全民閱讀·全國書店之選」十佳作品中,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朱曉劍創作的《我在書店等你》在全國150家出版單位及1000餘家書店共同參與篩選下,從近一年的上萬本新書中脫穎而出,入選十佳人文社科作品。
  • 請作家連做七場直播的「書店守望計劃」,給了我們哪些啟發?
    騰訊新聞華文好書 供圖現場:「一探」作家的朋友圈,並有一份特別的紀念回顧七場直播,「書店守望計劃」發起人王姝蘄表示每一場都有「不同的玩法」。評論家李敬澤一開始還以為「做直播」就類似於參加過去的讀者分享會,連手機都沒帶就坐上去了。等人往那坐好,他發現自己得對著手機。等身旁的主持人奔著賣書聊起來了,他這才理解:「噢,原來是要當李佳琦啊!」「當時有點懵,有點調整不過來,但要努力調整。而且本來也想好了,要幫助疫情時期困難的書店。」
  • 這個周六,西西弗書店 作家張悅然帶來一場讀書會
    記者 潘卓盈 這個周六,作家張悅然要來杭州了。 14歲便開始發表文章的張悅然,最初以青春文學被大眾所熟知,在她拿到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時,和她前輩「韓寒」不同,她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 如今的張悅然,身份是當代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知名藝文主題書系《鯉》主編,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也是入圍「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十愛》)的華語作家,憑藉不間斷的小說創作,依舊穩紮穩打地站在文學圈子裡。
  • 「五一」假期成都書店和圖書館人氣較高 圖書銷量大幅回升
    「五一」假期,去書店買本喜愛的書來看看,或是到圖書館學習充電,成為不少人的選擇。目前,疫情尚未結束,書店和公共圖書館均對入店(館)群眾採取了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測溫、掃碼,預約、限流,多重措施確保群眾的健康和安全。書店:人氣開始旺起來「不少市民從周邊遊玩回來,選擇來書店度過餘下的假日時光。」
  • 九月相約「新山」,譯著《流動的盛宴·修復版》成都分享會來了!
    -我的譯著《流動的盛宴·修復版》,第一場分享會將在成都的新山書屋舉辦,時間:2020年9月19日周六,19而在後來一年的翻譯時間裡,張樸不僅懂得了海明威文字的妙處,還強烈感受到了一個作家當年的內心湧動;深度體會到了巴黎生活甘苦交織的共鳴,藉由這份共鳴感嘆文藝巴黎是最真實存在的彼岸。「閱讀和翻譯《流動的盛宴》一書,讓我得以『活在自我的時代』。」張樸:作家、翻譯。資深媒體人旅行與生活方式博主。遊歷世界各國,10年間進進出出巴黎20餘次。
  • 通過閱讀走進成都 越來越多書店打造「天府書架」
    實體書店從單純圖書零售場所正逐漸轉型為集閱讀、展覽、文化講座、咖啡等眾多文化、藝術、創意元素於一體的城市文化新空間。涵蓋了閱讀書籍、美學生活、展覽空間、文化講座等多重文化功能的成都書店正傳遞著成都人的生活美學。在成都書店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體會成都味。
  • 知名科幻作家阿缺攜《神農後裔》做客武漢時見鹿書店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呂文秀剛剛過去的周末裡,科幻小說《神農後裔》武漢站分享會,在武漢帝斯曼異次元·夢空間多功能廳舉行。知名科幻作家阿缺進行了「發現科幻之美:由瑣碎生活到星辰大海」的主題分享。現場首發《神農後裔》的概念視頻,搭配異次元·夢空間多功能廳的360度球形巨幕,極為炫酷,不少粉絲都拿起手機拍照。活動由時見鹿書店帝斯曼店主辦。阿缺:10年科幻創作,9次獲得科幻星雲獎、銀河獎出生於1990年的阿缺如今不過30歲,但卻有10年科幻創作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