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關係轉冷後,澳對華貿易馬上陷入僵局,目前包括葡萄酒、大麥、牛肉、原木等在內的澳洲11種商品對華出口受阻。其中,澳洲葡萄酒被徵收107.1%~212.1%的反傾銷稅以及6.3%~6.4%的反補貼稅,在這樣的情況下,澳葡萄酒也就完全失去了價格優勢,在中國市場沒什麼競爭力了。觀察發現,中國兩次出手後,澳葡萄酒對華出口已經暴跌了95%。失去中國市場後,澳大利亞葡萄酒商開始找尋「接盤俠」,他們盯上了英美兩國。
據金十數據1月3日消息,為了開拓新市場以及保證葡萄酒銷量,澳大利亞葡萄酒商見挽回中國市場無望,希望在新一年裡將葡萄酒出口至美國和英國。
不過,澳企心底裡一直都想要重回中國市場,並且還呼籲莫裡森政府轉變對華態度,設法挽回中國。但是因為莫裡森的一意孤行,目前中國還是沒有取消對澳大利亞的懲罰措施。而澳大利亞在中國的市場早已被其他國家「收割」,就算澳大利亞這時挽回中國,能留給澳出口商的市場也所剩無幾。
所以澳企只能重找下家,但美英兩國只能解澳葡萄酒企業的燃眉之急,讓澳洲大豐收的葡萄不至於爛在地裡,但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澳洲葡萄酒在美英市場行情並不好,美英兩國都有本土葡萄酒不說,澳葡萄酒想進這兩國市場還要面臨法國品牌的競爭。
近期,美國還放寬了對日本葡萄酒進口的限制,在被本土和外國葡萄酒的擠壓下,澳紅酒要打開自己的市場恐怕非常困難。
目前,澳洲銷往美英兩國的葡萄酒基本都是散裝,不似中國進口大量的高端貨。如此一來,澳企還是會有大量庫存,所賺取的利潤是無法填補損失了。諷刺的是,當初美國挑唆莫裡森反華,如今中澳關係真正破裂後,美國和英國卻在大量搶佔澳大利亞留下的中國市場,澳洲就這樣成為了美國反華的炮灰。
只是,莫裡森被利用了還不自知,依舊死心塌地為美國賣力。澳洲政客再次拿中國南海島礁建設說事以及啟用反華鷹派人員,破壞中國江蘇省與澳籤署五年的科研協議。莫裡森這邊不斷與中國交惡,美國卻坐收漁人之利,美大麥、葡萄酒、牛肉等紛紛對華出口,而澳企的損失就只能自己承擔。
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在進口渠道上卻沒有受到多大影響,葡萄酒市場的空擋立馬有法國補上,甚至近期南非為解決葡萄酒滯銷問題,也趁此機會加大對華出口量,哈薩克斯坦和塞爾維亞的釀酒商也找上中國客戶。中國與南非、哈薩克斯坦都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一個是中菲十大合作計劃,一個是一帶一路建設。所以,澳大利亞即便能回中國市場,也多了好幾個競爭對手。
客觀講,在面對如此多的競爭對手下,澳大利亞想要返回中國市場希望渺茫,但是想開拓新市場,則要考慮是否有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能有這麼大的吞吐力,接收如此多的葡萄酒。現在,恐怕好多美國的盟友都看清楚了,莫裡森作為美國的「馬前卒」,實在是吃力不討好,今後他們如何跟美國打交道,也算有了樣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