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中國是準備一次將澳大利亞徹底給教訓到位了。即便在最近這兩周時間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不斷對華放軟話,稱要跟中國「和諧共存」,但卻是「口惠而實不至」,中方顯然也是看清楚了,並沒有吃這一套,在對澳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從明天開始又要徵收反補貼稅了。
據《環球時報》12月10日報導,中國商務部當天發布公告,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補貼,導致中國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補貼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因此決定自2020年12月11日起採用徵收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反補貼稅保證金比率為6.3%~6.4%。
早在今年8月31日,商務部就應國內葡萄酒產業申請,開始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發起反補貼調查,調查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進行,如今就是調查後作出的裁定。
估計澳大利亞得到這個通知後,真的要離崩潰不遠了。短短兩個月,曾經賴以吃飯的中國市場,幾乎被澳政府丟了個一乾二淨。首先是大麥、牛肉,接著是煤炭、木材和鐵礦石,最後是葡萄酒、海鮮、糖等都來了。由於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關係升級,今年澳大利亞農業出口減少了3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70億。
而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對華出口的大麥和葡萄酒。澳大利亞曾是中國進口葡萄酒最大的供應國,年出口額達60億人民幣,在我國葡萄酒進口市場中佔比高達37%,遙遙領先於法國所佔的27%、智利所佔的13%以及義大利所佔的6%。但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對華葡萄酒出口量同比下降了23%,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6%。60億的生意遭毀滅打擊,澳大利亞真是處於崩潰邊緣了。
最讓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著急的是,葡萄酒丟掉中國市場後,俄羅斯、法國趕緊補缺;大麥丟掉中國市場後,美國、加拿大馬上跟進;鐵礦石丟掉後,巴西來填補;煤炭丟掉中國市場後,印尼即便就拿到了大訂單。這對澳大利亞來說,就是一個欲哭無淚啊。中國市場被其他國家立即填平了,而自己積壓的出口商品,還找不到一個可以完全吃下的下家,降價都不行。
這也難怪莫裡森要不斷跟中國放軟話了,澳國內經濟學家算了一筆帳,如果中澳貿易關係繼續這樣冷下去,最壞情況是澳大利亞GDP縮水6%,而這樣空前的打擊,有可能直接導致莫裡森的總理位置不保。最近,「莫裡森該下臺了」,已經衝到澳大利亞媒體熱搜最為靠前的位置,可見其國內憤怒的情緒有多大。
有澳大利亞媒體向莫裡森喊話,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我們不需要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就像我們不需要在頭上鑿個洞一樣。我們必須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即便代價是高昂的。莫裡森必須證明,你能做的不僅僅是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為此,澳媒還向莫裡森提出對華關係五點要求。
一是不要再讓中方在「不滿清單」中添加內容了;二是對中方的批評要注意措辭;三是對華關係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去聽帝國主子的指點;四是承認中國崛起的合理和必然性;五是努力尋找雙方共同的話題點。可見,莫裡森把中澳關係搞砸後,澳大利亞各界是真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