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一場間諜戰,各國間諜高手冒著生命危險獲取別國情報。他們往往是一些最優秀的人,具有臨危不亂、善於應變之能,在迷惑敵人的同時,過著一種刀尖上的日子。間諜中最受爭議的是多面間諜,複雜的關係令人們對他們的忠誠難辨真假。
「紅色樂隊」
二戰期間,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簡稱格魯烏GRU),在全世界建立了幾組至今仍為人所樂道的情報網,其中包括歐洲的特雷帕爾情報網、紅色樂隊情報網、拉多情報網,亞洲的佐爾格情報網,這些情報網在二戰期間為戰爭的進展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因此被世界各國情報界視之為樣板。其中,紅色樂隊情報網是由位於法國、比利時、瑞士和德國等地的多個獨立情報小組組成,成員以所在國的左翼或反納粹人士為主。這個情報組織的很多成員滲透到了德軍的高級職位,因此能為蘇聯提供極有價值的軍事情報。
1941年年底,歐洲的大片土地已經落入德軍之手,在敵佔區布魯塞爾的阿特列巴特大街上,蓋世太保監測到從一所公寓裡發出非常活躍的無線電信號,並認為這些信號十分可疑。這所公寓恰恰就是化名為「肯特」的紅色樂隊情報人員安納託利·古列維奇所居住的地方。1942年11月,「肯特」在法國馬賽被捕。緊接著,紅色樂隊的大部分成員相繼被蓋世太保抓捕,其中包括霍羅·舒裡茨·波金等幾十名活躍在歐洲各地的蘇聯間諜。隨後,紅色樂隊的領導人利奧波德·特雷伯被捕。至此,紅色樂隊情報網全面癱瘓。
1941年該間諜網被德方破獲後,蓋世太保繆勒企圖以此為契機策反紅色樂隊成員,打算以紅色樂隊的名義向莫斯科報告假情報,達到瓦解反法西斯盟軍的目的,這個名為「大賭博」的計劃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機智的特雷伯、古列維奇等人利用這個計劃與德國人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蘇德雙方利用該間諜網開展了真假難辨的偵察與反偵察活動,紅色樂隊的情報不僅被放在史達林的案頭,也被希特勒審閱。最後,紅色樂隊倖存成員轉入其他組織活動中,而二戰中為蘇聯立下赫赫戰績的紅色樂隊從此不復存在。
雙面間諜
圍繞紅色樂隊情報網覆滅的最大疑點在於,是誰出賣了同志,背叛了革命?人們把懷疑的焦點盯向了被捕後又得以回到國內的嫌疑人古列維奇的頭上。
安納託利·馬爾科維奇·古列維奇於1913年11月7日出生於烏克蘭的哈裡科夫。自聖彼得堡中學畢業後,進入鐵路運輸學院,後轉入國際旅遊學院,主修「外國人服務」專業。他通曉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三國語言,性格冷靜沉穩,具有良好的組織才能,被蘇軍情報部門看中並吸納。1939年年初,格魯烏派遣年輕的他赴比利時參與紅色樂隊的情報工作,擔任譯電員和報務員。同年4月中旬,古列維奇以「肯特」為代號來到了布魯塞爾,與格魯烏駐比利時情報站站長、「紅色樂隊」領導人利奧波德·特雷伯進行了會面。9月,二戰在歐洲打響,諜報小組接到總部開展相關偵察活動的命令。從這時起,以「肯特」為代號的無線電訊號就源源不斷地發送到莫斯科。
古列維奇是一個精明的間諜,他在比利時建立了一家從事零售業的「西門克斯」股份公司。依託這個公司,布魯塞爾情報小組迅速與比利時等西歐國家實業界建立起密切聯繫,從而可以出入比利時、荷蘭、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等敵佔區。從二戰打響至1941年間,他們獲得了大量德軍在歐洲的動向情報。作為小組領導人,古列維奇與長期潛伏在德國空軍的蘇聯間諜(時任高級將領)霍羅·舒裡茨·波金會面,獲知了德軍1942年的戰略計劃,即把主要對蘇打擊目標轉向高加索及伏爾加地區,以期控制石油產地等。得知這一重要情報,古列維奇立即向莫斯科發送,受到了蘇聯情報總部的嘉獎。
1941年年底,蓋世太保發現了紅色樂隊情報網的蛛絲馬跡,他們順著可疑的電波找到了古列維奇的住所,抓走了阿特列巴特大街公寓的發報員。1942年11月,古列維奇在法國馬賽被捕。隨之,包括利奧波德·特雷伯、霍羅·舒裡茨·波金在內的大批情報人員被捕。許多人在被捕後被納粹處死,一些高層的間諜則為蓋世太保的策反計所用而活了下來。為了保存實力,特雷伯依照德軍的「大賭博」計劃發送假消息。他一面假意參加計劃,一面向莫斯科發送肯特已經被捕的真相,終於使蘇德雙方展開了一場偵察與反偵察的情報戰。
古列維奇先是被關押在布魯塞爾,後轉至柏林,1943年12月又轉至巴黎弗雷監獄。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古列維奇被蓋世太保轉移到柏林。此時的德軍已經軍心渙散,古列維奇經過多次勸說,成功策反了蓋世太保高官潘維茨。1945年5月3日,古列維奇與潘維茨一起,攜帶著「紅色樂隊」的全部材料逃往法軍佔領區。在亮明身份後,他們被轉交蘇軍,並乘坐蘇軍直升機返回莫斯科。可是,等待他們的只是牢獄之災。
永無終止
回到祖國之後,古列維奇因為叛國罪而被逮捕,人們懷疑正是因為他的叛變才導致大批紅色樂隊成員被捕。蘇聯軍事法庭宣判了他20年的勞役,在赫魯雪夫上臺之後,古列維奇再次被宣判。直到25年之後,1991年7月22日,古列維奇才被徹底平反。從宣判至平反的那天,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清白,從未承認自己叛變或是出賣同志。他曾表示:「紅色樂隊裡沒有叛徒,所有成員都是英雄。」
據德國情報總局對外偵察部門負責人沙林別爾格在其回憶錄中寫道,「肯特」在被捕後,立刻就同意與蓋世太保合作,「我們成功地恢復了『紅色樂隊』的主要電臺,並同莫斯科總部建立了直接聯繫」。對此,「肯特」另有說法,他在與蓋世太保合作發送假情報的過程中,故意向蓋世太保透露,莫斯科可能會通過仍在德國活動的蘇聯間諜來驗證「肯特」電臺發來情報的真偽,迫使德方不得不增加發往莫斯科的真實情報數量。
另據紅色樂隊領導人特雷伯在其回憶錄《大賭博》中寫道,早在1942年8月,他就命令古列維奇轉移至阿爾及爾,但古列維奇擔心總部清算布魯塞爾情報小組被破壞的責任,沒有執行特雷伯的命令,從而最終被蓋世太保抓獲。而古列維奇在生前回憶,1941年12月13日,特雷伯在沒有徵得古列維奇同意的情況下,私自邀請過去在比利時情報站工作的同事到公寓聚會。而就在這一天,蓋世太保展開了抓捕行動,包括譯電員、發報員在內的多個情報小組成員遭到逮捕。這樣,懷疑對象就指向了特雷伯。隨著紅色樂隊成員的相繼去世,問題的真相更加難以辨明。
以上說法各執一詞,無論是以前的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圍繞誰是英雄、誰是叛徒的爭議一直不曾中斷。人們仍在爭議著古列維奇被捕後是否叛變?是誰出賣了特雷伯、拉多以及波金?在特雷伯向莫斯科總部通報「大賭博」計劃前,是誰在以「肯特」的名義同總部聯繫?如果古列維奇真的叛變了,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回到蘇聯,難道僅僅是為了博回清白的名聲嗎?現在,人們開始用寬容的心態來理解和對待那些曾為國家利益默默犧牲與奉獻的情報人員。俄國家電視臺的評論指出:「最重要的是他(肯特)曾第一個報告了德國進攻蘇聯以及德軍準備轉向高加索地區的情報,為衛國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2009年1月2日,95歲的安納託利·古列維奇因病在聖彼得堡去世,8名俄軍士兵列隊對天鳴槍,表達對這位老戰士的敬意。隨著他的離去,所有的紅色樂隊成員已經離開人世,而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疑問則成為再也無法解答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