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之書》:捕捉人類靈魂中的暗物質

2021-03-01 忘筌

點擊藍字,訂閱忘筌

《不安之書》:捕捉人類靈魂中的暗物質

 

育邦

 

佩索阿是我無法忘懷的作家,不管身在何處,我總是不自然的想到他。 佩索阿,這是一個詩人的名字。佩索阿,這是一個葡萄牙語的名字,聽起來音節和諧,有一種說不出的恬淡隱忍之感。似乎有一個形影相弔的詩人站在這名字背後。誰讀他,誰就會相信這一點。

如果我需要獨處,一個人的話,我一定會帶上他的書。他的書不僅僅是留下,而是存在,一種嵌入讀者生命的存在。從我個人的視角而言,佩索阿的《不安之書》是「帶上一本書去旅行」的最佳夥伴。

費爾南多·佩索阿不是一名在公眾視線中的偉大作家。短短47年,他就匆忙辭別人世,可他最重要的作品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為葡萄牙和歐洲所發現。現在情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即便他的作品和聲名僅在一少部分人中流傳,但誰也無法否認他作為一位核心作家在世界文學中佔據獨特的位置。人們把「傑出的經典作家」「歐洲現代主義的核心人物」「最能深化人們心靈的寫作者」等讚譽置於他的名下,都是恰如其分的。他的文學氣質——一種對感覺極度的感覺,一種對感受特別深入的意識,一種自我拆解的銳利智慧,一種用夢幻娛悅自己的非凡才具——震驚了那些注重內心、內省型的人們。


1888年,費爾南多·佩索阿生於葡萄牙裡斯本。5歲時,父親病逝,他遭受嚴重的精神打擊。1896年,隨母親和繼父(葡萄牙駐南非德班領事)來到南非,在那兒讀小學、中學和商業學校。他是一位羞澀而想像力豐富的少年,一位才華橫溢的大學生,在開普敦大學就讀時,他的英語散文獲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獎。他狂熱地喜歡上彌爾頓、愛倫·坡與惠特曼。1905年,17歲的佩索阿回到裡斯本,次年考取裡斯本大學文學院,攻讀哲學、拉丁語和外交課程,常去國立圖書館閱讀古希臘和德國哲學家的著作,並且繼續用英文閱讀和寫作。在以後的三十年間,他幾乎沒有離開裡斯本一步。從1908年開始,一直獨自一人生活,先後在數家進出口公司任「外聯人員」——主要是撰寫商業信函、充當翻譯等,這一工作保證了他的生活來源,又使他有時間從事創作。人們一直有一個誤解,認為佩索阿身前默默無聞,事實上,從1910年起,佩索阿就成為葡萄牙現代主義運動的活躍領袖,他發表當時人看來較為激進的詩學理論文章,如《從社會學角度看葡萄牙新詩》等。他和朋友們創辦了幾個雖然短命卻影響深遠的文學刊物——《流放》《葡萄牙未來主義》和《俄爾甫斯》。他的愛情很簡單,曾對公司裡一位十九歲的打字小姐奧菲莉亞一見鍾情,他為她寫過很多信,但結果卻無疾而終。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佩索阿已成為新一代青年詩人的精神導師。他把作品寫在筆記本上、信封的背面、活頁上、廣告與傳單上,以及謀生公司和頻繁光顧的咖啡館的信箋上、信封上、碎紙屑上,早期課本的空白處。1935年11月29日,因肝病嚴重惡化而送進醫院,當天在—張小紙片上寫下了最後一句話:「我不知道明天將會帶來什麼。」第二天逝世。

他是一位隱形的文學巨人,一位超拔性的偉大詩人。他對聲名不屑一顧,他說:「有時,我一想起那些名人,就會為他們的名聲感到悲哀。成名是一種庸俗。……成名無可彌補。就是像時間,沒有人能回頭或者反悔。」  

 

在他的書中,我們能夠發現這樣一位作者:「他身材高瘦,約三十歲。坐著的時候弓著背,站起來卻不那麼顯眼,衣著屬於不完全隨便的隨便。他蒼白而沒有特點的面孔有著一種受苦的表情,既不會引起別人的興趣,也不能透露受的是什麼苦。」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作為佩索阿的一個「分身」,他的生活也許正是這樣的:因為沒有地方可去,沒有事可做,沒有朋友可以探訪,又沒有興趣看書,他平時晚上都留在租住的房間裡,用寫作打發漫漫黑夜。

他耽於沉思、冥想、寫作,終生未娶,過著單調的生活,他的寫作更多地帶有孤獨、憂鬱、內省的氣質,而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創造了一種「異名」的獨特的書寫方式。據考證,在他短暫的寫作生涯中,至少用過72個異名,這些異名並非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筆名。他「創造」出了三位著名詩人:阿爾貝託·卡埃羅、阿爾瓦羅·德·坎波斯和裡卡爾多·雷耶斯。加上「佩索阿本人」,應該是四位詩人。他為這四位詩人編造身世,勾畫相貌特徵,為他們設計不同的思想風格,並以他們的名義寫詩、發表作品,以至於葡萄牙文學界以為這三位「著名詩人」與佩索阿一樣是確有其人。

卡埃羅中等身材,碧眼金髮,1889年生於裡斯本(比佩索阿小一歲),大部分時間都與姑媽住在鄉下,在死之前曾短暫返回過裡斯本。1915年死於肺結核。佩索阿聲稱,卡埃羅是他發現的一位大師,他們第一次相會於1914年3月8日。他是組詩《牧羊人》的作者,他本性天真,純粹清澈,是一個感覺主義者,是一位源頭性詩人。他不信神,不信形而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均是一種客觀存在。

另一位大師坎波斯生於葡萄牙最南邊的一個小鎮,個子較高,有猶太血統,是個雙性戀者。早年在蘇格蘭求學,後來成為海洋工程師,大部分時間環遊世界。中年後,他厭倦了花花世界,回到裡斯本定居。他相信感官,甚至嗑藥和吸食鴉片。著名的詩篇《菸草店》《向惠特曼致敬》《水手》等均出自坎波斯之手。坎波斯更接近佩索阿真實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性格,或者說坎波斯代替了佩索阿完成了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完成的一種詩人生活。

雷耶斯呢?1887年出生,比佩索阿大一歲,是現代社會的游離者,他熱愛古典文學,曾經教過拉丁文,主要是一名醫生。他是絕大多數愛情詩的所有者。在精神層面上,雷耶斯與坎波斯是一對截然相反的詩人。他們由於對抗而存在。雷耶斯是「文明的孩子」,是佩索阿精神疆域裡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現代實踐者。


佩索阿本人,佩索阿稱之為「半異名者」,是個菸鬼,常常站在窗前,做普通的夢或者白日夢。也許「佩索阿本人」的日常生活更接近於佩索阿所展示的真實人生。

佩索阿擁有這麼多的「異名」,他說過「我不知道有多少靈魂」。這個「佩索阿本人」也一樣成為「異名」體系中一員,與其他異名者沒有分別。

在佩索阿的「異名」體系中,卡埃羅、坎波斯、雷斯,加之「佩索阿本人」構成了一個光輝奪目的太陽系。奧克塔維奧·帕斯這樣評價道:「卡埃羅是一個太陽,坎波斯、雷耶斯和佩索阿本人都在圍繞著卡埃羅的軌道上旋轉。他們之中的每一個身上都充滿了否定和非現實的粒子。雷耶斯相信形式,坎波斯倚重感覺,佩索阿本人執迷於象徵,而卡埃羅什麼都不相信。他存在著。」佩索阿的「心靈分身術」使每一個異名者獲得了各自的現實身份和獨特的美學訴求,他們成為佩索阿文學理想的一條條支流,他們相互矛盾,相互融合,時而平行,時而交匯,創造了人類文學史上蔚為壯觀的詩人矩陣。佩索阿坦承:「在很大程度上,我與自己寫下的散文幾乎一致……我使自己成為書裡的角色,過著人們從書裡看到的生活。」

佩索阿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從根本上擺脫了盤旋在抒情詩人頭上的自戀的圈套,進入所有詩人都羨慕的「無我」的狀態。他是「不動的旅行者」,他行走在裡斯本的街道上,如同行走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他是矛盾的多面體,隱匿在自我的迷宮,卻試圖洞悉世間的全部秘密。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甚至認為,佩索阿的幻想性的創作超過了博爾赫斯所有的作品。

《不安之書》是佩索阿代表性隨筆作品。最早由韓少功先生翻譯,節選了其中一部分,書名為《惶然錄》。1913年初,佩索阿動手寫《不安之書》,在給朋友的信中,他說:「……太多的意念飛快地在腦裡閃現,我只好隨身帶著筆記本,即使這樣,寫滿的紙頁那麼多,還是不免遺失,有時因為寫得太快,好些字不能辨認……」同年8月,佩索阿在《鷹》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完整獨立的隨筆《在隔離的森林裡》,明確註明「摘自撰寫中的《不安之書》」,署名費爾南多·佩索阿。幻想性的生活和思想得到充分的發揮,他處理這一創造性的作品似乎遊刃有餘,他對此作品也相當自信,他告訴他的朋友:「這是完全屬於我個人的風格,文章發表之後,朋友們就開玩笑地稱之為『隔離的風格』……」佩索阿是以一種內斂的方式默默地觀察這個世界,敏銳地拆分這個世界的人和事。


在最初的構想中,《不安之書》是一本有規模有系統的書,在他遺留的筆記中,我們找到他的寫作大綱。當然,寫作的進程一般都不會按計劃來發展。從1913年起,他一直在寫作此書直到去世,前後22年。超過一半的篇幅都在他辭世前六年間寫下的,可見其他的16年間,寫作並不順利。他抱怨道:「跟我的意願相反,我的心態強迫我為《不安之書》努力工作。可是寫出的全是片段,片段,片段。」他準備得越多,就越難以完成它。這部書的寫作沒有情節,也沒有計劃,最後界限也變得越發模糊。他在書中說:「我能完成並不是意志力在起作用,而是意志力在繳械投降。我動手去寫是因為沒有力量去思想,我寫完是因為沒有勇氣去放棄。這本書代表著我的怯懦。」

通過引言,讀者知曉:文森特·格德斯多年來一直被認為用作《不安之書》的虛構作者,直到後來被裡斯本的助理會計員貝爾南多·索阿雷斯所取代和合併。1928年,索阿雷斯被確定為最終作者,大概在同一年裡他搬到了佩索阿所在的道拉多雷斯大街。文森特是被解僱的嗎?或許並不是。作為一位短篇小說家,索阿雷斯獲得了《不安之書》的作者身份,他必須成為一位熱情高漲的日記作者。較為確切的推測是,文森特的早逝(佩索阿曾打算提前將《不安之書》出版),是投胎轉世于貝爾南多·索阿雷斯身上。佩索阿稱索阿雷斯為他的「半異名者」,因為他並沒有一個不同的個性而更像一個縮微版的佩索阿,他們名字的拼寫也非常接近。佩索阿與索阿雷斯有相同的癖好:喜歡身著黑大衣,頭戴禮帽,在裡斯本的大街上閒逛。在去世之前,佩索阿把幾百份手稿放在一個大信封裡,信封上貼著標籤,上面寫的是「不安之書」。 

若熱·薩拉馬戈評價佩索阿時說:「沒有任何葡萄牙當代作家追求佩索阿那種偉大。」不僅是葡萄牙,即便是全世界也沒有幾個作家有能力有膽識追求那種近乎絕對的偉大。薩拉馬戈所言的「那種偉大」是什麼呢?無疑是面對世界坦開胸襟,以大無畏的精神穿行在人世的荊棘中,是因對世界與人無私的愛才能產生的勇氣與承擔。《不安之書》正是如此,佩索阿用文字編織一個細密而巨大的網,以捕捉人類靈魂中的暗物質。

 

 

詩歌與花朵,虛構與生活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

相關焦點

  • 當中國成功利用暗物質和暗能量,將能夠帶領人類走多遠的距離呢?
    二、 探測暗物質和暗能量 要採集暗物質和暗能量,就要對暗物質和暗能量進行"捕捉"。淺顯地來說,要捕捉,就要得有捕捉的工具,這一個道理就像是釣魚需要釣魚竿和水桶。 探測暗物質和暗能量就要用到強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英語:Large Hadron Collider,縮寫:LHC)是一座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對撞型粒子加速器,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研究之用。
  • 全球最靈敏暗物質實驗室發現神秘信號,可能是潛在暗物質粒子
    也由於微小的質量,它和其他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因此到目前為止,人類的各種儀器都沒有捕捉到它。軸子是暗物質的候選者暗物質是一種猜想中的、但是間接證明存在的物質。暗物質遍布宇宙,暗物質的質量佔到宇宙物質的26.8%,是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可見物質的5倍多。暗物質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 人類對宇宙的無知,才有了暗物質的假設!
    暗物質是目前理論上預言的一種不發光的神秘物質,目前人類只能通過暗物質的引力作用來間接推測暗物質的存在,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感到困惑,這也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謎團之一。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分辨高能空間望遠鏡,」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常進說,「它有望深刻地變革人類的宇宙觀,實現空間科學重大突破。」A 「悟空」如何施展「神通」「悟空」的身材比一般的衛星小巧,長寬高只有1.5米、1.5米、1.2米,像盒銀白色的方形蛋糕。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如果中國發現了暗物質,可以說,這是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對人類科學做出的最有份量的貢獻。本僧掐指一算,宇宙中可見物質佔4.9%,暗物質佔26.8%,暗能量佔68.3%, 話說到這份上,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假設你隨手指著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說「那恆星有五顆行星十顆衛星」,蒙中的概率是萬分之一,那麼天文學家用最尖端科技,要蒙中這個數字的概率也就百分之一。
  • 什麼是暗物質?
    這些引力效應包括暗物質對於我們銀河系內恆星的影響(這些恆星的公轉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單靠常規物質的引力是無法聚攏它們的);對於星系在星系群中的影響(同樣單靠可見物質的引力無法解釋星系如此之快的運動速度);對於從宇宙之初的大爆炸遺留至今的微波背景輻射的影響;對於從超新星爆發拋射出的可見物質拋射軌跡的影響;對於被稱為引力透鏡的宇宙中光線彎曲現象的影響;以及導致在合併的星系團中可見物質和不可見物質相互分隔開來的現象
  • 人類掌握它,能否揭開宇宙暗物質之謎?
    我相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我們的宇宙中仍然有許多無法通過科學解釋的謎團,而這些新的亞原子粒子或許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找到答案。不僅如此,科學家們也可以在這些新粒子當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發展成一些有用的新技術。事實上,今天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許多物品都是從來自人類對分子和原子的研究基礎上產生的。
  • 暗物質終於找到了?科學家們明爭暗鬥,對暗物質的搜索正急劇擴大
    物理學家計劃想盡一切辦法,檢查暗物質是否能接收到不同類型的探測器所產生的刺激信號,例如,推動恆星光,或是使行星核心加熱,甚至是檢測深入巖層中的巖石來尋找暗物質。但為了防止暗物質過輕,一些科學家正在設置更小的「保齡球瓶」。一場比質子重量更輕的暗物質粒子雨,可以偶爾將電子從它們的主原子中釋放出來。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簡單來說,它們就是存在於宇宙之中,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不過,卻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現代研究認為,宇宙總質量的85%,都是暗物質,顯然,暗物質要比明物質多得多。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到,那麼,暗物質究竟在哪裡呢?研究認為,在星系、星團之中,都存在著暗物質,或者你也可以這麼理解,暗物質可能才是宇宙的主題,它將宇宙中的各種明物質連接起來。
  • 宇宙中最小的星系蘊藏著最多暗物質
    圖片致謝:歐洲南方天文臺/數位化巡天2號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擁有不到幾十億、甚至只有幾百萬顆恆星的超小星系,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違背直覺的現象:儘管小星系中恆星的運動速度比大星系中的慢,但若要保證他們結構穩定,小星系中的暗物質一定得多於5:1這個常見數據!
  • 【新華網】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悟空」如何施展「神通」
    「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分辨高能空間望遠鏡,」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常進說,「它有望深刻地變革人類的宇宙觀,實現空間科學重大突破。」  A「悟空」如何施展「神通」  「悟空」的身材比一般的衛星小巧,長寬高只有1.5米、1.5米、1.2米,像盒銀白色的方形蛋糕。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目前人類根本無法觀測到,也沒有任何儀器可以測到。而且暗物質不止一種,初步估計少說也有上萬種。人類目前研發的對撞機,和暗物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猶如在宇宙深處萬億光年的地方觀測地球上一隻小小螞蟻,徒勞無益。不過有科學家認為:探索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的奧秘的關鍵所在,應該要了解電磁波理論。
  • 暗物質粒子出現了?
    來源:環球科學圖片來源:XENON合作組昨日,一項關於暗物質搜尋的新進展在各大科學網站刷屏。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XENON1T暗物質探測器中發現了異常信號,這個信號可能來自人們苦苦尋覓的暗物質粒子——軸子。
  • 一項研究表明,暗物質可能就在我們身邊,隱藏在現有實驗數據中
    到目前為止,暗物質已經挑戰了設計用來尋找它的各種探測器。由於暗物質在太空中的巨大引力足跡,所以我們知道暗物質必須佔宇宙總質量的85%左右,但我們還不知道它是由什麼構成的。一些尋找暗物質的大型實驗已經通過一種稱為散射的過程來尋找暗物質粒子撞擊原子核的跡象,這一過程可以在這種相互作用中產生微小的閃光和其他信號。如今,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條新途徑—捕獲被這些原子核吸收了能量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宇宙中的超星系複合體、巨型類星體群、以及空洞等龐然大物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宇宙總物質達不到5%。除了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外,其餘的佔比將近三分之一都是暗物質。那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是不是又和暗物質有關呢?
  • 一張「嬰兒宇宙」的照片揭示了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精確數量
    對風車星系的觀察表明,看不見的物質支撐著它們的恆星,而一種排斥性的能量將星系分開。為了了解更多信息,貝內特和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收集來自天空中各個方向的微波——這些光線很久以前就離開了它們的星球,當時宇宙只有38萬年的歷史。通過拍攝這張年輕宇宙的照片,WMAP團隊可以確定它的年齡和形狀,並準確地確定它包含了多少所謂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 哈勃望遠鏡最新發現:暗物質遠比我們所想要稠密,揭示著新物理
    暗物質,雖然還沒被人們所捕捉,更沒被任何人「親眼」所視!但不少科學家已經,很自信,認為自己已經大概了解了,甚至以盲人摸象的法子,去繪製出它「真實」的容貌!可這樣的自信,今天被無情地打臉了!據來自哈勃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數據,它發現了,在星系中,暗物質的濃度似乎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稠密,而且足足高出了至少一個數量級。千萬別小看這一個濃度差,這就表明了,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理論與模型,存在著不小的偏差,甚至推翻了我們之前很多重要的推論與觀點。這或者,也說明了,暗物質,還存在目前我們還沒理解的重大物質特性。
  • 關於暗物質的十大未解之謎,你知道幾個?
    後來研究人員逐漸證實,這種神秘的物質廣泛存在於整個宇宙中,它的數量是構成恆星和人類的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在整個宇宙中都發現了暗物質,還是有很多問題始終困擾著科學家們。以下是關於暗物質的十大未解之謎。1.什麼是暗物質?
  • 暗物質缺失之謎揭露星系NGC1052-DF4正進入死亡旋渦
    據外媒報導,得益於哈勃的新數據,天文學家們離解開宇宙之謎又近了一步。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物理學中一直有一個難題,銀河系的旋轉速度為什麼比理論上更快?按照現有理論對銀河繫結構進行分析的時候,發現能被觀測到的普通物質產生的引力效應並不足以令銀河系維持穩定存在。銀河系外圍的恆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旋轉,最終應該會被拋出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