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其實是你的優勢

2021-01-08 治癒繫心理學

我的同事都是大美女。

特別是我拍檔Lily,烏黑長髮明眸善睞、性感嘴唇大長腿。春天暖和的時候穿一雙小老鼠造型的毛茸茸的單鞋(我也要去買一雙),配上她嫻靜內斂的氣質和不經意的甜美一笑,真是讓人喜歡的不得了。

我們辦公室裡總是和樂融融、笑聲鶯鶯。和她們在一起經常讓我覺得很治癒,可以精神滿滿的工作。我們經常氣氛 熱烈的討論各種話題,大家都無所顧忌的暢所欲言,只有Lily話不太多,一邊聽一邊笑,所以我一直以為只有Lily是內向的那個。

不然呢?內向不就是不愛說話、不善表達、容易害羞、把想法都藏在內心的人嗎?

直到有天我們一起做了性格測試,才猛然發現我是唯一那個外向的人。

這個測試簡單到只有一個關鍵問題:

當你覺得壓力大或者沒有力氣的時候,怎樣的方式會為你補充能量和精力呢?

A. 通過與別人的交際獲得能量。比如你在工作或者學習了一天以後,和朋友出去玩兒,和大家一起運動(踢球打球),或者聚會派對等等。

B. 通過閉關,在獨處中補充元氣。比如一個人看會兒書或者和閨蜜一起散步(不是嚴格到必須一個人,重要的是並不需要多說話)。

你是蓄電池還是風車?

所以,內向和外向者的根本性區別在於,獲得能量的方式不同。(注1)

外向者更像是一個風車,由外界推動獲得能量然後自己轉動起來。

而內向者是個自給自足的電池,靜止的時候充電,再自己放電。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外向或者內向,只能說更偏重哪個方向。(如果你對自己的性格想要有更多了解,我個人推薦你MBTI測試)

你們內向者的大腦與外向者是不一樣的。

根據大腦生理學,內向者的大腦皮層中的血液量要多一些,血液通道更長一些,並且控制大腦的神經傳輸器中分泌的乙醯膽鹼也多一些。

這決定了,內向者在收到外界刺激後,需要更多時間思考和反應(俗稱,你們反射弧長)。你們在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上,更勝一籌。

而主導我們外向者的是多巴胺。和你們追求平穩不同,我們擁有更多好奇心、追求變化、渴望稱讚,並且更依賴於外界的刺激。(注2)

最近在暖圈圈(暖心理APP版塊)裡面很多朋友都說到,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而產生了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很苦惱,希望自己變得開朗一些、人緣好一些。

你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

我不想和你們撕逼,畢竟,我的座右銘是,做一個NICE(耐撕)的人。

但是你造嗎,首先你要搞明白,內向不等於不善溝通、不善言談、朋友圈子小等等。我有個朋友,他是某年度大學生團體辯論賽冠軍隊的隊長,他的測試結果也是內向。哦,對了,還有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總統歐巴馬等等,他們也都是內向者。

所以,你的問題是因為自閉、太宅、不善交往、特別害羞、自卑還是高度敏感?不要把什麼原因都往內向上面推。就像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你覺得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其實是兩隻猴呢~

你真的是內向性格嗎?如果你是內向性格,你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是因為你的性格本身嗎?

每個人對自己的最大義務,就是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內向的人,和人交往時,比較含蓄和內斂。這不代表TA一定不善於社交,外向的人也有不善社交的,好的社交模式並沒有標準樣本。就像我和Lily,我們很不同,可是彼此欣賞和支持對方。

因為,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沒有完美的人和事。這個世界需要天和地,陰和陽,男人和女人,外向和內向,各種不同的元素。這種「互補」的機制,造就了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你可以是一個內向的人,同時自信開朗、有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人緣好。就像我的同事們一樣。

發現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願望,並且試著去找出解決方法,開始行動,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你有哪種優勢和劣勢?

內向的性格是有劣勢的,如同外向性格一樣,同時又各有優勢。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西爾維婭呂肯總結了內向者的十個優勢和劣勢。

(注意,並不是每一個內向者都擁有這十種優勢或者劣勢,需要你對自己進行具體的分析。)

比如說,內向的人中很多都是獨立的人。這代表了他們更有主見,不容易被別人的看法左右,更能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可以通過獨處自我充電而不必依賴於外界的補給。注意力集中,讓他們更能專心的投入。在與人交往中,這種投入就是對談話對象的關注和傾聽。而一個好的傾聽者很難不受人歡迎。

從小我們經常聽到揚長避短這個詞,告訴我們,要發揮自己性格中的優勢,同時克服或者避開自己的劣勢。其實我並不完全贊同這種觀點。每一個劣勢,或者我們內心的障礙,都是我們內心訴求的表達。比如優勢中的謹慎,代表了深思熟慮和考慮周全,如果這一特質轉到另一個極端,就會變成過於小心翼翼,變成了害怕,優勢就變成了劣勢。獨立的另一個極端也許是避免接觸,移情能力也許會變成易受刺激等等。

於是你會看到,沒有完美的性格,也沒有完美的人。我們性格中的每一個特質,都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披荊斬棘所向披靡,也會傷人傷己流血不止。你所需要做的,是更加的貼近自己,了解自己,擁抱自己的陽光和陰影。

如果你做到了,請你告訴我,你的世界有什麼不一樣,好嗎?

本文主要參考了《內向是一種優勢》,作者西爾維婭呂肯。

注1:西爾維婭呂肯 2015

注2:以上結論分別源於美國醫生黛布拉詹森1999年以及羅特2007年研究結果

相關焦點

  • 「內向的人,其實很有優勢」:3個角度、4個方法發揮內向優勢
    當孩子表現不佳時,父母則仿佛犯了錯似的跟其他人道歉說:「孩子性格太內向了。」從那個時候起,父母的表現給我們傳遞出一個信息:內向就是不好的。這對很多內向的人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自我接納度也很低。其實,內向、外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沒有好壞之分。
  • 內向的人必須變得外向嗎?其實內向的人竟有這些優勢
    【環球網綜合報導】性格內向的人一般害怕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疲於與陌生人交流,寧願一個人獨處也不去熱鬧的地方。性格內向者也因此而困擾,他們孤獨,渴望被周圍關注和肯定,但似乎無論是哪種社會體制的主流價值觀,都普遍更喜歡和認可外向的人,因為他們熱情、自信、開朗、健談,總能成為人群中的聚光點。
  •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在職場,內向的人表現其實也有優勢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這其實是自我不認可和不自信的表現。因為職場中,好像性格開朗的人更加受歡迎,更加容易融入一個新環境,更加能夠與別人打成一片。而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怎麼喜歡交際和說話,口才不佳,又敏感多疑,讓人覺得有城府不願靠近。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利益有弊,關鍵是自己往什麼方向看。你覺得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但說出來的話往往更讓人相信,給人一種踏實靠譜的感覺。
  • 職場中內向者的優勢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是一個性格還挺內向的人,那時候老師家長總讓我們覺得開朗一些好,像性格內向是件錯事一樣。 無論在生活還是在職場中,內向的人經常會被視為弱勢群體。但其實,內向或者外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並沒有好壞之分。
  • 我內向,是否會影響職場發展?三點教你把內向變為性格優勢
    二、糾正內向的錯誤認知1、錯誤認知一:內向不等於不會溝通《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中提到:「由於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得低調安靜,所以常被忽略,其實它可以在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也就是說,內向的人雖然話少,但一旦講話可能就會有一鳴驚人的效果。其實很多眾所周知的人也是內向性格的人,他們能在臺上侃侃而談,但心底是內向的。比如羅永浩曾說:「你們別看我站在臺上能扯淡那麼久,其實我是個很內向的人。參加超過5個人的飯局我就會全身不舒服,每次飯局後回家都要一個人狠狠讀一天書才能緩過來。」
  • 《內向心理學》:其實你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每一個內向的人
    提起內向者,也許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可以用一個「宅」字來概括。他們對內向者的感覺無非就是沉默寡言,不善言辭,木訥呆滯。其實我想說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固有印象,完全是出於人們的定勢思維。因為一直以來,人們對「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區別」這一命題的判斷依據總是以說話多少來決定。
  • 內向的人,都擁有獨特的優勢
    在這個外向主導的時代裡,人們普遍喜歡外向性格的人,但實際上,內向性格的人擁有外向型的人所沒有的諸多優勢。而在很多擁有天賦的人中,內向型的人居多。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都有自己的交往形式,但人們卻都看中了外向性格的人的熱情,而忽略了內向性格者本身的獨特優勢。其實,在我們平時的人際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帶有相反性格的色彩,外向的人也可能會內向,內向的人在某些方面也會呈現外向性格的特徵。
  • 內向是缺點嗎 內向者的優勢有哪些?
    你是聚會中能說會道,活躍氣氛的那類人,還是激烈的音樂讓你暈眩,只能默默在角落裡咬吸管,對熱鬧束手無策的那類人。你是內向人嗎?內向的性格是缺點嗎?內向者的優勢你知道多少呢。但是外向就一定和自信、很強的社交能力、成功聯繫嗎,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就註定被動消極,沒信心害羞被劃歸失敗者的行列嗎,不,事情遠沒有如此簡單。        世界上25%、50%,甚至57%的人是內向者。沒人能準確獲知在總人口中,到底有多少內向者,但在有天賦的人中,內向者居多。當然,並非所有內向者都有天賦。如果你認為所有內向者都害羞,那麼請你再想一想。內向者與害羞沒有絲毫聯繫。
  • 性格內向的人擁有的優勢
    昨天小編發了一篇關於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的文章,今天跟大家說說內向的人擁有的優勢。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較推崇一種緘默的智慧,即是智者一般都是很少說話的人,他們更傾向於傾聽和觀察,要不不說,一說就會一語中的。
  • 性格內向是缺點?錯!內向擁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幾大優勢
    那些擁有內向性格的個體,卻很少受到周圍人的認可,從小到大父母覺得內向的你不愛說話太安靜讓他們覺得不好溝通很頭疼,老師和朋友總是對內向的你說以後要開朗點,不要太內向。似乎對於別人來說內向的你沒有一點優勢,你可能也會自我懷疑。
  • 從遲疑猶豫的內向者到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內向也是一種優勢
    即便是一國元首這樣的職位,內向的默克爾做的同樣出色。西爾維亞·洛肯就是一位安靜的內向者,多年來她也一直致力於內向人群的諮詢工作。在她的著作《內向心理學》中,她認為內向人群有先天的性格優勢,他們善於傾聽、理性思考和強大的共情能力,這都是不可多得的優勢。唯一要做的就是向默克爾一樣,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誠實對待自己的需求,安靜的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 內向者更容易成功?是的!你只需要掌控自己這些優勢!
    老師:「你家孩子性格有點內向……」家長:「啊?性格內向?那可怎麼辦啊?」對很多家長來說,孩子被評價性格「內向」,會讓他們驚慌失措,覺得自己生養了一個不正常的、無法融入社會的孩子一樣。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活潑外向的樣子時,內向孩子的父母經常會免不了一陣酸溜溜的感覺。
  • 也許內向是你最大的性格優勢!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先來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請試著回想一下你是什麼性格的人?你是喜歡參加社交活動,愛結交朋友的外向派,還是一個喜歡安靜獨處,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有點神秘的內向派,你是哪一種性格呢?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表明一個核心觀點——就是這世界上沒有所謂「更好的」性格,無論你是外向或者內向,關鍵在於你如何認識和挖掘自己的性格優勢,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這次我們來了解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01 決定內向性格的因素是什麼?
  • 性格內向的人具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什麼時候「性格內向」變成了許多人無法談及也羞於承認怯於面對的「痛」,甚至還會被認為這是有問題的狀態,需要去改變與調整。那麼,你真的了解內向嗎?01. 你以為的內向很可能是假內向!我們習慣用內向或者外向描述一個人的性格,認為那些在聚會上一直呆在陰暗角落裡的是內向者,凡事都試圖成為焦點的是外向者。
  • 依戀情感:內向的性格在愛情中更有優勢!
    好了說回正題,我個人並不認為內向的性格有什麼不好,如果你是內向的人,沒有人規定你必須得把自己變得外向,不必因為內向而自卑,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沒有錯,但是人無完人,外向性格也是有缺點的,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性格優勢,不必過分追求改變。
  • 心理學家:真正內向的人具有三點優勢
    生活中,人們多稱讚那些性格外向的人,覺得他們個性活潑、能言善道,也常常鼓勵他人嘗試外向開放,性格內向儼然成了一個缺點。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內向的人具有很多性格優勢,你可能並不知道。性格內向者就是這樣的人,他們不喜歡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也不想在別人面前侃侃而談,喜歡傾聽他人說話,願意理解他人,這些特質讓他們成為了絕佳的傾聽者。可能有人會說,內向的人在工作中不佔優勢,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是從事銷售類的工作,對於大部分從事普通工作的人而言,踏踏實實幹活遠比能言善道要實在多了。你身邊應該有這樣的人,表面上嘴笨,不善於言辭,卻最早被提拔,理由是,領導喜歡他沉穩的性格。
  • 三個方法教你,性格內向的人,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昨天發完內向的人怎麼做的問題時,就有朋友私信我,讓我在詳細說明一下,內向人是不是就沒有自己的優勢了?要怎麼做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性格,內向人不是性格上有缺陷,反而內向的人更具有自己的優勢。我們應該辯證看待問題。
  • 青年導演李尚龍:如何讓內向性格成為你的優勢?你得學會4P法則
    但是,內向和外向是生理決定的,我們沒法選擇,那麼,是不是內向者就註定了要被世界所淘汰了呢?這可不一定,關鍵在於你是否相信改變的力量,只要相信,你就能把內向性格轉化為自己的優勢。我們談改變前,先弄清楚什麼內向和外向,因為不少人對這兩者的區別還是含糊不清。
  •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自2003 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內向心理學》洛肯博士發現,由於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得低調安靜,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實它們可以在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對於善於傾聽、分析性思考、共情的內向者而言,天生就具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去關注周遭的人們以及這些人的需求。如果你看過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一書,一定不會再小看內向者的能量和潛力。如果你的孩子是內向型的,請尊重他,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內向者。他不是沒有競爭力,只是選擇以安靜的方式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 《內向高敏者》:內向者的12項優勢助力他們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
    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這是一個外向的世界,大家普遍會覺得性格外向比較吃得開;但很多中國人如果誠實地做自我評價的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那麼,內向的人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裡自在生活呢?洛肯博士由於自己的性格與職業的衝突,讓她不斷思考和探索內向者本身的優勢。在《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這本書裡,洛肯博士重點介紹了內向高敏這個群體的個體所共通的12個特點:謹慎、專注、自我探索、善於傾聽、安靜、獨立、善於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恆以及有同理心。這12個特點既是內向高敏者的優勢所在,又可能會成為限制他們人生發展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