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蔣禕
金銀花新品種豫金1號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好品種」,皂莢良種多目標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項目榮獲林草國家創新聯盟「2020年度聯盟優秀創新成果」!
李建軍(前排右四)為河南捧回兩項林草大獎
12月29日,記者從河南師範大學獲悉,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林木種質資源利用國家創新聯盟、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主辦的2020林木種質資源利用國家創新聯盟工作會議、林草國家創新聯盟培訓班,剛剛在廈門閉幕。河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建軍捧回兩項國家林業和草原部門頒發的大獎,再次為河南增光添彩。
2011年春,李建軍從封丘3年大毛花栽培田中選取自然變異優良植株,開始進行長達數年的馴化和培育,最終育出直立性強、莖枝粗壯、葉大花蕾大、毛密又長等特點的豫金1號金銀花新品種。該品種生長快、抗病蟲害強、耐寒耐旱,花期長,花蕾大,千蕾質量、單株產量高,適於各類質地土壤種植。
目前,豫金1號種植面積1萬多畝,每畝純收入為10000元,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豫金一號莖枝粗壯、葉大花蕾大
李建軍參與的皂莢良種多目標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項目,構建了國內外首個皂莢種質資源庫,建立了皂莢種質資源的DNA指紋圖譜,讓皂莢有了各自家族的「身份證」;同時對皂莢刺、果發育規律進行系統梳理,首次創建皂莢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體系;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在該項目的推動下,貴州、河南、河北等省推廣應用皂莢良種面積13.8萬畝,新增利潤9.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5萬餘個。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作為一名科級工作者,只要能造福群眾,我就無怨無悔!」李建軍如是說。
多年來,我省道地藥材種植曾經長期呈現產量小、品質差、效益低的局面,群眾越來越不願意種,箇中原因何在?李建軍發現,道地藥材品種嚴重老化、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缺乏,是制約道地藥材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而科技工作者的研發創新規劃引導工作非常重要。
投身中藥材育種種植事業,李建軍無怨無悔
作為河南省道地藥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技術專家,李建軍紮根大地十多年,選育出4個通過省級鑑定的金銀花新品種、2個皂莢新品種、1個地黃新品種、1個山藥新品種。
8個道地藥材新品種的相繼問世,不僅是科研工作的大突破,也是群眾致富的「金手指」。這些新品種深受農民歡迎,在河南、山東、河北、四川等多個省市「開花散葉」,累計種植面積超50萬畝,讓種植戶累計增收超過10億元。
李建軍表示,作為中藥材方面的科技工作者,更要把握好資源優勢,鼓起一縷縷科技的春風,推動傳統中醫藥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中醫藥產業滿目皆春色,處處花盛開。
12月17日,我省正式發布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集中展示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感人事跡,李建軍榜上有名。
編輯: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