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彎灣的故事——1個媽媽和30個「長不大」的孩子

2021-01-11 浙江在線

  徐琴的朋友圈

  發現

  孩子們在小超市快樂地工作著(資料圖)。 拍友 鄭國樹 攝

  徐 琴

  浙江在線杭州1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吳佳妮)這幾日,徐琴回顧了她的2018年朋友圈:一共發了3312張照片,每天「九宮格」記錄的,都是彎灣30個「大孩子」的生活。

  11月,孩子們參加人生中的第六次杭州國際馬拉松賽,還加入毅行隊伍,你追我趕地走完5公裡;8月,孩子們學會遊泳和幾首新歌,還到桐廬的古村探幽玩耍;6月,經營3年的彎灣小超市迎來大變身,有了24小時自動售貨櫃……

  2015年至今,徐琴每日必發「九宮格」,對她來說,這就像是在寫日記:「在朋友圈裡記兩筆,大家都能看得到。這就是我們彎灣的大事記了!」的確,這位特殊媽媽帶著30個平均年齡超過20歲、有不同程度智力缺陷的孩子,又度過了豐富多彩的一年。

  杭州人熟知的彎灣,究竟是怎樣運行的?新年伊始,我兩次來到徐琴創辦的彎灣託管中心,用心感受這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買菜、購物、打電話,都是培訓課程

  1月8日早上8時,我來到彎灣洗車行。上班的孩子們陸續到崗,除去請假和生病的,共來了8個孩子,其中年齡最大的已有28歲。

  來洗車的人並不多,我和8個孩子擠在小小的接待室裡,完成每日必做的功課:排著隊、跟著舞曲,擺動雙手,原地踏步,沒過一會兒,我的額頭就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遇到天氣不好,無法出門走路,這種形式的鍛鍊,要持續1個小時。

  突然一陣冷風灌進來,接待室的玻璃門被推開,孩子們紛紛回頭,排在最前頭的小姑娘小靜瞬間綻開笑容,跑過去一把抱住來人,喊著:「弘毅媽媽,我好想你!」這就是彎灣所有孩子的媽媽——託管中心負責人徐琴。她同樣一把緊緊摟住小靜:「弘毅媽媽也想你們!」

  和這裡的孩子一樣,徐琴的兒子弘毅也是不幸的孩子,出生18個月就摔成嚴重的腦挫傷,雖然搶救下來,但智力遭到不可彌補的損傷。

  唯一慶幸的是,在現實倒逼下,徐琴一路打拼,事業蒸蒸日上,還機緣巧合購置了多套房產,由此打下豐厚的經濟基礎。

  如今的徐琴中等個頭,微微發福,但一身收拾得利利索索。她說話時,喜歡拉著對方的手,這讓令人親近、信賴:「最開始真沒太多想法,只想給兒子找個伴。」

  跟其他有智力缺陷的小朋友一樣,到學齡後,弘毅進了杭州市楊綾子特殊教育學校。那時徐琴唯一的想法是,就希望孩子能在學校裡儘可能多上幾年。因為她明白,九年義務教育完成之後,除了家裡,弘毅便無處可去了。

  然而,那一天終究還是來了。兒子畢業的那天晚上,徐琴一個人跑到馬路上大哭一場,整夜未眠。第二天,她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把與兒子「同病相憐」的7個同班同學,重新召集到一起,專門聘請輔導老師和阿姨照顧他們。

  於是,2009年9月1日,在徐琴租來的一間小教室裡,只有7個孩子的「彎灣」正式開班了。2011年,彎灣升級為託管中心,成為省內首家學費、託管費、餐費等全免的民辦培育託管機構,而買菜、購物、打電話、交朋友都是培訓課程。

  為讓他們熟悉社會,託管中心開出洗車行、小超市。這些集體就業實訓點,讓小靜這樣心智有障礙的人群,既能一道學習,又能參與社會工作,某種程度上,也是康復訓練。

  鍛鍊、工作、聽新聞、寫日記,每天都很充盈

  上午9時,一輛小車開進洗車行。孩子們立即停下腳步,出門招呼。

  司機剛下車,小靜就已拿著小託盤,送出一杯水來;男孩小禹拿著文件夾,進行洗車登記;心怡則麻利地把水槍拉來,開始洗車了。

  「洗車雖然簡單,一般人跟著做一個禮拜就能上手,但他們學了整整一年。」33歲的輔導員楊章良很嚴格,時刻盯著孩子們的動作。

  孩子們雖然各司其職,但細細看來,還是有問題。有的孩子埋頭在一小塊地方擦拭,有的孩子做完一個步驟,把抹布往地上一扔,自管自走開了……

  我擼了擼袖子,想要上前幫忙,被楊章良攔住:「每個孩子不一樣,程度好的讓他自己完成,程度差的需要提醒,但有個原則,輔導員不能代勞。」

  我退到一邊,仔細觀察他的動作,發現這種提醒,被細分成「嘴到、眼到、手到」3個步驟。28歲姑娘晨橙在擦車子時,有個角落漏了,楊章良拍一拍她的肩膀才說道:「你看,這個地方沒擦到,你再擦一下。」一邊用手指向需要擦拭的位置。

  「一定要指令明確,才能達到效果。」這個從江西農村走出來的洗車師傅,如今說起智障康復訓練已頭頭是道。

  這天下來,我們總共只接了5單生意,但「員工們」並沒閒著。鍛鍊1小時後,大家圍坐在桌前吃點水果。項銀燕看著孩子們一個個洗好手,坐回到桌子前,大聲說一句:「坐如鐘!」便進入到「聽新聞」的狀態。

  一個小小的錄音機,放半小時新聞,孩子們聽完後,要逐一複述聽到哪些新聞,託管員項銀燕會給出點評。

  中飯後,休息1小時,下午2時起,則是寫日記時間。孩子們寫得很慢,中間穿插著洗車任務,一篇300字的日記,差不多寫到下午4時,這不,剛好下班時間也到了。

  「心怡在這裡很開心。」心怡媽媽對我說,剛從楊凌子學校畢業時,他們通過學校推薦,去一家酒店洗衣房看過,「雖然那份工作更像一份工作,但這裡卻是最適合心怡的地方。」

  這份適合,從中午休息時,心怡在音樂教室裡神採飛揚地為「同事」們表演非洲鼓就能看出來。

  我、孩子們、還有彎灣的員工們,所有人發自內心地為她鼓掌,真心實意地覺得她很出色。這是心怡的成就感,也是這群孩子最需要的東西。

  沒法一直平靜有序卻努力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平靜有序,不是彎灣一成不變的節奏。

  1月14日10時15分,正當我和徐琴在託管中心,與孩子們一起做早鍛鍊時,一個電話,讓徐琴的臉色瞬間變了。

  「快!去小超市!馨如出事了!」徐琴抓起一件大衣,邊跑邊穿,直接往門外奔去。

  24歲的馨如雖然語言表達、數學能力都不錯,但因患癲癇,所以被安排在相對輕鬆的小超市上班。

  託管中心離小超市有一段路,我跟在55歲徐琴的後面,一邊跑一邊大喘氣,短短兩三分鐘後,就衝到了小超市。

  只見馨如半躺在地,小超市輔導員戚雁蘋拿著毛巾,捂在她的左額角上,衣服、地上都有血跡。看到這情景,我不由一陣心慌。徐琴蹲下來握住馨如的手:「不怕不怕,馨如不怕。」再問:「120打了嗎?馨如媽媽電話打了嗎?」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徐琴又翻出醫療包,取出紗布,按住不斷滲血的傷口,用溼紙巾幫馨如擦去血跡。

  整個過程,徐琴和戚雁蘋都十分鎮定,盡力不讓孩子們緊張。但當馨如媽媽趕到,帶著馨如上了急救車離開後,小超市裡響起了抽泣聲。

  小超市店長、大男孩小崴默默地走到角落,坐下來,開始抹眼淚。他哭著告訴徐琴:「弘毅媽媽,我沒有保護好馨如,我錯了。」58歲的戚雁蘋一把抱住徐琴,帶著哭腔說:「突然就摔下去了!我剛才腿都軟了,站都站不牢。馨如多乖啊,比我自家孩子都乖。」

  徐琴拍拍戚雁蘋的背,摟一摟小崴,同樣哽咽道:「沒事的沒事的,馨如是癲癇發作了,不怪任何人。」我的眼裡也噙滿淚水:多麼單純的孩子,他們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在醫院急診室裡,馨如媽媽沒因這場意外說一句抱怨的話,反而對我說:「彎灣的30個孩子是幸福的。馨如最愛去彎灣,每次去小超市,就會對鄰居說,我去上班了!」

  病床兩側,馨如媽媽握著馨如的左手,徐琴緊緊地握著馨如的右手,雖然一個是受助者,另一個是施助者,但她們因為共同的際遇相識相聚,彼此也更理解和支持對方。

  徐琴說,他們想讓社會看到,家裡有這樣的孩子,並非就走投無路,「我們可以像普通人一樣自尊、自愛、自信地生活下去,我們有自己的幸福。」

  道不盡的彎灣故事是一座城市給予的溫暖

  這樣的幸福,也是杭州這座城市,在潤物細無聲中給予的。他們努力融入城市,城市也熱情地擁抱他們。

  天貓2018年雙「十一」晚會,彎灣的孩子們接到了邀請,他們興奮了好些天。

  店長小崴還有店員阿萍,每天帶著演職員證與舞者們進行排練和走場。他們見到了從未見過的大舞臺,見到了太陽馬戲團的表演家,還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

  孩子們一點點的閃光,都被放大:小嘉函的畫,成為了阿里零售通的海報,出現在大街小巷中;愛模仿的豪豪,成了彎灣的小攝影師,攝影作品在杭州市民攝影節上展出。

  彎灣成長的10年間,有3000餘位志願者為其提供幫助,他們在彎灣的服務記錄達80多次。徐琴說,那些溫暖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那天,小崴和阿萍給他們的老客戶「歡喜阿姨」送米,我一路跟著。「歡喜阿姨」住在凱旋新村9幢,小崴扛著大米一馬當先,「噌噌噌」直奔5樓。下樓時,他和阿萍手裡多了幾塊巧克力。

  「我們是吃百家飯的。」徐琴笑著告訴我,「夏天時,有些阿姨從農貿市場買菜出來,轉頭就上彎灣洗車行,捧來兩個大西瓜;新年第一天,有個人來洗車,還給孩子們帶來了禮物……」

  目前,彎灣託管中心400平方米的場地,是由江幹區殘聯免費提供的;運營上,還有政府購買服務等費用,加上徐琴自己貼點,能周轉得過來。但徐琴說,有些捐款,讓她無法拒絕。

  彎灣託管中心剛開張時,一位媽媽特意來看望她,並留下一封信和3000元現金。最後一句話,讓她淚如雨下:「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只是讓你知道,你並不孤獨。」

  這些有故事的善款,被徐琴放在保險箱裡,至今還未動用。「我會要把它們用在最合適的地方。」她說。

  如今,彎灣走過10個年頭,30個孩子已是承受的極限,未來的路在哪裡?更多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

  徐琴正在尋找,她說,總歸有辦法的,「儘管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但總歸一步步踏出去了。因為有你們,所以我從沒懼怕過。」

相關焦點

  • 徐琴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小就小了,彎就彎了
    擔心小區的居民們接受不了這幫孩子,只有趁大家午休,我才悄悄地帶他們下樓活動一下。2011年5月,在殘聯和民政局的溝通下,社區的支持下,彎灣託管中心正式註冊,我才算安心了。06從此,我不止是弘毅一個人的媽媽了,我是彎灣所有智障孩子們的媽媽。
  • 「飛飛」來「彎灣」了 這裡有一道特殊而溫暖的「亞運風景」
    寓意著良渚文化的「神鳥」——杭州2022年第4屆亞殘運會吉祥物「飛飛」,來到杭州市江幹區彎灣託管中心與孩子們一起快樂健身互動,給這個溫馨的港灣帶來了陣陣歡聲笑語。  本次活動,由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宣傳部、杭州市婦女活動中心、彎灣託管中心共同發起,旨在「6·23」國際奧林匹克日來臨之際,通過組織弱勢群體參與杭州亞運會、杭州亞殘運會相關活動,呼籲社會各界更關心關愛弱勢群體,營造全民參與、支持亞運的濃厚氛圍。  彎灣託管中心是浙江省內首家費用全免的民辦康復託養機構,影響了杭州周邊1萬名心智障礙者。
  • 孩子發現患有脊柱側彎 媽媽一看急瘋了
    最近一年,帶著女兒跑了上海、北京和杭州的多家醫院,花了十多萬。   新聞說的是一個23歲的女生,得了脊柱側彎,腰直不起來,懷孕之後,腰椎變形得更加厲害,臨產那天,是被丈夫和親人抬著去的醫院,生完孩子,兩腿麻木,走路都不行了。
  • 讓孩子聽媽媽的話很難?未必,4個技巧讓媽媽有效實現正面管教
    前兩年有一個刷爆網絡的新聞讓我記憶深刻,杭州街頭一小女孩因為吐了一口烤香腸被母親推倒在地,女孩趴地上大哭,母親就在一旁大聲責罵女孩。當時正處夏季,杭州的溫度在30度以上,地面滾燙,圍觀群眾你一言我一語的指責母親狠心,讓本就情緒崩潰的母親與眾人對罵起來。
  • 彎了,彎了,我家孩子脊柱側彎了!怎麼辦?!
    張媽媽:醫生,我們家娃兒天天背個書包歪七八扭的,得不得影響身體發育哦?李媽媽:我們家娃兒一回家就歪在沙發上耍手機,脊椎得不得變形喃?陳媽媽:我們家的還不是啊,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喊都喊不聽,咋個辦嘛?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現象都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脊柱側彎哦。
  • 1米4的小姑娘要穿38碼的鞋!杭州小學生出現好多「大腳娃」,媽媽們發愁:會不會不長個?
    小姑娘身高1米42,之前和1米62的媽媽一樣,穿的是37碼的鞋。前兩天放學回家,她卻向媽媽抱怨鞋子小了,有點夾腳,要求換38碼的新鞋。 李女士聽了有點懵。按理說,腳丫的大小和身高應該成正比,1米42的女兒要穿38碼的鞋,是不是太誇張了?
  • 「專家在身邊」孩子衣領總歪?高低肩、腰背痛?可能是脊柱側彎!瘦高...
    10歲孩子總喊頭痛、脖子痛、背痛,一檢查發現,原來是脊柱「彎」了10歲的灰灰(化名)最近總是喊頭痛、脖子痛、背痛。媽媽以為是他最近寫作業多累到了,結果到一檢查,才發現孩子是脊柱側彎。擔心不已的家人趕緊帶著孩子到詹強的省名中醫工作室就診。
  • 杭州媽媽急哭:孩子才8歲,身高終身被定在1米5以下!醫生:本可避免,就差4個字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身材高挑健美?
  • 30年,3000個孩子,人生第一次出門遠行|百家故事
    鏡頭記錄下了許多日本孩子的「第一次」圖源網絡今年是《初遣》播出的第30個年頭。30年間,節目組跟拍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小孩,見證他們第一次一個人出門,悄悄拍下他們的樣子。迄今為止節目組追蹤了超過3000個日本孩子,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歲11個月,最年長的也不過只是5歲3個月。
  • 1米4小姑娘要穿38碼!媽媽都發愁:會不會不長個?
    一位初中老師告訴記者,教材裡也有一個章節講到身高和腳長,教材中未給出的結論,但是老師參照的標準為——成人的身高:腳長=7:1,如果以這個比例,1米5的身高,腳長約為21.4釐米,對應鞋碼為35;1米6的身高,腳長約為22.9釐米,對應鞋碼為36。 從這兩個標準來看,老師的發現不無道理。
  • 孩子突然「躥個」可不是好事!小心出現脊柱側彎,媽媽還蒙在鼓裡
    小孩子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的,生過娃的家長一定能注意到,孩子的坐姿那是稀奇古怪,總之就是「擰巴」著坐成一團,怎麼提醒都不長記性,但是這樣脊柱會非常容易出現問題。1)女孩比較安靜不愛運動脊柱側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過程。女孩子文文靜靜,不愛運動,基本以坐著為主,並且坐姿非常不利於脊柱的生長,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脊柱定型,發生側彎。
  • 家有男孩的父母要注意:四個錯誤不能犯,不然孩子的心智長不大
    但若沒有從男孩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到他的需求,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養,不僅可能達不到想要的目的,反而會壓抑孩子本身的天性,甚至讓他們的心智一直長不大。當男嬰兒換回男款衣服後,上去擁抱和安撫的時間間隔,明顯要長很多。的確,在家長們的普遍認知裡,女孩更脆弱;而男孩總哭鬧是懦弱的表現,給他擁抱好像有點不太好。事實上,童年時期男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要比女孩弱很多,他們同樣也只是個孩子。
  • 1米4小姑娘要穿38碼!還不是個例!媽媽發愁:會不會不長個…
    小姑娘身高1米42,之前和1米62的媽媽一樣,穿的是37碼的鞋。前兩天放學回家,她卻向媽媽抱怨鞋子小了,有點夾腳,要求換38碼的新鞋。 李女士聽了有點懵。 一位初中老師告訴記者,教材裡也有一個章節講到身高和腳長,教材中未給出的結論,但是老師參照的標準為——成人的身高:腳長=7:1,如果以這個比例,1米5的身高,腳長約為21.4釐米,對應鞋碼為35;1米6的身高,腳長約為22.9釐米,對應鞋碼為36。「現在的孩子就喜歡穿寬鬆的鞋,稍微擠一點就不要穿。」
  • 幸福灣春季故事系列:有個地方,竟然比他們更適合春天
    以前住在古田那邊的老房子,想跑個步鍛鍊身體,只能去健身房,常常被老婆說花冤枉錢。但自從搬進了幸福灣後,完全不考慮去健身房啦。前段時間氣溫較低,停了好長一段時間,現在春天來了,氣溫回暖後我又開始晨跑了,每天早上7點換上我的跑鞋,在幸福長堤公園紅色塑膠跑道上跑步,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整個人都感覺神清氣爽。
  • 杭州媽媽一回頭,2歲孩子和車鑰匙都被反鎖在了車裡……
    記者 李維和 通訊員 金媛12月5號下午,杭州一位媽媽把車停到轉塘的一個停車場,她手頭有點小事情,本想著去去馬上就回,可沒多久,自己反應過來了:車鑰匙好像還在車裡,沒拿出來!再一想,孩子也在車裡,糟了!這位媽媽趕緊跑回自己的車邊,一拉車門,糟了,車門被反鎖!裡頭的孩子看著車窗外的媽媽,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很快,轉塘派出所和消防隊就接到了這位媽媽的報警。接警後,派出所的黃蜂突擊隊也立即趕往事發現場。
  • 杭州一全職媽媽圖刺激,兩個月在多家星巴克門店偷幾十個杯子
    兩個月內,全身名牌、三輛豪車換著開的80後杭州全職媽媽幾乎偷遍杭州商業綜合體內的星巴克門店,專偷售價300~500元的保溫杯和限量款杯子——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月30日從警方了解到,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她涉嫌偷盜的杯子價值上萬元。因涉嫌多次盜竊,張某已被刑事拘留。
  • 百家故事 太平庵和庵灣墩上
    柳陽池,飛燕灣,豪豬灣,棠梨灣,庵灣裡,巖壩崗,還有就是庵灣墩上。有人可能會對庵灣墩上的「庵」好奇,這裡是不是有廟呀?還真讓您給猜中了。庵灣墩的頂頭,就是遠近有名的太平庵。當年每年逢年過節,玩獅子舞龍燈,就是從道山頭到太平庵,然後到馬頸崗,最後到道羅尖,才算熱鬧。所以這裡算是當地沅桃兩縣五溪四界的一個地標所在。是不可不拜的靈山道場。
  • 陳妍希都當媽了卻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穿衣風格很稚嫩,也很溫柔
    ,所以在選擇服裝的時候,尤其是對一些已經當媽媽的人來說,會推薦用襯衫裙來搭配自己,這樣形成的時尚效果還會更加的有柔情似水的效果。所以這一次就讓我們來一起跟隨一下陳妍希的日常服裝造型來選擇一些服裝搭配的小技巧,這也是陳妍希的一種時尚搭配捷徑了,不得不說陳妍希都當媽了卻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 行走蘇州河十八灣 聆聽老建築講故事
    這段河流有18個灣道,在城市內河中也屬罕見。沿蘇州河十八灣是我國近代工業發源地之一,在這裡沿河形成了一條工業走廊。舊時的工廠早已搬遷,如何尋找它們殘存的痕跡?今天,就讓我們自東向西,溯水而上,穿越18個灣道,在那些有故事的老建築裡,感受時光的流淌。
  • 我和媽媽的50個繪本故事:媽媽,我好愛好愛你啊~
    希望在母親節時,大家能和自己的寶貝一起分享一本與此主體相關的繪本,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在繪本中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最偉大的愛!總之,我和媽媽的故事,每天都在繼續著,而且這個故事會講一輩子,媽媽,我好愛好愛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