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跳舞,周遭的人也是如此。但是,我妒忌的會跳舞的人。音樂一起,他們仿佛變了另一個人,羞澀、侷促、不安、自卑,慌亂……通通不見,取而代之是如太陽一般耀眼的光芒。 扭腰、擺胯、騰躍、翻轉……地球上不同角落發生的故事,對撞的情感、爆裂的隱密,流淌的愛意,頓悟的禪意、萃煉的哲理,都蘊藏在一個人的身體之中,幻化出令人迷醉的大千世界。——佐羅小姐
《辣身舞(Dirty Dance)》是由美國導演埃米利·阿朵裡諾拍攝的一部歌舞片。
歌舞片是一種獨特的電影類型,起源於20、30年代的好萊塢,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歌舞片中,通過大量歌唱和跳舞的形式組成故事情節,依靠歌舞刻畫人物、展開情節,經典的歌舞片有《綠野仙蹤》《雨中曲》等。
《辣身舞》拍攝於1987年,這部電影榮獲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作為好萊塢最成功的獨立電影之一,這部低成本電影只投資了500萬美元,卻在當時賺取了1.7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成為1987年美國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英國天空電影公司的調查顯示,《辣身舞》在「最受女性關注的電影」中排名第一;BBC(英國廣播公司)稱讚《辣身舞》是「女孩世界裡的《星球大戰》」。
《辣身舞》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家境優渥的乖乖女寶貝(成人名弗朗西絲)隨家人來度假,無意中被熱辣的曼波舞吸引,並陰差陽錯成為專業舞者約翰尼的舞伴,寶貝因舞蹈成長、成熟,兩人因舞生情,共同度過坎坷、跨越階級鴻溝的愛情故事。
在本文中,筆者將從萬花筒時代、歌舞元素參與敘事、主人公內外兼修的轉變這三大層面剖析影片,試圖還原導演意圖,飽滿地呈現一個乖乖女勇敢完成破冰之舞的過程。
萬花筒時代的乖女孩:理智與情感的雙重羈絆
《辣身舞》的故事背景設定於1963年,彼時的美國仍受傳統清教徒規則、禮教的束縛,如女主角寶貝所言,1963年的美國「甘迺迪還沒有被刺殺,披頭四樂隊還沒有出現」;同時,一股「反抗、解放、示威、自由、激進」的力量已暗流湧動。
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古巴飛彈危機、冷戰對峙的陰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身優越的寶貝關注時政、以當醫生的父親為楷模,夢想加入「和平部隊」來改變越南戰爭、第三世界落後的現狀,以理智作為認識世界的標準。
與此同時,60年代的美國也是黑人運動、女權運動活躍的階段,女權運動「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口號引發性解放潮流,而「性」的話題在寶貝的世界中仍是空白的,為寶貝即將開啟一段舞蹈引發的情感之旅埋下伏筆。
歌舞元素參與敘事:三段舞蹈隱喻三次改變
「辣身舞(Dirty dance)」,又稱為「髒舞」,顧名思義是指性感開放、難登大雅之堂的舞蹈,在此部電影中主要展現的是拉丁舞種中的雙人曼波舞,節奏歡快利落、舞步婀娜活潑、情感激情纏綿。
片頭,富有節奏感、慵懶的舞曲,黑白慢動作影像,大尺度血脈噴張的鏡頭,鮮紅色的演職員信息跳躍其上,奠定整部電影歡快充滿荷爾蒙湧動的基調。
身未舞,心已動寶貝的首舞是純真靦腆的,一身白裙、保守低調,與度假村繼承人在舞池中保持安全又禮貌的距離,討論學業、正式客套、拘謹乏味。
而約翰尼的突然出現改變整場舞會的節奏,歡快的曼波舞曲為約翰尼奏起、人群為之留出一片舞臺,約翰尼一身禮服挺拔帥氣、縱情起舞,寶貝立刻被吸引。約翰尼享受其中、不加束縛的狀態,恰恰是從小被規矩束縛的寶貝深深羨慕的。第一次的舞蹈已經讓寶貝身未舞、心已動。
當日夜晚,寶貝心中惦念火熱的拉丁舞,不顧提示牌的敬告而步入工作人員私宅,在一片混合著煙火氣的勁爆的舞曲中,在紅色曖昧火熱的燈光的包圍下,寶貝深深地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男舞者扣子解開露出胸膛,女舞者濃妝豔抹,男女雙方彼此身軀緊緊貼著、共同隨著鼓點性感地扭動著。這令寶貝心旌蕩漾,如痴如醉,吃驚地問「他們在哪裡學的這個」。
約翰尼帶著挑釁與戲弄的意味向寶貝邀舞,寶貝從顧及旁人到與約翰尼雙目對視,兩人從相隔一米的安全距離、到伸手可觸、再到身軀緊貼共同扭動,隨著配樂《Love Man》將氣氛推向高潮,寶貝展示出自電影開始以來最享受、最真誠、最喜悅的笑容。這是寶貝的第一次選擇,在如此的夏夜選擇感性的舞蹈、而不是理智的社交。
一舞訂情,兩心相許寶貝誤打誤撞成為約翰尼的新舞伴,在J的帶領下學習舞步。
寶貝初學舞步時笨拙內斂、糾結於步伐的準確,而約翰尼說道:「這不是在做事,不是曼波舞步,這是一種感覺、一種心跳」;約翰尼帶寶貝到森林的橫木上練習平衡,在這裡寶貝可以逃離家人的規訓與階級的枷鎖,可以因為害怕掉下橫木而大笑大叫,一切都如此自由;兩人到湖泊中練習託舉,漣漪蕩漾、青山如畫,溼身的兩人如一對璧人。
在舞蹈排練結束以後,寶貝的交往被父親得知並且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寶貝不顧父親的反對,來到約翰尼簡陋的木屋,曖昧的紅色光芒從約翰尼的背後照到寶貝臉上形成紅色的光暈,兩人默契地舞起情意綿綿的辣身舞,一舞訂情、兩心相許。
在此時沒有對白,而我們卻明白寶貝已經在保守派理智的父親與感性的舞蹈與愛情之間做出了第二次選擇,選擇約翰尼、選擇舞蹈。
最後的舞蹈,華麗的落幕約翰尼被開除,度假村正在舉行離別晚宴,故事好像走向了一個低迷的結局。然而,約翰尼回來了,經過離別的煎熬後,兩人終於明白對方的重要性。在這個場景中,寶貝做出了第三個選擇,更加堅信與約翰尼的愛情,相信愛情能跨越階級與山海。
眾人注視的舞臺上,激情火熱的燈光與歡快昂揚的舞曲為兩人加冕,攝影機環繞兩人,賓客的尖叫替寶貝表達失而復得的澎湃心情。
氣氛被點燃,寶貝越向約翰尼完成華麗託舉,父親亦被感動,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與偏見。得到家人支持與肯定、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影片最後的舞蹈,為夏天華麗落幕。
內外兼修的轉變:服飾的自信與自我的覺醒
歌舞片常以女性為主角,比如《愛樂之城》中追逐演藝事業的米婭,在《辣身舞》中也不例外,女性感性的性格特徵、豐富的心靈歷程、外在形象暗示性格轉變的豐富性,常常能夠賦予電影極高的藝術表現力。
外在服飾:從簡單質樸到初熟少女寶貝出場時人如其名,在父母相愛的家庭幸福中成長,頂著一頭自然的、未經燙染的蓬鬆捲髮,擁有不事雕琢、充滿童真的面龐,一副恬靜、與世無爭的模樣讀著書,與一旁對鏡濃妝豔抹的姐姐形成鮮明對比。
在度假村活動中,寶貝依舊樸素簡單,身穿如男士一般的牛仔褲,白色帆布鞋更彰顯單純的特質,而身穿紅裙的舞蹈老師、身穿精緻太陽裙的其他女士都與寶貝形成鮮明對比。
隨著不斷學習舞蹈,寶貝解開的不僅僅是僵硬的四肢,更是家庭與規矩的束縛,用感性的右腦與溫情的雙眼重新認識、再次感知。
寶貝逐步嘗試熱褲背心、直視自己的軀體、正視自己的渴望,甚至偷偷化妝。最終在舞蹈表演時,一襲成熟又不失純真的紅裙舞動全場,眉眼的濃妝初染風情,寶貝已經成為曾經令自己豔羨的縱情起舞、自由動人的舞者形象。
內在心靈:自我的覺醒與處事的轉變寶貝出生在中產階級的富裕家庭中,父親是一名富有聲望的醫生,寶貝敬仰父親,與父親共同關注時政、富有對貧苦人民的憐憫心。然而,當時美國的階級涇渭分明、壁壘森嚴,只有那些來自哈佛、耶魯大學的服務生有資格與來賓聊天、取悅女士,而社會底層的舞者雖然平日裡西裝革履、教授曼波舞步,卻住在簡陋的木屋裡,實際上是貧民窟的勞動者。
寶貝與度假村的中產階級只是逢場作戲,與舞者們卻締結了深厚的情誼,寶貝不禁產生自我懷疑。
隨著影片的發展,寶貝終於認清楚了階級壁壘的偏見,並且與父親對峙,此時的寶貝已經從一個不諳世事、文靜寡言的乖乖女,變成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相信自我判斷的勇敢女孩。
自古以來,理智與情感一直是人性的明室與暗室,人類用理智規劃夢想、暢想未來,用情感自我滿足、感知生命,二者缺一不可。
電影中,年輕稚嫩的寶貝秉持理智、具有良好的素養,同時又不沾染中產階級的虛偽,在度假村的時光裡,用舞蹈裝點時光、用真誠相信愛情,自我的舞臺上、勇敢地完成破冰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