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召開,習近平主席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為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女性點讚。「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引用一位馳援湖北的小護士的話,肯定了像她這樣成千上萬的中國女性,「白衣執甲,逆行而上,以勇氣和辛勞詮釋了醫者仁心,用擔當和奉獻換來了山河無恙」。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對各國生產生活、就業民生帶來了嚴重衝擊,婦女面臨更大挑戰。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在我們抗擊疫情和推動經濟社會復甦進程中,尤其要關注婦女特殊需要,並提出「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加強全球婦女事業合作」四點主張,為加快實現性別平等、促進全球婦女事業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新聞來源:央視網)
【彭麗媛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致賀詞】
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通過視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致賀詞。彭麗媛表示,「全球成年文盲中,63%是女性。婦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就不會有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女童和婦女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呼籲更多國家和各界人士積極支持和參與這一偉大事業。中國將繼續同教科文組織合作辦好2021至2025年第二期女童和婦女教育獎,推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為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更大貢獻。讓我們攜手努力,幫助女童和婦女享有平等優質的教育,讓女性擁有美好的未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高度評價並感謝中國政府支持設立女童和婦女教育獎,為促進教育性別平等作出積極貢獻,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願同各方共同努力,推動全球女童和婦女擁有平等教育機會和光明未來。(新聞來源:新華網)
2020年10月17日下午,經過三次審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改後的未成年保護法從原來的72條增加為132條。其中第十四條中明確指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據悉這是首次在國家正式立法層面直接提到「性教育」
近年來性教育受到我國政府、立法部門、教育部門、學界和普通百姓的高度重視和廣發關注。但長久以來,我國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文件中多使用「青春期教育」、「性與生殖健康教育」或「性健康教育」替代「性教育」。
此次正式使用「性教育」對於學校和全社會開展性教育工作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據悉這一變化跟幾代性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和耕耘息息相關。2020年6月,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性科學》雜誌編委劉文利專門撰文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提出修改建議,她建議:用「性教育」代替原有的「青春期教育」,以便有利於在中國開展與普及性教育。(新聞來源:中國性學會 )
【國際青年女科學家論壇線上線下舉行 聚集「環境與健康」】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21日發布消息說,國際青年女科學家論壇暨第十二屆中國女科學家論壇近日在浙江溫州舉行,中外女科技工作者150餘人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參加論壇,聚焦「環境與健康」主題展開研討與交流。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懷進鵬在論壇上致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人類健康與環境方面的嚴峻挑戰,社會對女科學家有很多期待。在論壇主旨報告環節,多位中外女科學家圍繞「新型健康威脅與防治」「環境汙染與治理修復」主題作報告,以女性的視角,分享環境與健康前沿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探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此外,來自不同國家的女科技工作者代表還共同宣讀國際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倡議,表達青年女科學家以科學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擔當。(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
【聯合國-中國社會性別研究與倡導基金第九批項目授資儀式在京舉行】
為促進中國社會性別平等與婦女賦權,聯合國-中國社會性別研究與倡導基金(CGF)第九批項目授資儀式22日在北京舉行。
在聯合國婦女署的管理下,CGF自2004年成立至今共發出九輪項目招標。第九批資助的8個項目經過層層篩選脫穎而出,涉及人工智慧算法與性別平等、慈善援助與性別意識、女童教育平等、少數民族婦女平權等領域。在地域上,更加覆蓋中國西北、西南等欠發達地區。
奧運冠軍、中國女排前隊長、聯合國婦女署性別平等倡導者惠若琪在主題發言中表示,體育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也存在著性別平等問題的挑戰。她說,自己之前發起的公益基金一直在致力於體育教育,「我們希望用體育的力量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
【告別「月經羞恥」,「互助衛生巾」只是一小步】
近日,一則關於「衛生巾互助盒」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10月21日,華東政法大學教學樓4個衛生間外,都出現了衛生巾互助盒。互助盒通過「拿一片放一片」的方式供女性應急使用,並且放在顯眼位置,反對「月經羞恥」。
據報導,這項公益活動的發起人是華東政法大學的大二學生許璐鳴。她表示,自己是受博主@梁鈺stacey的啟發,才自發地設計並在校園內放置了衛生巾互助盒。
事實上,早在「衛生巾互助盒」行動之前,女性、月經等相關議題已數次引發輿論熱議。今年2月疫情期間,梁鈺在網絡上發起「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為湖北抗疫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送去一批又一批衛生用品,緩解了女性醫務工作者生理期的難題。8月底,價格超低的「散裝衛生巾」引發社會關注,將一直以來被普遍忽視的「月經貧困」問題拋到了公眾面前。
「(衛生巾互助盒)這件事情最大的意義是潛移默化地改變社會對月經的態度」,梁鈺在接受採訪時說,「希望妹妹們都能自信地談論月經。」 據統計,截至10月27日,全國陸續已有126所學校在校園中放置了「衛生巾互助盒」,目前這個數字仍在不斷上升。(新聞來源:新京報)
【全國計劃生育學學術會議開幕,女性圍絕經期避孕引關注】
10月30日上午,中華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計劃生育學學術會議在重慶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婦科、產科、生殖等領域權威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探討計劃生育學和生殖健康領域的熱點、前沿問題。本次會議上,女性圍絕經期避孕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
圍絕經期,指婦女絕經前後的一段時期。在長達10餘年的時間裡,女性生育能力逐漸下降,但還存在有排卵月經周期。此階段的女性仍是非意願妊娠高危人群,且絕大多數選擇終止妊娠。因此需要選擇或繼續使用高效、長效的避孕方法。
目前,圍絕經期避孕仍是我國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薄弱環節。群眾圍絕經期避孕知識匱乏和圍絕經期避孕服務主動性、規範性不足是造成目前現狀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大會發布了「加強圍絕經期保健,助力全生命周期生殖健康」倡議書。倡議書呼籲,廣大圍絕經期女性應主動接受圍絕經期保健知識的健康教育,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充分認識圍絕經期高效避孕的重要性。(新聞來源:上遊新聞)
【保護女性生殖健康,貴州省流產後關愛(PAC)省級聯盟成立】
10月31日,流產後關愛(PAC)項目規範化建設貴州省推進會在貴陽召開,貴州PAC省級聯盟正式成立。中國婦基會為響應國家衛健委號召,保護女性生殖健康,促進女性人流術後高效長效避孕措施落實,降低重複人流,於九年前成立了PAC公益項目,九年來PAC流程以學術為核心,信息化為抓手,不斷創新升級公益服務效能。
據了解,中國是人工流產的大國,每年有1300多萬的女性接受人工流產手術,人工流產低齡化,據數據統計,不孕患者中88.2%的有過人工流產史,人工流產可能造成許多併發症:術中出血、子宮穿孔、宮腔粘連、月經紊亂、盆腔炎症、輸卵管堵塞、宮外孕、習慣性流產、早產、死胎、死產以及胎盤粘連或胎盤植入、前置胎盤、繼發不孕不育等等。
「近年來,我國育齡婦女人工流產的年齡呈現逐步低齡化趨勢,百分之50以上選擇人工流產的女性大多是未婚婦女,這對於女性的生殖健康以及生育能力都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貴州省也啟動了這樣一個項目,爭取讓更多的女性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生殖健康。」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科主任蘭琳告訴記者。(新聞來源:貴州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