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全球大流行嚴重影響了女性的性與生殖健康,對人類的影響比想像...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深度報導系列

撰文:nagashi

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COVID-19)大流行席捲全球,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且不得不說,新冠疫情作為人類的「飛來橫禍」,其影響的領域和範圍也越來越大,外貿、旅遊、餐飲以及影視等行業在大流行中更是首先遭受重創。

顯而易見,COVID-19大流行對世界經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7月31日,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在 Science 上發表的文章強調了COVID-19大流行對糧食系統、全球經濟、貧困、衛生以及貿易的負面影響[1]。

如今,新冠疫情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人員在面臨失業、停職,與此同時,食品價格卻在悄然增長,一切似乎都開始變得捉襟見肘起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動蕩會迫使大部分家庭推遲任何長期投資——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不久,本公眾號就報導了COVID-19大流行對人類生育率的影響,該研究由義大利博科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並發表在 Science 上[2],文章題為: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human fertility。

縱觀歷史,大災難後人類的生育率會迎來一個「小高峰」,然而,這項新研究卻表示COVID-19大流行或將不再帶來「嬰兒潮」,甚至會導致世界生育率進一步下降。

社區封鎖對女性的性與生殖健康的影響

實際上,新冠疫情之前,世界生育率便已呈現低迷之勢,這在一方面得益於現代避孕措施的普及。由此可見,避孕措施的獲取難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人類的生育率——通過避免不必要的意外懷孕。

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人口與全球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平臺 medRxiv 上發表題為: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of people living in Australia:findings from an online survey 的研究論文[3]。

該研究指出,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隔離封禁嚴重影響了澳大利亞婦女的性與生殖健康(SRH),大多數人表示他們在試圖避免懷孕。研究調查結果強調了在全球緊急情況期間繼續獲得避孕措施的重要性。

從數據上來看,澳大利亞的新冠疫情算不上特別嚴重,但澳大利亞政府於2020年3月22日採取了封鎖措施,以此避免疫情在其本土肆虐。在隨後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大量的澳大利亞居民被要求留在家中,只有在必要的活動時才離開。

顯然,長期性社區封鎖會導致某些物資難以獲取,比如保險套、避孕藥等避孕措施。對此,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20年4月23日至5月11日,對18歲以上的澳大利亞人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問題包括避孕措施的使用、懷孕意圖以及性與生殖健康(SRH)服務的獲得等。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共獲得了518名年齡50歲以下的女性的問卷,並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了她們的懷孕意向和避孕方法。與此同時,還計算了這些婦女獲取SRH產品和服務的困難程度。

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參與者(76.1%, 379/498)表示她們正在試圖避免懷孕,其中口服避孕藥是最常見的避孕方法(20.8%)。然而,將近有20%的人沒有或無法採取避孕措施,而已工作的較年長女性(25-34歲)相較於那些剛成年的女性(18-24歲)更容易獲得避孕措施,這可能是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

研究還通過定性分析表明,COVID-19大流行影響了許多人的懷孕計劃,不少參與問卷調查的人不得不推遲生育,甚至決定不生育。

COVID-19大流行對孕婦的死亡風險更大

毫無疑問,懷孕婦女是更為脆弱的,在人類社會中,孕婦也常常得到更多的照顧。然而,SARS-CoV-2無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它並不會因為宿主的脆弱而產生絲毫的憐憫之意。更可怕的是,事實表明COVID-19對免疫力低下者殺傷力更強!

6月份,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的數據表明,在91412名感染冠狀病毒的育齡婦女中,有8207名孕婦最後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ICU),這概率相較於那些未懷孕的同齡人要高出50%!孕婦需要呼吸機的可能性也增加了70%,而她們死亡風險並沒有因此減少!

與此同時,瑞典公共衛生機構的一項研究統計分析了2020年3月19日至4月20日期間,瑞典有多少患有COVID-19的孕婦和產後婦女在ICU接受治療。研究結果表明,與同年齡的非孕婦比較,孕婦和產後婦女進入ICU的比例更高——近乎是前者的6倍!

該論文發表在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上[4],題為:Pregnantand postpartum women with SARS‐CoV‐2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in Sweden 。

眾所周知,懷孕會增加呼吸道病毒感染引發嚴重疾病的風險。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間,雖然孕婦僅佔美國人口的1%,但其死亡人數卻佔了美國總死亡人數的5%。此外,類似的現象也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被觀察到。

「病毒感染在孕婦中可能更嚴重,其部分原因是孕婦的免疫系統會減弱以避免對胎兒產生免疫反應,」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免疫學家Akiko Iwasaki說道,「為了保護嬰兒的健康,母親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免疫防禦。」

孕婦即便是在產後仍可能無法擺脫新冠病毒的夢魘

更可怕的是,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孕產婦和胎兒醫學專家Malavika Prabhu及其同事在英國婦產科雜誌(BJOG)上發表了題為: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outcomes in a universally tested population for SARS-CoV-2 in New York C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論文[5],表明產婦面臨的危險並不會隨著分娩而結束。

研究人員在3月底到4月份對紐約3家醫院的675名孕婦進行了為期4周的隨訪,在70名感染了SARS-CoV-2的孕婦中,有9人(約13%)在分娩後至少出現了3種併發症中的一種:發燒、低血氧和再入院。與之相對,在605名未感染的婦女中,僅有27人(4.5%)存在上述問題。

「很多疾病都是在產後暴露出來的,現在我們了解到COVID-19就是其中之一,」Prabhu表示,「入院時檢測呈陽性的孕婦中有79%沒有症狀。」

COVID-19不太可能導致出生缺陷,但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

目前,人類對對於孕婦面對COVID-19時的特殊風險,仍然有太多未知。專家學者們也迫切地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數據來了解SARS-CoV-2感染是否會影響胎兒發育。因為在此之前,寨卡病毒便被認為可以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

就在上個月,巴黎薩克萊大學醫院婦產科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發表了題為:Transplacental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的研究論文[6]。該研究發現的一個案例明確表明,胎兒在懷孕後期仍會被感染。當然,研究者表示這種感染似乎是「極其罕見的」。

有研究學者擔心,如果胎兒在敏感的前三個月受到感染,那麼在組織和器官形成階段,胎兒是否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害?值得慶幸的是,不少學者對此持樂觀態度,他們表示如果SARS-CoV-2會導致胎兒畸形,那麼早該出現相關的報導了。

「這不是風疹,1964年這種疾病的流行在美國導致了成千上萬的畸形嬰兒的出生,」發明了廣泛的風疹疫苗的專家Stanley Plotkin說道,「雖然SARS-CoV-2偶爾會進入血液,但它基本上不是一種血液傳播的感染,這非常關鍵。」

與此同時,本月發表在 eLife 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7]表明,SARS-CoV-2不太可能輕易侵入胎盤細胞,得益於胎盤細胞很少同時表達SARS-CoV-2入侵宿主細胞的兩個受體蛋白——ACE2和TMPRSS-2。

儘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孕婦感染SARS-CoV-2可能會間接影響胎兒的生長。來自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西北大學的兩項研究均發現在患有COVID-19的孕婦中,部分胎盤母側血管有損傷且血栓明顯增多。

血凝塊會限制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胎兒體內。上述提到孕產婦和胎兒醫學專家Malavika Prabhu說道:「這些研究表明,有必要在感染了SARS-CoV-2的孕婦的妊娠後半段密切監測胎兒的生長。」

更多的學者正在等待在新冠疫情早期懷孕的嬰兒潮,這些嬰兒預計將在秋季出生,到時候便可證實SARS-CoV-2是否真的會影響胎兒發育。

結語

各位讀者讀至此處,心裡想必多有感觸。總而言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盤點了近期一些有關新冠疫情對人類生育率、孕婦健康以及胎兒發育的影響的研究論文[8]。

從這些論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新冠疫情對人類生育的影響比我們之前想像中的要大得多!

顯而易見,新冠疫情使得已經懷孕以及計劃備孕的家庭飽受折磨,正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的高危產科醫生Yalda Afshar提出的問題:「如果你在感染了SARS-CoV-2後被確診懷孕,那麼這個嬰兒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參考文獻:

1、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3/500.long

2、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2/370

3、https://doi.org/10.1101/2020.08.10.20172163

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273089/

5、https://doi.org/10.1111/1471-0528.16403

6、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436-6

7、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58716

8、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8/why-pregnant-women-face-special-risks-covid-19?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冠流行影響人類命運?著名學者聯名提出十大演化視角
    原創 Gazzaniga 神經前研太長不看PNAS的一篇Perspective文章講了新冠病毒對人類社會行為的影響,從10個不同的角度,講解了新冠可能如何改變人類未來的演化:1.
  • 肥胖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
    人體BMI處於正常範圍時,脂肪組織不會對機體的內環境造成顯著的影響。但是過度肥胖時,過量的脂肪組織可嚴重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平衡。脂肪細胞通過內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等方式產生的多種肽類激素、細胞因子,顯著影響了體內激素的分泌、運輸以及對靶器官的作用。肥胖通過改變性激素水平,對兩性生殖能力均產生負面影響。肥胖對女性生育功能的影響尤為顯著。
  • 十月,性與生殖健康領域大事記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對各國生產生活、就業民生帶來了嚴重衝擊,婦女面臨更大挑戰。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在我們抗擊疫情和推動經濟社會復甦進程中,尤其要關注婦女特殊需要,並提出「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加強全球婦女事業合作」四點主張,為加快實現性別平等、促進全球婦女事業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記者張忠霞 葛晨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  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
  • 新冠大流行如何影響人類命運?著名學者聯名提出十大演化視角
    新冠病毒在傳播率最高的那幾天,宿主最不容易出現症狀,還可能有焦躁心情,因此大概率到處亂跑。 2. 疫情隔離間出生的「隔離一代」可能會缺少健康成長需要的微生物群落。 3. 因為3C(飲食comsumption、性交coitus和接觸contact)都由噁心調控,為了減少新冠傳播,我們可以激活並利用人們的噁心情緒。
  • 中康佰年性養文化性健康---關愛女性生殖健康
    女性生殖健康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人的生殖系統是發育最晚的系統,生殖系統發育成熟象徵著人整體成熟。
  • WHO 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全球大流行
    CNN 在 3 月 9 日的報導中指出,全球醫學界公認「大流行」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標準: 病毒在人群中具有致病性和致死性,即病毒導致的疾病危害較高; 病毒可以持續人傳人; 有證據表明該疾病在全球範圍內流行。
  • 新冠病毒重創人類社會,世界格局將重新定義
    美國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第二波已經開始,據信將比第一波更為嚴重和猛烈。與此同時,全球其它國家也紛紛告急,印度、巴西、俄羅斯等人口大國病毒仍在肆虐,全球受感染的確診人口已達1300萬,死亡56萬。雪上加霜的是,新冠肺炎病毒的大流行,已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之中,為了量化大流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雪梨大學創建了詳細的全球經濟模型,對世界上38個地區和26個行業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病毒大流行已導致38000億美元的巨大經濟損失,1.47億人失業,受影響最大的也是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和國家,包括美國、中國和歐洲等。
  • 為什么女性生殖健康問題越來越多?
    很多女性花費不少精力照顧自己的外表,對生殖系統的健康卻往往忽視。事實上,生殖系統狀態良好的女性,相比之下會擁有更年輕、靚麗的外貌,更健美、富有活力的體態。生殖系統的健康與否,對於女性整體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新冠疫苗來了,全球抗疫勝利在望?
    近期,頻頻傳來的關於新冠疫苗的積極消息:阿聯給予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正式註冊,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與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在英國和巴林獲批投入使用,法國、羅馬尼亞、葡萄牙、墨西哥等國發布接種戰略,俄羅斯和英國啟動大規模接種……    結束疫情尚需時日   新冠大流行被認為是「西班牙流感」以來人類遭遇的最嚴重公共衛生危機
  • 全球抗擊新冠政策大比拼: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 Vs. 與新冠病毒共存...
    成功地壓制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第1波的中國為5.6%,日本是4%。這一時期,全球平均新冠病毒死亡率高達12.4%。新冠肺炎的高死亡率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強烈的衝擊。但是,從5月11日到10月11日的這5個月的區間來看,各國和各城市的新冠病毒死亡率都急劇下降。這一期間,中國沒有出現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死亡率為零。日本將新冠病毒死亡率控制在1.4%。
  • 帶你全面認識女性的生殖系統《中:內生殖器官》(女性必讀)!
    從整體結構來看,女性內生殖系統就好比是一幢豪華、精緻的宮殿。每個器官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功能,時時刻刻影響著女性的健康和生活。
  • 帶你全方位認識女性的生殖系統《中:內生殖器官》(女性必讀)!
    每個器官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功能,時時刻刻影響著女性的健康和生活。我們先把這些器官的特點和功能一一了解清楚,以便我們更加懂得去保護和愛護它們。陰道壁當受到性的刺激時,陰道壁開始分泌出愛液所需的時間,平均為30秒鐘。換言之只需與她深吻一次,已足可以令她進入可以做愛的狀態。女孩子在每次性愛時所分泌的愛液,平均量為20CC,比大家想像的為多。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那麼,2025年以後人類能擺脫新冠病毒嗎?3、新冠會長期成為老年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人類整體的醫療支出會大幅上升,預期壽命會降低。中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他們在重慶市進行的調查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體內抗體水平會迅速下降。此外,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弱於有症狀感染者。據介紹,重慶醫科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在重慶市啟動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追蹤研究,研究對象為285名感染者,其中包括37名無症狀感染者,從而系統分析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臨床和免疫學特徵。
  • 新冠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這也正是流感疫苗總是會有新變化的原因。當然,現代科技的發展是顯著的,基於分子生物學的新一代疫苗撇開了傳統的病原體培養和製備宿主尋找,而是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直接在計算機中分析出疫苗靶點,再以基因重組技術人工製造出來。新冠疫苗正是以這種方式快速進入臨床試驗的,雖然目前趕不上新冠病毒在全球快速擴張的速度,但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再堅持一段時間,勝利必然會屬於我們。
  • 人類性愛會消失不見?你能想像嗎
    史丹福大學的法律學和遺傳學教授Henry Greely在《性之終結及人類生殖未來》中提到,在20年或者30年的時間裡,大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將不再為生殖而OOXX。那麼,當性愛脫離了生育後代的社會責任而存在,性行為會在30年後消失嗎?大體上,是一定不會的。
  • 《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66.47%的同學目前單身
    超過22%認為自己非異性戀、平均擁有3.14個性伴侶、近九成理解或接受婚前性行為……這屆大學生對性的態度,可能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間,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青年網絡、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並實施了「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
  • 女性生殖系統
    1.外陰:2.大陰唇; 3.小陰唇; 4.前庭; 5.陰蒂 有6.頭和7.體)。5.5 生殖器手術6 生殖權利7 歷史記錄8 參考主要文章:外陰外陰由所有外部部分和組織組成,包括陰阜,陰部裂,大陰唇,小陰唇,前庭大腺,陰蒂和陰道口。
  • 新冠全球大流行,看中國古代是如何防瘟疫的?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莎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上午1點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0萬例,達到407485例,全球死亡病例達18227例,疫情已波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 性解放會是人類進化的未來嗎?
    那麼這種社會文化會給我們健康帶來哪些影響,性解放真是人類進化的未來嗎?搜狐健康採訪了北京地壇醫院皮膚性病科/醫學美容科主任醫師吳焱。生殖器是病菌的伊甸園性衝動雖然寫在基因的本能裡,但也寫在各大宗教中的戒律中,更是醫學上的「風險行為」。世界衛生組織將性傳播疾病定義為:各種通過直接性接觸、邊緣性行為及與性相關的間接接觸傳播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