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由於體內脂肪的體積和(或)脂肪細胞數量增加導致的體重增加,或體脂佔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並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通常用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進行判定。我國目前的肥胖評級:正常24 kg/m2>BMI≥18.5 kg/m2,超重28 kg/m2>BMI≥24.0 kg/m2 ,肥胖 BMI≥28 kg/m2。
人體BMI處於正常範圍時,脂肪組織不會對機體的內環境造成顯著的影響。但是過度肥胖時,過量的脂肪組織可嚴重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平衡。脂肪細胞通過內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等方式產生的多種肽類激素、細胞因子,顯著影響了體內激素的分泌、運輸以及對靶器官的作用。肥胖通過改變性激素水平,對兩性生殖能力均產生負面影響。
肥胖對女性生育功能的影響尤為顯著。脂肪組織通過對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性腺軸的影響,導致女性月經紊亂,影響排卵,從而造成女性不孕,最常見於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的患者。在育齡期女性中,PCOS的發病率為12%~20%,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非排卵性不孕的首要原因。大多數PCOS患者以月經紊亂或不孕作為就診的最初臨床症狀,多同時出現肥胖以及月經稀發等臨床表現,且在肥胖婦女中PCOS患者不孕的發生率更高。即便受精卵成功著床,在肥胖孕婦中,受精卵成功發育的概率仍低於正常體重孕婦。受精卵於成功著床後需要適宜的內環境才能繼續生長發育,肥胖孕婦中過多的脂肪組織會對內環境的穩態造成多種危害。
在肥胖女性中,早產發生的風險增加,特別是孕周<28周的極早早產。當BMI指數增加時,分娩時死產的風險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GDM)為了保證發育期胎兒的營養物質供給,孕婦體內的多種內分泌激素如胎盤生乳素、胰高血糖素、β-hCG等內分泌激素產生胰島素抵抗效果,升高血糖。在一部分孕婦中,特別是肥胖孕婦,這種升糖激素的增多及胰島素抵抗的效果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肥胖導致產後大出血風險增加,同時還降低了產後哺乳的概率。超重或肥胖的女性進行母乳餵養的概率低於正常體重的女性,這可能與肥胖的女性中初乳分泌時間延遲及社會心理因素相關。
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肥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肥胖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積極倡導肥胖的一級預防,強化教育,提高育齡婦女自我體重管理意識,提倡健康飲食及合理運動,是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對女性生殖健康影響的有效途徑。
文章來源於306醫院醫學科普,版權或智慧財產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選用僅用於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異議,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