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記者張忠霞 葛晨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

  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回首這「疫」年,人們更加真切地意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佑護人類的地球家園。

  「疫」之考:百年一遇大流行病突如其來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拉響了全球公共衛生的最高級別警報。接下來6周裡,全球確診病例從不足萬例飆升至12萬例。譚德塞於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歷史上,重創人類社會的傳染病大流行曾多次出現。14世紀中葉,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席捲歐洲,約三分之一人口死於這場瘟疫。1918年暴發的西班牙流感,在全球造成幾千萬人死亡。但多少人能想到,進入21世紀,傳染病大流行仍然給人類生命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以「加速度」飆升,6月29日達到1000萬例,之後每增加1000萬例的時間不斷縮短:44天、37天、31天、21天、17天,在11月26日超過6000萬例後,又於12月13日突破7000萬例。

  打開疫情統計地圖,地球上幾乎沒有國家倖免。與歷史上大疫相比,新冠疫情防控難度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病毒太過「狡猾」,具有高隱蔽性等特徵。人們至今仍難說已徹底了解新冠病毒,仍有許多科學問題有待解答,比如病毒傳染性與致病力會否減弱等。從防控實踐看,在防疫情與保經濟之間怎樣保持平衡,防控常態化怎樣做得更好,考驗著各國治理能力和水平。個別國家政客散布疫情虛假信息,自身抗疫不力卻企圖「甩鍋」他國,幹擾了國際抗疫合作大局。

  「疫」之戰:「隧道盡頭的光芒」已現

  站在年底復盤這場戰「疫」,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以及不同國家交出的「答卷」如何,讓人看得更加清楚。人們同時越來越相信,「這將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原因有三:在第一時間對疫情及病毒有了科學認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有效防控措施;藥物和疫苗科研攻關迅速推進,尤其是疫苗研發進展順利,讓人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

  與幾十年前不同的是,基因組測序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類「破譯」未知病毒的時間大幅縮短。比如,中國從發現新冠疫情到分離出病毒毒株,前後只用了一周;從病原體分離到初步研發出檢測試劑盒,只有3天。中方第一時間分離鑑定出病毒毒株並向世界共享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科學家展開藥物、疫苗、診斷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

  在抗疫實踐中,各國民眾也逐漸接受了從戴口罩到保持社交距離、從快速識別病例到全面追蹤密切接觸者、從隔離病例到必要時「封城」等一系列科學防疫舉措。孩子們開啟網課模式、成年人遠程辦公……各種新技術不僅助力抗疫,也促進疫情期間人們「雲上」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轉型。

  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進展之快前所未有。世衛組織迅速召集全球科學家,擬定新冠科研「路線圖」,確定了中短期科研重點。藥物研發「兵分多路」,現有藥物加緊篩選,特效藥研發夜以繼日,中醫藥效果也受到關注。中美歐等研究人員多線推進,第一時間著手研發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

  近期,頻頻傳來關於新冠疫苗的積極消息:阿聯、巴林給予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正式註冊,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與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在英國、美國等國獲批緊急使用,法國、羅馬尼亞、葡萄牙、墨西哥等國發布接種戰略,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啟動大規模接種。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輯理察·霍頓說,他目睹過世界各地的許多流行病和人道主義緊急狀況,但「從未見過全球科研界作出如此迅速的反應」。

  「疫」之啟:團結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歷史上,每次疫病流行都讓人類付出慘痛代價,但人類社會也在與疫病的鬥爭中進步。「黑死病」讓人們開始反思城市整潔的重要性,19世紀的霍亂引發了大規模的城市再開發計劃,西班牙流感讓人們意識到社會公共衛生系統幹預和流感預防的重要性。新冠疫情,又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啟示?

  首先,團結合作是人類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面對新冠這個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唯有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時艱。正如譚德塞所言:「在所有人都獲得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在這場大流行的不同階段,包括中國在內,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不同形式協調合作,正彰顯了相互支持和團結的精神。

  其次,主要大國應當發揮表率作用,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中國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同時,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並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國際社會普遍稱讚,中國為推動抗疫國際合作樹立了典範。

  第三,尊重科學。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反覆強調:「這是一個講科學、求團結的時刻。」歷史上,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面對充滿未知數的新冠病毒,中國等國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為人類戰「疫」增強了信心。環顧全球,也有個別國家奉行政治優先策略,貽誤戰「疫」時機,疫情不斷加劇,嚴重程度令人震驚。

  第四,生命至上。中國在新冠「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重要一點是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各國國情不同,在面對疫情大流行時可能會採取不同的應對模式,但生命重於一切,生命權、健康權作為「關鍵人權」,應該成為各國抗疫的根本出發點。

  譚德塞曾說:「單槍匹馬,我們必輸無疑;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贏。」新冠「大考」表明,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從未像今天這樣休戚與共、緊密相連。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未來各種新發傳染病可能還會不斷侵襲人類,但只要各國攜手共同佑護人類生命和健康,就一定能戰勝新冠疫情和其他公共衛生危機。(參與記者:郭洋、柳絲)

(責任編輯:郭文培)

相關焦點

  • 直面突發疫情大考 見證中國制度優勢 ——長春醫高專承辦在長高職...
    葉春民用抗疫期間的真實事例引發了師生深厚的興趣,引出了《直面突發疫情大考 見證中國制度優勢》的主題講座。他強調中國制度優勢來自於強大的人民核心力、卓越的政治領導力、高度的組織凝聚力,體現在堅定的國際擔當力上,在與國際社會的抗疫合作中,中國展現出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與擔當,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巨大貢獻。
  • 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周欣)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宣言:大戰大考煉真金
    宣言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 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時代價值
    中方願同法方共同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支持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在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式提出七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嶄新倡議,進一步表達了中國攜手國際社會聯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主張。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進一步豐富、完善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
  • 謝伏瞻: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2020年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向好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新冠流行影響人類命運?著名學者聯名提出十大演化視角
    原創 Gazzaniga 神經前研太長不看PNAS的一篇Perspective文章講了新冠病毒對人類社會行為的影響,從10個不同的角度,講解了新冠可能如何改變人類未來的演化:1.
  • 關注 | 直面時尚產業鏈可持續性挑戰,波司登入圍中國首個「可持續時尚踐行者」名錄
    22家企業入圍 直面時尚產業鏈可持續性挑戰 「可持續時尚踐行者」,以表彰那些以社會道義、人類福祉等長期利益為先的企業,讓可持續時尚創造更豐裕和長遠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由此改變全人類的生存環境。經歷了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影響,可持續時尚的話題持續升溫,國內對推進可持續時尚進程形成了發展共識。
  • 新冠全球大流行嚴重影響了女性的性與生殖健康,對人類的影響比想像...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生物世界深度報導系列撰文:nagashi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COVID-19)大流行席捲全球,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且不得不說,新冠疫情作為人類的「飛來橫禍」,其影響的領域和範圍也越來越大
  • 高遠務實 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更多地保障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等具體內容將貫穿在未來的五年甚至十五年發展之中。從「十三五」到「十四五」,人民的中心地位從未動搖。「十三五」期間,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民生福祉不斷改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 「學習講堂」築牢民生福祉的健康之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這必將對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產生深遠影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 輝瑞新冠疫苗在60分為及格線的大考中僅考了22.8分?
    這項「質疑」有點狠,相當於說,輝瑞新冠疫苗在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線的大考中僅考了22.8-34.8分?這瓜著實有點大,是怎麼回事呢?備受關注的「輝瑞疫苗實際有效率僅有19%-29%?」意思是說,「文件」對此的解釋是,由於這部分「疑似病例」僅有與COVID-19有「重疊」的症狀,沒有經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確認,因此被排除在確診病例之外。按照事前的試驗協議,這些未經PCR確診的疑似病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除非符合監管指標中的嚴重不良事件,都不被記錄在不良反應中。
  • 解放軍報評論員: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 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
    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 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一論學習貫徹習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解放軍報評論員經過8個多月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
  • 本刊特稿|抗擊新冠疫情人民戰爭,我們展示了什麼(五) 展示了退役...
    答案在抗擊新冠疫情鬥爭中清晰可見——服務體系進入戰時角色,63萬多個中心(站)及時「制熱供暖」,成為服務人民的「根據地」。雙擁體系進入戰時狀態,雙擁模範城、雙擁模範釋放擁軍支前熱情,成為可靠的「大後方」。榮院體系進入戰時序列,精良的醫護隊伍逆行出徵,成為人民生命的「守護神」。
  • 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署名文章:大戰大考煉真金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 感染人數突破一千萬後,印度卻還自吹:可幫助全人類應對新冠危機
    【南方+12月24日訊】據印度媒體報導,隨著2020年即將過去,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危機將延續到2021年,隨著世界各國開始重新關閉邊境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時,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蒂魯穆爾蒂表示:印度將幫助全人類應對這場新冠危機,並質疑聯合國的「有效反應」在哪裡,要求聯合國進行改革。
  • 特稿:2020,世界關注的中國兩會「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特稿:2020,世界關注的中國兩會「關鍵詞」   新華社記者於榮
  •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如何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2日 09 版)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 我校終身教授王偉光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發表特稿文章
    發表於領域內一級學刊《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5期的「本刊特稿」欄目,系該期雜誌的首篇文章,也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的又一重要成果。  文章認為,從提出「大同」社會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表現了中華民族崇高的理想、遠大的見識,卓越的思想、精彩的論斷,博大的胸襟、偉大的戰略,自覺的擔當、不懈的追求,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思想「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的精神基因。文章也從這四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從「大同」社會理想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構想的傳承發展脈絡,內在邏輯關係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奮鬥的歷史必然和偉大實踐。
  • 全球寵物診斷領導品牌愛德士官方發布 未顯示犬貓新冠病毒陽性
    緬因州韋斯特布魯克2020年3月25日 /美通社/ -- 當前,在世界各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擴散態勢之下,「病毒究竟是如何傳播的」成為了焦點。憂心忡忡的寵物主人也想知道:引起新冠肺炎的潛在病毒是否能傳染給貓和狗,再從寵物傳染回人類嗎?
  • 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黃科勝:守好福利院健康大門
    在源城區社會福利院紮根30載的院長黃科勝,在今年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挑戰——新冠疫情突如其來,這對福利院來說,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如何保護院內115名特困老人和兒童的生命健康安全?黃科勝帶領全院幹部職工按照省、市、區有關防疫工作部署和要求,堅守零感染底線,至今福利院沒有一例新冠感染者,守好了福利院的健康大門。疫情期間,黃科勝為全院人員剪頭髮。10月21日,在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黃科勝榮獲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