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2020-12-21 21CN體育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周欣)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太極拳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健康文化和時尚健身的潮流,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識,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太極拳具有豐富的中國文化底蘊和內涵,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等沒有限制,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介紹,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傳統武術領域申遺工作,做大做強中國武術,推動中國武術「走出去」,促進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互鑑,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在國家多個部委的統籌部署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會同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等相關單位正式啟動了太極拳申遺工作。

  陳恩堂說:「太極拳申遺成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是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揭開了中國武術新時代大發展的新篇章。面對機遇和挑戰,武術事業的發展必將會有一個新的飛躍。我們衷心地祝願太極拳能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好的普及和發展, 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
    12月17日晚,激動人心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昨晚,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成功申遺。紮根於肥沃的道家文化土壤,歷經歷史演變,散枝開花,太極拳已成長為一株參天大樹,枝繁葉茂,蔭及全世界愛好健康的人們。太極拳正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世界從這扇窗口了解了中華文化、了解了中國。天下太極出武當 (攝影:鄧麗芬)近年來,武當山特區確立了以太極拳為載體、以太極文化促旅遊、以太極文化促發展、壯大太極拳產業的發展目標。成立武當拳法研究會、太極拳協會、太極三豐聯誼會,並依託武當武術協會、湖北武當文化研究會、高等院校等,加大武當武術的挖整力度。現已挖掘、整理隱於民間瀕於失傳的武當內家拳套路200餘種。
  • 五大洲21國中醫專家 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原標題: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太極拳申遺成功,南通「拳友」軍山練拳慶祝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遺成功消息傳來,市區從事和推廣太極拳運動的各界人士都很振奮。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成功申遺後,太極拳成為了焦點,如何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太極拳?發布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賀振華介紹,太極拳發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自明末清初陳王廷在溫縣創編,逐漸衍生出了和氏、楊氏、武氏、吳氏等諸多流派。200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市「太極聖地」稱號。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先後命名溫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它以太極陰陽學說、中醫經絡學說、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依據,結合武術眾家之長而創製,又被稱為哲拳、文化拳。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這是自太極拳創立以來,最值得慶賀的一件大喜事。」
  • 12年長跑太極拳申遺成功,將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全新IP
    一場主題為「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陳氏、楊氏等國內七大社區「太極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太極拳自2008年第一次申遺失敗之後,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在2020年12月17日申遺成功。前後共經歷了12年時間。
  • 專訪|太極拳申遺成功,專家:健身功能將引起全世界重視
    在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太極拳愛好者在練習中。日前,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令人欣喜,在武術圈內,這一新聞也讓大家頗感振奮。能夠在歷經多年的努力之後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作為一項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對於其自身的推廣也大有裨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國武術九段、武壇名宿王培錕就表示,「(太極申遺成功)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也能看到積極影響,其健身功能可能引起全世界的重視。」
  •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記者周欣  2019年,「武術太極服」「武術太極劍」兩項武術太極裝備產品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評審發布;2020年1月8日,武術(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對外有了更好的通行證和邀請函」
    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太極拳申遺成功了!」12月17日晚,這一特大喜訊傳來,河南人的朋友圈一片歡騰。一直在焦灼等待消息的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中原武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魏真終於放下心來。他說,中國傳統體育和武術的強大文化影響力再一次得到了證明。
  • 太極拳申遺成功 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文化評析】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對一個國家而言,一項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則需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讓世人看到此項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本真面貌,看到它與世界、與人類產生更密切關聯的可能性。
  • 太極拳歷經12年的艱難坎坷,終於申遺成功,成功
    太極拳終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並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上,太極拳確定申遺成功!當然,這是中國的太極拳,和韓國沒什麼關係,和印度也沒什麼關係。溫縣文化館的館長閆芒種在得到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後感慨的說:「沒法說,一說就想掉淚,付出了太多艱辛」。焦作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太極拳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嚴雙軍對此更是激動不已:「我們家鄉的文化得到了世界上的承認,使太極拳有了更廣闊的傳播環境,有了更多的受眾人群。作為溫縣人,我為誕生在這裡的文化感到自豪。」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蘊含著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在線會議上傳來消息:太極拳被正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對河南省焦作市來說,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消息。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太極拳而說起太極拳的創始,其實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太極拳創自陳王廷」,明朝初年,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從山西移民到此,便帶有家傳武術,為了保衛桑梓,村裡成立了武學社道人張三丰開中國「內家拳」之先河,其後發展出「太極十三勢」,為太極拳的原型,後發展成為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鄭超/文 影像產品採輯部/圖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河南又多了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河南省旅遊規劃評審專家、國家文旅部青年旅遊培養專家張立生激動地表示:「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一世界級遺產品牌得到確立,為太極文化的正名、傳承、發揚起到了推動作用,可以說,是太極文化發展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同批還有哪些國家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太極拳」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此同時,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同批通過審批,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太極拳申遺!1985年被海外搶註,還曾有人開價70萬賣商標?
    走了十餘年的申遺之路,在2020年12月17日晚傳來好消息: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就意味著,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了!十年磨劍,評審之路終有果從2008年,河南焦作首次啟動太極拳申遺準備工作,並與其它34項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但由於首次報送項目太多,且申報材料準備不夠充分,首次申遺並未成功。
  • 瞭望|申遺成功後,這項傳統武術依然面臨發展困境?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光彩加身。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由於流派繁雜、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管等因素,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亟須相關部門建立規範機制,破解發展掣肘,助力太極拳行業長期良性發展。追尋十二載 彰顯國際認同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
  • 太極申遺圓夢 奏響焦作文旅「衝鋒號」 從雲臺山到太極拳「雙擎...
    當晚,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集健康、武術、文化三種屬性於一體的太極拳,實至名歸,正式躋身世界級文化名片。為慶祝申遺成功,焦作市在文旅部、省文旅廳的指導下,舉辦了太極拳七彩花車巡演活動,太極拳傳承發展新聞發布會,陳氏太極拳展演暨開幕式,和氏太極拳展演,楊氏太極拳展演,武氏、吳氏太極拳展演,太極拳保護傳承發展座談會,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李氏太極拳、王其和太極拳展演,太極拳「六進」等一系列活動,將持續到25日。
  • 熱烈祝賀中國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圓滿成功——釋延龍
    太極拳,是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太極」理論指導下,依據武術的形體運動而形成的拳術。它不僅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技擊特點,更具有健身、養生之功效。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隨著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在中國和世界的傳播日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