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申遺圓夢 奏響焦作文旅「衝鋒號」 從雲臺山到太極拳「雙擎...

2020-12-26 中原網視臺

對國內文旅界尤其是全球近4億太極拳友來說,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20時35分,是一個歡欣鼓舞、刻骨銘心、值得慶賀的重要歷史時刻。

當晚,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集健康、武術、文化三種屬性於一體的太極拳,實至名歸,正式躋身世界級文化名片。

圓夢申遺,讓太極拳這個發源於溫縣陳家溝村、聲名遠揚的厚重文旅品牌之地位進一步強化,也讓焦作文旅業在2004年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後,再次厚積薄發,更具世界影響。

從雲臺山到太極拳,從自然景觀到文化遺產,焦作先後培育了兩個世界級文旅品牌,創造了歷史,也迎來了雙擎驅動的文旅發展新時代。

捷報

厚積薄發,焦作再添世界級文旅品牌

「激動、興奮,都盼了幾十年,現在終於圓夢了!」12月17日夜,76歲的太極拳大師陳小旺說這話時,一直笑容滿面,「申遺成功,打響了世界級品牌,讓我們練習太極拳的,以後更有信心,更有盼頭了!」

當夜,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東溝創拳處,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活動現場,與陳小旺大師一樣興奮的,還有來自國內各地的數千名社會各界人士。申遺成功喜訊傳來,他們振臂歡呼,以至於-3℃的低溫也似乎失去了寒意,讓人熱血沸騰。

為慶祝申遺成功,焦作市在文旅部、省文旅廳的指導下,舉辦了太極拳七彩花車巡演活動,太極拳傳承發展新聞發布會,陳氏太極拳展演暨開幕式,和氏太極拳展演,楊氏太極拳展演,武氏、吳氏太極拳展演,太極拳保護傳承發展座談會,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李氏太極拳、王其和太極拳展演,太極拳「六進」等一系列活動,將持續到25日。

在舞臺霓虹閃爍中,在絡繹不絕的遊客笑容裡,在修葺一新的陳家溝景區內,300多年前由陳王廷創編的太極拳在新時代,展現出了強大的向心力,迸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正如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莊嚴宣告——「世界,從此太極」。

這也難怪,太極拳作為我國第41個、河南省唯一一個地域鮮明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我國傳統武術中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我國擁有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播度最廣、受國際社會接受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光環之下,全球圈粉近4億人、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太極拳,已經成為一項獨一無二的國際化健身方式,而發源地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如同聖地,引人矚目。

幕後

打造世界品牌,焦作文旅一直在努力

申遺成功,這一冬日裡的大禮,驚喜了不少人,但在不少文旅資深人士及親歷者眼中,這實際上是水到渠成、實至名歸。

焦作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講,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河南省尤其是焦作市在太極拳的挖掘保護、文化傳播、對外交流、文旅融合、傳承培訓、理論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卓有成效。

為此,焦作市紮實開展調查及建檔工作,建立了太極拳資料庫,多渠道推動傳承教學,並將太極拳列入焦作市中招考試必考科目。同時,溫縣太極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在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基礎上,開展了整體性保護工作,並加強協同合作,與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聯合開展太極拳傳承保護。

在打造太極拳文旅品牌方面,焦作市文旅部門更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孜孜以求,殫精竭慮,大手筆不斷。

2017年9月,2019年9月,連續兩屆焦作「一賽一節」的重要推廣活動中,焦作市組織策劃了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中國太極功夫文化旅遊「一帶一路」萬裡行等諸多國際性活動,走進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颳起了「太極旋風」。

今年10月,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並首發了《世界太極拳藍皮書》。

對於太極拳的保護傳承發展工作,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等有關負責人均高度重視,要求提高站位,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以最大決心、最實舉措、最強力量,組織好「一賽一節」,落實好「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這一戰略目標,努力創造新時代焦作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助推「精緻城市、品質焦作」建設。

也正是在此精神指引之下,近年來,焦作堅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不斷傳承創新、加強推廣普及、挖掘深刻內涵、拓寬發展空間,特別是認真做好「太極拳+」文化、旅遊、體育、教育、康養等文章,收效顯著。

謀變

從雲臺山到太極拳,「雙擎」更強勁

作為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焦作市在近年來謀求轉型發展過程中,把文化旅遊業作為重要抓手,放在了突出位置,取得了良好成效。

16年前,2004年2月13日,與太極拳申遺成功一樣,也是一個被焦作市文旅界難忘的日子。那一天,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這一世界級榮譽,給雲臺山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僅僅3年之後,2007年5月8日,雲臺山就晉升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此後,雲臺山不斷超越,逐漸發展成為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一個世界級、十個國家級稱號於一身的著名風景名勝區,躋身國內旅遊景區第一方陣。

近年來,雲臺山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顯現,但作為焦作文旅業的另一面旗幟——太極拳,其發展卻遭遇「瓶頸」。如何破局?焦作文旅界一直在探索。圓夢申遺,堪稱重大契機。

河南省旅遊規劃評審專家、國家文旅部青年旅遊培養專家張立生就直言,焦作旅遊的痛點在於發展很不平衡,表現為北部以雲臺山為代表的山區旅遊很強,而以焦作市主城區為代表的城市旅遊沒有發展起來。

「焦作『北部雲臺山-中部焦作主城區-南部陳家溝』這個線路,是焦作南北旅遊發展主軸,只有陳家溝強了,才能有力帶動城區發展。」張立生認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陳家溝旅遊一定會做強做大,對於焦作旅遊空間重構和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業界也普遍認為,雲臺山、太極拳作為焦作文旅的兩面旗幟,也是兩個重要引擎,在太極拳補齊短板之後,雙擎發力,將會濃墨重彩,尤其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形勢下,將助推河南文旅走向更高層次。

共識

焦作文旅奏響「衝鋒號」,未來可期

在不少文旅業內人士眼中,太極拳申遺成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既給溫縣陳家溝注入了發展動力,也激活了周邊市場既有競爭格局,讓其他景區嗅到了「市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發展危機,勢必加大在景區設施、服務及營銷等方面的投入,以更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爭奪目標遊客。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他們認為,太極拳申遺成功,也是在區域文旅界釋放的信號彈,後疫情時代的文旅業「衝鋒號」已然奏響。

在這方面,河南省文化產業智庫專家、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建設專家庫成員、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二級教授汪振軍早已關注,並有獨到見解。汪振軍認為,作為在太極陰陽變化觀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功夫,太極拳成功申遺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文化正融入世界,並為世界所接納。文化多樣、和而不同、文明互鑑、協和萬邦等理念將使以太極拳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在新的時代、在全世界獲得更為廣泛的認同與傳播。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汪振軍建言,在做好教育傳承、社會傳承同時,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產業傳承,加強文旅融合,讓太極拳融入旅遊景區,實現動靜結合,豐富景區業態,增加景區活力,同時應積極創作以太極拳為元素的小說、電影、電視劇、實景演出、舞蹈、繪畫、書法等文化產業,講好太極拳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實現文化與產業的雙贏。

「太極拳作為一種世界語言,是一種健康的力量,和平的力量,溝通的力量,它將像世界上共同使用的其他語言一樣,在人類文明對話和交流中獲得廣泛的使用和認可,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他說。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巖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
    【太極拳成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助推河南文旅走向更高層次】好消息傳開,令社會各界倍感振奮。河南省旅遊規劃評審專家、國家文旅部青年旅遊培養專家張立生激動地表示:「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一世界級遺產品牌得到確立,為太極文化的正名、傳承、發揚起到了推動作用,可以說,是太極文化發展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 12年長跑太極拳申遺成功,將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全新IP
    一場主題為「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陳氏、楊氏等國內七大社區「太極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太極拳自2008年第一次申遺失敗之後,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在2020年12月17日申遺成功。前後共經歷了12年時間。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而在陳氏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的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到4億,陳家溝也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太極第一村」。 為迎接「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這一令人歡欣鼓舞的時刻,來自全國各大太極拳流派的傳承人和上千名太極拳研習者,於17日夜晚匯聚在溫縣陳家溝翹首以盼。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④|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因為疫情和季節原因,陳家溝並不像網上所講人滿為患,這個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像一盤半成品的「太極佳餚」,等待火候和眾人的品嘗。那麼,太極拳申遺成功會不會為陳家溝的文旅產業帶來轉機?他提醒記者來晚了幾天,前幾天申遺成功時,陳家溝像一片熱鬧的海洋,12面被擂響的得勝大鼓訴說著喜慶,幾大太極拳社區的傳承人輪番表演,村裡一到晚上就像燈光之城,幾千人從全國各地匯集到這裡。趙錫說,熱鬧過去了,如今,大家該幹啥幹啥,陳家溝人是見過世面的,不過,晚上燈依然值得一看。
  • 隨著「豫見太極」上劍雲臺山,盈科旅遊在當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屆「豫見太極」雲臺山太極拳交流大賽開幕式在焦作雲臺山百佳巖廣場隆重舉行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多名太極拳愛好者和英國、澳大利亞等海外太極拳愛好者出席了開幕式。本次比賽由《少林與太極》雜誌和教師董事會主辦,由盈科旅遊(焦作)和太極網站主辦,由雲臺山景區、陳家溝太極拳協會和陳家溝國際太極學院共同主辦。
  • 太極拳申遺成功
    12月17日晚,激動人心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太極拳申遺成功,南通「拳友」軍山練拳慶祝
    當日,南通「華夏國術文化傳播」團隊的太極拳愛好者們自發來到軍山練拳,慶祝「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他們分別在軍山腳下、望江臺、山頂練習陳式太極拳家傳功夫架和陳式太極拳小架。「太極申遺成功,太極功夫從陳家溝走向世界,給我們極大鼓舞。」陳式太極拳第二十代正宗傳人、「華夏國術文化傳播」創始人施衝如是說。
  • 太極拳申遺成功「圖」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歷經12年的艱難坎坷,終於申遺成功,成功
    太極之巔,得來不易!太極拳終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並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上,太極拳確定申遺成功!當然,這是中國的太極拳,和韓國沒什麼關係,和印度也沒什麼關係。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未來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
  •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記者周欣  2019年,「武術太極服」「武術太極劍」兩項武術太極裝備產品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評審發布;2020年1月8日,武術(太極拳
  • 五大洲21國中醫專家 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原標題: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北京時間17日晚佳訊傳來,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在中國幾乎隨處可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運動,除了已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選擇之外,還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歷時十餘年的申遺之路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中國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
  • 太極拳申遺成功 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對一個國家而言,一項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則需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讓世人看到此項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本真面貌,看到它與世界、與人類產生更密切關聯的可能性。
  • 專訪|太極拳申遺成功,專家:健身功能將引起全世界重視
    能夠在歷經多年的努力之後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作為一項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對於其自身的推廣也大有裨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國武術九段、武壇名宿王培錕就表示,「(太極申遺成功)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也能看到積極影響,其健身功能可能引起全世界的重視。」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它以太極陰陽學說、中醫經絡學說、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依據,結合武術眾家之長而創製,又被稱為哲拳、文化拳。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這是自太極拳創立以來,最值得慶賀的一件大喜事。」
  • 昨晚,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成功申遺。神秘的仙宮(攝影:範本仁)作為道教的起源地,武當山在各種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幾乎成為太極拳的朝聖之地,太極張三丰更是聲名遠揚,被尊為太極拳的開山祖師。自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太極拳十三勢,太極拳便與這座大山共生共榮。
  • 申請六次,12年等待,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了!
    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集合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太極、陰陽等理念為核心,集怡情養生、強身健體、競技對抗等多方面為一體,在為我國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直接既有各自的傳承也同時相互借鑑學習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成功申遺後,太極拳成為了焦點,如何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太極拳?12月18日,河南商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河南已謀劃組織了以「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為主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 太極拳如何吸引年輕人?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他說,作為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符號,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受到更多矚目,未來可以通過簡化形式、調整教學順序等,讓青少年參與到非遺的傳承和推廣中。陳斌在國外進行太極拳教學。他們是武術愛好者,經常來河南學習,也邀請我到國外講學。新京報:如何成為太極拳傳承人?陳斌:太極拳2006年成為國家級非遺後,傳承人要一級一級往上報,從縣級到市級,再到省級和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往國家級申報,有明確的要求,要有6代以上清晰的師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