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

2020-12-26 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鄭超/文 影像產品採輯部/圖

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河南又多了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

從2000年開始,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先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經過多年發展,這些世界遺產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近年來,太極拳的發展環境也越來越好。比如,建立太極拳學院、舉辦世界範圍內的太極行活動、拍攝紀錄片《盛世太極》……太極拳正在為「破圈」發力。

那麼,藉助太極拳成功申遺的契機,未來,太極拳將迎來哪些新發展?又將為焦作、河南文化旅遊產業帶來哪些新機遇?

【太極拳成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助推河南文旅走向更高層次】

好消息傳開,令社會各界倍感振奮。

河南省旅遊規劃評審專家、國家文旅部青年旅遊培養專家張立生激動地表示:「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一世界級遺產品牌得到確立,為太極文化的正名、傳承、發揚起到了推動作用,可以說,是太極文化發展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時,太極文化,作為中國武術文化的一個支脈,在全球知名度高、影響力大、號召力強,對國家文化軟實力、國家形象的提升都有重要意義。

研究旅遊發展多年,張立生說,河南有一條黃金旅遊線路,就是以鄭、汴、洛為核心的沿黃旅遊帶,尤其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太極拳將為這一戰略的實施提供重要的支撐點,助推河南文旅走向更高層次,再添一個國際級文化旅遊品牌。

具體到對焦作的影響,張立生直言,焦作旅遊的痛點在於發展很不平衡,表現為北部以雲臺山為代表的山區旅遊很強,以焦作市主城區為代表的城市旅遊沒有發展起來。

「『雲-焦-陳』,即北部雲臺山-中部焦作主城區-南部陳家溝這個線路,是焦作南北旅遊發展主軸,只有陳家溝強了,才能有力帶動城區發展。」張立生認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可以預見,陳家溝旅遊一定會做強做大,對於焦作旅遊空間和格局的形成,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此外,沿著黃河北大堤,以陳家溝往兩邊輻射,未來,焦作市的鄉村旅遊帶也將被有力帶動起來。

【太極拳傳承人需文武兼備,太極拳院校建設氛圍正濃】

太極拳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意味著需要直面發展問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其中,傳承人缺失成為不容忽視的難點。這不光是太極拳的困境,也是傳統武術傳承發展的桎梏。

對此,焦作建立太極拳主要門派知名人士傳承體系,對市級以上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建立檔案和太極拳資料庫。

「現在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把繼承、教授太極拳作為未來出路。」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武術最高段位九段陳正雷說,未來,太極拳傳承要側重培養文武兼修、具有較高太極拳文化綜合素養的人才。

為此,焦作和溫縣向院校建設「發力」,為太極拳發展留住人才。

目前,焦作已有三所高校先後設立了太極拳學院。下一步,焦作還計劃籌建以協同創新為特色、產學研一體的太極文化大學,培養具有太極文化特質的師資人才、科研人才、傳媒人才、產業人才,形成校際聯合、層次豐富的學歷教育體系。

再看溫縣,2019年,溫縣與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合作,建設了國內第一所專業太極拳本科院校——「河南太極拳學院」;成立中國太極拳職業教育中心,出臺「大師回歸」工程,鼓勵在外發展的太極拳名家回鄉辦學。

【太極拳「破圈」事件爭相湧現:世界百城超千萬人展演、宣傳片登上紐約時代廣場……】

在當今的傳播環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傳播好太極文化,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課題。

傳播始於了解。正因深諳這一道理,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表示,太極拳不僅是「競技拳」,也是「文化拳」和「養生拳」,因此,以武會友、以武揚文就成了一個較好的實現途徑,一個個「破圈」事件爭相湧現。

——2017年,焦作市舉辦「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短短17天時間,轟動效果沿「一帶一路」傳播,500多個國內市縣和25個國家,超千萬人踴躍參與;

——2017年9月,《太極拳,人類的共同財富》宣傳片在紐約時代廣場滾動播出;

——2019年9月17日,陳家溝在「一賽一節」期間成功舉辦功守道溫縣功夫大會總決賽;同年,陳家溝承辦2019年焦作「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啟動儀式,隨後,在國內200個城市和國外30個國家36個城市陸續點燃太極行活動;

——每年七八月份,參加「漢語橋」的外國大學生,來到陳家溝學習太極拳,這已成為增進河南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青年學生間交流的重要紐帶;

——焦作市與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舉辦的2019中國功夫之旅品牌推廣協作體年會,也在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功夫的文化魅力……

在做大做強「中國功夫·老家河南」品牌中,焦作先後參加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倫敦國際旅遊交易會等十餘次國際展會,並赴英國、波蘭、俄羅斯開展旅遊宣傳推廣活動。

這一系列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足以讓世界了解一個更加開放的陳家溝、更加開放的焦作、更加開放的河南,而太極拳也已成為代表河南、代表中國的重要文化旅遊品牌。

【河南建設「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太極拳將和少林拳「攜手」發展】

強強聯合,才能事半功倍。在太極拳的推廣和創新發展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介紹,2015年以來,溫縣先後投資7億元,在陳家溝實施了中華太極館、楊露禪學拳處等多項工程,並引進投資100億元的太極鎮項目。2017年,67萬遊客慕名來到陳家溝太極文化旅遊區,直接帶來經濟收入1300萬元。

而焦作市則將太極拳和焦作山水旅遊資源融合,包括雲臺山、青天河、神農山在內的景區均提供太極拳體驗活動和演出;引進IDG資本太極拳綜合文旅項目,動漫劇《太極蝌蚪成長記》、紀錄片《盛世太極》陸續推出,由張藝謀團隊打造的「印象太極」大型實景演出,也「落戶」陳家溝……

與此同時,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工程清單中明確指出,建設「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打造太極、少林功夫國際文化旅遊品牌;焦作更通過建立「兩山兩拳」工作對接協調機制,編制鄭焦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實施「太極+少林」功夫之旅工程,為兩市文化旅遊業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新引擎。

此外,太極拳及焦作旅遊先後加入中國功夫旅遊聯盟、孔子學院「全球合作夥伴計劃」,與中國國旅總社籤訂《河南功夫旅遊全球推廣活動戰略合作協議》,與文化和旅遊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籤署太極文化走出去戰略合作協議。

(編輯:劉夢鴿 吉倩倩 首席編輯 華麗娟 )

相關焦點

  • 歷經十餘年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了一張世界級名片
    12月16日晚的河南焦作陳家溝,溫度止於零下。即使是在如此寒冷的夜晚,依然有眾多人在戶外翹首以待,等待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對中國提交的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請的決定。
  • 12年長跑太極拳申遺成功,將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全新IP
    一場主題為「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陳氏、楊氏等國內七大社區「太極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太極拳自2008年第一次申遺失敗之後,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在2020年12月17日申遺成功。前後共經歷了12年時間。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這是自太極拳創立以來,最值得慶賀的一件大喜事。」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從開始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到成功入選,太極拳終於實至名歸地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大道之源,法式於地,取象於天。」
  • 太極拳申遺成功 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文化評析】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對一個國家而言,一項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則需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讓世人看到此項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本真面貌,看到它與世界、與人類產生更密切關聯的可能性。
  • 五大洲21國中醫專家 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原標題: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共享太極、擁抱健康」——海內外中醫界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大會22日在線上舉辦。本次會議由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承辦。
  • 太極拳申遺成功
    12月17日晚,激動人心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太極申遺圓夢 奏響焦作文旅「衝鋒號」 從雲臺山到太極拳「雙擎...
    當晚,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集健康、武術、文化三種屬性於一體的太極拳,實至名歸,正式躋身世界級文化名片。圓夢申遺,讓太極拳這個發源於溫縣陳家溝村、聲名遠揚的厚重文旅品牌之地位進一步強化,也讓焦作文旅業在2004年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後,再次厚積薄發,更具世界影響。從雲臺山到太極拳,從自然景觀到文化遺產,焦作先後培育了兩個世界級文旅品牌,創造了歷史,也迎來了雙擎驅動的文旅發展新時代。
  •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記者周欣  2019年,「武術太極服」「武術太極劍」兩項武術太極裝備產品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評審發布;2020年1月8日,武術(太極拳
  • 太極拳歷經12年的艱難坎坷,終於申遺成功,成功
    太極拳終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並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上,太極拳確定申遺成功!當然,這是中國的太極拳,和韓國沒什麼關係,和印度也沒什麼關係。記得在2018年的時候還曾經看到過有人專門發帖,詳細論證了「從申遺歷程看,太極拳的成為世界級非遺的可能性不大」的主題。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對外有了更好的通行證和邀請函」
    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太極拳申遺成功了!」12月17日晚,這一特大喜訊傳來,河南人的朋友圈一片歡騰。一直在焦灼等待消息的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中原武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魏真終於放下心來。他說,中國傳統體育和武術的強大文化影響力再一次得到了證明。
  • 昨晚,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對於太極拳的搖籃武當山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喜事。
  • 太極拳申遺成功,南通「拳友」軍山練拳慶祝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遺成功消息傳來,市區從事和推廣太極拳運動的各界人士都很振奮。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成功申遺後,太極拳成為了焦點,如何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太極拳?【全球習練者近4億人,太極拳成功申遺】12月17日晚,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歷史,現已傳播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近4億人,被稱為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的太極拳成功申遺,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太極拳申遺成功:讓中華文化遺產更好地活在當下與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太極拳申遺成功:讓中華文化遺產更好地活在當下與未來新華社記者 周瑋「太極拳」申遺成功!我們欣喜,自17世紀中葉形成的太極拳,其所蘊含的圓融通達、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將為更多人了解,也將收穫更多知音。我們樂見,遍布世界各地的習練者,成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者、傳承者,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親近、傳承著中華文化的基因。
  • 太極拳申遺成功「圖」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作為發源地的河南陳家溝,一夜之間便全世界聞名
    但其中一項入選的項目是「中+馬來西亞」聯合申報,因此這次被收錄的純正本土非遺,還要數「太極拳」「太極拳」發源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自明代末由陳氏創立以來,至今已有十幾代傳人,練習者遍及全球,是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在海外傳播中十分成功的一個典型例子,學習太極拳的人遍及世界一大半國家,其中蘊涵的思想文化,不僅能使練習者修身養身,強身健體,更能豐富人們對自然能量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太極拳走向世界要注意些什麼?就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舉行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儀式。後來,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列入2019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工作,委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組織的太極拳申遺相關材料進行完善修改,並按時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時候環境和10年前不同了。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丨四省市聯合申遺,為何河南當上「帶頭大哥」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耒剛 見習記者 王琳 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是最高興的人之一。他是溫縣太極拳申遺領導小組的副組長,被稱做太極拳文化傳承、推廣的推動者,太極拳的「大管家」。近幾年,嚴雙軍為太極拳申遺奔走忙碌,完善文本、協調翻譯、拍攝申遺片、組織推廣。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北京時間17日晚佳訊傳來,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在中國幾乎隨處可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運動,除了已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選擇之外,還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歷時十餘年的申遺之路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在中國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
  • 專訪|太極拳申遺成功,專家:健身功能將引起全世界重視
    在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太極拳愛好者在練習中。日前,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令人欣喜,在武術圈內,這一新聞也讓大家頗感振奮。能夠在歷經多年的努力之後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作為一項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對於其自身的推廣也大有裨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國武術九段、武壇名宿王培錕就表示,「(太極申遺成功)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也能看到積極影響,其健身功能可能引起全世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