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全球大流行,看中國古代是如何防瘟疫的?

2020-12-21 騰訊網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莎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上午1點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0萬例,達到407485例,全球死亡病例達18227例,疫情已波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衛組織已經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流行病。

中國古代將傳染病稱為瘟疫、疫癘等,最早記錄於《素問·本病論》:「民病瘟疫早發,咽嗌乃幹,四肢滿,肢節皆痛。」近年來SARS、甲流、伊波拉等,包括此次的新冠肺炎都屬於瘟疫範疇。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雖然每次瘟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並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沒有阻擋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那麼,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醫學知識,沒有消毒液,沒有高大上的設備,沒有防護服,甚至沒有口罩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預防瘟疫的呢?

一、設立隔離病坊

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可見當時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醫院,用以治療瘟疫患者。軍隊中打仗時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離開來以防傳染。唐朝時,還有佛教會設立的「病人坊」用於隔離麻風病人,內有僧人為患者治病,相當現代的慈善機構。由此可見,古人很早就開始使用隔離的方法,切斷瘟疫的傳染源,阻止疾病的傳播。

二、注意飲食衛生

秦漢時期的《漢律》規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提倡注意飲食和個人的衛生,不食用變質的菜飯。孫思邈也告誡人們:「勿食生肉,傷胃,一切肉惟須煮爛,停冷食之」。元代醫家還建議保持口腔清潔,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齒疾不生」。中國很多地區至今還保持著古代傳下來的預防保健習慣,如上海人的冬季進補,廣東人的中藥煲湯,南方的端午節飲菖蒲和雄黃酒等習慣,很多都同預防瘟疫有關。

三、扶正固本祛邪

《內經·素問·刺法論》記載,黃帝曰:「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難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染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黃帝內經》是中醫的奠基之作,這段話也是中醫預防瘟疫的理論指導。後世醫家針對瘟疫的預防基本上都是圍繞「養正氣闢邪氣」的指導思想展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前期不少醫護人員被感染,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臨床工作壓力大,饑飽失常,過度勞累,導致正氣偏虛,邪氣來湊。

四、佩戴避瘟香囊

古人認為,疫毒是一種偏性極強的邪氣,可以用藥物的偏性來克制疫毒的偏性。古人將藥物製成香囊(香袋)或服器(如護膝、口罩、坎肩等)佩戴於身上,或懸掛於門戶、帳前用來預防疫毒感染。民間曾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本次疫情爆發以來,各地中醫院紛紛自製避瘟香囊,馳援武漢或者其他一線工作人員的新聞,屢見報端。義大利疫情吃緊,我國傾力相助派人捐物,其中2萬枚防疫香囊也在醫療資源明細之列,足以說明其重要的實用價值。

五、艾草燻蒸避瘟

晉朝時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提到:「斷瘟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佳也。」古人非常重視趁未病時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除了傳統艾灸穴位以增強機體抵抗疫病能力外,艾葉燻蒸在防疫應用也十分廣泛。艾灸不但可用於治療,亦可用於預防。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艾草主要成分為揮髮油、黃酮類和鞣質類等,具有廣譜的抗細菌、抗真菌以及抑制病毒能力。此次新冠疫毒以溼為主,或兼熱,或兼寒。若能灸足三裡,使脾胃中焦氣機健旺,溼濁得化,疫毒自然不能傷人。

六、宣傳疫病知識

封建時代普通人十分缺乏科學常識,對疫病了解不足,疫病一旦爆發,容易引起民眾的恐慌,所以及時地宣傳疫病的防治知識顯得尤為重要。當時官府會編纂頒行簡便易用的方書,刻錄於木版或石條上,在村坊、交通要道公示,方便人們閱讀和口口相傳,這樣對防止疫情蔓延更為直接有效。比如宋朝政府就曾大量印發醫書,向各州縣加以推廣,向老百姓大力傳播預防疫病的常識。

中國古代對於瘟疫還採取了許多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綜合預防治理,例如種痘術、服用避瘟專方、藥浴、塗抹法等。千百年來的抗疫實踐證明一些古老的防疫方法至今仍行之有效,在今天依然指導著我們對抗各種疫病。最近對新冠肺炎的預防又一次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隨著社會文明和科學發展的不斷進步,人類對付瘟疫的辦法愈來愈多,手段也逐漸提高,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明顯升高。但是,切切不要忘記,瘟疫向人類的進攻從來沒有停止過,瘟疫不時還會伺機發動反擊,而不時出現「道高一尺,魔高一尺」的情景,所以我們永遠走在「防疫」的路上。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趙菊香、同濟大學附屬皮膚病醫院 朱全剛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相關焦點

  • 鼠疫、麻風、天花——面對這些疾病新冠病毒在古代算小弟嗎?
    在中國, 明代萬曆和崇禎二次的大疫相信是這次全球大流行的一部分。據估計,華北三省人口死亡總數至少達到了1000萬人以上,崇禎「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朝發夕死」、「一家盡死孑遺」。
  • WHO 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全球大流行
    早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大流行前幾周,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構成全球大流行的討論就已經開始。文中援引美國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 Marc Lipsitch的觀點:「無論世衛組織怎麼說,我都認為疫情已滿足構成全球大流行的流行病學條件。不管如何定義大流行,現有證據都表明,大流行已經發生。」
  • 聊一聊人類歷史上繞不開的20次大瘟疫
    隨著500年前新航路的開闢(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新型傳染病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並最終形成了第一次全球大瘟疫。 下面就請跟隨我一起來看一看人類文明史上最嚴重的20次大瘟疫,以及它們最終是如何結束的。 1. 史前大瘟疫:約公元前3000年
  • 新冠第二波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醫學院校長開課《名畫中的瘟疫史...
    目前,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6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140萬例,100多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這不禁令人聯想到100多年前的1918年大流感,據不完全統計造成全世界2000萬到5000萬人喪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那麼,今年新冠疫情,尤其是第二波疫情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
  • 瘟疫在古代有多可怕?看看史上5大瘟疫,人類太難了……
    1、米蘭大瘟疫(1629年-1631年)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1629年,德國和法國士兵將傳染病帶到義大利曼圖亞。
  • 一場殺死2500萬歐洲人的瘟疫——黑死病,比今天新冠病毒可怕得多
    今天的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到了肆虐全球的程度,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出現或多或少的新冠患者,除了美國之外,歐洲受到的影響最大,包括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瑞典、荷蘭等,都是新冠病毒疫情嚴重的國家。當然,我們中國新冠病毒疫情也是非常嚴重的,但是我們中國上下一心,動員全國,很快就控制了疫情蔓延,還派出醫療組出國幫助其它國家,讓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們中國的強大。就目前的情況看,新冠病毒疫情在歐洲還不算可怕,由於現代醫學和衛生很先進和科學,還有我們中國的幫助,也許歐洲很快就能消除這場瘟疫了,歐洲人成功躲過一劫。
  • 古代歐洲遇到疫情是怎麼辦的?——中世紀歐洲瘟疫大流行
    古畫作中對黑死病流行的描繪這場大瘟疫是怎麼出現的?黑死病(鼠疫)的傳播途徑這場瘟疫的發生簡史在幾百年前的中世紀,因為交通極為不便,實際上人員流動是遠遠比不上現在的,那麼這樣大規模大範圍的疫情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記者張忠霞 葛晨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  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
  • 新冠病毒進入大流行,觸發全球經濟向下行 | 老鷹疫情筆記
    僅管這是一個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在中國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7萬多人,死亡人數2700多人,兩個月時間超過當年SARS全球死亡人數3倍多,世衛組織又多次調高新冠(COVID-19)的緊急程度,由於病毒還沒抵達自己的國度,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反應還是相當遲鈍,就算有幾個輸入案例也沒有積極的防控措施,在瘟疫面前,人人平等、國國平等,都是等到有人死了,或找不到傳播來源才知道害怕,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狡猾的新冠通過那些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已經悄悄地接觸了很多人
  • 古代是如何防治瘟疫的
    2600年前,古代印度天氣潮溼炎熱並時常有各種瘟病流行,於是各國君王臣民依照當時最尊貴崇高的接待禮儀盛待佛陀及其隨行弟子,如依次向佛陀敬獻洗面水、浞足水、漱口水、灑淨水,之後又依次敬獻鮮花蔓、妙藥薰香、明燈、鮮花水塗香彈灑、
  • 新冠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早在中國古代宋朝,就有嘗試用牛痘的方式來預防天花,之後也正是依靠這種方式我們將天花從地球驅逐。然後牛痘疫苗的出現確實是因為各種巧合因素的疊加,所以歷史上也就僅此一次而已,這並不能說明疫苗的簡單,相反,疫苗的製造即使依靠現代科技,依舊十分複雜,從研發到使用,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正式使用的疫苗速度冠軍是伊波拉疫苗,5年即投入生產。
  • 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悄然在改變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經過舉國上下艱苦努力,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已經走出最困難、最艱巨的階段。但迄今為止,全球疫情仍未迎來拐點時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黑天鵝」面目加劇了國際社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複雜程度。
  • 全球抗擊新冠政策大比拼: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 Vs. 與新冠病毒共存...
    成功地壓制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第1波的中國為5.6%,日本是4%。這一時期,全球平均新冠病毒死亡率高達12.4%。新冠肺炎的高死亡率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強烈的衝擊。但是,從5月11日到10月11日的這5個月的區間來看,各國和各城市的新冠病毒死亡率都急劇下降。這一期間,中國沒有出現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死亡率為零。日本將新冠病毒死亡率控制在1.4%。
  • 人類瘟疫歷史上,10大濟世神醫,最後一位不接受反駁
    一個小小的病毒,看不見、摸不著,可以傳染蔓延,奪去數以千萬計的人命。從最早《周禮》記載的癘疾,到我們正面臨的新冠病毒,在普通人恐慌奔逃時,無數醫者逆毒而行,用驚人的膽識、智慧和醫術,從病毒死神的鐮刀下,搶回一條條人命。醫者仁心。
  • 助力全球疫情 中醫藥有何優勢?——中韓專家縱論中醫藥走向全球
    針對這一嚴峻形勢,近日,在「傳統醫學助力全球新冠肺炎防治線上研討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和輔助醫學」部顧問委員會成員張日武,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原主任、韓國首爾大學藥學院教授以及美國專利藥典草本綱要東亞專家小組成員金永植,與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劉清泉,共同探討、分析中國中醫藥的一線抗疫經驗助力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解決方案。
  • 看圖防疫——瘟疫下復興的日本民俗文化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人們只能居家,空閒時間多起來,往往就會胡思亂想。坊間流傳著各種各樣新冠的預防方法,其中甚至有用大蒜來增強免疫力以抵抗新冠病毒這樣的謬論在世界各國傳播。的確,如果不食用過量就無大礙。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期,可能連科學家都會失去理智。人們心神不寧,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或許會想「不採取點什麼措施,真的沒關係嗎?」。這樣的現象,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 新冠全球大流行嚴重影響了女性的性與生殖健康,對人類的影響比想像...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生物世界深度報導系列撰文:nagashi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COVID-19)大流行席捲全球,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且不得不說,新冠疫情作為人類的「飛來橫禍」,其影響的領域和範圍也越來越大
  • 《人類大瘟疫》:霍尼斯鮑姆的疾病史寫作
    2020年新冠肺炎已在全球引發大流行。在全球疫情走向還不明朗的勢態下,英國作家馬克·霍尼斯鮑姆(M·Honigsbaum)的《人類大瘟疫——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球流行病》(The Pandemic Century,One Hundred Years of Panic,Hysteria and Hubris)中文版即將上市。
  • 從橘井泉香、香油塗鼻到戰「疫」主力軍——瘟疫面前,中醫從來都很...
    據中國中醫研究院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中醫藥與各種瘟疫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對決,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大流行、全球鼠疫蔓延那樣,一次瘟疫就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悲劇。  中醫多次利劍出鞘
  • 新冠戴口罩,防「艾」須戴套——慎防愛滋病流行中的「超級傳播者」
    昨天大家都搶到紅包了嗎今天繼續搶起來呀關注「恩施疾控」後臺回復「知識競答」即可參與PS:個人信息要真實填寫喔,否則有可能被後臺認定為無效答卷,審核不通過無法領取紅包~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 共擔健康責任」,旨在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