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者,天地之正氣也,故能闢惡而殺毒。
所以香料在某種程度上,又是救死扶傷的藥物,也被稱為香藥。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365種中草藥,其中有200多種是芳香植物。並將藥材分三品:上藥、中藥、下藥。很多常用香藥都在「上藥」之列。
5000年前,我國就已應用香料植物驅疫避穢。
3500年前,古巴比倫和亞述人便懂得用薰香治療疾病。
3350年前,埃及人在沐浴時已使用香油或香膏,並認為有益肌膚。
2600年前,古代印度天氣潮溼炎熱並時常有各種瘟病流行,於是各國君王臣民依照當時最尊貴崇高的接待禮儀盛待佛陀及其隨行弟子,如依次向佛陀敬獻洗面水、浞足水、漱口水、灑淨水,之後又依次敬獻鮮花蔓、妙藥薰香、明燈、鮮花水塗香彈灑、妙膳食、擊鼓伎樂等,以表達重法恭敬之心。
其中妙藥薰香,梵文稱之為「都貝」,既是他們集聚當時各種珍貴天然藥物香料,如旃檀、沉香、琥珀、龍涎香等,放置於眾寶物嵌飾之薰香爐中點燃並由供養少女雙手執持緩緩圍繞世尊聖眾,以表示供養迎請聖者同時兼備清淨道場、驅除瘟穢的作用。
△ 鳥嘴面具
1600年前,「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那時的醫生會佩戴銀制鳥嘴面具,面具長長的鼻裡填有芳香物質,越長填充的越多,可以起到過濾空氣的作用。
600年前,明朝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大小瘟疫。對於流行性瘟疫,有些香料儘管沒有根治的功效,但減輕症狀的作用還是明顯的,由海外香料組成的「沉香阿魏丸」就是一劑療效不錯的香藥,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藥物。
/ 中 醫 /
香之所以有著預防疾病的良好效果,從中醫角度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其一:以陰陽論之,香藥秉純陽之氣而生,為純陽之物,有扶正祛邪,生發陽氣之功;
其二:香氣對「陽明經」的養護有著特殊的功效。「陽明經」為陽氣生化之海、運行之通衢,對人體的健康十分重要,許多疾病都與「陽明經」有著直接的關係,被稱之為人體的「龍脈」。
香對人體的直接作用就是從養護「陽明經」入手,使「陽明經」達到健康狀態,始終保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達到外病不侵的目的。
太陰與陽明相表裡,太陰有病亦可從陽明入手。太陰肺經為呼吸系統中醫診治之途徑,表裡相配之法,薰香內服,共奏驅邪避疫之功。
所以,古人視香為保健養生的良藥,且須臾不離。
/ 西 醫 /
西醫對此的解釋是,芳香類中藥含有大量的揮髮油,這些揮髮油對致病鏈球菌、肺炎桿菌、腦膜炎球菌、結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及甲1甲2甲3型(H3N2)流感病毒等均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截至1月22日24時,收到國內25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來自湖北省)。13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393例。
在疫病大蔓延期間,我們要做好日常防護工作。
多點馨德瑞,多煨桑,儘量少出門。
如果要出門,帶好口罩,少去人多密不通風的地方。回家之後,要立刻洗手,並用馨德瑞燻一燻,敞開窗戶通風。
唯願疫情早日消除,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