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主任,我們小區的改造工程還有好久完工哦?」「快了,正在進行掃尾工作,大概還需要10天時間。」11月10日下午,位於自貢市沿灘區沿灘鎮升坪街社區尹家灣小區施工現場,70歲的居民劉官全正在向社區主任鄭勇打聽小區改造的進展情況。
沿灘鎮尹家灣小區
劉官全居住的尹家灣小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共有117戶居民。因年久失修,小區髒、亂、差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按照居民的「心願清單」,改造後的小區不僅安裝了門禁系統、健身器材,規劃了停車位、集中晾曬區,還配置了綠化景觀……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居民做主 決定小區如何改
劉官全在尹家灣小區住了20年,提起小區過去的居住環境,他就直搖頭。因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等因素,小區路面破損、管線裸露、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佔用綠化、違章搭建等問題也很突出,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影響美觀。
店招改造前後
聽說小區要進行改造,117戶居民都舉雙手同意。至於如何改,沿灘區堅持「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廣泛問計、問需於民,讓他們自己做主。
「改造前,該區相關部門組織召開了院壩會,並向居民徵集了『心願清單』。」鄭勇說,大家積極性很高,將自己的想法、建議和盤託出,最終根據「心願清單」整理歸類,形成40餘條意見,主要集中在環境、綠化、亮化、安全、停車等方面。
按照「溝通、路平、燈亮、環境整治、安全保障、配套完善、管理有序」的原則,相關部門制定了科學合理改造方案,對安防、道路、照明等設施設備進行了改造,並拆除違章建築,修建健身廣場、排水溝,增設公共晾曬區、出入大門、單元門禁系統、道路監控,硬化道路,疏通化糞池等,讓小區「改頭換面」。
自今年9月正式開工以來,尹家灣小區改造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90%的工程量,預計月底全部完成。劉官全說,他在「心願清單」寫的是安裝監控、加裝門禁、硬化路面、粉刷過道……如今,這些心願幾乎都實現了。「我現在就盼望著能早日改造完成,每天吃完晚飯可以去小區的健身廣場鍛鍊身體,享受幸福生活。」劉官全說道。
三大項目 惠及3044戶居民
尹家灣小區改造是沿灘區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今年,該區老舊小區改造包括城區升坪街老舊小區、鄧關龍江街小區、鄧關團倉壩一組團小區3個改造項目,共涉及3044戶居民,改造面積29.84萬平方米。這些小區如何改?進展如何?
花臺改造前後
升坪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戶數2650戶,改造面積24萬平方米,劃分為3個片區,圍繞「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管」等問題實施分類改造,梳理「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升服務、打造文化、強化管理」等「心願清單」,突出居民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的主體地位,確保改造工作符合群眾所需。項目已於8月中旬進場施工,中心巷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及廣場建設正在按計劃推進,預計12月底完工。
鄧關龍江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238戶居民。該項目已於7月初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80%改造工程量,預計12月底完工。
鄧關團倉壩一組團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156戶居民。該項目重點以優化小區環境為主,在原小區基礎上實施提升改造,將其打造為封閉式小區。同時,利用社區黨建示範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活動場地,連同團倉壩封閉小區,著力打造黨建服務型社會治理小區,改善小區內居民公共活動場所及環境,以應對小區居民老齡化嚴重的實際問題,提升老年人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項目已於7月初進場施工,目前已完成50%改造工作量,預計12月底完成建設。
「五張清單」實現「三好」目標
老舊小區改造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務居民的水平。
沿灘區堅持黨建引領,突出需求導向,建立老舊小區改造的黨建、治理、機制、心願、建設「五張清單」,破解老舊小區機制不健全、功能不完善、設施破損、隱患突出、服務薄弱等問題,打造組織強、機制優、參與好、配套全、效能高的宜居小區,實現「好看」「好住」「好用」目標。
庭院改造前後
「黨建清單」:建立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片區)黨組織四級區域性黨組織核心軸,同步設立規劃、宣傳、治理、監督等工作組。落實「街道長、片長、段長、樓長」四長和「片區長、小組長、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五長管理機制,織密管理網絡,量化分解任務,確保工作體系有效運轉。
「機制清單」:實行樓棟間每周例會、院落間雙周例會、自管會每月例會「三級例會」制度及重大事項五長提議制,推行民情收集、核實、談論、實施、反饋「五步工作法」。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探索「財政補助+企業捐助+居民自籌+自我造血」方式設立小區管理公益基金,用於小區維護。
「心願清單」:廣泛徵集居民意見建議,按照「能夠馬上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納入改造,無法改造的做好解釋」進行分類處置。截至目前,已經對50個問題進行立查立改,對120個問題納入改造範疇,並明確落實措施和完成時限。
「建設清單」:量身定製「一小區一方案」,細化設施設備改造、住宅電梯增設及私搭亂建和通訊管線整治等「四張清單」,著力完善小區配套和基礎設施。以「滿足居民需求、體現地方特色、提供優質生活」為目標,突出「一小區一品牌」,大力實施特色商業新區、文化傳承老區、現代康養小區等品質提升計劃。
「治理清單」:結合涉改老舊小區的基本情況、歷史沿革,明確一小區(片區)一主題,及時解決現有難題,創新開展普法教育,積極推進德治有效。依託「道德銀行」,及時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積分管理」,健全「儲蓄登記—回饋激勵」工作機制,引導激勵居民廣泛參與。
老舊小區改造讓一個個在時代變遷中漸失光彩的老舊小區,實現了由「髒、亂、差」到「美、淨、齊」的華麗變身,也讓居民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賀勤思 卜一珊 羅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