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一站:武康路!
第一站:武康路!
「建築可閱讀」城市行走系列活動開啟
晨報記者 徐穎
上周末,在魔都網紅馬路武康路上,出現了一支特別的行走隊伍。
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
第一場行走活動的主題為「閱讀上海近代建築風格——認識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
「衡山路—復興路」歷史風貌區可謂一座開放式的歷史建築博物館,既能一覽有趣的建築設計,又可以看到城市發展的印記。
行走路線以武康大樓為起點,沿途經過原義大利總領事官邸、密丹公寓、威爾金遜住宅、柯靈故居、武康路100弄等。
畢業於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專業的應伊瓊導師擔任現場講解,用專業視角,捋清西班牙式、英式、法式等不同住宅建築的風格,解讀建築風格背後的城市發展歷程,講述藏於武康路的人文故事。
陸家嘴讀書會是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主辦,上海市作家協會、SMG、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支持,世紀文景、浦東圖書館、東方財經·浦東頻道共同承辦的讀書類線下文化交流平臺。
本次活動特邀織城網絡組織設計,讓市民走進歷史建築,並通過閱讀有關線路的推薦書籍,在建築學專業導師的講解下,了解建築背後的故事,使城市成為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在行走中體驗、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
作為一個以建築學為背景的研究與策展團隊,織城網絡策劃了一系列上海「建築城市行遊」活動,挖掘建築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為了設計出吸引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市民的行走路線,織城網絡的設計團隊提前勘探現場,並用一兩個月的時間收集資料、考証文獻,力求徒步線路主題鮮明、故事有趣。
這次「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考古活動以「閱讀」為題,通過介紹建築類的相關書籍,如《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上海武康路建築地圖》《長夜的獨行者》《閱讀南京路》《開埠後的上海住宅》,結合實地探訪,讓普通市民能在活動中獲得全新的城市體驗。
今年8月,上海市文旅局聯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劃出版了一本講述上海地標建築的書——《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該書介紹了上海56處地標建築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
據悉,在未來的幾個星期內,陸家嘴讀書會與織城網絡還將陸續策劃主題為「閱讀外灘和第一代中國建築師」「閱讀上海近現代商業與娛樂建築」以及「閱讀老上海的大宅小院」等活動,帶領大家探訪外灘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深入南京路的四大百貨公司,閱讀江陰路上的老宅。
正如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教授所說:「你可以欣賞一棟好看的建築,但它不一定能和你產生互動。能和你產生互動的,一定是容納你感情與記憶的地方。」
(責編:嚴遠、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