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程醫生 素問軒
寶寶也可能得頸椎病,引起頭痛用這個辦法來緩解
前兩天帶小悅悅在院子裡玩兒的時候,碰到一個背著巨大書包的小朋友,小小的身子顯得踉蹌。身邊像這樣年紀和壓力不匹配的小朋友真是太多了,這也讓我想起了上周門診遇到的一個頭痛寶寶……
「走走走,趕快進去,這麼都帶你檢查兩次了,都沒什麼問題,還在喊頭痛,我看你就是不寫作業就好了……」
「我不是……」
那天,伴著這位爸爸嚴厲的聲音,進入診室的是一個大約6、7歲的寶寶,瘦瘦小小的,揉著眼睛,整個人都顯得很沒精神~
這位爸爸說,近兩個禮拜寶寶一直喊頭痛,然後他就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了一次,結果什麼也沒查出來。
可是前兩天寫作業的時候,寶寶又開始喊頭痛,老師也反映他上課沒以前認真了。「我就覺得他這是不想學習,在找藉口偷懶呢……」
聽罷,我便仔細問了問寶寶。
可以感覺出來,寶寶對於自己頭痛的感覺很清晰,他的描述並不會因為我不同角度的問題而前後不一,說明確實被頭痛所困擾。於是在做了基本內科病變的排查之後,我進一步檢查了一下寶寶的脖子。
果然,和我預想的結果很接近,這個寶寶可能是小兒頸椎病。
雖然這個寶寶僅6歲,但頸椎卻已經開始有點退化,而且他頸椎的痛點很明顯,已經牽連到頭部了,這也就是我們醫學上常說的頸性頭痛!
其實,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但往往很容易被父母忽略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樣的糊塗爸,大家平時也沒少見吧~)
現如今,頸椎病已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了。
一方面,平板,手機已經普遍使用,小孩子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使用電子產品,就會產生「靜力性損傷」,導致頸部肌肉酸痛,關節僵硬;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小朋友的坐姿或寫字姿勢不對,長此以往,就有可能導致寰樞椎關節脫位或錯位,也會造成孩子頭暈頭痛。
很多孩子通過X線檢查,發現已經出現生理弧度變直的傾向,甚至還反弓。這種頸椎病變,對於頸部神經有很大刺激,甚至引起動脈供血不足, 從而使腦部供血減少,誘發頭暈和頭痛。
由於這樣的頭暈、頭痛多發生在低頭寫作業時,就很容易被家長誤會是小孩子偷懶,不想寫作業,乃至於被忽視,甚至耽誤了治療~
兒童頸椎病除了表現為脖子痛、頭痛、頭暈外,還可能誘發孩子出現不自主的抖動肩膀或者擠眉弄眼的抽動症狀,導致上課思想不容易集中。
如果我們遇到這種問題反覆發作,還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一下,拍個片子明確下病情。
在這裡也提供一個小藥方,日常可以幫助小朋友改善頸部僵硬及頭暈頭痛的症狀:
天麻、葛根、鉤藤、薄荷按小劑量,泡茶服用,每天代茶飲;或做成熱敷包,每天給頸椎做熱敷~
其中,天麻有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葛根解肌退熱,臨床上是治療項背強硬的特效藥;鉤藤入心、肝二經,善洩肝經之熱而息風、定驚、平肝陽;薄荷中含有芳香烯,能夠提神醒腦,改善注意力不集中。
當然,要配合預防兒童頸椎病的發生,更需要從小就培養寶寶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注意適當戶外活動,加強體質~
最後也問一句:寫字姿勢「三個一」口訣,大家都還記得嘛——「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都有沒有監督寶寶一起做到呢?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