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近年來建設的最大綠地桃浦中央綠地又有新消息,將向北拓展4萬多平方米,打造戶外運動天地。
目前,桃浦中央綠地二期建設正緊鑼密鼓進行中,地下部分計劃今年竣工,地上綠化景觀計劃明年上半年完工。
此前,桃浦中央綠地北三塊部分區域已經對外試開放,成為市民散步休閒好去處。
桃浦中央綠地總規劃100公頃,周圍是高端商務區。
向北拓展4萬多平方米,打造青少年運動天地近日,普陀區規劃資源局發布了關於「桃浦中央綠地北拓環境綜合改造工程方案」的預公告。公告顯示,桃浦中央綠地北拓部分由普陀區綠化市容局負責建設,綠地東至祁連山路、南至S5滬嘉高速、西至規劃綠地、北至新河南浜,總用地面積41641.5平方米。北拓區域建成後將發揮運動天地功能,大大延伸了桃浦中央綠地格局。
項目效果圖公開資料顯示,北拓地塊在開發中將延續美國JCFO公司對南側桃浦中央綠地的國際化建設理念,對標紐約中央公園和倫敦海德公園規划進行設計,重點打造青少年戶外活動空間,與北三塊的自然休憩山谷林地、南三塊的綠色地下商業文化空間,共同描繪宜居宜業宜創的生態風貌。
項目效果圖桃浦中央綠地二期建設中,山坡裡隱藏著真冰溜冰場目前,桃浦中央綠地二期建設正進行中。桃浦中央綠地二期工程項目,北至武威路,南鄰真南路,東至景泰路,西至郭煌路,總用地面積約17.3萬平方米,與2018年11月已對公眾開放的中央綠地北三塊相連。
桃浦中央綠地二期效果圖據悉,北三塊的中央綠地以「靜」為主,側重打造自然山谷林地,正在建設的南部二期工程則以『動』為主,側重打造一個掩映在綠色生態之下的城市體育文化休閒空間。地上景觀和地下空間的自然融合是這塊綠地的最大亮點。
二期的山坡裡隱藏著籃球館、真冰溜冰場、遊泳館、文化休閒等各類公共場所。整體建成後,從綠地外圍及周邊樓宇看過去,是成片的大綠地,當遊人步入綠地的下沉空間,綠色的山水間則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空間。
桃浦中央綠地二期效果圖二期地上和地下同步融合開發,給項目規劃設計帶來不少困難。在改造過程中,施工組織利用三維掃描技術對需要改造的地下空間進行了精確測繪,結合原有竣工圖,以虛實結合來覆核結構的偏差,為改造加固設計提供了精準的現況數據。
此外,針對施工場地狹小帶來的施工困難,施工組織反覆調查研究、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採用最新工藝技術,取消了基坑內部滿堂支撐結構,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整體建設成本,為靈活機動開展地下結構施工創造了條件。
據悉,桃浦中央綠地二期地下空間計劃於今年10月底封頂,年底整體竣工,地上綠化景觀工程整體將於明年上半年建成完工。
北三塊部分區域已對外試開放,受到市民遊客歡迎桃浦中央綠地總規劃100公頃,是中心城區這幾年建設的最大綠地。浦東世紀公園為140.3公頃,可見,桃浦中央綠地約是世紀公園的70%大小。共青森林公園嫩江路以北園區佔地約108公頃,因此,桃浦中央綠地比共青森林公園北園區少8萬平方米。大寧公園約68公頃,比桃浦中央綠地小。
桃浦中央綠地採用分區域建設、分區域開放的原則。2018年11月3日,綠地北三塊一、二標段經過一年多建設對外試開放,該區域由常和路新開河北岸、敦煌路、景泰路和規劃桃惠路圍合而成,總佔地面積為14.5萬平方米。
桃浦中央綠地總體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書法、舞蹈和太極藝術的優美動勢,通過打造綠地內延綿起伏的地形和蜿蜒動態的園路水系,形成一個連續變化、層疊展開的山水長卷和 「行雲流水」的動態空間。中央綠地地勢北高南低,從北向南逐漸由北三塊的自然休憩山谷林地,過渡到南三塊的綠色地下商業文化空間,而北拓區域則側重營造在城市森林中融入青少年戶外活動空間。
為保證景觀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形成連續大公園概念,桃浦中央綠地跨古浪路、常和路及武威路上方採用隧道結構上覆園林綠化的工程形式,連通南北向綠地。其中古浪路地道長度149米,採用一跨跨越古浪路,跨度40米。
中央綠地北三塊植物突出自然森林主題。設計以密植喬木林和野花草本地被為特色,穿插布置特色花丘和活動草坪。總體綠植的搭配——強調順應地勢及道路流線的組團式規模種植,打造「行雲」成簇效果。在保證節點特色樹木造景的同時,並不只追求單棵喬木的個性,而是從城市綠地可持續生態發展的考慮出發,合理分配常綠落葉分布比例,保證各色植被的成活率及生長空間,全力打造擁有豐富物種的完整生態群落,以及季相分明的景觀空間。
中央綠地水景是整個綠地的觀景和活動的核心區域,由北向南串聯綠地。大型水面與山勢地形相互配合、移步換景,形成既統一又變化的穿行體驗。大型水面在滿足海綿城市蓄水功能的同時,提供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水景,如近水溼地、疊水臺階、節慶噴泉和旱噴娛樂等,提供不同人群豐富多變的親水體驗。利用地勢高差打造的大型跌水,在輔助創造地形的同時,也為中央綠地帶來了自然的聲音——遊人不僅可以在視覺上感受依山傍水的自然,在聽覺上也能融入整個中央綠地優美的環境。
桃浦中央綠地人行步道線形流暢,與地形融為一體,強調整體雕塑感。鋪地紋樣的靈感來自書法中的筆觸變化,通過色彩漸變、尺寸遞進的鋪裝搭配,控制不同比例灰色石材的組合,模擬出水墨漸變渲染的動態效果。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