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要說人與人之間,什麼樣的關係最複雜。
莫過於兒媳婦和婆家的「婆媳關係」,還有女婿和老丈人一家的「翁婿關係」了。
關於婆媳關係的故事,酸甜苦辣,幾乎每天都會上演。
而婆媳關係之所以變差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婆婆沒當兒媳婦是一家人,對自己兒子莫名自信。不管兒媳婦多優秀,總覺得人家高攀了自家。
因為高攀了,自然要百依百順,容不得一點點主見。
但兒媳婦也是別人家寵愛長大的姑娘,為了愛情,嫁入婆家。
說白了,一開始大多數也是抱著好好相處的想法的。被婆婆帶著有色眼鏡挑剔,老公要麼和稀泥,要麼偏幫母親。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婆媳矛盾都不可能。
02.
結婚之前,趙萌就無數次設想過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婚後生活會是怎麼樣的,也曾擔心和婆婆的相處。
但後來,她又自己想明白了,覺得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大多數婆媳都是同個屋簷下相處,自然矛盾多,現在大多數都有單獨的婚房,不住在一起,自然也就沒啥事了。
她想得太簡單了,產生矛盾的原因,永遠不是距離,而是人。
不一起住又怎麼樣,婆婆是長輩,要是嫁的老公拎不清,愚孝,婆婆多的是理由三天兩頭過來,甚至是搬過來一起住,美名其曰照顧你們。
她和趙非是相親認識的,算是一見鍾情,兩人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雖然趙非媽媽對趙萌還有點不滿意,但擋不住說媒的人的花言巧語啊。後來就走到了談婚論嫁。
趙萌家沒有別的要求,甚至對彩禮也沒多大的要求,畢竟她爸媽早就想好,未來女婿家給多少,他們添一點帶回去。
唯一堅持的就是要有婚房,一開始對方不同意,後來好說歹說算是同意了。
兩家一起出了首付,小兩口婚後一起還貸款。
兩人就這麼結婚了,一開始呢,婚後的生活倒是和趙萌想像的一樣,趙非對她挺好,兩人一起做家務,一起燒飯做菜,小日子一天天過得還挺樂呵。
但趙萌婆婆坐不住了,兒子從小就在自己身邊長大,現在都沒被照顧好。本來她就不太滿意這個兒媳婦,覺得對方高攀了。
左鄰右舍又在那說,兒子和兒媳婦居然一起出現在菜場,她立馬就腦補了自己兒子上班賺錢,下班做家務,累得一塌糊塗的畫面。
於是就又難受又氣憤,決定要去照顧兒子。
一開始是三天兩頭往兒子小家跑,後來就直接住到了兒子小家。
說實在是放心不下,要小住一段時間。本來趙萌面對婆婆這一行為,雖說心裡有點不舒服,但也沒想太多。
畢竟是婆婆,是長輩,再說了,這首付人家還出了一半的錢,住段時間怎麼都是合情合理的。
03.
但可惜的是,在趙萌還想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想著婆婆過來能給自己搭把手的時候。
婆婆在知道兒子居然真的要做家務,要買菜燒飯,心疼壞了。
對兒媳婦的不滿到了極點,她決定要治治這個兒媳婦。家裡的事情,一點忙不幫不說,反而各種挑剔找茬。
兒子下班回來,她就拉著他閒話家常,說做家務就是女人的事,男人不能進廚房。
慢慢地,趙非也被說服了,覺得自己媽媽說的沒錯,畢竟他家裡,基本上就是他媽媽做家務。
但他沒想到的一點是,那是他媽媽不讓爸爸插手,而不是他爸爸不願做。
趙非在媽媽來了之後,慢慢開始和媽媽一起使喚趙萌,開始挑剔。
他是真的開始覺得趙萌嫁給他高攀了,因為他工資比她高一點。
覺得能嫁給這麼優秀的自己,那趙萌多做點家務,照顧他和他媽媽,是應該的。
如果說這些趙萌還能勉強忍受一段時間的話,更離譜的在後面。
趙萌婆婆一點都不會顧及別人的隱私,她和趙非的臥室,她婆婆是想進就進,不分時間。
趙萌每次一說這樣不合適,她婆婆就會說,我和我兒子是一家人,我進我兒子的房間,有啥不合適的。你要是覺得不合適,那就表示你沒有當我是一家人,你安的什麼心啊。
趙萌哭笑不得,說這時候我們又是一家人了,那做家務的時候,你咋不說一家人一起承擔呢。
咋每回都是我在廚房忙碌,你們母子倆看電視聊天呢?
這麼說自己媽媽,趙非自然不肯,他開始對趙萌冷眼相待,說話和吵架一樣,更是比之前更挑剔,更找茬了。
這樣的日子,趙萌是真的一點都不想過了,婆婆住過來3個月後,她收拾東西回了娘家,她懶得再和婆婆爭辯,也懶得和趙非扯皮了。
回了娘家之後,沒幾天,她就覺得自己整個人像是活過來一樣,神清氣爽,她意識到,自己的婚姻到了需要好好想清楚的時候,那個小家,如果婆婆一直在,那她就退出,永遠離開。
她回娘家一周後,趙非終於沒忍住給她來了電話,說:老婆,你啥時候回來呀,你沒在家,家裡都沒人做飯了。
趙萌笑了一下說:你媽啥時候走,我就啥時候回來。
這話一出,趙非聲音提高了不少,說:你啥意思,我媽還不能在兒子家住了,你趕我媽走,就是不孝。
趙萌沉默了一會說:那是你媽,你感覺不到生活有啥變化,甚至因為有媽媽的幫襯,開始變成了甩手掌柜,日子自然是好過的。而我一個兒媳婦,被當成外人,冷嘲熱諷不說。
你和你媽事事使喚我,挑剔找茬。你媽還一點都沒有分寸和界限感。我們的臥室她想進就進,完全不顧我的隱私。
這樣的生活,你要是覺得美好,那你和你媽過一輩子,我反正不要過。
說完趙萌就掛了電話,接下來就看趙非怎麼做了。
04.
她知道自己作為兒媳婦,是晚輩,生活中要多隱忍,多包容。
但她也清楚地知道,有時候過多地妥協和退讓未必是一件好事。
因為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會感恩,都能明白你為了這段婚姻維繫的苦心。
也真的想勸很多婆婆,你的兒子再好,在別人眼裡也不過爾爾。
兒子結婚了,再不滿意這個兒媳婦,那也是你兒子自己的選擇。
做長輩的要有分寸感,不要打著為兒子好的牌子,最後搞砸了兒子的婚姻。
也想勸勸有些男人,孝順不是啥話都聽,結婚了就要對妻子有責任感,要承擔保護她的責任,欺負她的是你媽媽,你就覺得正常了?還幫著一起欺負算怎麼回事?
拎得清的男人,才能事業家庭雙豐收!
—END—
聽說,每一個看完故事後,在右下角點了「在看」的人都長得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