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前言: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 迫使大家每個人都不敢有一絲的怠慢,每天都充實而忙碌著,生怕自己的一不留神就會被社會淘汰。但是很多需要我們快而穩,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顧及著急,卻沒有注意質量反而讓事情更糟糕!
我們熟知的孔子,他知識淵博被很多人熟知,他為什麼學識如此廣呢?難道是因為他有秘籍麼?其實不是,孔子能有這麼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有一些小技巧。
孔子初學彈琴時候,他的老師師襄子對他評價特別高,很有彈琴的天賦,別人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來學習,而孔子只需要不到兩個星期時間就可以獨自完成一整首的曲子。但有一點特別另師襄子不解的是,明明他可以獨自彈奏整首的曲子,但是還是不斷地向師襄子請教一些新的知識。
一天師襄子對孔子說:「這首曲子已經學會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則回答:「雖然曲子我已經學會了,但其中的技巧我還沒有掌握」,過了幾天師襄子對孔子說:「琴的技巧你已經掌握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沒想到孔子的回答另師襄子驚訝,孔子說:「雖然技巧掌握了,但是曲中的感情和蘊意我還沒沒有掌握」。
又多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對孔子說:「曲子的感情和蘊意你已經掌握了,可以學新曲子了吧?」,孔子連忙說道:「不,作曲的為人我還沒有領悟到」,多次的詢問,孔子仍執著此曲子,直到有一天孔子對師襄子說:「我領悟到作曲的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了!
他好像一位身處高位的王者,除了周文王還能有誰如此呢?」,師傅師襄子聽了此話,連忙起身拜了拜孔子,說道:「我聽我的老師說,作曲人正是周文王。
一首曲子可以看出來孔子對待事情的認真態度,不急於求成,只為求精。孔子在學曲中,也學會了這個道理,不管什麼曲子都能了解其中的深奧,可以把曲子的感情和蘊意完美的表達。其實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掌握這幾個「慢節奏」小技巧,都能提高你的學識。
技巧一:基本動作要多次重複練習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做好一個工作,就要每天每日的練習進行反覆的練習,熟能生巧,書法家之所以能成為書法家就是因為他不斷的鞋子,不斷地練習。
運動員之所以能取得冠軍,也是在平時重複練習他們的運動項目。銷售冠軍之所以能成交多個客戶,也是他們平常不斷地和客戶保持溝通,由此看來,不論哪個行業,對有一個基本的動作,反覆練習,反覆琢磨,就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技巧二:找到重點深入研究
重複的練習是基本,但不是盲目的練習,要找到事情的一個重要的支點,反覆地進行練習,就比如孔子學琴一樣,不在於學得快,而是掌握其中的精髓。
當然工作中也是如此,比如:銷售人員就要有目的的跟蹤客戶,將這一類客戶重點分析,不要一次溝通太多客戶,反而沒有掌握精髓,還浪費了時間。
技巧三:抓住細節穩紮穩打
「細節決定成敗」,工作中我們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可能最不起眼的地方,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就是撬開成功的起點,不要盲目的付出。
在工作中你會發現有一些人明明天天看起來很忙,但是就是一直沒有什麼成就,這就是沒有找到工作的重點。找到重點穩打穩紮才會在工作中成長的迅速,做出大的成就。
綜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想要在工作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不僅要有過人的聰明,也需要注意以上三點,反覆研究一個個項目,了解其中的深層,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找到項目的重點,專攻一個點,避免浪費時間,最後就是細節地方要穩紮穩打,相信成功就不會太遠!
【參考資料】:《菜根譚》《圍爐夜話》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夏之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