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第二天要上班,還是追劇到深夜;
下定決心戒菸,還是忍不住抽兩根;
說好的減肥,面對美食還是無法拒絕……
怎樣才能提升自控力,有效抵制誘惑呢?
今天為你介紹一本自2012年發行就暢銷全球的書。
以書中內容為基礎開設的課,被譽為「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
《自控力》
作者:【美】凱利·麥格尼格爾
譯者:王岑卉
出版:磨鐵圖書 印刷工業出版社
1. 通常我們認為,自控力是一種美德。但事實上,自控力和我們的大腦、身體緊密相關。大腦中的前額葉,主管著不同的自控意識。我們調動自控力去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時,都要受到前額葉的影響。
2. 如何判斷一個人自控力的高低呢?教你個簡單的方法——看他的「心率變異度」,簡單說就是單位時間心跳波動的範圍。面對壓力,每個人都會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但心率變異度高的人,心跳會迅速恢復正常,從而快速恢復平靜,這樣的人自控力就比較高;而心率變異度低的人,會長時間處於心跳加速的狀態,很容易被衝動「綁架」,自控力就比較弱。
3. 為什麼我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作者總結了四個原因。
原因一:生理基礎。自控力有它的生理極限,而且在一天中會被逐漸消耗。這可以解釋很多生活現象。比如,人們往往在睡前更願意「剁手買買買」;在某方面高度自律的人,會在其他方面容易失控。
4. 原因二:自我感覺糟糕。情緒失落時,人們會傾向於從讓人感到安全、有力量的物品上尋找安全感。研究表明,新聞中的死亡報導會讓觀眾更願意買名牌手錶,就是因為手錶能讓人感覺更有掌控感。
5. 原因三:自我感覺良好。它會給人一種暗示,「我表現這麼好,可以放鬆一下」,從而做出放縱行為。有的人樂於資助植樹項目,現實中卻隨意踩踏草坪;動不動就勸別人戒菸,自己卻忍不住抽,就是這個道理。
6. 更可怕的是,假設自己做了好事,或想像未來會做好事,也會讓我們得意忘形,掉入失控的坑。很多減肥的人,看到美食控制不住,就是因為「從明天開始再減肥」這種心理的暗示與誘導。
7. 原因四:群體效應。大腦中有一類「鏡像神經元」,會像照鏡子一樣反映別人的動作和情緒,讓我們不自覺地模仿。統計發現,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朋友都超重,他變胖的概率也會大幅增加。這就是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
8. 怎樣才能提高自控力,有效抵制誘惑呢?給你五個方法。
方法一:在精力不足時,注意休息。睡眠和冥想,都能幫前額葉恢復活力,從而提高人的自控力。研究發現,僅僅3小時的冥想訓練,就能大幅提高自控力。
9. 方法二:通過運動、呼吸訓練,提高心率變異度。面對誘惑時,讓心跳能迅速恢復正常。作者介紹了一種實用的呼吸訓練——降低呼吸頻率,每次呼吸控制在10-15秒。經過刻意練習,能有效減少衝動行為。
10. 方法三:去道德化,不給事情貼好與壞的標籤。像「辛苦工作了一天,補償自己大餐一頓」,就是潛意識裡覺得「工作是一件辛苦、負面的事情」。只有去道德化,才能避免獎勵或者補償自己去放縱的想法。
11. 方法四:駕馭衝動。面對衝動,先花至少1分鐘時間去感覺、觀察它,看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有哪些變化,然後再做決策。
科學家曾做過實驗,要求一組老菸民在抽菸前,嚴格按照這樣的指令做事:①拿起煙盒,停,看著它2分鐘;②拿出香菸,停,看著它2分鐘;③把煙放到嘴裡,停,2分鐘。一周後,這組人的抽菸衝動減少了37%。
12. 方法五:樹立榜樣。充分利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多和自控力高的人做朋友,他們健康的生活習慣,會不自覺地改變你。
讓我們對《自控力》這本書的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 、譯者王岑卉 、出版方磨鐵圖書、印刷工業出版社,說一聲感謝!
最後,與你分享書中的金句:
自控力並不單純是一種主觀態度,它還與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狀況緊密相關。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自控力》的內容,電子書已經為你準備好。
感謝出版社為我們用戶提供的優惠:原價13.56元,特價9.99元。
▽ 戳此了解
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為了不錯過推送消息,建議你按照圖片的提示,將「羅輯思維」設為星標(安卓用戶設為「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