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這些成語「如履薄冰、差強人意、高山流水」等,可沒少讓語文老師頭痛。2019年在足球界也鬧了一次尷尬而低級的笑話,當球隊在世界盃預選賽比賽失利後,某官方微博用「表現差強人意,令廣大球迷倍感失望」這樣的句子作為失利後的總結和對球迷朋友的歉意,看來頭痛的不僅僅是語文老師,還有「毛孩子」們的各個領導。
差強人意:大致使人滿意,勉強使人滿意,非貶義,偏褒義!
高山流水這個成語也是排在易錯題排行榜前三的位置,今天咱們要看的景點古琴臺就和這「高山流水」有關。這古琴臺又叫伯牙臺,始建於北宋時期,為了紀念俞伯牙和鍾子期相知相遇的友誼而建,位於武漢漢陽龜山腳下。之所以叫伯牙臺是因為: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音樂大師伯牙有一次乘船沿江而下,途中經過漢陽遇風雨天氣便在龜山腳下歇息,風雨過後伯牙彈琴消遣......
這彈琴不打緊,沒想到彈出來了一個成語,幾年前後居然還成了最讓老師頭痛的一個成語。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其實是出自《列子·湯問》: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
什麼意思呢?古時候音樂大師都是很寂寞的,因為《無敵是多麼寂寞》,真不巧就在伯牙寂寞的彈琴之時,遇到了一個人,此人說來神奇,伯牙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這個人便說:「你彈得真好,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樣。」過了一會伯牙心裡又想到流水,這個人又說:「你彈得真好,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一樣。」
我滴天,這話擱現在可能被理解成「拍馬屁」,但古代人多單純啊,音樂大師伯牙遇到這個懂他的人簡直欣喜若狂,並與此人結為摯友,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伯牙和鍾子期兩人相約來年再來此相聚,沒想到,鍾子期卻病故了,並沒有能夠履約。伯牙痛失知音悲痛萬分,在鍾子期墓前撫琴悼念,之後便把琴給毀了,並終身不再彈琴。這兩人的故事經常被後人稱讚,後人便築館紀念稱之為琴臺,別名伯牙臺。
鍾子期從伯牙的曲子中領會到「高山」、「流水」可以說真的是伯牙的知音,只可惜知音相見是緣,再見卻很難!高山流水這個詞後來就被用來比喻知己或知音難遇,也比喻樂曲高妙。正是因為知音難覓,難覓知音,所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才能流傳千古!
這棵樹是一顆雪松被起名叫知音樹,現在就在古琴臺內,傳說這棵雪松植入琴臺勝地後,受此靈氣,一樹分為二枝寓意著伯牙和子期的這段感人故事。
寫在最後:
我想只要是去過古琴臺的,只要是聽到高山流水這個詞,肯定會想到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然知音難尋,我相信人這一生總會遇一個知音!流水帳式的遊記我就不再多說,歡迎大家到古琴臺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