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若你覺得人生無趣,是讀書太少

2021-02-14 顯理國學文化傳播

梁啓超曾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在梁先生看來,真正的生活,需要保持一種趣味主義,需要充滿非凡的精神活力。

 

把事情做好,那只是在生存,能在過程中體會到趣味,才算真正懂得了生活。

巴爾扎克說過:「賦有深刻眼光的人,可以從一道線條多少彎,一隻笑窩多少深,一塊隆起的高低裡,猜出不可捉摸的色彩。」

 

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學會識趣。

 

不知深淺的人,難免處處碰壁;我行我素的人,往往會被孤立。人的本質都是趨利避害的,想要彼此舒服,就要學會識趣。

 

三國時期,有個叫禰衡的人。此人才華出眾、氣度不凡,但卻有個致命缺點:為人太過驕傲,做事很不識趣。

 

有一次,好友孔融把他引薦給曹操,他竟當眾脫光衣服,來了一出「擊鼓罵曹」,讓曹操很是下不來臺。曹操本想嚴懲他,但又不想落下「不能容人」的罵名,於是忍氣饒他一命。

 

後來,禰衡被送到了荊州大將黃祖那裡去。黃祖看他既有才華,便對他十分愛重。沒過幾天,禰衡又犯了老毛病。有一次,黃祖在船上大宴賓客,禰衡卻在下面出言譏諷。黃祖氣得瞪眼警告他,他卻毫不識趣地繼續炫耀著自己的毒舌,並輕蔑地笑道:「哼,死老頭。」

 

黃祖本是一介武夫,性情急躁且無所顧忌。他見禰衡如此不識抬舉,一氣之下便下令當場斬殺禰衡。一代才士,就這樣為自己的不識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識趣是一門學問,做不好人人嫌惡,做得好左右逢源。

 

識趣不僅僅是一種交往技巧,更是一個人教養好壞的體現。人際交往中要學會識趣,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定位。

 

用識趣的方式對待別人,彼此都會感到舒適,自己也會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

錢鍾書說過:「真正友誼的形成,並非由於雙方有意的拉攏,而是帶些偶然,帶些不知不覺。」

 

誠然,真正的夥伴不是誰在追趕著誰,而是志趣相投的兩人,相遇在彼此奔跑的路上。

 

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人生一世,得一知己,已是千載難逢,如果這個知己又是枕邊人,那便成了情投意合的佳話。

 

有位英國作家曾這樣描寫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後來,錢鍾書把這句話讀給了妻子楊絳,夫妻兩人都對此深表贊同。相守半百,這對志趣相投的夫妻,為我們展現了愛情最好的模樣。

 

楊絳是書香世家的小姐,錢鍾書是名滿清華的才子。兩人初次相見,錢鍾書就急切地解釋說:「他們說我訂婚了,那不是事實。」

 

楊絳看著有些慌亂的錢鍾書,笑著回道:「他們都說我有男朋友,那也是戲言。」

 

兩個本就酷愛文學的人,在這次表明心跡之後,彼此的距離更近了。平日裡他們一起讀書,還開展讀書比賽,看誰讀得書多。

 

寫《圍城》的時候,楊絳更是每天都一臉期待地等著錢鍾書「更新」。書中的許多人物和情節,都有著兩人共同的真實經歷,楊絳往往能夠猜出其中很多人物的原型。

 

後來,錢鍾書在兩人的一本作品集上這樣寫道:「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錢鍾書和楊絳兩位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若你覺得人生無趣,是讀書太少。

 

真正的感情,並非是靠物質來維繫的,物質富足只能讓人免於饑寒。而志趣相投,卻能使人靈魂共鳴。

 

做個有志趣的人吧,去找尋人生的方向,與愛的人攜手共進,快樂一生。深情,往往始於志趣相投。

英國詩人巴特勒說過:「人們固然喜歡被看作善良、聰明或者親切隨和,但更樂於被認為富有情趣。」

 

生活就如同一潭波瀾不起的湖水,而情趣仿佛投入水中的石子,為你攪出一片如夢的浪漫。

 

物質富裕僅能滿足身體,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高級。而有情趣的生活,便會讓人感到精神富足。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因為有情趣而被林語堂先生稱為「最可愛的女人」。芸娘的父親早亡,母親和弟弟的生活都靠她刺繡來維持,但芸娘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她聰慧堅韌,通詩詞,善刺繡,將情趣完美地融入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芸娘與沈復成婚後,更是度過了一段充滿情趣的好日子。

 

有一次,沈復受邀為朋友插花布置,芸娘也想看看這熱鬧場面,便在丈夫的幫襯下,女扮男裝一同前往。

 

在對女性要求極為嚴格的封建社會,敢於打破禮教枷鎖,著眼生活情趣,大膽追求自由,芸娘可以說是十分率性可愛。

 

芸娘的可愛,在於性格上的天真爛漫,在於生活上的細膩多情。這樣一位對生活充滿情趣悟性的女子,又怎能不令人喜愛?

 

帶著情趣面對世界,能幫助我們從一日三餐中體會到生活本質。有滋有味,活得生氣盎然;有情有趣,過得精緻非凡。

 

願我們帶著情趣,用力生活,享受生命裡每分每秒。有趣的人,能在平淡中領悟趣味,在平凡中感受非凡。

 

來源 | 洞見

專注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種信仰!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喜歡的朋友,請點  看 支持一下哦!

(一)鄭顯理新著

     《國學智慧與108人生錦囊簡介

     本著作嘗試以深厚的國學智慧來解決現代問題。

       作者以現代人在12個領域面臨的困惑為線索(生命與人生、家風與家教、孝敬與友愛、學習與教育、社交與識人、戀愛與婚姻、事業與合作、逆境與挫折、心態與修煉、才情與志趣、健康與養生、責任與擔當),精選出36個問題與困境(諸如:如何理解生命?如何傳承好家風?子女如何盡孝?孩子不肯吃苦,怎麼辦?如何構建朋友圈?如何消除夫妻矛盾?遭遇中年危機,怎麼辦?物慾橫流,如何潔身自愛?內心不夠強大,怎麼辦?如何跨越疾病這道坎?養生的秘訣是什麼?),針對每個問題,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3個國學錦囊,故名「108人生錦囊」,古為今用,讓國學智慧在21世紀煥發勃勃生機。

     本書為線裝古籍版,高檔宣紙三彩印刷,西泠印社出版社發行。書中附有鄭顯理老師創作的書法作品近50幅,並附精美國畫50餘幅,圖文並茂,裝幀精美。為成就事業、教育子女、修煉心態、思考人生、饋贈朋友之思想佳禮,以饗讀者。

(二)鄭顯理講授的

   《國學與幸福人生課程視頻簡介

本課程視頻用國學智慧,助力打造幸福人生。

課程運用國學精髓易經、道德經、儒學三種不同的思維與視野,為打造幸福人生提供智慧支撐。講座分為:國學智慧是幸福人生的源泉、易經對幸福人生的啟迪、儒家思想對幸福人生的啟迪、道家思想對幸福人生的啟迪,思想剖析融入生動例子,智慧之光閃現。

課件由浙江大學出版社發行,6小時娓娓道來的精彩講解,高清視頻,附贈精美紅木書籤,受到各方人士喜愛。

(三)如需購買線裝書籍、講課課件,

    敬請長按以下二維碼,

  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

  或聯繫出版社施老師訂購:

   手機:13857136610

   微信:shifuqin003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分享國學正能量!

 

相關焦點

  • 易薦|楊絳: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讀書對於楊絳來說,已經到了不讀就是白活的地步,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之大。雖然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人脫離了紙質書,但還是會用手機看文章,進行一些碎片化的學習。我也不常看紙質書,但還是會經常用本子記筆記。紙質書也好電子書也罷,只要是能堅持看書的人,我都挺敬佩的,楊絳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 楊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楊絳先生的三句話給我們指明了道路。一、你的問題在於書讀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大多時候,我們內心浮躁,不淡定,感到迷茫,不可否認,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想像力很豐富,執行力太差。所以,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我們的精神世界不在空乏,我們就要靜下心來讀讀書。讀書是這個世界上投資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提升自我的方式,暢遊在書的海洋裡,你會倍感輕鬆與自在。
  • 楊絳經典語錄30句,楊絳關於結婚的名言
    ——《一百年感言》  3、我向來以為自己是個隨和的人,只是性情有點孤僻,常悶悶不樂,甚至懷疑自己有憂鬱症,並且覺得自己從出世就是個錯,一言一行,時候回想總覺得不當。我什麼都錯,為什麼要有我這個人呢?——《洗澡》10、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楊絳
  • 楊絳:敢於做決定,敢於掌控自己的人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品質
    楊絳從來不曾離開母親身邊,唐須嫈也擔心楊絳外出求學難以適應學校的生活。但是,唐須嫈明白,所有的孩子都會慢慢成長,他們會生出一雙翅膀,飛向更廣闊的未來。若一直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那他們可能永遠都無法學會飛翔,那一雙翅膀也會退化,成為一種好看的飾品、無用的擺設。唐須嫈想讓楊絳留在自己身邊,以便自己能日日看著她,守護她周全。
  • 走過一百歲的人生丨看楊絳對於文學和人生的感悟
    楊絳把一切都想得很透,看得很開,在她那裡幾乎沒有什麼絕對性的難題。這一點一直以來尤其令我佩服。就像大家都熟悉錢鍾書和楊絳在一起後,在看到毛姆,就是寫下了《月亮與六便士》《面紗》的那個作家毛姆說的一句話:「遇到她之前,他從未想過結婚。和她結婚之後,他從未想過和別人在一起。」兩個人都覺得說的是自己的心裡話。
  • 楊絳的4句經典名言,讀懂了也就活明白了
    想太多的人,不過是因為讀書太少。當你的思想層次上到一個新的境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最無用的就是抱怨,多讀書,多思考,很多問題都會找到答案。二: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 楊絳先生的詩與愛!
    --楊絳4.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 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楊絳《將飲茶》5.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 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 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 人要成長,必有原因, 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
  • 楊絳的3句話,讀懂人生豁然開朗
    沒有什麼比文字更能讓你走進世俗,也沒有什麼比文字更讓你遠離塵囂。矛盾的世界裡,願我們都隨性隨心活得自然而灑脫,喜歡我,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與我一起感悟人生喜樂。我特別喜歡楊絳先生曾在《走到人生邊緣》中所寫到的一句話,她寫道:我已經走到人生的邊緣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
  • 孔子和楊絳告訴你:你的問題在於想得太多,學得太少,做得太慢!
    引子:我國著名作家錢鍾書的妻子楊絳,她本人也是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有一天,收到自己崇拜者的一封信。這封信洋洋灑灑,表達了對楊絳的仰慕之情,還寫了諸多人生困惑,希望得到楊絳的指點。楊絳給他回信了:「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 楊絳先生最經典的一句話,僅17字,讀後令很多人扎心了
    她就是楊絳先生,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被人們忘記,她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創作、學習與生活。她的言語影響了很多的人,其中有一句話最為經典。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其實是來自楊絳先生給一位年輕人的回信裡。有個年輕人在高中畢業的時候,給楊絳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表達了對楊絳先生的崇拜之情還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希望得到楊絳先生的解答。楊絳先生收到信後,在回信中除了一些寒暄的語句,就寫了一句建議的話語:「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 楊絳的人生哲學:快樂是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
    一次讀書活動中,有一個熱心讀者隨機問了楊絳這樣一個問題:「楊先生,您好!在您的眼裡,您是怎樣看待人生的?」於是楊絳先生又接著說道:「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是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無獨有偶,去年,同學和追求了8年的女友跑完了馬松後結婚了。婚後一年,同學覺得女友不像婚前那麼迷人可愛了,尤其在一些方面的表現,讓他很是痛苦。
  •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10句人生哲理,年輕人不妨看看
    這便是讀書帶給她的精神食糧。她也用自己的知識,回饋著廣大的年輕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10句話,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重新認識當下的自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 90歲楊絳坦言:在親人去世後,我忙碌著一件事,所以不覺得孤獨
    文/陸一你經歷過痛苦嗎?人生太長,總有高峰低谷。一個人想要過得好,不是學著避免苦難,而是學會如何走過苦難。生活吻你以痛,那就投身於不朽的事業中,抵禦這種痛苦。就像走到人生邊上的楊絳。他們的開始仿佛是命中注定,楊絳同與錢鍾書都是無錫人,但楊絳生於北京,後來舉家南遷蘇州。楊絳一直希望入讀清華大學文學院,但因為各種外界原因沒能入讀,因此楊絳先進入東吳大學讀書。後來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楊絳北上進入清華大學借讀。也正是在此期間,楊絳與錢鍾書相識相戀。
  • 讀書閱讀,能讓你的思想得到升華,是人生一大樂事,豈能忽略
    讀書閱讀,雖然不能馬上給你帶來經濟效益,但可以讓你的思想得到升華。讀史使人明智,讀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可見不同書籍,對人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但都會使你不同程度思想得到升華。楊絳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
  • 錢鍾書與楊絳告訴你,愛始終如一是什麼樣子
    錢鍾書年輕時楊絳的家境、愛好與錢鍾書如出一轍。楊絳的父親也是無錫名士,幼時就是個書痴,最愛做的事就是陪父親讀書。她曾說自己一周不讀書就沒辦法活下去了。楊絳年輕時楊絳第一次見到錢鍾書就評價他:眉宇之間「蔚然而深秀。無論你怎麼樣,上帝總會為你匹配一個與相匹配的那一個,雖然錢鍾書帶有一身的傲氣,但是楊絳卻十分喜歡。小編不得不說這就是緣分。
  •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10句人生哲理,每句都讓人醍醐灌頂
    這便是讀書帶給她的精神食糧。她也用自己的知識,回饋著廣大的年輕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10句話,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重新認識當下的自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 品讀楊絳,人生通透: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文 / 鍾二毛關於楊絳先生,昨天朋友圈盛傳一條她病危的消息:後來上網,看消息說,已經渡過難關: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楊絳:優雅的女人都堅持做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在楊絳先生看來,不讀書的日子寡淡無趣,毫無色彩可言,只要一有時間,她便讓自己深潛書海,只有讀書,才能產生新的想法,走入新的世界,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優秀的人總會相互吸引,愛讀書的楊絳先生,遇見了被家人戲稱「書痴」的錢鍾書先生。他們不僅在家世上門當戶對,在精神上更是有著相同的默契,他們都愛文學,都愛讀書,共同的愛好讓他們走到一起,更讓他們一起走下去。
  • 你若讀書,風雅自來
    讀書遺忘問題,可能一直令古今中外很多人困擾。」對此,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每個人都吃了很多食物,大多一去不復返,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其中的一部分,已經成長為我們的骨和肉。」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算數。讀書的意義,就藏在你讀過的每一本書裡。
  • 楊絳和錢鍾書:這裡有愛情最美的模樣
    讀書,找到知己找到你一個書痴,一個才女,讀書,既是兩人的深愛,更是融入血液中的基因。就連兩人的情書,也殷殷散發出一股才氣。一日,楊絳突發奇想給錢鍾書寫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個字「慫」,本以為會難倒錢鍾書。沒過幾天,回信來了,信中同樣只有一個字「您」,楊絳看過信後激動地留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