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最經典的一句話,僅17字,讀後令很多人扎心了

2020-12-17 看看小李讀歷史

她雖出生在亂世,但始終懷有一個純淨的心。

她頗有才氣,不僅對中國歷史有過深入研究,而且自學並精通多國語言,學貫中西。

她出身名門,一生跌宕起伏,即使經歷風雨坎坷,數次顛沛流離,親人離散,卻依舊優雅如初、溫厚平和。

她與錢鍾書的愛情令人世人羨慕,一生一世一雙人,也擁有了可愛懂事的女兒,活成了所有人都羨慕的樣子。

她就是楊絳先生,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被人們忘記,她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創作、學習與生活。

她的言語影響了很多的人,其中有一句話最為經典。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為什麼說這句話經典呢?雖然短短17個字,但讀後會讓人反思自己,而後有扎心之感。

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嗎?其實是來自楊絳先生給一位年輕人的回信裡。

有個年輕人在高中畢業的時候,給楊絳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表達了對楊絳先生的崇拜之情還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希望得到楊絳先生的解答。

楊絳先生收到信後,在回信中除了一些寒暄的語句,就寫了一句建議的話語:「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確實,我們現在對生活中產生的困惑、焦慮以及迷茫等等,現在想來也就是因為「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了」。

讀書太少的人往往會想得太多,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人類從來都是喜歡「思考」這個東西的,因為可以毫不費力,這也正好迎合了我們懶惰的心理。

然而,因為內心沒有什麼東西,想來想去,仍然停留在一個點上,跳不出框子,於是便越想越空虛,越空虛越迷茫,越迷茫越看不到人生前行的方向,大致就是如此。

讀書多的人則不同,他們從書中看到了對待一個問題不同作者的不同觀點和不同思考方式,於是在實踐中融會貫通,這樣基本上也就不會再鑽牛角尖了。

中國人自詡為愛讀書的民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愛讀書的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年讀4.66本書,不到5本,而世界上最愛讀書的民族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平均每人每年讀64本書,中國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

現在整個中國社會都在販賣焦慮,有這點焦慮的時間希望大家多讀幾本書,來沉澱一下自己。在書中,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會看到另一個自己。

相關焦點

  • 楊絳先生一路走好!
    5月25日凌晨,楊絳先生在京逝世,享年105歲。多年前,丈夫錢鍾書便給了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先生,她是這個風馳電掣的時代一處亙古不變的所在,一抹安靜溫潤的慰藉。以百年回眸送別先生,且謹記其百年感言: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 錢鍾書與楊絳,勢均力敵的愛情,最讓人感動
    楊絳先生的家庭雖不是家世顯赫,但卻是地地道道的書香世家。她的故鄉在江蘇無錫,江南之地自古富足、地傑人靈。因為她的內心安然若素,所以楊絳先生稱自己的家世是「寒素人家」。父親楊蔭杭性格耿直,又酷愛讀書。是當時十分著名的律師,一向剛正不阿。楊蔭杭在考入上海南洋公學時曾赴日留學,在那裡他和留日學生一起組建了勵志會,創辦了雜誌。
  • 讀楊絳先生文字,感悟人生
    楊絳先生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是我非常喜歡一本書,也由著這本書,對她更是尊敬和喜歡。
  • 楊絳給錢鍾書一字情書:慫!錢鍾書也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楊絳笑著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世紀佳緣由此展開。他們兩個人剛剛交往的時候那段日子非常的幸福。其他的人談戀愛都是特別的依賴對方,會一起去看電影,逛街,吃飯。來打發日子,可是楊絳和錢鍾書不一樣,他們會寫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一次,楊絳給錢鍾書寫了個「一字情書」,上面只有個「慫」字,當時的楊絳覺得錢中書肯定不知道什麼意思。
  • 楊絳經典語錄30句,楊絳關於結婚的名言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再過了幾天,錢鍾書說:「把門軸弄壞了,門不能關了。」楊絳還說:「不要緊,我會修。」錢鍾書的堂弟錢鍾魯說過,大嫂「像一個帳篷,把身邊的人都罩在裡面,外面的風雨由她來抵擋」。不只是生活上,在人情世故上,在與文化界等各方面打交道時,楊絳先生都比錢鍾書先生要周到。
  • 楊絳與錢鍾書的情書,信中只寫了一個字,但感動了很多的人
    在我國古代的文學領域上,出現了兩個非常讓大家羨慕的人。他們從結婚之後就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問題,也沒有鬧過任何的矛盾。這兩位就是楊絳和錢鍾書。只要一說起他們,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圍城這本小說。可是讓人非常羨慕的是。錢鍾書和楊絳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他們兩個人是在清華大學裡面認識的。
  • 錢鍾書去世後,楊絳曾被一人追求,僅用16個字讓對方知難而退
    錢鍾書和妻子楊絳的愛情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對夫妻之間的愛情故事,讓很多人陷入了憧憬,同時夫婦二人的才情深受大家的尊敬,這對神仙眷侶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經典的愛情語句,他們相識於微時,感情卻一直能夠保鮮,真的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其實這偶讀源於楊絳會生活,懂得在生活中,怎麼保持好兩人之間的關係
  • 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6句語錄,值得珍藏,選一句當作座右銘吧
    楊絳先生從87歲的時候,正式從文學跨界到哲學, 楊絳先生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給人留下無數的啟迪,如果你對生活感到迷茫,在人生的十字口找不到方向,那不妨讀一讀楊絳先生留給年輕人的6句經典語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意思就是說不要有和其他人爭鬥攀比的心,人活著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如果什麼事情都要和別人比一比,那活得不累嗎?這句話看似高傲,但其實是真正的通透。
  • 錢鍾書跟楊絳說的第一句話:我沒有訂婚,楊絳的回答更直接
    錢鍾書在出版《人·鬼·獸》時,在自留的樣書上面寫下了對楊絳的情話:「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楊絳與錢鍾書的緣分是從清華開始的1928年,楊絳17歲,她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但當時清華招收女生,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
  • 楊絳先生經典語錄集值得收藏,尤其那句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楊絳和丈夫錢鍾書相濡以沫、舉案齊眉式的愛情讓人豔羨不已,他們更是國民夫妻的典範,他們將生活的柴米油鹽演繹得如詩如畫。現在的愛情就像快餐,經不起推敲,更經不過時間的沉澱,反而更加讓人開始懷念從前那種日色消褪的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浪漫。
  • 楊絳(怎麼讀)去世了嗎?什麼時候去世?代表作是什麼
    至2014年,103歲的楊絳新書《洗澡之後》出版,這是她98歲後為其小說《洗澡》所寫的續作。錢鍾書與楊絳最美的愛情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國學大師錢鍾書心目中,妻子楊絳無人可比擬。兩人相濡以沫超過半世紀,是文學界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
  • 吳玲《永不色褪色的優雅:楊絳》:讀後筆記
    後段楊絳先後經歷女兒的早逝和先生錢鍾書的病逝。錢鍾書與楊絳先生的感情如同涓涓細流,溫潤,細膩,感人。從出生、相遇、相愛到攜手人生,冥冥中註定這對文豪伉儷要相扶前行,心意相通,兩不能離。愛轟轟烈烈卻又安安靜靜,生活坎坷多難卻又飽含溫暖,錢先生哄愛楊先生一生,楊先生包容錢先生一生!
  • 再見先生 楊絳:火萎了,「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她守候著人類最小的社會單元,為人生創造了美麗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個被時代熟知的稱號「錢鍾書夫人」,她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卻有著一個世紀令人感動的平民情懷。——她,就是安靜而優雅的楊絳先生。   在丈夫錢鍾書眼中,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再過幾個月,就是楊絳先生105歲生日。但是這一切都被定格在了2016年5月25日。
  • 錢鍾書:「最有才的女人,最賢惠的妻子」,對楊絳來說當之無愧
    楊絳和錢鍾書相濡以沫的一生,是無數人羨慕的夫妻楷模。但楊絳先生在百歲採訪卻表示,她只是一位老人,對於現代婚姻,實無良言可貢獻。她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知心的朋友或者伴侶間可以互相尊重的朋友。「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是錢鍾書先生對楊絳先生的評價,我相信也是每個女性追求的理想吧!
  • 她是大作家翻譯了堂吉訶德,她還是一位好妻子,說說先生楊絳
    有很多敬佩楊先生的人,其實對楊先生是一知半解的,那麼楊絳先生到底好在哪兒呢?她已經離開人世的就1998年就辭世的老伴錢鍾書生前對楊絳先生有一句最精準的評價,他說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啥意思?賢惠的妻子,最有才華的女人,其實如果了解楊先生的人就知道這真的可以說是知妻莫若夫。
  • 人世間最理想的婚姻:楊絳和錢鍾書先生的愛情故事定令人動容啊!
    5月25日恰好是楊絳先生去世四周年紀念日。於是,這幾天又翻了翻《我們仨》,想和大家介紹一下楊絳先生與錢鍾書先生令人生羨的愛情故事。回憶錄《我們仨》,楊絳先生在錢鍾書先生離世四年後,女兒錢瑗此前先他們而去,用心記述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雨點滴。
  • 才女楊絳辭世,世間再無女先生,生前留下了10句大實話,句句經典
    ——【英】蘭德《生與死》楊絳譯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楊絳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 105 歲。這位被錢鍾書生前盛讚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的女子,終於如願以償,在天國與丈夫、女兒團聚。才女楊絳辭世,世間再無女先生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楊絳出生名門,父親楊蔭杭學養深厚,早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江浙聞名的大律師,做過浙江省高等審判廳廳長。
  • 楊絳辭世,世間再無女先生,生前留下4句大實話,哪句能點醒你?
    她是我心目中唯一的女先生,因為從我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時,後面就綴著「先生」二字。因為世人都稱她為「楊絳先生」。楊絳辭世,世間便再無女先生我羨慕她的愛情,嫉妒她的才華,世間怎麼會有人擁有這麼完美的人生。1911年7月17日,楊絳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她從小就很受父親的寵愛。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楊絳太喜歡讀書了,父親喜歡這樣優秀的楊絳。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 楊絳先生: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錢鍾書夫人。
  • 楊絳先生《我們仨》12句經典語錄,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值得收藏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用很簡單,卻又言簡意賅的沉重語言,回憶了他們一家三口先後離楊絳先生而去,以及一家三口人過著快樂樸素的生活。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樸實無華說出了很多言簡意賅的句子,讓人讀完,好像醒悟了人生一樣。就像楊絳先生所說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