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英】蘭德《生與死》楊絳譯
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楊絳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 105 歲。這位被錢鍾書生前盛讚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的女子,終於如願以償,在天國與丈夫、女兒團聚。
才女楊絳辭世,世間再無女先生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
楊絳出生名門,父親楊蔭杭學養深厚,早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江浙聞名的大律師,做過浙江省高等審判廳廳長。
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
楊絳93歲的時候出版的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之前的時候,人們提起她總說她是錢鍾書夫人,因為錢鍾書的名氣要大一些。
但在1947年《圍城》剛剛出版的時候,人們問作者錢鍾書是誰?
都說是楊絳的丈夫。因為早在一九四三、一九四四年,楊絳編劇的《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遊戲人間》等被搬上舞臺,反響熱烈。
所以才說,楊絳辭世,那世間便再無女先生了!
楊絳留下10句發人深省的大實話,句句經典,選一句點亮朋友圈
1、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2、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3、人類並不靠天神教導,人的本性裡有靈性良心。在靈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於物質的要求。
4、名聲,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5、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餘暇顧及其他。
6、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
7、待人不妨像讀書般讀,政治家或企業家等也許得把人當作繩子使用。
8、我時常聽人吹牛,豪言壯語,使我自慚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偉大"一番,可是吹來卻"鬼如鼠".因為只是沒發酵的死面,沒一點空氣。
9、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10、靈魂的美惡,不體現在肉體上。
"我們仨"的故事
2008年,錢鍾書先生逝世十周年。《聽楊絳談往事》出版,書的暗綠色扉頁上題寫著"謹以此書紀念錢鍾書先生辭世十周年。"
這部傳記的作者吳學昭今年79歲,是錢鍾書和楊絳大學時代的老師吳宓的女兒。為寫這部傳記,她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與楊絳先生對談。
楊絳的《我們仨》令人淚目
1997年到1998年,楊絳先後經歷了愛女和丈夫的離世,在送走女兒後,楊絳對病榻上的錢鍾書說:"我要寫一個女兒,叫她陪著我。"
楊絳只是用樸素無華的話語去記錄了這一家人幾十年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通過對他們人生經歷的風雨的記錄為讀者展現了他們對待祖國這個大家以及對待親人這個小家庭的態度,雖無一句是在訴情但卻讓人感覺句句生情。
家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楊絳先生用一個個亦或艱難亦或幸福亦或無奈的事情告訴了我們,家是相聚也是追尋。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當你遇到生活中的難題時,不知道該如何向前走,不妨去讀讀楊絳奶奶這本《我們仨》,書中記錄的都是最真實的故事。
《我們仨》是一本給人真實的生命感覺的書,也是一本讓人憧憬愛情童話的書,越看,越是感動,越看,越是流淚不止,細細地讀,你會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這本書能激起了你對人生的一種認識,讓你更進一步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一種怎樣的人生。
在這推薦大家讀一讀《我們仨》,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我帶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