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和錢鍾書相濡以沫的一生,是無數人羨慕的夫妻楷模。但楊絳先生在百歲採訪卻表示,她只是一位老人,對於現代婚姻,實無良言可貢獻。
她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知心的朋友或者伴侶間可以互相尊重的朋友。「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是錢鍾書先生對楊絳先生的評價,我相信也是每個女性追求的理想吧!
「最才的女」,可以理解為女性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自我,追求了獨特的自我理想,並取得了該有的成就。換句話說,從個人角度講,她的人生是成功的,精彩的,不留遺憾的。
「最賢的妻」,賢妻良母是自古以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但是「最賢」卻總是難以界定。古代不乏賢妻良母,比如她們要以夫為天,處處為丈夫考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和委屈,甚至要在丈夫納妾時大度地接受,或道聲恭喜,對於庶出的子女要視如己出等等。
但真正的賢妻良母,卻是可以與丈夫相濡以沫,督促夫君上進,打理家事、撫育子女,同時贏得夫君的尊重和愛護;遇到難關時夫妻一起攜手共度,就像楊絳先生夫婦帶著孩子回國後,在戰亂年代,錢鍾書在外任教,楊絳先生全力支持,一人帶著孩子擠在娘家,並一直堅持工作和創作。
楊絳先生談婚姻
1.從寬裕的娘家到寒素的婆家,但楊先生並不覺得這是「下嫁」
在百歲採訪中,被問到從寬裕的娘家到寒素的婆家,甚至還要行舊禮,是否認為是「下嫁」的時候,楊先生否認這是「下嫁」。她說,夫妻之間不該太計較細枝末節。
是的,至於婆家的經濟狀況、禮儀風俗等在結婚之前應該已經有所預見。既然決定結婚,就要接受他的一切,並想辦法攜手共度,如果太計較細枝末節,日子過起來就艱難了。這是楊先生的婚姻觀告訴我們的道理。
但有人或許會問,如果結婚前這些情況並不能預見呢?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想要真正了解一個家庭,必須深入其裡,才能知其全貌。
這就需要結婚前多方考察,慎重考慮。婚姻並非兒戲,需要深入了解結婚的對象及其背後的家庭,開誠布公地預見將來可能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如果雙方確定可以攜手度過,那就是一段成功婚姻的基礎和前提。
楊先生和錢先生因兩人都酷愛文學、痴迷讀書而相互吸引,並在互相交流中彼此愛慕,進而順其自然建立牢固的感情,在兩個家庭的見證下走在一起。
但在現實中,因理想走在一起的夫妻,並不能全部笑到最後。因為理想可能在現實的柴米油鹽中消耗殆盡,但是楊錢夫婦為什麼可以一直保持初心,攜手走到最後呢?
首先是因為尊重,其次是理解和支持,最後是對彼此發自肺腑的欣賞。「最才的女,最賢的妻」就是見證!
2.「最賢的妻」
楊絳先生因第一部劇本《稱心如意》,於1942年在上海公演而成名。比錢鍾書先生成名早,那是文化圈裡,錢鍾書一直被介紹為「楊絳丈夫」。但這件事並未令錢先生並未感到失落,反而令他為有這樣有才的妻子而感到驕傲。
詩人辛笛說錢先生有「譽妻癖」,不論生活操勞還是翻譯寫作,都對妻子表現出極大的欣賞和鼓勵。楊絳先生對丈夫亦如是。
後來,錢先生說想寫一部長篇小說(《圍城》),楊先生也不曾擔憂過丈夫的名氣由此超過她,而是全力支持並為此驕傲。甚至為了支持錢先生寫作,節省家裡開銷,楊先生辭掉了家裡的女傭,親自動手打理家事。
但在家事方面並沒有經驗的她,總是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卻依然能夠苦中作樂,甚至認為她苦難中學到不少本領,這是在安逸的生活中學不到的。
而錢先生也很心疼妻子,知道她是個愛面子的大家小姐,要一個人出門買菜,有點難為情。於是,他便親自陪著妻子,夫妻二人同去菜市場,挽著手臂說說笑笑,倒也沒覺出任何尷尬,反而一幕夫妻恩愛的生活化畫面,令無數路人羨慕。
有時,錢先生為了幫妻子分擔些家務,偷偷關在洗手間洗衣服。雖洗得一塌糊塗,甚至要楊先生再重洗,但這種體貼妻子的心意還是讓人感動不已。
在《圍城》出版時,為了提煉出這部作品的內涵標語,楊絳當著出版社的面,直接說了出來,錢先生在一旁笑著表示,「實獲我心」。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去,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所謂理解和支持,就在這一點一滴的柴米油鹽和家庭瑣事當中,接在相互懂得的默契之中,就在這互相考慮、互相呵護之中。而「理解和支持」中,最重要的則是「相互」二字。婚姻就像玩蹺蹺板,只有相互發力,才能玩得盡興,才能長久地維持下去。
寶寶樹上有位孕媽說,她大著肚子連腳指甲也剪不了,大年初一跑出去喝酒的老公回來後,她希望老公給她端洗腳水並剪指甲,結果老公說:「才不呢!」然後倒頭就睡了。這位孕媽只能自己心心裡委屈。
留言中另一位孕媽卻說,她老公給她洗腳洗澡洗衣服,凡是有求必應,有些事還能替她想在前面呢!那麼她是怎麼對老公的呢?沒懷孕之前,他們一直是互寵模式,有時候她給老公端洗腳水、掏耳朵,有時候她累了懶得動,老公就為她提供泡茶、捏腳、按摩等「一條龍服務」。
楊絳先生的才情、智慧和對家庭的付出,終究有知己懂得、欣賞,並得到憐惜和回報,這是錢鍾書先生作為丈夫和靈魂伴侶所具有的可貴品質。
「最才的女」當之無愧
前文已言,楊絳先生比錢鍾書先生成名早。那麼楊先生有哪些成就呢?讓錢先生這樣一位古今少有的才子,譽為「最才的女」呢?
楊絳先生,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一生留下的著作30多部。其中包括研究論文、散文集、小說、專著等多種形式,以《我們仨》、《坐在人生邊上》最為我們熟知;此外,還有數部譯作,其中1978年出版的《堂吉訶德》,是在艱苦的環境中,自學西班牙語翻譯完成的;另有20世紀四十年劇作4部,分別為《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遊戲人間》和《風絮》,是早年的成名作。
1938年,在攜帶一歲女兒回國後,錢先生在外任教,楊先生先後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蘇州振華女校(滬校)校長工部局半日小學等學校任教,同時撫養女兒,創作劇本,並於1943年至1945年,4部劇作相繼在上海公演。
中國當代作家周國平評述:「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
人民文學出版社:「楊先生(楊絳)一直筆耕不輟,她不像一般作家是為寫作而寫作,而是一直伴隨著對人生、對生命、對人間情感的思考、總結和表達。」所以,「最才的女」,楊絳先生當之無愧。
總結
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我們能從楊先生身上學到什麼立身處世的智慧呢?
第一,生活中,可以扛起家庭責任的那種堅韌不屈的精神。
試想,如果我生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丈夫不在身邊,一邊要撫養年幼的女兒,一邊要工作和創作,還要寄居在娘家,甚至要替錢先生來回奔波於婆家和娘家之間,能夠堅強地撐起這一切,還能如此任勞任怨、成績斐然嗎?
更何況楊先生從小也是一名大家閨秀,受過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但並未像底層老百姓家的孩子那樣吃過苦,讀書、結婚、出國留學,回國後就可擔起一家的責任,除了她的學術成就,在生活中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最賢的妻」名副其實,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第二,事業上,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學習、創作。
我們看到,在80年之前,20世紀40年代的艱難形勢下,一個扛起家庭的重擔,工作、創作並成名的一個光輝女性形象。那麼生於現代太平盛世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隨波逐流、放棄自我呢?!
吃苦能磨礪心性、銳變內心,由內而外地磨礪蛻變自己,是2021年我最想對自己做的事!
第三,夫妻間相濡以沫的前提是尊重,基礎是理解、支持。尊重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前提,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和認可,夫妻、家人之間更需要如此。而夫妻之間的理解和支持,最重要的是「相互」二字。
第四,教育孩子——言傳不如身教。
不論是父母對楊先生的影響,還是他們對女兒的影響,皆是如此。楊先生說,她小的時候,看見父母在讀書,她和兄弟姐妹們也會自覺去讀書。後來有了女兒阿圓,她和錢先生要麼讀書要麼創作,阿圓也會自覺去讀書學習。
在對女兒的教育方面,也是鼓勵她自己去尋找答案。比如阿圓有不認識的字,他們鼓勵阿圓自己去通過查字典等方式找答案。他們只作引導和鼓勵,每次阿圓都會自己花一定的時間找出答案,並獲得意外的收穫,這個過程也會讓大人受益匪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圍城,就看你怎麼體會,點擊下方連結:讀一讀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也許對你的生活會有所啟迪。#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