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專家學者,是作家翻譯家,是女兒,是姐妹,是妻子,是母親。她守候著人類最小的社會單元,為人生創造了美麗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個被時代熟知的稱號「錢鍾書夫人」,她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卻有著一個世紀令人感動的平民情懷。——她,就是安靜而優雅的楊絳先生。
在丈夫錢鍾書眼中,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再過幾個月,就是楊絳先生105歲生日。但是這一切都被定格在了2016年5月25日。今天凌晨,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據稱楊先生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楊絳曾譯19世紀英國詩人藍德詩: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以此送別先生!
楊絳(1911.7.17—2016.5.25)
2016年5月25日去世 享年105歲
93歲出版散文集《我們仨》
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
錢鍾書的夫人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如要鍛鍊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
「嚶其鳴兮,求其友聲。」友聲可遠在千裡之外,可遠在數十百年之後。鍾書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有幾個知已,不求有名有聲。
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名聲,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兒,只為我出嫁了,就成了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其實我們兩家,門不當,戶不對。他家是舊式人家,重男輕女。女兒雖寶貝,卻不如男兒重要。女兒閨中待字,知書識禮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並重,女兒和男兒一般培養,婚姻自主,職業自主。而錢鍾書家呢,他兩個弟弟,婚姻都由父親做主,職業也由父親選擇。
錢鍾書的父親認為這個兒子的大毛病,是孩子氣,沒正經。他準會為他娶一房嚴肅的媳婦,經常管制,這個兒子可成模範丈夫;他生性憨厚,也必是慈祥的父親。
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的最可貴處。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現在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他的痴氣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但是這個錢鍾書成了他父親一輩子擔心的兒子,而我這種「洋盤媳婦」,在錢家是不合適的。
但是在日寇侵華,錢家整個大家庭擠居上海時,我們夫婦在錢家同甘苦、共患難的歲月,使我這「洋盤媳婦」贏得我公公稱讚「安貧樂道」;而他問我婆婆,他身後她願跟誰同住,答:「季康。」這是我婆婆給我的莫大榮譽,值得我吹個大牛啊!
我1938年回國,因日寇侵華,蘇州、無錫都已淪陷,我娘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島。我做過各種工作: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兼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師,為闊小姐補習功課,還是喜劇、散文及短篇小說作者等等。但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實苦。但苦雖苦,也很有意思,錢鍾書承認他婚姻美滿,可見我的終身大事業很成功,雖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體力,不算冤枉,錢鍾書的天性,沒受壓迫,沒受損傷,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氣和痴氣,這是不容易的。實話實說,我不僅對錢鍾書個人,我對全世界所有喜讀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