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最刺心的一段語錄,親人離世家在哪?猶如看到自己晚年的憂愁

2020-12-22 歷史的引導

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生於亂世,逝於繁華,心中有一份與世無爭的寧靜,與生俱來的才華與魅力從始至終都閃閃發光,在歲月的歷練下燁燁生輝

她就是楊絳先生。

曾有個年輕的讀者給楊絳寫信,抱怨這個社會太浮躁。楊絳先生在回信中說到:「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當我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於是我也想要通過書找到答案,通過對楊絳生活態度的了解找到最舒適的生活方式。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晚年所著的家庭生活回憶錄。全書記敘了她與錢鍾書先生及女兒錢媛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歲月。讀了《我們仨》這本書,楊絳先生的一段語錄,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在書的最後,楊絳先生寫到: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這一段語錄是楊絳《我們三》這本書中最悲傷的一段,讀了之後,會令人聯想起很多事,感覺猶如看到了自己晚年的憂愁如楊絳一般。

短短的兩年之內,楊絳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都離開了。女兒去世之後,楊絳對病榻上的錢鍾書說:「我要寫一個女兒,叫她陪著我。」於是,在錢鍾書病逝4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出版了散文隨筆《我們仨》這本書。

對於親人們的去世,楊絳也不知道怎麼辦,她只是淡淡地說到「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可以說錢瑗、錢鍾書相繼離世,這個家就不復存在了,沒有了他們,便不叫做家。就如楊絳描寫錢鍾書的那一段一樣,她送了錢鍾書一程,又一程,說了一聲再見又一聲。

讀完這段語錄之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很深的感觸,相信會刺痛很多人的內心,看到這段話,就猶如看到自己晚年的憂愁。

生老病死是我們必經的一段人生旅途,在這段旅途中,總有人先走,總有人走得慢些,興許我們就是走得慢的那一個。

對於致愛的離世,楊絳悲嘆到「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是引用白居易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白居易為了紀念一位十三歲早逝的小姑娘蘇簡簡,寫了一首《簡簡吟》。

世間上所有的美好事情都不堅韌牢固,彩雲容易被風吹散,五彩的琉璃容易破碎,讀到這裡,讓我不由得想起金庸的《笑傲江湖》裡的一句話:你看,這天上的雲,散了又聚,聚了又散,人生亦復如是。

有緣相聚時,願如「我們仨」一樣相親相愛,離去時也就會少了許多遺憾。

《我們仨》書中記錄了,錢、楊一家三口63年的風雨坎坷和溫馨回憶,通過文字我們可以發現,錢鍾書和楊絳所經營的那個小家就是美滿家庭應該有的模樣,書中記錄的場景即使多次重讀,也會給人以溫暖和感動。

在《我們仨》書中,作者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然而,佔最多篇幅的,並不是悲苦,而是溫馨快活的家庭日常。

有讀者說,一邊讀《我們仨》,一邊感慨:幸福的婚姻,真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的婚姻的幸福,不是兩個人各自有多「好」,而是兩個人都懂得經營婚姻的智慧和秘密。能把婚姻經營得幸福甜蜜的人,往往也深諳教育孩子的智慧。

這個家中的三個人相互守護的感人故事,好像是一抹清風,那麼的清新,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著一個家庭的互愛,不多不少,就像是他們每句話前面加上的「我們仨」成了彼此之間的默契。

相關焦點

  • 楊絳很有意境一段語錄,揭露了當代人的醜態,引發成年人深思
    有些人小時候會看到別家的小朋友有好吃好喝好玩的,如果自己沒有就會羨慕並且問父母要,甚至還要更好玩的更好看的,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和大人鬥氣非要得到。上學之後,成績好的同學會受到老師的更多關注,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臉上有光。家長們一邊關注自己孩子成績,同時還關注別人家孩子的成績。
  • 楊絳經典語錄30句,楊絳關於結婚的名言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我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楊絳出生於民國最動蕩的時期,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她一生歷經風浪與波折,卻總能給世界以溫暖、以感動。文革期間,錢鍾書和楊絳成了「牛鬼蛇神」。
  • 楊絳很刺耳的語錄,道出了人生的真諦,很多人讀完卻感覺被罵了!
    人生倘若公平,那麼人類還有什麼煩惱,還有什麼憂愁,也就不會去積極奮鬥。真因為有不公平,所以很多人都想通過努力,提高自己,讓自己有威望,有說服力,有能力,到哪個時候,自己就是公平了。是的,公平往往掌握在成功人和當權的人手上。千百個人看人生,都會有千百種看法,更會有千百種感悟。
  • 楊絳很有境界的一段語錄,倘若能夠看懂,會活得更加自在
    在工作上,「跌倒」的次數,那就比較多了,好在同事指點、領導關懷,讓自己如脫胎換骨一般,從職場新人小白,成為新人小白的前輩,老人。倘若以上這一段過程未曾經歷過,我們不該用樸實無華來形容自己,更像是心智未成熟,如小孩一般。因此,我們應該很慶幸,我們的一輩子,就該有如此多的事,不管是困難,還是挫折,總之,有這樣的人生,才豐富多彩。
  • 楊絳先生《我們仨》12句經典語錄,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值得收藏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用很簡單,卻又言簡意賅的沉重語言,回憶了他們一家三口先後離楊絳先生而去,以及一家三口人過著快樂樸素的生活。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樸實無華說出了很多言簡意賅的句子,讓人讀完,好像醒悟了人生一樣。就像楊絳先生所說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抖音最火的傷感句子 句句刺心看完必哭的說說
    很多人喜歡看抖音,不僅僅是因為上面有很多搞笑的視頻更是因為抖音上有很多深入人心的經典語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抖音最火的傷感句子,那些句句刺心看完必哭的說說吧。 很多人喜歡看抖音,不僅僅是因為上面有很多搞笑的視頻更是因為抖音上有很多深入人心的經典語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抖音最火的傷感句子,
  • 「和誰爭我都不屑」:楊絳女先生留下3句語錄,哪一句點醒了你?
    有人說女人就要像花一樣,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一定要綻放,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楊絳就是一朵恣意開放的女人花,因為她不僅有呵護她的愛情土壤,而且也有文化為其撐起一片陽光。 在楊絳的思想中,女人就要活得有底氣,但是這種底氣並非美貌,而是一種懂得成全自己的心態,但要想成為這樣的女人就要讀懂楊絳。
  • 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6句語錄,值得珍藏,選一句當作座右銘吧
    在世人的眼中,她是民國才女,也是最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身處亂世之中,還能保持最平靜的內心。在丈夫錢鍾書的眼中,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兩個人惺惺相惜,相敬如賓,在一起很長時間也還是很甜蜜。楊絳先生從87歲的時候,正式從文學跨界到哲學, 楊絳先生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給人留下無數的啟迪,如果你對生活感到迷茫,在人生的十字口找不到方向,那不妨讀一讀楊絳先生留給年輕人的6句經典語錄。
  • 如果你也曾感到慚愧、虧心、丟臉,讀完楊絳的語錄,會感同身受!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如果你也曾感到慚愧、虧心、丟臉,讀完楊絳的語錄,會感同身受!文字如下: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願記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裡走漏的一乾二淨。——楊絳《幹校六記》
  • 楊絳先生仙逝四周年: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錢鍾書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楊絳也是溫柔安慰,盡力包容著錢鍾書生活裡笨拙的一切。錢鍾書曾寵溺地稱讚楊絳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而楊絳,也確實稱得上這個評價。對於自己的晚年生活,她曾借用過蘭德的詩這樣形容:「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錢鍾書與楊絳,勢均力敵的愛情,最讓人感動
    有一名奇女子,她用自己溫情又明媚的一生經歷,告訴了我們答案。這名女子就是被世人尊稱為先生的楊絳。大家之所以尊稱她為先生,是因為她有大學問、有風骨,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翻開桑妮所寫的《楊絳傳:且以優雅過一生》,我們看到了那顆可敬可愛的美麗靈魂。
  • 楊絳辭世,世間再無女先生,生前留下4句大實話,哪句能點醒你?
    之後十七歲的楊絳,硬是對清華大學情有獨鍾,一心一意想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但遺憾的是,雖然清華招收女生,但並沒有給南方名額。無奈楊絳只能捨棄最愛,轉投蘇州東吳大學。不過楊絳並沒有放棄對清華的追求,終於,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21歲的楊絳終於北上進了清華,當然,她是去當了清華的借讀生。之後學成的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
  • 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藏在這封最動人的情書裡
    世界上最短的情書:有一天楊絳心血來潮給錢鍾書寫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個字,慫。她本想難為錢鍾書一下,沒想到錢鍾書立馬回了一封信,信上同樣也只有一個字,「您」。其實這是一封暗戳戳的情書,錢鍾書看到楊絳的信後,立馬就領會了她的意思,立馬回信表達心意。其實楊絳是想問你的心上有幾個人。
  • 楊絳:好的愛情就是兩個人相互攙扶,一起白頭
    世人都羨慕楊絳錢鍾書的愛情婚姻,羨慕他們一見傾心的戀愛能夠在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裡愈久彌香,羨慕他們彼此之間從未後悔和對方在一起。其實一段好的感情,需要雙方經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們的愛情故事吧。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墨水也能洗。」過幾天錢鍾書又來報告:「我把檯燈砸壞了。」楊絳問了問是哪盞燈,告訴他:「不要緊,我會修。」
  • 《刺心》歌曲爆紅快手 感情為什麼總不能完整 歌曲到底表達了什麼?
    所以總努力不讓自己醉意朦朧。卻又醉在破落的現實中,愈陷愈深以致無法自拔。快手上排名TOP前20的《刺心》,用戳心和真實的歌詞唱出你的過去,歌曲表達了什麼?你有多少真心愛過的人,最後成為了過客。他們離開了,可是你的心卻不再完整,在心裡插下一根針,回憶對彼此來說卻是一根刺,次次錐心。
  • 薩岡:你好,憂愁
    但幸運的歌德,直到晚年才寫出了像《浮士德》那樣的巨著。 薩岡在《你好,憂愁》一書,塑造了一個少女塞茜爾的煩惱。這煩惱,這憂愁,這孤獨,竟然伴隨了她一生。「在這種陌生的感情面前,在這種以其溫柔和煩惱攪得我不得安寧的感情面前,我躊躇良久,想為它安上一個名字,一個美麗而莊重的名字:憂愁。 我對它雖並不熟悉,但我熟悉厭煩、遺憾,甚至還有悔恨。」 「憂愁,你刻寫在天花板的細縫裡,你刻寫在我喜歡的眼睛裡,你並非就是悲苦,因為最窮困的嘴唇也會把你顯露。」
  • 楊絳:人活一世,為了什麼?她離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有人這樣評價楊絳:「她堅韌於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操守,她堅貞於偉大女性的關懷與慈愛,她固守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淡泊與堅韌,楊絳的內心是堅硬的,又是柔軟的。」但她一生最高的評價,我想依舊是錢鍾書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 90歲楊絳坦言:在親人去世後,我忙碌著一件事,所以不覺得孤獨
    戰爭年代,他們回到國內,一起度過艱難的歲月,坎坷與磨難中,楊絳與錢鍾書相扶相守,一家人過得平和幸福,其樂融融。在錢鍾書心中,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因為有楊絳在,錢鍾書才能安心於創作。一起走過的60多年裡,錢鍾書寫下《圍城》《談藝錄》《管錐編》,成為當代最著名的學者和作家,楊絳也在辛苦持家中翻譯了《堂吉訶德》,寫下《幹校六記》等作品。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錢鍾書,也就是與楊絳走過風雨,一生結伴的丈夫,這樣形容自己的妻子:他的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我們大概都覺得,從甜蜜的日子走過來的人,都不那麼堅強,但楊絳卻是可以讓生活開出一朵花的人。楊家有女初長成楊絳降生在一個溫暖的書香世家,父嚴母慈,楊絳原名楊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