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 ▏楊絳先生的養生早餐

2021-02-21 915吃在青島

俗話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每天從一頓早餐開始,一天都會有好的心情。

被譽為民國十大愛情,楊絳先生與錢鍾書先生的愛情為世人嚮往。錢鍾書稱楊絳先生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最近看了夏真寫的一本書《民國韻事》,書中提到錢鍾書每天給楊絳做的早餐。楊絳先生貪睡,錢中書先生每天早上為她準備早餐,用小桌端到她的床上讓她享用。這件事,楊絳先生在書裡寫道:「他煮了五分鐘雞蛋,烤了麵包,熱了牛奶,做了又香又濃的紅茶。還有黃油,果醬,蜂蜜。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香的早飯!」

早餐對人一天的營養至關重要。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進而引起慢性臟器功能失調。雖然人體具有很強的代償能力,或者說有很好的儲備功能,但這種代償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長期不吃早餐會消耗掉這些「潛能」,這對人的身體是一種嚴重的慢性侵蝕。

有專家對1000名3-6年級小學生考試成績的研究指出:吃早餐的學生比不吃早餐的學生成績好。

醫學研究認為,在早晨8-9點之間是吃早餐的最合適的時間。不要超過早晨9點,也不要太早吃早餐。到了早餐的時間,我們是用怎樣的一頓的早餐來招待自己呢?是簡單填飽肚子的,一杯豆漿,兩個包子或油條?是一碗稀飯,一碟榨菜,一個饅頭?還是羅列在餐桌上的,看上去就充滿了食慾的,食物種類不少於五種的早餐呢?經過一晚的休息,一頓有助於我們的身體的早餐非常重要。能吃一頓滿意的早餐無疑是對我們身體最好的犒勞。楊絳先生的早餐,麵包、牛奶、果醬、蜂蜜就是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要不人家活到105歲呢?

生活在緊張忙碌的大都市,大部分人都可以用睡懶覺、來不及準備等諸多藉口作為不吃早餐的理由。現在給大家推薦三種做起來簡單又快速的營養早餐。

A套餐:三明治+牛奶+蜂蜜

牛奶是很多家庭的必備品,當做早餐給孩子和老人食用很好。有相當的一部分人在牛奶中加蜂蜜,可能有的人會問,牛奶加蜂蜜好嗎?下面來解答這個問題。

蜂蜜和牛奶都是營養十分豐富的食品,蜂蜜富含果糖、葡萄糖和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牛奶蛋白質含量豐富,蜂蜜和牛奶混合以後有很好的營養互補的作用,有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作用,尤其是蜂蜜中的葡萄糖,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很有益處。

溫牛奶加蜂蜜由於牛奶含鉀多,而蜂蜜含有豐富的鎂。而研究表明,鉀對神經衝動的傳導、血液的凝固過程都起重要的作用,它能緩和情緒、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及減少經期失血量;鎂對大腦中樞神經具有鎮靜作用,能調節心理,消除緊張心理,減輕壓力。

B套餐:燕麥粥+蜂蜜

將燕麥片放入杯子,倒入開水。你也可以倒冷水,放進微波爐裡加熱一分鐘,時間不要太長。充分攪拌,直到燕麥漸漸的泡開成粥狀。這時只要倒入蜂蜜再攪拌幾次,一杯溫暖滋潤又有營養,更重要的是不會發胖的蜂蜜燕麥粥就做好了。

燕麥營養價值高,富含所需的8種胺基酸、維生素E。燕麥不僅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的效果很好,而且燕麥中含有一種很重要的營養物質——可溶性膳食纖維。

食用燕麥片的一個關鍵是避免長時間高溫煮,以防止維生素被破壞。燕麥片煮的時間越長,其營養損失就越大。生燕麥片需要煮20~30分鐘;熟燕麥片則需要煮5分鐘;熟麥片若與牛奶一起煮,只需要3分鐘,中間最好攪拌一次。

蜂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滋養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補品之一。據分析,含有與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和維生素、鐵、鈣、銅、錳、鉀、磷等多種有機酸和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澱粉酶、氧化酶、還原酶等,具有滋養、潤燥、解毒之功效。

C套餐:結晶蜂蜜薩其馬+蔬菜粥

薩其馬,是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是將麵條炸熟後,用糖混合壓切成小塊。薩其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具有色澤米黃,鬆軟香甜、入口即化的優點。時至今日,薩其馬的製作方法已被改良:大約由雞蛋加入麵粉製成麵條狀再下,再由白糖、蜂蜜、奶油等製成糖漿後與炸好的麵條混合,待乾而成。

推薦大家自製沙其馬,不用白糖,用家裡結晶的蜂蜜做。雖然蜂蜜經過煮製的過程中會丟掉營養,但還是要比用糖做要健康得多,味道也不錯。

從中醫養生角度講,早上要補陽氣,早餐要以穀類食物為主,可以牛奶、粥等。吃早餐對身體營養上的貢獻已無須贅言,對學習能力與品行的影響也已得到證實。有專家對1000名3-6年級小學生考試成績的研究指出:吃早餐的學生比不吃早餐的學生成績好。

好身體,還心情、好體力,從早餐開始。

相關焦點

  • 練習八段錦、按摩耳朵 楊絳的養生之道
    &nbsp&nbsp&nbsp&nbsp長期陪在楊絳身邊,付研最大的感受是,楊絳用她的一生踐行著這樣兩句話:只要心態年輕,年齡不過是個數字;只要堅持科學的養生之道,長壽不會是個夢。
  • 讀楊絳先生文字,感悟人生
    楊絳先生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是我非常喜歡一本書,也由著這本書,對她更是尊敬和喜歡。
  • 楊絳先生一路走好!
    5月25日凌晨,楊絳先生在京逝世,享年105歲。多年前,丈夫錢鍾書便給了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先生,她是這個風馳電掣的時代一處亙古不變的所在,一抹安靜溫潤的慰藉。以百年回眸送別先生,且謹記其百年感言: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 有種人生,如楊絳 ▏『遇見羽禾』
    她就是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劇作家,楊絳先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楊絳先生傳奇的百年人生。楊絳原名楊季康,1911年7月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楊蔭杭是非常有名的律師,曾留學於日本和美國。母親也是大家閨秀,身上不僅具有中國傳統美德,還是一位熟讀詩書、多才多藝的知識女性。
  • 快來跟南洋度假先生漲姿勢吧
    今天勇敢地把照片po出來,讓大家爆漲穿衣姿勢的童鞋是Yu少兒。點評之前,我們先為他的勇氣熱情鼓掌吧!
  • 楊絳先生仙逝四周年: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能撐得起這幾個詞語疊加稱讚的女子,世間唯有楊絳。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駕鶴西去。時間總是過的太快,不等人回神,一代才女竟已離世四年之久。可有些才華與魅力,總是能經得起歲月的洗禮。兩人一起在牛津大學就讀時,為了緩解楊絳思鄉的情緒,從不做家務的錢鍾書,每天都把早餐端到楊絳面前,想方設法地為兩人的生活增加一點情趣。
  • 楊絳先生: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再談錢鍾書夫人
    不幸聞言楊絳先生仙逝的消息,百歲老人為學為人的態度一直是後學晚生的楷模。和錢鍾書先生伉儷情深的故事,更是被傳唱樂道,是很多人眼中最為理想的愛情。他是名滿清華的翩翩才子,她是秀外慧中的南國佳人。他是享譽天下的文學大師,她是蜚聲中外的翻譯大家。他們8歲在無錫小巷擦肩而過,22歲在清華大學古月堂一見傾心,25歲喜結連理,相濡以沫63載。
  • 楊絳先生去世,享年105歲,別傷心,她只是回家了
    2014年7月,楊絳先生103歲生日前夕,北京青年報曾做過一篇報導。今天,讓我們重溫這篇舊文,還原一個立體的楊絳先生。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
  • 楊絳先生2001年接受央視獨家專訪的珍貴視頻
    晚年的楊絳先生在面對失去丈夫與愛女的雙重打擊下,她稱自己不能逃走,要留下來打掃戰場,為了應對無盡的哀傷和思念,她選擇為自己打一支「止痛劑」,而這支「止痛劑」就是對錢鍾書留下的多達7 萬餘頁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進行長達近十年的悉心整理。我們將為您帶來2001年秋本臺記者獨家專訪的楊絳先生的珍貴視頻,再次走近這位「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 她是大作家翻譯了堂吉訶德,她還是一位好妻子,說說先生楊絳
    楊絳先生2016年5月25號,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105歲。那麼當時楊先生過世的消息發出之後,我們看無論是微博啊,還是微信朋友圈啊,到處都是紀念楊先生的文字,讚美楊先生高風亮節呀,優雅平和呀,學問高深吶,與錢鍾書先生這個夫妻情深等等等等。其實我跟大家實事求是說,朋友圈那些朋友,我說你看你這麼敬佩楊絳先生到底怎麼值得你敬佩了,回答不上來。
  • 追憶楊絳先生: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5月25日凌晨一時,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我素來喜愛品性勤懇踏實恭良溫厚的人,若在品性之上兼能才學淵博術業專攻,這樣的人,一旦遇上,我定要討來做朋友,做不得也要多親近」。而楊絳,即是這樣的人。我想對先生最好的悼念,就是再讀先生的作品、回憶她曾經在作品中的金玉良言和精彩片段。這裡面,有愛也有痛,有溫暖也有悲愴,是一位智慧老人對人生的感悟和思索。
  • 人世間最理想的婚姻:楊絳和錢鍾書先生的愛情故事定令人動容啊!
    5月25日恰好是楊絳先生去世四周年紀念日。於是,這幾天又翻了翻《我們仨》,想和大家介紹一下楊絳先生與錢鍾書先生令人生羨的愛情故事。回憶錄《我們仨》,楊絳先生在錢鍾書先生離世四年後,女兒錢瑗此前先他們而去,用心記述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雨點滴。
  • 楊絳先生: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時,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 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6句語錄,值得珍藏,選一句當作座右銘吧
    即使跨越了2個世紀,即使楊絳先生的容顏不再,但是與生俱來的才華和美麗隨著時間的延伸卻依然神光。楊絳先生從87歲的時候,正式從文學跨界到哲學, 楊絳先生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給人留下無數的啟迪,如果你對生活感到迷茫,在人生的十字口找不到方向,那不妨讀一讀楊絳先生留給年輕人的6句經典語錄。
  • 《走在人生邊上》——聽楊絳先生談人生感悟
    《走在人生邊上》楊絳先生書這是一本適合在夜深人靜時閱讀的書。關於人的問題,關於人的本性,心靈與肉體鬥爭與統一,最終講什麼是人生的價值。讀這本書時,就有一種使人靜下來的力量。楊絳先生用自己的接近百年的人生經歷,為我們解讀了她理解的人生。羅曼羅蘭說過,生活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人生短暫,荒廢不得,須臾間便是白首之年。也許對於年輕一輩的我們,談論人生有些空且大,但我們仍需時刻牢記,人生短暫,請不要隨意辜負了自己,請盡力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10句人生哲理,年輕人不妨看看
    在92歲高齡下,楊絳先生還提筆著書《我們仨》,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並著手整理丈夫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楊絳曾借用英國詩人蘭德的詩這樣形容自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的友誼
    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隆重推出一部重要的新書《錢鍾書選唐詩》,以此表達我們對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深深的懷念。《錢鍾書選唐詩》由人文社古典文學編輯室(以下簡稱「古典部」)承擔整理、編輯,這是古典部與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善緣的續篇。錢、楊兩位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有著深厚的友誼,回顧歷史,這段友誼可以上溯至上個世紀50年代《宋詩選注》的編輯出版。1952年,錢先生受鄭振鐸先生之邀加入新組建的文學研究所,並承擔選注宋詩的工作。
  • 再見先生 楊絳:火萎了,「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她,就是安靜而優雅的楊絳先生。   在丈夫錢鍾書眼中,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再過幾個月,就是楊絳先生105歲生日。但是這一切都被定格在了2016年5月25日。今天凌晨,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據稱楊先生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 《走到人生邊上》楊絳先生96歲人生感言,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我們初識楊絳大多始於先生散文隨筆《我們仨》93歲的楊絳在經歷愛女錢瑗和丈夫錢鍾書的逝世後,回首來時路寫下了一家三口曾經的相守相助相聚和相知,楊絳的文字讀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陰晴隱於其中,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 楊絳先生的貓「假如你知道」
    花花兒作者:楊絳我大概不能算是愛貓的,因為我只愛個別的一隻兩隻,而且只因為它不像一般的貓而似乎超出了貓類。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