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無聊的同時,你也在殺死自己|百家故事

2020-12-13 人物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2020年上半年,隔離在家的日子裡,無所事事的人們幾乎將人類沒事找事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在陽臺跑馬拉松,在廚房捯飭工序複雜的食物,甚至只是將草莓籽一粒一粒摳下來,再排列整齊。

無聊是人類共有的體驗,它充斥在我們幾乎所有的碎片時間裡。排隊時,等待時,拖延時,選擇困難時……我們在忙碌的時候渴求停下的間隙,卻又常常在真正停下時感到無可名狀的乏味與空虛。人們為何會感到無聊?我們該如何打發無所事事的時光?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多倫多大學哲學教授馬克·金維爾(Mark Kingwell)寫了一本有關無聊的書,《解剖無聊》(Wish I Were Here),在書裡,他對無聊的概念進行了哲學層面的剖析與解構,認為無聊就像海德格爾構想的場景:由於誤了火車,你只能在候車室裡等著乘坐後續班次,除了等待,別無他法。同時,他又對無聊在今日世界最顯著的表現做了描述:在一切需要等待的場合,人們低著頭各自刷手機。海德格爾的無聊可能是因為他生活在智慧型手機發明前的時代,智慧型手機發明後,往日那些由於無聊而抬頭看雲、低頭玩手的時刻,顯得單純而遙遠。

先進的科技和古老的無聊感受,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我們應該不再無聊了,因為隨時隨地有新鮮刺激的文字、影像和遊戲吸引我們的注意。但同時,無聊似乎變得更無處不在了,我們常常刷著手機上源源不斷的短視頻,卻感到難以名狀的乏味,或是面對著外賣軟體裡長長的列表,還是不知道吃什麼。

金維爾也探討了這個問題。他至今只用老式翻蓋手機,拒絕使用任何社交媒體,他認為那是對隱私和注意力的侵犯。他生於1960年代,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閱讀、寫作和研究上,至今一共出版了12本書。他認為,自己可以遠離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而依然過得很好,是一種奢侈的幸運,他也知道科技入侵,不是一個人簡單地註銷帳號就能躲得開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保持個體的獨立和完整?那些看似無聊的時刻裡,會不會隱藏著最終的答案?

以下是《人物》和金維爾的對談——

文|史千蕙

編輯|槐楊

P=Portrait

K=Kingwell

P: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搜索無聊,會發現大家的疑惑集中於兩個問題:無聊的時候,我該做什麼?以及,如果我發現人生的本質是無聊的,該怎麼辦?對這兩個問題,你會如何解答?

K:首先你要正視無聊,而不是逃避。很多人會用尋求刺激的方式逃避無聊,但最終這會讓你陷入上癮的循環,永無休止——比如,現代人感到無聊的時候會拿起手機,不斷地刷,直到變得更加乏味,這已經是上癮的症狀了。

你可以趁著無聊,思考人生。比如那些最基礎的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對這個世界意味著什麼?那些無聊的時刻,是我們自我反思的好機會。你也可以想一想,趁著無聊,我能做點什麼?母親經常會對無所事事的孩子說,畫會兒畫,寫點什麼,搭積木或者拼拼圖,幹點什麼都行。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聊是產生創造力的契機之一。

直面無聊,乃至超越無聊,都是應對無聊的積極態度,消極態度會造成可怕的後果。有個著名的英國演員自殺了,他在遺書裡寫道,我離開是因為我無聊。如果你覺得生活本身是無聊的,找不到任何樂趣,那種狀態叫絕望。

我是一個哲學教授,我寫了一本關於無聊的書,但老實講,我依然會感受到無聊。新冠流行以來,很多人都被迫呆在室內,沒辦法去做喜歡做的事,也包括我。我想念棒球比賽和釣魚,想念以前看一場電影,然後去餐廳吃飯。我的方法是儘可能投入工作,閱讀,寫作,還在線看了很多影視劇。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似乎也不那麼無聊,至少我有事可做。但我們必須正視,新冠的流行產生了很多心理健康問題,許多人因此感到無聊、焦慮甚至絕望,這是很危險的。

圖源電影《伯納黛特你去了哪》

P:你在書裡提到,一直面對智慧型手機等界面,人會感受到平靜的焦慮,但我們依然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線下聚會中,人們寧願各刷各的手機,也不願意面對面聊天。手機屏幕為什麼具有無窮的吸引力呢?

K:在現代社會,在相對發達的地區,我們衣食無憂,產生的躁動也無關痛癢,我們永遠想追尋刺激,然後感到厭倦,繼續尋求新的刺激——這很類似於酒精依賴,或者毒品上癮。手機是觸手可及的毒品,我們可以不費力不花錢就獲得即時滿足,但這種滿足永遠不會持久。

相比智慧型手機,面對面溝通顯得很複雜、很麻煩,你不僅得關注談話的內容,還得注意對方的神態、語氣和肢體語言,但手機聊天時,你不用管這些。美國小說家詹妮弗·伊根在小說《打手隊來訪》中描述不久後的將來,人們即使面對面站著,也更喜歡基於文本的交流方式,而不是開口說話,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地表達。我覺得那個時刻不太遠了。

P:什麼樣的情況會造成無聊?

K:匱乏會造成無聊,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在單人禁閉間的囚犯,沒有書可以讀,沒有紙和筆可以寫字畫畫;還有戰壕中的士兵,除了等待,無事可做。這是一種非常絕望的情況,用無聊來形容,太弱了。

選擇過多也會造成無聊。那是一種坐立不安的感覺,比如一個人不斷打開冰箱,冰箱裡都是吃的,但他還是不知道吃什麼,因此得出結論:我沒東西吃了。心理分析師亞當·菲利普斯把無聊定義為對欲望的矛盾渴望,即我渴望擁有某種欲望。當面對過多的選擇,我們無法讓欲望妥善地得到滿足。這令人無聊又痛苦。

圖源電影《阿拉丁》

P:但欲望的滿足同樣會帶來無聊。中文裡有個詞叫賢者時間,用來形容肉體欲望滿足後的乏味、憂傷和空虛。這怎麼解釋呢?

K:在英文中我們形容為飽足感(satiety),當你太滿足了,精神需要從欲望中解脫出來,稍微休息一下。或者說,因為你經歷了強烈的興奮,所以刺激結束後,你容易變得憂鬱。這是非常典型的人類行為,我們應該接受它作為活著的一部分。如果你想體驗高潮,你就應該預判會有低谷。欲望就像一條正弦曲線,圍繞基線,上下起伏。

P:聽起來,無聊感是人類自我調節的一部分。那其他生物會感到無聊嗎?尤其是那些智力發育比較高的哺乳動物,黑猩猩、猴子、海豚之類的?

K:這是個好問題,我不確定是否有人真的知道答案。我在動物園裡見過,一些動物被監禁的時候,會產生可怕的重複行為,通常都是一些高級哺乳動物。小時候我去動物園,一隻美洲獅不斷踱步,現在想起來,和一個人在那兒不斷刷手機一樣,踱步對那頭獅子來說,也是一種界面。

從那以後,我就對動物園這種存在有意見了,儘管有的動物園丰容做得很好,每種動物都有小型的自然棲息地,但我還是想,那些聰明的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它們的大腦足夠大,如果它們沒有感受過無聊,那才會讓我驚訝。

我最近在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工智慧會感到無聊嗎?它們具有一定的演算能力和推測能力,有足夠強大的處理系統,就像巨大的大腦一樣。它們可能也會感到無聊吧。

P:像是科幻小說的開場,某個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工智慧突然覺醒了。回到人的無聊,有人說,無聊是哲學的源泉,但現代社會,大多數人認為忙更好,忙代表一種價值,你覺得,忙碌比無所事事更高級嗎?

K:人們讓自己忙起來,處於工作狀態,以免感到無聊——這是常見的邏輯。某種意義上,很多人忙得團團轉,就是為了不讓自己閒下來,想那些有的沒的。但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你面對一大堆工作,還是會感到無聊,甚至感到缺乏價值感,自我懷疑。

我的律師朋友經常工作很長時間,這是一種危險的做法,不僅可能因工作太多而精疲力竭,而且沒有能力後退一步,體驗那種無所事事的狀態,是非常可悲的。正如我們所知,工作也能上癮。當我們沉浸工作,經常一抬頭發現三個小時過去了;當我們無聊,會覺得時間在緩慢爬行。

工作和無聊彼此交替,調節我們的時間感。但是,這次新冠流行期間,我們的生活節奏改變了。以往的社交和娛樂活動,比如出門聽場音樂會、看場球賽,給生活提供了基礎節奏。當這些活動無法進行,生活的節奏感也消失了,在連續的不出門的日子裡,人們對於時間的感受會更敏銳,投入當下變得更加重要。

圖源電影《一天》

P:對於普通人來說,偶爾感到無聊是一件好事,還是在浪費時間?

K:適當的無聊就像按下暫停鍵。偶爾的無所事事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你可以思考人生,也可以完全放空。有的人害怕無聊,以至於不敢停下腳步,但其實他們只是在原地打轉。這是一個人陷入生存危機的標誌。

P:現在我們能體驗這種無聊的機會變少了,手機裡有太多能吸引注意力的東西,算法又在無窮無盡地推薦你可能喜歡的內容,人們談論信息繭房,但又很難從中走出。

K:這是故意設計的,永遠不讓你陷入無聊的縫隙,永遠用新的刺激點吸引你停留在軟體裡。用戶的注意力和時間就是經濟效益,我們的注意力被購買了。當一些東西看起來是免費的,它就不是真正的免費,你在出賣自己。

有個說法叫屏幕峰值(Peak Screen),當智慧型手機產業高度發達,我們使用屏幕的時間已經到達極限,最近,一些公司公布了他們最新的研究產品——能幫你大幅減少手機使用時間的軟體。這很有意思。

我不用智慧型手機,因為我的生活和事業不需要依靠社交軟體而存在。我常常看到人們邊走路邊看手機,直到他們撞到別人。人們越來越依賴技術,電子地圖和手機備忘錄讓人更容易迷路、記憶力更差。所以我選擇最小化:使用電子郵件,在網上看報紙,但除此之外,我不想自己的隱私被竊取,有時我顯得固執甚至偏執:每隔幾周清除一次瀏覽歷史,用黑膠布蓋住電腦攝像頭,我不相信網絡服務提供商或者任何能黑掉它的人。

很多年輕人告訴我,如果沒有社交媒體,他們找不到朋友,工作也沒法開展。所以我不能輕巧地建議別人把社交帳戶關掉,我只能說,當你沉迷於社交軟體的時候,儘量保持清醒的意識。

P:當算法似乎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除了訴諸設計者的道德,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回到一個更具意義感的世界?

K:我不認為訴諸道德將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負責任的設計師會關注道德,但也有很多設計師不關注它。加強監管是一個方法。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看到了Facebook和Twitter這兩個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社交媒體,不情願地被置於美國的監管之下。在歐洲,已經有一個歐盟範圍內的隱私協議,保護用戶免受一些公司的掠奪。

但算法的確很聰明,它可以精準匹配每一次點擊,專門針對每一個用戶的購買。人有時會出錯,但算法永遠不會出錯。所以,如果無法通過監管來控制,我們只能靠自己。比如,不網購,或者問自己,你真正需要的有多少?又回到了自我選擇的問題,如果你不喜歡某些事改變你的生活,你就不去做。這可能很困難,但不是不可能。

P:書中也提到,界面不是技術,是社會和政治影響的方方面面使技術在注意力經濟中得以實現,你覺得,界面將會把我們帶向何方?

K:我認為,我們的個體經驗和個體身份有重大的價值,以至於我們不能完全進入那種系統的、集體的生活——如果我們不就此打住,很可能將來會變得千人一面。由於技術的全面入侵,手機成了長在我們手上的器官,未來,如果你手機放口袋裡,你可能都不像一個完整的人了。更遠的未來,其他器官也會與技術接軌,同時,所謂的物聯網將變得更加全面,你的電視、電腦、冰箱、爐子,最終你的整個房子,都會與科技接軌,整個生活技術化了,更便捷了。

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它可能是有害的。技術是由選擇決定的,但當選擇是由利益驅動呢?那些提倡用技術手段解決技術問題的人,總是吹噓新工具更好。比如買一部新手機,買一臺可以幫你購物的冰箱,當你的雞蛋快吃完的時候就能自動下單——人們喜歡用新東西。

但我仍然用一支老式自來水筆,它是我的怪癖,而不是系統性的抵抗。我們生活在一個後現代的世界,但自我觀念依然留在現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個個體都應該被珍惜,儘管在網絡世界中,誰都不是真正的人,只是系統的構成部分。但不要忘記,個體有價值,你我的個人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地球上有70億人,這70億中每個人都有故事。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所在,不管什麼樣的技術進步都無法抹煞。

相關焦點

  • 《殺死伊芙》第三季|殺死伊芙,還是殺死所有人除了伊芙?
    備受矚目的新美劇《殺死伊芙》第三季也迎來了結局,這一季最大的看點,就是菲編——菲比·沃勒·布裡奇和其他一些編劇離開後,新的編劇團隊能不能接穩這個盤。答案是,並沒有!他們似乎學習了《權力的遊戲》套路,總是讓每一集有不同的意外發生,並殺死一些大家以為不會死的角色來製造懸念。恕我直言,這樣的套路,非常的無聊!
  • 書籍|殺死瑪麗蘇,殺死欲望妄想洪流——《殺死瑪麗蘇》
    瑪麗蘇大尉以自己的才華拯救了全人類,同時憑藉美貌與性感擄獲了所有男人。而瑪麗蘇大尉並沒有猶豫徘徊在各大男主角之間,而是在拯救世界後悽慘哀怨地死去。因此,從此以後,所有寫手們自我意識過剩、過於理想化的角色都統稱為「瑪麗蘇」。《殺死瑪麗蘇》裡的「瑪麗蘇」指的就是寫手們因為自我意識過剩而出現的瑪麗蘇角色。
  • 每季一問,今天伊芙被殺死了嗎?
    好在伊芙被軍情六處的一個領導——卡姨看上並收入了自己組織的一個秘密調查團隊。這個團隊正是為了調查一系列國際暗殺事件而成立的,其中的調查對象就包括小變態背後的神秘刺殺組織。這邊廂伊芙要調查小變態,那邊廂小變態被要求去殺死伊芙。
  • 殺死一隻知更鳥:黑命賤的故事
    我是容易被書評煽動影響的人,這不由得讓我對這個故事有了一探究竟的興趣。幸運的是,我由此邂逅了人生中的一本好書和好電影。我前前後後讀了兩遍《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也看了一遍。確實堪稱經典,讓人思考良久,難以忘懷。
  • 微信小遊戲殺死了我的時間
    很多沉寂的群聊都活躍起來了,全部都被小遊戲的分享消息霸屏。大家一邊吐槽群聊被這些小遊戲毀掉了,一邊又默默地點開來玩。 我也是這樣,看見大家分享的消息我就點進去,玩到好玩的我能玩一天。我在閨蜜群裡發「海盜來了」的連結的時候,桃子嘲笑我這個遊戲也太智障了吧。然而接下來幾天她總是在發這個遊戲的連結,一天很多條,一發就是好多天。 閨蜜群裡只要有消息,一定是桃子在玩小遊戲。當我覺得這個遊戲太無聊,只需要點點點的時候,我放棄了。 這個時候,我又在群裡發現了「歡樂六邊形」,入坑之後再也沒出來過。
  • 男子殺女友留紙條:愛你愛到殺死你?逃亡20年終落網
    《愛你愛到殺死你》電影劇照堅持真實客觀,絕不弄虛作假;堅持有血有肉,絕不無病呻吟。——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案發現場留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愛你愛到殺死你」,「劉某,等著我,我很快來找你」經查,警方確定被害女子的男友魏某成有作案嫌疑,遂展開追捕,此後20年,此人一直逃亡在外。2020年12月3日,鍥而不捨的警方終於將其抓獲。
  • 遊戲點評相殺愛情《殺死伊芙》第三季回歸仙女遊戲《殺死伊芙》炸
    由BBCAmerica頻道製作的英國軍情五處和瘋子之間的貓鼠遊戲-《殺死伊芙》最近已更新到本周的第二集。作為女主角女英雄愛上了女反派相殺,這種類型的戲很少,而且《殺死伊芙》從第一季豆瓣得分8.7,第二季豆瓣得分8.9,每個賽季的得分都在上升,到《殺死伊芙》第三季豆瓣得分直接達到9.1。
  • 《殺死伊芙》可以改名為《殺死肯尼》了!
    《殺死伊芙》正式提檔了!經過第一季的驚豔亮相,以及第二季的略顯疲軟,第三季還是讓人大為期待!而今天新出的第一集雖然告知了我們伊芙沒有死,但同時又挖了許多新坑。《殺死伊芙》和以往的刑偵劇不同,主角取代了傳統的男英雄角色……;一個是生活作風亂七八糟的不正經「軍情五處」特工——伊芙;一個是精神變態殺人如麻的不尋常「古靈精怪」殺手——薇拉內爾。
  • 《殺死伊芙》第三季:卡羅林為何要殺死保羅?結局隱藏了這些深意
    讓人欣慰的是第三季的結局終於沒有了讓我們揪心的一刻,似乎《殺死伊芙》開始走向另類的浪漫開端了。雖然《殺死伊芙》第三季結束了,但是它並沒有給我們解答多少迷惑。裡面仍遺留了諸多的疑問等待我們去解答,而你,最為糾結的問題又是哪一個呢?殺戮一直都是《殺死伊芙》的主題,這也意味著這裡面終究會有許多角色會離我們而去。
  • 寄生蟲為什麼要殺死男主人細節真相 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寄生蟲為什麼要殺死男主人細節真相 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近日,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獎的消息一直都在排行榜上面遲遲沒有下去,不少看過這部劇的人都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問,就是在劇中,司機為什麼要殺死主人公呢?幾個細節告訴你真相!一起來看一下。
  • 從敘事視角、故事主題、引導意義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經典價值
    《殺死一隻知更鳥》既涉及到種族歧視、世俗偏見等嚴肅問題,又具有天真爛漫溫暖有趣的閱讀趣味,以孩童的視角展現出孩子面對世界的純粹和真實,反襯出成人世界的汙濁和偏見;同時,用兩個看似毫無關聯、實則的故事串聯起全書最重要的主題,揭示出面對偏見最正確的態度。
  • 魁拔:魁拔為什麼會一次次殺死自己的部下,這裡面的隱情你可懂?
    在萬詩之海的戰鬥中,四代魁拔迷麟犧牲自己,拯救了部下,十二妖一直在曲境守護著沖天槊,並等待著新一任魁拔的來臨。根據《魁拔之書》的敘述,每一代魁拔都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生命體,並不具有上一代的記憶,所以魁拔既然不是同一個生命體,又何談殺死自己部下之說呢。
  • 殺死處男的衣服
    用專業的話來講,就是你性感的身材在衣服的包裹下,特別能引起人的遐想。咳咳,重點來了,這麼清純與性感兼備,秒男秒女秒天地的衣服,肯定有好多種款式,下面請帶好瓜子,帶好紙巾,穿好褲子,跟隨賤委員來探尋殺死處男的衣服最真實的秘密。
  • 新婚夫妻憑空消失:嫉妒心重的人太可怕……|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圖片來源:網絡作者丨小左最近 ,一個發生在2013年的案件悄然登上熱搜。同時,暗示他們:為了保住你的妻子(丈夫),按我們的要求做,我們就會讓你們活著。給了受害者生的希望,以至於在8小時的時間裡忍受著非人的折磨——他們逼迫男主人為他們做了一桌紅燒肉,吃飽喝足再開始折磨受害者。
  • 斷背山傑克被誰殺死的?
    首先感謝提問者,問的是傑克是被誰殺死的?而不是怎麼死的?點明了傑克的死因並非是洛琳在和埃尼斯電話裡對外公布的因為換輪胎時意外受傷而亡,那麼到底是誰呢?讓我們根據主線故事情節裡的出場人物一一分析一下:埃尼斯和傑克在19歲時來到斷背山,為安奎爾先生牧羊,這年是傑克來的第二年,從山上下來之前,胖子安奎爾先生就已經知道了兩人的關係,不過一直沒有點破,作為目擊者如果他想動手,顯然絕不會等到二十年之後。埃尼斯的妻子阿爾瑪親眼目睹了兩人擁吻、並且多年來一直偷偷約會。
  • 摩天大樓電視劇大結局真相是什麼 美寶是被繼父殺死的嗎
    《摩天大樓》在結局中,鍾美寶是被她繼父殺死的。因為鍾美寶囚禁了繼父一年,被大樓裡的人保護了起來。本來美寶是想殺死她繼父的,但是在和她弟弟打電話的時候想明白了,就準備把她繼父放了。  鍾美寶死亡之後,一開始警察的調查方向是情殺,他們一一審問了摩天大樓裡與鍾美寶有關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並了解到他們與鍾美寶之間存在的種種聯繫。
  • 當獵槍在手,你會選擇《殺死一隻知更鳥》嗎?
    一部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哈珀·李(Harper Lee)的著作《殺死一隻知更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啟示。關於教養,關於勇敢,關於平等,關於偏見,關於法律,關於家庭教育,等等等等,蘊含了眾多我們修身、育兒中想要獲取的優秀品質,入選「塑造美國的88本書」可謂實至名歸。
  • 男子殺死女友藏屍衣櫃後留下紙條:「愛你愛到殺死你」
    初步查明:2000年5月4日下午,犯罪嫌疑人魏某某與女友劉某因感情糾葛,在出租房內發生爭吵,魏某某情急之下用雙手掐住劉某的脖子,致劉某停止反抗,無法動彈後,又用電線勒住劉某頸部,將劉某放進床頭大衣櫃內,並留了張紙條:「愛你愛到殺死你」、「等著我,我很快去找你」,後逃逸。經法醫鑑定,劉某系勒頸致機械性窒息死亡。魏某某在潛逃期間改名,與他人同居,期間還因盜竊罪被判刑。
  • 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子,卻成為了鐵帽子王
    而這個人也是在我國的歷史上非常的有名,可以說很多的喜歡讀歷史的或者是喜歡清朝故事的人應該都是四特別的了解他吧。而努爾哈赤有一個兒子名叫代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個人。想必很多的人應該同樣的都是十分的了解這個人吧。而這個代善是當時清朝時期的一位鐵帽子的王爺,可以說是在我國清朝時期的第一位鐵帽子王了。
  • 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就處理得很好,所以在我看過那麼多本國外文學裡,這本一直是心中最佳。拋開教育範本不談,《殺死一隻知更鳥》所表達的人性之善惡,更讓我覺得貼合實際。當群體排斥群體時,個體如果期望和解,勢必會被視為異類,承受來自群體的巨大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阿迪克斯和梅科姆縣格格不入的原因,因為阿迪克斯的歸屬感從來不是數量,而是內心的正義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