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非常常見的觀點:
「化妝和打理髮型太麻煩了,乾脆從根本解決,整容吧!」
再比如,「底子好的人化妝就可以大變樣,底子差的人只能去整容(整容的人都是底子差)」。
連《Let美人》這種整容對比節目,after也要改妝和造型呢!
還有一些常見的情況:
「這個人整容前後大變樣,我好長草,我整容之後,是不是也能有這個效果?」
半藏森林只承認自己做了眼睛,但效果確實大不一樣
類似的,某明星靠妝容造型改變,氣質就有大幅提升,我們看過後,也往往會有這種期望:
「是不是我這樣改改,也能類似這樣脫胎換骨?」
吳昕變造型後,整體氣質和風格都出來了
如果只想看灰姑娘變美的故事,獲得視覺刺激和積極的心理暗示,以上問題確實沒必要搞得太明白——看熱鬧即可!
但如果要落實到自己真實地變美,釐清「整體效果」和「具體分析」的邏輯就非常重要——
整容節目《Let美人》以劇烈的前後效果差異為賣點,讓很多人踏上整形之路
換個領域打比方,可能更好讓大家get——
3個考60分的學生:A天資聰穎但基礎功不紮實,錯在對知識點理解錯誤;B天資中上且基礎功紮實,錯在粗心;C天資愚鈍,但靠全選C猜對,只是贏在運氣。
雖然ABC目前都是60分,但60分的成因不同,能提升的空間也不同。
要短期提升最快或提升空間大,得選A;要證明學習習慣改善能提升很多,得選B;要證明努力沒用甚至更差,得選C——
所以,只看某一案例,會對「變美」的難易程度和適合方法,有極其不同的觀感
如果用博眼球的表達,整個與美相關的行業,幾乎都在不同形式的作弊——
比如,影視劇中,當我們要表示醜女變美時,往往不是真找一醜女讓她變美,而是反過來找美女扮醜:
迪麗熱巴說明,糙頭髮、爛皮膚和框架眼鏡足以摧毀美女
比如,化妝師在選模特時,其實也會有意識地選擇「好化妝」的。
毛戈平雙眼皮貼使用的很好,但同時也是選擇了適合使用雙眼皮貼的模特
或選擇化妝前後差異大的類型:
比如下圖這個日雜改妝,雖然前後差異巨大,但其實幾乎毫無技術含量——
因為她本身就是那種上妝前後差很大的臉,跟化什麼妝、怎麼畫差別不大。
對應前面的比喻,這模特就屬於A型,本身底子和提升空間就大
套用前面的比喻,每個環節的從業者,幾乎都會找自己環節對應的A型人(適合化妝or適合整形),來塑造巨大的前後效果差異。
這樣做固然有積極意義——看到人家簡單對比就能變美,會讓很多人有變美的動力。
但,一旦實踐,會發現自己可能並不是A型,而是B型甚至C型。這時候,死磕某方法變美,反而事倍功半。
除非藉助光,化妝對皮肉狀態幾乎沒法更改,醫美整容才有幫助
因此,討論以下問題就非常有必要和價值:
整容、化妝和造型,分別對哪些問題行之有效,而對哪些問題鞭長莫及?我更需要哪種?
如何在眼下這個大環境中,釐清自己的情況,分清「變美機會」和「變美幻覺」?
適合化妝的人硬是要整容,結果也整不出多好的效果
以及,這個系列的文章要傳達的,不僅是具體的「點」,還是一種新的「從點到整體」的「看門道」型思維模式——
看完整個系列,相信你會認同,只看「前後效果對比」有多大差異,一定程度上來說,不僅誤導,甚至有害。
現在常說的越整越醜、整容上癮,其實或多或少是基於思維模式缺點。
一個人整容前後差異巨大,並不代表整容成功,也並不代表你copy會有同等效果
如果你只是想獲得「我也可以」的精神快感,看到這差不多停,大家還是好朋友。
而如果你想撥開迷霧,更清楚明了地看透變美這件事,就不妨看下去吧!
01 整容與骨骼問題
先說整容的「長」:
對於骨骼問題,特別是影響健康功能的明顯骨骼問題,只有整容能做根本性的改善——這是它區別於其他變美方法的最大特點。
簡單例子,《Let美人》幾乎每一期,都會選擇頜面有重大問題(反頜、偏頜)甚至影響生活的人進行改造。
這個前後對比很強烈
請注意我上面說的幾個限定形容詞,「影響健康功能」「明顯」「根本性改善」——
這幾個詞都很重要,我們一個一個來說。先說「影響健康功能」:
《Let美人》本身是韓國節目,韓國人由於下頜普遍發育較好,更容易出現反頜,節目的改造對象也常是反頜:
隨便找幾個反頜的例子
但後來出了《Let美人》泰國篇:
對人種和面容有少許了解的人應該知道,這裡的人其實更多出現凸嘴齙牙(上頜發育過度、下頜發育不足)面容:
特別嚴重的就這種程度了
但選擇這種面容有一個問題:
從人種來講,亞洲人普遍有輕微凸嘴,往往不影響咬合。我們對「凸嘴」的審美容忍度,因而遠遠高於「反頜」或者說地包天。
比如下面這男生的before,其實看起來地包天不算太嚴重,只是下巴偏長,但看起來的「不舒服」感就要強得多。
我們對於類似程度的凸嘴,往往要更寬容
其二,雖然藉助正頜(其實很多人不會走到這一步,因為手術風險大),能對頜面問題有根本性改善——
但這個對健康有重大意義的改善,有時候反而看起來「不那麼明顯」「不那麼重要」。
比如,這個偏頜(下半張臉臉歪)的妹子,after差別其實主要在頜面,她上半張臉都相當不錯,化妝即可的程度。
節目組銳化before柔光after,這種伎倆我就不在正文中提了,太明顯
但你讓不懂行的人來看,他們反而會覺得上半張臉「差別」巨大,而下半張臉的改變沒太大影響——
但實際上,上半張臉的改變其實不需要藉助整容才可達成,你要是覺得「整容後上半張臉好看很多」就去整容,那是真的找錯方向。
分別看上半張臉和下半張臉,其實上半臉變得更多
也因此,節目組在找「凸嘴」組的時候——
往往會找凸嘴嚴重到沒下巴(看起來很差但好改),或者同時牙列不齊讓人觀感很差(看起來很差但好改)的,才能儘可能地凸顯前後差異:
露牙齦的這個,看起來都沒有那麼嚴重了
而即使在泰國,他們也找了不少反頜型面容進行改造——側面說明,其實這種面容的前後差異更大。
比如下面這小哥,before反頜加偏頜加皮膚差,但其實眉眼鼻臉型都不錯。
頜面問題緩解後,加上妝容造型,眉眼優勢突出,整體感覺就大幅提升。
但絕不代表每個搞了頜麵皮膚的人,都能有這種程度的改善
簡而言之,
對於頜面問題,特別是影響咬合健康的頜面問題,要么正頜,要么正畸——只有這倆可能(但不一定)給你帶來根本性改善。
整形節目會特意選擇具有「前後差異會大」和「好整」兩種特質的面容,來取得前後效果巨大差異。
但真實世界裡,如果你牙列整齊,凸嘴不明顯且偏骨向,那麼幾年箍牙帶來的效果差異可能只是「放大看能看出來」的程度。
牙列不齊好改且快,高低凹凸問題不好改且慢
除此之外,常見的「健康型美容問題」,還有鼻中隔偏曲。
鼻子歪的原因有很多:
有人其實是整張臉歪,有人是偏頜導致的視覺上鼻子歪(其實不是上面而是下面歪),但鼻中隔偏曲的情況也很常見。
一張示意圖
輕微的鼻梁歪斜,其實對美觀的影響不那麼大——
天然的鼻子有粗有細,特定光線下難免會顯得有點「不夠直」:
被譽為標準希臘鼻的古天樂,特定光線下鼻子也會顯得有點歪
任何角度光線都直直一根的鼻子,反而會很像假體——
這哥們算好的了,但鼻子還是有點假
看多了整容after(主要現在基本沒有很追求自然化整形),你會發現after鼻子雖然高,但往往有種僵硬感。
其實就是「過於完美」喪失了一些人體生理功能特徵,反而缺乏自然感。
很可惜,現代人的審美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帶歪——
看多了「一根式」的鼻子,反過來覺得真鼻子凹凸不平。看多了「氣球式」的臉型,反而覺得臉上一點凹凸感都很多餘。
要整的好看又自然,需要另一種思維模式
美的生理基礎是健康,這是寫在我們基因本能裡的審美天賦。
簡單例子,我們偏好對稱面容(但不是越對稱越好),是因為很多基因缺陷會表現為不對稱。
但不代表你不對稱就是基因缺陷哦!邏輯問題
鼻中隔偏曲作為一個健康問題,不僅通過使鼻子歪斜影響外觀,也會影響我們的呼吸順暢度。
而當我們發現鼻子呼吸很困難時,往往會替代性地使用口呼吸,而口呼吸又會進一步造成口呼吸面容:
雖然學術上仍存在爭議,但目前口腔專家基本已經認可口呼吸會帶來一系列危害
好看舒服的外觀,往往是健康的。
也可反過來說,生理性健康的外觀,哪怕你再怎麼覺得醜得難以忍受,其實都會比不健康的外觀看著要舒服——
這就是為什麼, 很多醫生會以「挺健康的為啥要整」打回訴求,這可能是他們的真心想法。
雖然整體上我並不特別倡導整容,但對於這類人來說,簡妮我個人認為,正視自己的問題,及早對症下藥,會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整容不是魔法仙女棒,但也並不天然邪惡,只要你用對地方搞對目標,它可以讓你生活得更幸福——別管別人怎麼說,自己過得好自己知道。
當然,我意思也不是說你有以上問題就一定要整容,來到第二個限定詞:「明顯」。
02 骨骼與整容
明顯
「明顯」對於審美來說,是一個特別核心的詞。
一定程度上說,審美其實就是要解決以下一系列問題:一個問題是否明顯、要不要處理、要怎麼處理、要處理到什麼程度。
插一句,實際上,「要不要處理」是最開始也往往是最重要的問題,很多人看審美文,還是用「點」式思維看,這個點可以用這方法處理,那個點可以用那方法處理——
但實際上,只有那些在你臉上明顯的缺點,才需要處理。如果第一步判斷出錯,那麼很容易做無用功甚至反作用功——所以,明顯的定義是什麼?
2.1健康相關
承續上文的分析,「健康」可能是我們的第一個線索——健康性功能性的問題,簡妮我基本會認為是需要處理的。
即使短期內看起來不太影響外觀,也往往會造成一系列外觀或代償性問題,或隨時間推移越發嚴重。
簡單例子,有人凸嘴凸得可接受,有人凸嘴凸得你很難受。
凸嘴看水原希子很可愛,但右邊的情況也常出現
雖咬合問題較少,但嚴重的凸嘴往往涉及唇周肌肉和骨牙形態的矛盾:
人習慣性用嘴包牙,包不住唇周肌肉就各種緊張,這種緊張形態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after不僅有了下巴,關鍵是嘴巴周圍舒展了
相對的,凸嘴誠然會帶來土感和糙感,也會襯得面容更平鼻子更低……
但只要大體滿足舒展的健康外觀,看起來依然會是舒服的。
這兩張都凸嘴,但右邊人中比例上長,看著比左邊差一截。
再說代償。
不健康的形態,往往會導致各種「代償」,製造一系列問題。
比如,很多提肌無力的人會有抬頭紋,因為會藉助額頭肌肉試圖睜開眼:
所以很多人做了雙眼皮之後,抬頭紋也會減少
類似凸嘴,有些涉及健康的特徵,從直觀效果來看,其實並不明顯:
陳德容偏頜,但年輕時目若寒霜,誰注意到這一點
但不健康的面容,往往會帶來一系列聯動問題,還會隨時間推移越發嚴重——
現在臉歪的就比較明顯,影響外觀了
如果意識到這一點,不妨把「明顯」的第一個分定義,擴展為「健康相關」。
2.2整體性
人的思維模式,往往對「點」的問題較敏感,但對於「線面」的把握則不到位。
簡單例子,讓你說出你對某件事哪裡不懂,很簡單。
但讓你說清楚,這些問題分別位於哪個層次,有多大影響,要怎麼改進,就很難——很多事都是如此。
很多人會習慣上把「整體」理解為部分的簡單疊加,最常見的就是,眼大+鼻高且小+臉小+臉尖=美。
ET:大家好我是絕世美人
也正是基於這種思維,很多人開始挑剔一些經典美人臉太方、嘴太大:
鍾楚紅的臉型常被說
但其實,即使給她P成V臉,效果也並不會更好:
局部改善未必帶來整體效果變好
從整體角度看,她的方臉和五官完美搭配,比例也沒有問題,氣質上也增加了端方大氣。
範冰冰這種精緻型五官配V臉好,鄰家型端莊型反倒是方臉更有發揮餘地
要從整體和比例說,她臉型要是有問題,問題也出在下巴太短,無表情加持時顯得人中長:
所以她基本都是放鬆下巴拉長的
很多人想整容又怕變成整容臉,其實要整的好看又自然,說難也不那麼難。
不談硬體,根據文章中之前的分析,內功心法無非那幾點:
一尊重人體自身結構(比如不要追求臉毫無凹陷)。二隻要不影響整體效果,接受局部的不完美——
很有意思,當你追求每個局部都絕對完美,整體效果往往反而是差的。
所謂整容臉,很大程度上是沒有自然觀和整體觀
而真正的整體效果最大,往往需要接受局部的不完美,而將局部缺陷「合理化」「風格化」,調配成整體和諧的最佳狀態。
水原希子弄完還凸嘴,但人家凸得好看
從「局部」和「整體」兩個不同角度,對於「明顯不明顯」「要不要處理」的判斷是完全不同的。
局部型審美觀的典型例子,是那些原來臉大一定要削到臉極小,原來鼻子扁一定要變得鼻子極高的類型——非常常見!
感覺韓安冉對自己的鼻子,就有這種小鼻子心魔
她們的思維其實缺乏一個簡單的邏輯:
她們會認為,既然我局部做到了最好,那整體效果一定也是最高總分——但美之一道,並不是這樣簡單疊加。
相對的,整體審美觀的人,尊重比例,尊重整體效果,不追求局部翻天覆地改變。
簡單例子,這類人追求的不是大臉變小臉,而是大臉也可大得有特色、大得好看。
before其實臉也不大,像雅麗瑩,但after臉小了反而顯鼻子大了——局部完美整體減分的另一個例子
簡妮我個人不認為,這兩種差異可以用單純的「審美觀差異」來概括。
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覺察」式的思維差別。
當沒有「覺察」時,我們會根據思維慣性,偷懶式「點對點」分析——任何一個對審美標準有入門級研究的軟體或人,都能做到羅列出所有問題。
對照這種非常詳細的標準,可以找到臉上無窮多的bug
但,只有「覺察」到這種整體性,我們才會用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問題——
有些問題,並不過分影響整體,即使我們單看偏離標準,其實也不需要處理。
給梁小冰換個立體小鼻,溫柔敦厚的感覺反而降低了
特色往往來源於偏離標準,比如舒淇的嘴巴「特別」寬,趙薇的眼睛「特別」大。
抹煞所有偏離標準之處,通往的結局是一覽無遺的:韓國小姐在向你招手。
每一處都合乎標準,往往會帶來辨識度降低
「偏離標準」之處,也可以作為特色(但不一定成為好的特色)。
我不會說「缺陷即特色」,因為太雞湯。
更務實的判斷是,符合整體比例、搭配得當,符合整體風格氛圍的特色,可以成為加分項。
林青霞的端正,反而讓她的港風不如鍾楚紅
對於整體和搭配,以及骨骼手術的相關內容,篇幅問題我會放在下期。
不過,要解決整個變美的「方向」,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
03 變現路徑與現實考量
一個務實的問題:你的美,變現路徑是什麼?
網紅臉在主流媒體被鄙視得夠,但依然擋不住人前僕後繼。
這則留言很有意思
原因無他,它可能不是最好的解,但它是最低門檻、最模式化不須動腦、最好變現的套路。
網紅跟自然臉合照是被PK,但那是跟自然美的比,跟自然醜比,很多人還是寧願選網紅。
寧可美的僵硬,也不想醜的自然——這是很多人的心聲,但未必會公開表達
但縱觀一二線女明星,整容的可能有,但非常整容臉的幾乎沒有。
孫菲菲變成整容臉之後,你還看到過她嗎?
看八卦時看到個趙麗穎相關,傳聞她在橫店被慧眼識珠時,就是看中她與眾不同的方圓臉。
比起網紅臉,這種臉其實更有國民觀眾緣
當然,這故事的另一面是趙麗穎紅了,所以她比一眾網紅臉更有收益——但如果沒紅呢?是否比一眾網紅臉混得好?
必須承認,這是未知數。
每個人選擇哪種審美路徑,不僅看她的偏好,一個更現實的制約,是她的「變現途徑」。
美貌是一種資源,資源就涉及變現,雖然這個詞很刺耳
不同於明星網紅,普通人面臨的情況更多是:
如果整的太厲害很明顯,往往會面臨較重的社交壓力。
《我的ID是江南美人》,說的就是這回事
不同於明星,普通人的美貌變現率低,高風險往往較少帶來高回報。如果要經常回爐,還會影響正常生活。
不拿整容失敗的說事,整容成功和事業成功,往往也並不畫等號
雖然說有類人天生「適合整容」(如果這系列受歡迎,我會詳細講),但也不可否認,這類人的比例並不太高。
AB箍牙變成了AB,每年箍牙那麼多,整容那麼多,還是就一個AB
即使你立志整容後跟過去一刀兩斷,現有的整容技術也基本不允許逆天改命——
很多人抱著一腔熱血去整容,結果卻往往是越研究越心涼。
簡單例子,臉型,很多人以為,自己接受整套臉型手術,臉型能從美顏前變成美顏後:
大概這種感覺
但事實上,即使是我故意選效果好的(往往綜合使用了N種手術加障眼法),效果也往往只是這種程度。
只使用圖片不推薦醫院,after低頭會影響效果
從「一看就很大很方的臉」變成「整體臉型還可以,嚴格說有點方和大」——這是比較現實的期待程度。
另外,削骨多少受神經線制約:
削骨要在神經線外側削,到神經線就會影響表情了
就像之前出現過的這兩個妹子,before狀態下巴都長,但應該是因為神經線位置不同,after狀態差很多:
下巴縮短比較多的妹子整體效果更好
每個人神經線位置不同,能削多少不一樣。削了之後臉型搭配也不一樣,臉上皮肉也不一樣——「她可以我也可以」很多時候都是幻覺,而非現實。
一個很殘酷扎心,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事實:
對於很多人來說,變美=開美顏濾鏡,只需要手指些微上劃,臉小了眼睛大了妝有了顏值上去了,變美so easy。
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拉平輪廓差異,但這對真人和高清照影響都很大
但實打實的說,美顏濾鏡對應的,不僅是N年的身材皮膚基本功……
而且往往零零總總十幾個手術,包括但不限於:開雙眼皮、開眼角、提肌、隆鼻、縮鼻骨、縮鼻翼、縮鼻頭、填法令紋、填淚溝、削腮、尖下巴、縮顴骨、填太陽穴、填蘋果肌……
而美顏的有些程度,連整容都整不出來,更不用說化妝。
雖然韓安冉前後鼻子差異巨大,但這是很多次手術的效果
雖然技術一直在進步,但就現階段來說,局部缺陷「逆天改命」依然是不現實的,還往往會帶來負面效果。
那麼多肉條眼,除了醫生技術問題外,硬要搞個自己眼眶和眼皮皮肉條件不允許的寬雙眼皮,也是重要因素。
景甜的悲傷蛙階段,真的不想回首
藉助整容技術,劉雯的眼睛也不可能變成藍潔瑛,這是當下的技術硬體決定的,不以我們的主觀喜好轉移。
兩者的眼眶、眼皮、眼珠、輪廓等都不一樣
但一個問題是,劉雯就是劉雯,為什麼一定要追求像藍潔瑛才是美?
劉雯的整體美美在颯爽親和,她的眼妝會調整比例,但不會強行通過假睫毛雙眼皮貼局部「逆天改命」。
這是我欣賞的思路和程度
在過去的一年中,簡妮我更多討論「點」而非「面」,更多說「術」而非「道」。
但就最近的經驗,新來的讀者很多並沒有get到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整體性」,而這一根本思路的缺失,容易導致在大大小小決策上繞彎路。
對這期提到的「整體性」稍有概念後,下期我們就可以更詳細更具體地探討整容手術的「長」與「短」——
抱歉上周發燒推遲了推送。老規矩,1000在看寫,1500下周寫,交由大家決定啦~
素人改造第一發 / 素人改造真的能馬上變美?
識別整容臉 / 整容上癮 / 整容成功和失敗的思路差
網紅臉審美跑偏 / 網紅臉是時代審美嗎
點我得「智慧100%」加成,開啟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