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濟南,一晃三十年了。對靈巖寺,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充滿感情,反映了我從青年到中年的心理歷程。
第一次到靈巖寺,是在1994年春天,我到濟南的第七個年頭,我和大學同學一行四人到靈巖寺春遊。那時候我們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足踏春光,意氣風發。不過彼時春遊決不是一件易事。雖然靈巖寺離濟南區區五十公裡,可是沒有私家車,只能坐長途客車到附近的104國道,然後步行進山,要走一個多小時。我印象最深的是路邊的樹葉新發出來,黃綠黃綠的,特別嬌嫩;我借了一臺尼康的FM2相機,帶了一隻70-200的鏡頭,非常重,一路走一路拍,走到半路已是汗流浹背。當時路邊有牽著馬的農民,問要不要騎馬,20塊錢一位。我們就要了四匹馬,每位20元。沒想到走了50米,農民就問要不要繼續走,20塊錢只走50步。要知道當時工資只有一兩百塊,20塊錢絕非小事。我們明知被宰,卻有口難言,無處說理。那個年代宰客就是旅遊的代名詞。那時候的靈巖寺,就是一個普通的旅遊景點,破不溜丟;二十年過去,騎馬宰客的不見了,靈巖寺成了一處幽靜的香火勝地,成了釋徒心目中的古剎名寺。只是當時同去的三位同學中,有一位已在十多年前病故,當年為她拍下的如花的照片,已經成了永恆的記憶,訴說著人生無常。
之後春秋之季,多次到靈巖寺,但始終沒有很深的印象。直到2008年,我陪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時任秘書長弗朗加利先生到靈巖寺,走進千佛殿,第一次見到了四十尊宋明彩塑羅漢,我驚呆了。這哪裡是雕塑,分明是血肉之軀,羅漢的神態各異,卻是活靈活現,有些泥塑上的血管都似乎可見。他們的衣著各不相同,衣服上的色彩格外迷人。弗朗加利先生見多識廣,可是見到這些泥塑也是看得如痴如醉,挪不動腿。他眉目含笑,連連點頭。我問:「秘書長先生看到什麼有趣的了?」他說:「他是不是問,『我的表呢?』」先生之風趣,來自泥塑之生動,梁啓超先生「海內第一名塑」絕非誇大之詞。我當時就有拍攝這些羅漢的想法,想把這種少見之美,分享給世人。原因其一,能來到山東濟南看這些雕塑的人畢竟有限,其二是就算來了,由於要保護這些雕塑,千佛殿周圍沒有電線,殿裡沒有燈光,殿內正午時分光線都十分昏暗,很多雕像在陰影中,根本看不清楚。而我深知,這些塑像,對研究佛教,中國雕塑,宋明服飾,色彩與顏料的運用都大有幫助,所以理應有更多的人了解感受這些雪藏與大殿深處的千年瑰寶的獨有魅力。
感謝靈巖寺管理處的大力相助,使我這一想法得以實現。雖然只有短短數小時的拍攝時間,拍攝難度非常大——不能布光,塑像外有一米多高的圍欄,圍欄離塑像只有二三十釐米的距離,無法使用腳架,不過我還是成功地拍完了這一組塑像。拍攝水平有限,很多照片拍攝得效果差強人意,不過靈巖彩塑的魂基本上還在。當時條件所限,無法使用色彩校正卡,但我靠兩隻只有300瓦的愛玲瓏的燈,加上一隻庫克100/F2.5DFP的鏡頭,基本上準確地還原了這些彩塑的色彩。
一起欣賞一下這些泥塑的魅力吧!
菩提達摩尊者(一葦渡江)攝影/六月
摩柯迦葉尊者(拈花微笑)攝影/六月
多聞阿難陀尊者(多聞第一)攝影/六月
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攝影/六月
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攝影/六月
羅睺羅尊者(密行第一)攝影/六月
迦延尊者(議論第一)攝影/六月
阿菟樓陀尊者(天眼第一)攝影/六月
解空須菩提尊者(解空第一)攝影/六月
律藏會上優婆離尊者(持戒第一)攝影/六月
迦留陀夷尊者(宮廷老師)攝影/六月
摩訶俱絺尊者(答問第一)攝影/六月
摩訶劫賓那尊者(眾僧第一)攝影/六月
雲山牧牛難尊者(聲音美妙)攝影/六月
孫陀羅難陀尊者(調和諸根第一)攝影/六月
牛嘶比丘尊者(受供第一)攝影/六月
無貧如音阿那尊者 攝影/六月
須跋陀羅尊者(最後一位弟子)攝影/六月
賓頭盧婆羅多羅尊者(長眉羅漢)攝影/六月
摩訶羅比丘尊者(童蒙喜愛)攝影/六月
摩訶羅比丘尊者(鐵鑄羅漢)攝影/六月
靈山會上波陀夷尊者(以花獻佛)攝影/六月
定鼎玉林國師(降龍羅漢)攝影/六月
雙桂堂神通破山禪師(小釋迦)攝影/六月
天童密雲圓悟禪師(弟子遍天下)攝影/六月
天貝高峰妙禪師(石室隱修)攝影/六月
廬山蓮社慧遠大師(淨土宗初祖)攝影/六月
天台醉菩提顛和尚(活佛濟公)攝影/六月
天台演教智者大師(天台宗創始者)攝影/六月
宋仁欽和尚(靈巖寺住持)攝影/六月
忍辱無顛伏虎禪師(馴服虎豹)攝影/六月
靈巖開山法定老和尚(重建靈巖寺)攝影/六月
朗公老和尚(頑石點頭)攝影/六月
太湖慧可神光尊者(斷臂求法) 攝影/六月
摩訶鳩摩羅什尊者(譯經大家) 攝影/六月
東土摩訶菩提尊者(說一不二) 攝影/六月
精進比丘鬼逼闡釋(說一不二) 攝影/六月
降龍菩提無閡禪師(降龍羅漢) 攝影/六月
降伏外道均菩提沙彌和尚(7歲出家) 攝影/六月
神力移山金剛比丘尊者 攝影/六月
衲子密行之神尊者(密行寂忍)攝影/六月 圖片版權所有,未經旅遊世界雜誌授權,謝絕轉載。
六月,本名劉建波,博士、編審,《旅遊世界》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山東省旅遊攝影協會會長,「中國旅遊攝影網」CEO,資深媒體人,職業攝影師,文化創意人。 1968年,山東乳山人。先後師從著名學者鄭訓佐先生、余光中先生、譚好哲先生從事中西方文化的學習與研究。曾榮獲首屆山東省新聞出版年度人物獎、華東地區新聞出版優秀人物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