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隨著各大音樂平臺共享版權,飽受樂迷喜愛的張惠妹終於可以在主流播放器實現所有歌曲共享收聽!
不管是當下,還是過去的阿妹。聽到她的歌,你是否也會熱淚盈眶?
01
在聽歌的時候,我總是喜歡順著時間線去聽一個歌手,完整地透過他們的專輯和音樂乃至現場,去做出一些主觀的劃分來理解他們的音樂。比如,我也把張惠妹的演唱生涯,大致做一個拆分,概括為兩個階段。一是出道之初的大情歌時期,高度迎合著主流市場的視聽品味。從首張專輯《姐妹》開始,到加盟百代唱片發行的第14張專輯《STAR》結束,數百首歌曲裡,誕生了張惠妹許多最備受矚目的經典情歌,也不乏許多膾炙人口的口水歌金曲。
那時的阿妹,又唱又跳時,快歌全然散發著少女最青春洋溢的活力與朝氣;煽情動人時,慢歌又有著能夠催人淚下的戲劇性魔力。於是,前一秒可能你還沉浸在她「Bad Boy」裡的輕吐槽,後一秒可能又淪陷在她唱「記得」時的回憶漩渦裡。
二是化身阿密特的轉型時期,追求音樂的高度和深度,在極致性上重塑了嶄新的張惠妹新風格。彼時的阿妹,改名原住民本名「阿密特」,並推出了一張極具跨時代的專輯——《阿密特意識專輯》。
作為張惠妹的第十五張個人專輯,在當年的臺灣金曲獎成功入圍十項大獎,並勇奪了其中六項,備受業界好評。在「一屆中得獎最多的記錄」,至今仍由張惠妹和五月天共同保持。
一個歌手如果想要在樂壇要立足之地,要麼一直保持一種既定風格成為行業標杆,要麼不斷突破、不斷改變成為王者。張惠妹毫不猶豫地走了後面這條路。雖然在之後的專輯裡仍然保留著自己最見長的妹式情歌,但收穫了金曲獎的肯定,也讓她更加大膽地開始了自己音樂版圖的開拓,音樂類型逐步多元化。演唱會大膽用「阿密特」命名單元,上音樂綜藝時創造性地改編經典歌曲,在演唱會老歌新唱……在浮躁的樂壇,創新和改變是很難得的。走既定風格,在保持唱功的基礎上啃老本,除了會有容易過氣的焦慮,大多數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而轉變,則註定著是爭議與風險並存的,可能會飽受好評,但也會很容易地清洗掉一批受眾,促使他們因不接受而脫粉。從張惠妹到阿密特,阿妹開啟了自己音樂生涯的華麗新紀元。
做「阿密特」,一做就是八年,所向披靡,不再有人質疑阿妹的唱功,也遠遠拉開了和同期出道歌手的距離。但很慶幸,這樣的「阿密特」,張惠妹最終依然選擇了捨棄和再次重塑。於是,有了第三個階段:歸來。《偷故事的人》,恰讓我們看到了張惠妹的歸來:一個不再局限於唱主流情歌的歌手,一個不再聲嘶力竭飆高音的唱將。她開始變得安靜。她緩慢打開了心房。她逐漸有了更多獨立意識的覺醒,情歌中多了很多個性,並開始通過淺唱低吟式的走心完成傾訴。如果說當年的張惠妹是唱給大眾流行和樂壇審美,那麼現在的她就是唱給自己。她緩慢撥開音樂的神秘面紗,踱步到了音樂的第三個階段:面對內心,完成自我傾訴。不唱給世界,唱給自己。
02
2017年5月21日,是我喜歡張惠妹的第六年,但卻是第一次去現場。19點開場的演唱會,22點結束。
滿滿的三個小時,超過三十首歌,既有「開門見山」「血腥愛情故事」這樣的阿密特式歌曲,又不差「如果你也聽說」「我恨我愛你」這類的抒情慢歌。
不同風格的歌曲,不同類型的音樂元素,全然是一個人不同時期的作品。這些,你可以視而不見,但又不得不肯定這仿佛讓人看到了張惠妹身上全面爆發的音樂能量。所有人都站起來一起大合唱。所有人都為之瘋狂和流淚。「烏託邦」本是一個「空想的國度」,但這樣一個偌大的烏託邦盛世,卻因為音樂一點點被張惠妹填滿。哪怕是路人,一場張惠妹的演唱會也能讓你瘋魔和吶喊。
而最值得稱道地,則是隨後的金曲串燒。18張專輯,一張專輯一首歌,大屏幕的影像是專輯和歌曲名目,盡數盤點著張惠妹的部分代表作。而現場的高歌,從15年到99年。時光不能倒回,但經由歌聲的追溯,記錄下了無數歌迷的聽歌回憶。
03
當我們說到華語天壇的天后,自是不可以避開張惠妹的。三屆金曲歌后,華語樂壇的最強音。出道21年,無論原唱還是翻唱改編,她唱過了樂壇半數的情歌。大街小巷所流行的曾經裡,必定有那麼一首張惠妹。它可以是「聽海」,可以是「火」,也可以是「我最親愛的」。
1996年,受張雨生提拔,在豐華唱片的阿妹發行了人生第一張專輯《姐妹》。
儘管當時風格沒定性,但「好歌+好製作+好聲音」,推動了銷量上取得的好成績。像一個三好學生一般,張惠妹就這樣橫空出世,便毅然拿下了超過一百零八萬張的銷量。不但創造了當年臺灣本地歌手的銷售記錄,也成功實現一炮而紅。
次年由張雨生打造的二專《Bad Boy》,累計一百三十五萬的銷量,再度打破了97年臺灣女歌手的銷售紀錄。到1998年,也是張惠妹出道第三年,她獲得了美國Billboard亞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 ,也成為第一個被CNN專訪並登上時代亞洲版雜誌封面的臺灣藝人。
這樣的成績,絕對是所有人都羨慕的。而張惠妹的紅,既具備了天時地利,又因為樂壇的稀缺性,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她的不容複製性。人人都試圖複製張惠妹的神話,但張惠妹的出現恰好證明了神話的百年難遇。
之後,更是藉由一首首歌曲在華語樂壇收穫了許多人的喜愛:「站在高崗上」火遍了大江南北。歌無外乎心境,倒也寄託著歌手的情愫。
而成為阿密特之後,則是大多數印象更深刻的,張惠妹多了更多有爆發性和穿透力的作品。在「夢想的聲音」上,更是挑戰了「青藏高原」這樣的高難度曲目。從演唱會造型到她唱歌的力度,越來越多淋漓盡致的呈現形式。
04
在去年12月,一張《偷故事的人》橫空出世,這張繼《阿密特2》之後讓大眾翹首以盼三個年頭的新專輯,又一次吊盡人胃口。
10首新歌,同名主打「偷故事的人」詞曲皆出自金曲歌后艾怡良,而情歌主打「連名帶姓」則是和周杰倫的再度聯袂。
好聽的旋律,磁性的嗓音,盡顯阿妹好聽的中低音音區優勢。不光有林俊傑和Hush助陣的「身後」,有和艾怡良、徐佳瑩合作的「傲嬌」,製作團隊更是集結了蛋堡、葛大為、元若藍和小寒等優質唱作人,不可不說是強強聯手。
作為至今仍然馳騁華語樂壇的天后級唱將,阿妹的凱旋,讓所有人看到了這次暌違三年的華麗蛻變。
時間就像個舊小偷,兜兜轉轉的,都是熱愛生活的人。張惠妹亦是如此。從當年豐華時期懵懂的阿妹,到後來意氣風發的阿密特,再到如今又一個新的自己,她一直都在音樂道路上成長。偷來的故事,成了她的歌。她的歌,又輾轉成為我們的故事。故事每天都上演,而歌也一直在唱。
聽歌的人來來去去,唱歌的人走走停停。當我們以為要失去那些最美最好的聲音時,總有些永遠不會離開。那個偷走我過往故事的人,把嶄新的故事帶給了我。而那個遲到的人,如今又回來了。讓我們一起用心聆聽,屬於張惠妹的,我們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