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了一隻睡不好的果蠅,它白天睡覺,晚上亂叫。
嗯。。。晚上不睡,白天不起,很叛逆嘛!抓過來看看!
誒?等等,不對啊,不熬夜的科學家怎麼能發現熬夜的果蠅呢?
人自然比果蠅進化了不少,卻依舊在上演著同樣的戲碼,同時參演的還有床,就像偶像愛情片的男女主,時常得而不愛,愛而不得,苦情狗血情緒化。
尤其是剛收假的這幾天,到各大高校轉一轉,就會看到,在假期症候群的猛烈攻勢下,廣大學生黨們的眼皮陣地紛紛失守,常昏昏沉沉,想倒頭就睡,最後乾脆一睡不起。
或許你以為他們很累?不!可能是因為白天休息好了,到了晚上,他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做什麼事情都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吃雞王者英雄聯盟,電競高手紛紛湧現;作業論文創新創業,學霸個個挑燈夜戰;知乎微博嗶哩嗶哩,世界之大盡收眼底。這感覺,仿佛空虛的日子又變得充實,迷茫的人生又有了意義,很踏實,很努力,很有希望!
於是心滿意足去睡覺,結果早上鬧鐘響起。。。
不用想,絕對是熟悉的一聲awsl。。。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圈,我要閉上眼睛假裝看不到光明,這樣就不用去上課了
晝伏夜出,妥妥的夜貓子。
Winnie和她的小朋友們的現實生活,太真實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人若是看到這一幕,一定會目瞪口呆。在擁有電燈之後,人們對一天的時間劃分變得越來越模糊,生產活動在晚上也能進行。
於是在一個又一個「多夢」的夜之後,一批批油膩少男禿頭少女嘴上說著還年輕,卻偷偷開始加入火鍋涮大棗,啤酒泡枸杞的養生隊伍,成為了保溫杯的主體用戶——這夜,真的還熬得住嗎?
熬的夜是「多夢」的夜絕對不是信口開河,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研究表明人類每晚深度睡眠時間約為兩小時,集中分布在凌晨2-3點左右的睡眠周期中,這段時間的睡眠幾乎無夢。而若在凌晨3點之後入睡,則會導致深度睡眠時間不足,常伴有心跳加快、呼吸不穩、多夢等症狀。
(8小時睡眠周期圖)
關於什麼才算熬夜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而早睡早起父母派和晚睡不起子女派的矛盾卻愈演愈烈。比如某些養生節目專家秉持「早睡因為要排肝毒,排腎毒」的理念,而前段時間廣為人知的一篇公眾號文章卻認為,只要有規律,時間充足就不算熬夜,睡眠時間因人而異等。
再回到那隻不睡覺的果蠅,它的不尋常幫助科學家們揭示了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生物的晝夜節律受基因控制,因而它帶來了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簡單來說,這一發現揭示了違背節律的危害。人體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由細胞控制的精密儀器,細胞的晝夜節律控制著人的晝夜節律,而一旦人體違背這種晝夜節律,則必然會導致各類疾病的產生。這樣一來,男耕女織時代的作息方式似乎又佔了一點上風。
但無論如何,熬夜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危害是被公認的,保證充足的睡眠或早睡早起卻很少被質疑有不妥之處,這似乎是一種風險更小的選擇。以下是BBC Idea給出的5個你該有更充足睡眠時間的理由:
(同樣,視聽為主,字幕為輔)
熬夜不好,早睡早起好,道理簡單,耳朵都快被磨破了,可依舊有大量的人們選擇熬夜。老實講我們並不知道若是古代人獲得了電燈他們會不會也每夜種田織衣——有時候就是生產力所迫,沒有辦法,事情太多,時間太少。這樣的選擇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縮影,為了當下的健康和為了將來的奮鬥不知怎麼就站在了對立面上,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現實往往是他們一邊或抱怨或抵制「996」,一邊為了擺脫這種生活而拼命工作爭取升職加薪,形成了如此怪異的一個循環。
當然如何生活是個人的選擇這無可厚非,但值得憂慮的是,很多人並非因為工作、考試、論文而非熬夜不可。他們熬夜,只是因為白天太昏昏碌碌,睡前又心有不甘,於是為了安慰自己,假裝很努力,想要用晚上的幾個小時填補內心的空虛,結果自然是自我欺騙,睡不好醒不了,健康和事業雙輸。又或者控制不住自己,拖延症作妖,再玩一會兒不知不覺就成了通宵。
確實也奇怪,我們有做各種事的時間,而在缺乏睡覺時間上卻出奇的一致,時間都去哪了呢?恐怕只有自己回顧規劃一下才知道了。我們熬的夜,燃燒的生命,是否真的值得呢?
寫完這篇時間也不早了,這夜Leo是熬不住了(Winnie還能繼續廢寢忘食,太強了),衷心祝願各位今夜:
Good night,sleep tight,wake up bright!
(怎麼有點立flag的意思,點擊回顧極簡村®《長安十二時辰》第八軍團的flag迎風飄揚|你年初的立下那些的flags 都咋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