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2020-12-16 騰訊網

青年有擔當,鄉村振興才有希望。只有更多勇擔當、有作為的年輕人到村裡去,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

眼下,惠州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一批返鄉下鄉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創業者大量湧現。這些年輕人有的用無人機為農田噴藥,有的用茶葉撬動鄉村旅遊產業,他們為農村帶去了新知識、新思想,源源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林志成:用茶葉撬動鄉村遊

點開林志成的朋友圈,發布於6月29日的一條動態消息,用9張照片勾勒出令人神往的田園生活:晨光熹微,青山巍巍,一群人戴著草帽在茶田間採茶,之後又親自泡茶、品茶……配文寫道:這是「企業黨建活動」。

這個宛若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名叫「東道羽茶裡王國」,是惠州市首批農業公園,就隱匿在離惠州市區不遠的龍豐街道共聯村。這裡是集茶葉種植、精深加工、休閒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休閒綜合體。林志成是企業的行政總監。

近段時間,林志成每天扎在這片山林裡,接待遊客前來採茶葉、學茶藝,籌備父親節、端午節等相應活動。如果不是11年前的機緣巧合,城裡長大的「80後」林志成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回到鄉村與農業打交道。而像林志成這樣的返鄉下鄉創業青年,已經成為共聯村走綠色發展之路、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

把鐵觀音引入惠州打造千畝生態茶園

從惠城區政府向西北方向出發,驅車穿過剛完成拓寬改造的新聯路,行駛10餘分鐘,便來到一座茶園。這個茶園位於高榜山腳下的共聯村,宛如隱匿在繁華都市裡的「世外桃源」。

走進東道羽茶裡王國,茶葉梯田坡坡相偎,鮮紅的荔枝掛滿枝頭,淡淡清香瀰漫在空氣中,彩蝶在野花間翩翩起舞。從山頂望向東邊,還能清楚地看到高榜山上的掛榜閣。初來乍到的人不免都會驚嘆一番。

茶園如今的景象,是經歷了十餘年的打造才得以完善的。林志成望著眼前的景象,想起2009年第一次來這裡的情景,不免有些感慨。「那時候山裡連進來的路都沒有,只能從村裡翻一個山頭爬進來。」

原本,林志成和幾個朋友只是打算租片地,「種種菜養養雞」,用來個人消遣娛樂。朋友中有個福建安溪人,發現這片山地土質富含巖石礦物質,比安溪更適合鐵觀音的生長。他們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下了首批十來畝鐵觀音。

鐵觀音一般生長在海拔300米—1000米之間,共聯村的山地海拔只有百餘米,再加上粵閩兩地氣候條件的差異,茶葉能不能長得好很難說。林志成沒想到的是,「第一批茶出來之後,品質還不錯。」

「當時,惠州做鐵觀音這類烏龍茶的不多,而且這片山地原始、乾淨。」林志成一伙人看到了市場機遇,陸續把周邊的林地租下來,計劃大面積種植生態茶。共聯村委委員黃東生也想要抓住這個項目,「既綠色環保又能帶動村裡產業發展」。

就這樣,鐵觀音從發源地福建安溪被引入到千裡之外的惠州。林志成一點點開拓梯田,種植傳統安溪鐵觀音茶苗,並且堅持使用人工除草,不使用農藥化肥。為了防蟲害,他在茶林裡豎起了黃色的粘蟲板,並在周圍種植杉木。

因為烏龍茶傳統製作工藝嚴格,林志成還將安溪當地的制茶師傅請來惠州,帶來了最純正的加工工藝。

發展至今,東道羽茶裡王國園區面積達到1200畝,其中茶葉種植面積約600畝,平均年採收鮮茶86噸,加工成茶葉17噸。

建設鄉村休閒綜合體帶動村民致富

蔡子東是惠城共聯村黃洞村小組的村民,過去他和妻子一直在家種菜,在附近的農貿市場零售。2015年,他聽村裡宣傳可以承包茶園種植茶葉,便包下了十幾畝茶田。

自此,夫妻倆便放棄了種菜,一心投入種茶。茶苗由茶園免費提供,他們負責種植打理,定期鋤草、澆水,採茶季的時候茶園會回收茶青。一年最多可以收成五季,春茶、夏茶、夏暑茶、秋茶、冬茶。「採茶季賣茶青可以賺六七千元,現在每年平均收入兩三萬元。」

雖然蔡子東現在種起茶來得心應手,但他曾經完全是個「門外漢」。「什麼是鐵觀音?如何通過葉冠、葉狀來辨別不同茶葉品種?茶葉應該種在什麼位置?什麼時候採摘最合適?平時如何澆水、鋤草、防蟲?」這些基本的茶葉種植知識,全靠茶園安排專業的師傅進行培訓。

林志成說,為了帶動周邊村民共同發展,他們開闢了種植區專門給村民承包種植。採茶季也會提供臨時採茶崗位,幫助村民實現增收。「目前,共聯村共10多戶村民承包了茶園種植,總面積有三四十畝。」

產業興,百業興。為了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東道羽茶裡王國逐步升級蝶變,重新整合資源,打造特色旅遊休閒產業。

2018年,東道羽茶裡王國投入8000萬元,依託對生態農業、教育、農旅、餐飲、民宿的全面布局,成功申報市級農業公園,成為惠州市首批農業公園之一。「去年一整年,我們都在進行農業公園建設。」林志成說,他們通過不斷完善軟硬體設施,努力將園區打造成為集茶葉種植、精深加工、休閒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休閒綜合體。

「這裡上周還舉行了一場戶外婚禮。」林志成興奮地指著園區的一片草地說。園區升級後,不僅有這樣的戶外綜合休閒大草地,還增加了茶學空間、農旅觀光茶田、茶主題餐廳、茶葉種植及加工工廠、茶科普長廊等休閒觀光場地。

「我們不滿足於做傳統的茶葉種植園,我們要把這裡打造成惠州旅遊的名片。」林志成計劃將鐵觀音茶做成惠州的手信,為茶園申報創建為3A景區,通過產業升級,挖掘、弘揚茶文化,發展鄉村旅遊。「這樣也可以提高共聯村的知名度,帶動農民增收。」

鄧佩銘:新農民是一個很酷的職業

自駕車去過三趟新疆一趟西藏,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他最終回歸故鄉。他迷戀越野車、摩託艇、卡丁車,卻仍覺得踩在家鄉的農田上最踏實。他的無人機帶他看遍了數不清的山林湖海,而他覺得最愜意的還是自家的一方天地。

他在生意最成功的時候決定回鄉,在博羅縣長寧鎮新村村承包了約160畝土地,建起了初具規模的農莊,種植的稻蔬瓜果,生機勃勃。未來,他想要把農莊打造成一個集現代農業種植、生態化養殖、休閒採摘、綠色餐飲、親子農家體驗、房車營地於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基地。

他用無人機給農田噴藥,希望新型農民是一個「很酷」的職業。他還希望吸引年輕人回歸鄉村的同時,給他們提供體面而可持續的工作和收入。他想吃自己種出來的飯菜,他想生活在自己親手打造的鄉村樂園中。

他叫鄧佩銘,今年31歲,很多人叫他「四眼仔」。

用無人機為農田噴藥

端午時節,最是農忙。再過一旬,博羅縣長寧鎮新村村今年的第一季稻子就要收割了。與此同時,下一季待栽稻苗的培育,也已開始著手準備。

「這是我們種來自己吃的稻子。」鄧佩銘走在自家的田埂上,雙手攤開撥弄著兩旁粒大飽滿的稻穗,迎接又一次的豐收。豐收的功勞,除了品種優良、精心照料之外,也離不開近年來大展身手的「黑科技」——無人機植保。

一臺專業的農業植保機配備發電機、電腦等硬體花費將近20萬元。起初父親對此很不理解,鄧佩銘卻自信滿滿。因為有多年的無人機「飛手」經驗,鄧佩銘先從自家稻田試驗,很快上手。無人機全程自動作業,利用螺旋槳旋轉的風力,將農藥精準、均勻地噴灑在每一株稻子上,僅用一個小時,就完成了三個人兩天的工作量,而用藥量卻只有人工噴藥的五分之一。

無人機噴灑農藥相較人工噴灑來說,不僅效率高、藥效好、成本低,更為關鍵的是「解放了人也保護了人」。從鄧佩銘的父親到當地村民,從自家農田到周邊各村,肉眼可見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和各類作物產量的提高,讓鄧佩銘的無人機成了明星,「粉絲」越來越多。

身為博羅縣三模科技協會副會長的鄧佩銘,組織協會裡的其他成員,成立了一個無人機植保團隊,以成本價全力推廣這一項助農科技。目前,該團隊的無人機已經飛到了清遠市和河源市的農田上空。「誰說一提起農民就必須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鄧佩銘推了推眼鏡說:「我們的農民操控著國產的各類農耕現代機器,『酷炫』地勞作,輕輕鬆鬆地為我們提供糧食和蔬菜。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把買房的錢用於建設農莊

重新回到小時候「沒什麼好感」的村子,是鄧佩銘近兩年才有的想法。鄧佩銘帶著記者走在博羅縣長寧鎮新村村的街頭巷尾,與過往的親戚朋友親切地噓寒問暖,不停地介紹村裡的情況,言語間滿是欣喜和自豪。

鄧佩銘六歲的時候,父親帶著他離開村子來到長寧鎮上,經營一家手工榨油坊。鄧佩銘坦言:「我小時候的村子,比現在差遠了,生活上用水用電都不方便,環境也是髒亂差,留下來不過就是養幾隻雞鴨、種幾畝田,感覺一輩子到頭了。」

很長一段時間,鄧佩銘幾乎沒有再回過老家。高中輟學後,他學得技藝回到長寧鎮,用借來的5萬元,20歲出頭的鄧佩銘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四眼仔汽車美容。鄧佩銘記得有次與父親一起從鎮上回村,他指著自家已經荒蕪的田地對父親說:「我試這一次,生意做不成,我就回來種田。」後來,鄧佩銘的汽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沒想到現在生意做成了,我還是回來種地了。」鄧佩銘笑言。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力推進,讓鄧佩銘的家鄉煥然一新。種田,這一當初給自己留的後路,如今成了他未來的坦途、正道。

鄧佩銘計劃把農莊打造成一個集現代農業種植、生態化養殖、休閒採摘、綠色餐飲、親子農家體驗、房車營地於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基地,通過推出優質旅遊項目,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為當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增收。

「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過程,也必然是鄉村旅遊大發展的過程。」31歲的鄧佩銘對未來很有信心,他把原本打算用來在城市買房的錢,投入到村裡新房和農莊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期待在田間實現夢想。

從離開到回歸,鄉愁是鄧佩銘不變的指路牌,也是他選擇成為新農民的緣由。

南方日報記者 於蕾 通訊員 韓慶鵬

相關焦點

  • 山丹:小車間「大扶貧」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曹芝玲是大馬營鎮中河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無固定收入來源成為這個家庭的「絆腳石」,當地婦聯在了解這一情況後,主動找到她並經過協調各方資源,在位於山丹縣沃谷創業園的海蘭達扶貧車間旁邊,幫她辦起了全市首家建在「扶貧車間」的「巾幗建功積分超市」。像曹芝玲這樣的貧困戶借著「扶貧車間」的東風走上脫貧致富路子的人還有很多。
  • 電商直播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威海環翠區溫泉鎮的蘋果「紅」了
    當前,電商、線上直播等新業態的出現不僅刺激了市場經濟,也激活了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一池春水」,農產品售賣不再局限於傳統法則,而是不斷在時代發展中迸發出新火花。 閃電新聞記者 譚蓓 威海報導
  • ...解決問題有「五級聯動」開化創新模式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
    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開化縣著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通過探索農村基層治理創新模式,激活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努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 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
    (新春見聞)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中新社甘孜1月14日電 題: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作者 王鵬近年來,為傳承民族手工藝,帶動婦女在家門口靈活就業,當地紛紛成立「指尖藏花」民間藏繡專業合作社,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臨近鼠年春節,深山中的二郎村籠罩在暖陽裡。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還未回來,村裡以老人和婦女居多。合作社前的院壩裡,不少繡娘正在繡花。繡上個把小時,頸椎酸疼,她們起身跳起古樸的鍋莊舞。
  • 基層之治「蒼南經驗」:「三驅並進」激活發展一池春水
    風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景。 李典 攝  蒼南縣在發展經濟之餘,一度面臨人口流動大、社會治理難的窘境。這亦是溫州諸多縣城面臨的問題。此局如何參透?這座浙南小城給出的答案是:著眼鄉村、城郊社區、新型城鎮社區各自痛點,「三驅並進」提升服務能力,激活社會發展的一池春水。
  • 同安汀溪鎮推出鄉村振興動線 激活發展新動能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同安汀溪鎮最近推出「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推動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汀溪鎮黨委書記林虹介紹,汀溪古蹟有「五寶」:古瓷、古道、古民居、古渡口、古山寨;產業有五產:一棵樹、一朵花、一池溫泉、一間民宿、一條街。「汀溪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產業鑄根、文化鑄魂,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 基教典型經驗⑤淄博臨淄:破解「三大瓶頸」激活教師隊伍「一池春水」
    基教典型經驗⑤淄博臨淄:破解「三大瓶頸」激活教師隊伍「一池春水」 2020-12-13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助力鄉村振興!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深耕「責任田」!
    發展和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龍橋鎮人大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把服務企業聯繫群眾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激活產業發展「一池春水」,攪動強村富民「一方熱土」,貢獻了不可替代的「人大力量」。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訪山東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周其森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當前,國內發展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農民由於外出務工受阻,貧困務工家庭工資性收入減少。
  • 莘野村線上發包魚塘激活「一池春水」
    春節前後,姜金燦和其他村幹部一家一家跑,看望慰問水產養殖戶,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送去新春祝福。  當天氣溫比前幾天有所回升,但在空曠的蕩田裡,在滿眼都是一口接一口的池塘地帶,記者看到零星散落的積雪,風吹在臉上還有點冷。
  • 青島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激活「一池春水」
    青島充分發揮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指揮棒」作用,突出企業主體作用,激活技能人才成長內生動力,通過多元化評價手段,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推動企業科研成果創新、產品轉型升級,初步實現了職業資格評價向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轉軌」。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胡學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以「一公裡政務服務圈」為原則在村委會設置了政務服務專區,其中雲東海街道歐南村打造全區首個具有行政審批功能的自然村一級黨群服務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堅持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重點打造10個農旅文融合發展項目,不斷擦亮古村遊、富硒長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等品牌,激活鄉村美麗經濟;建成區鎮兩級醫聯體8個,覆蓋7個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全區建立城鄉一體的交通網絡
  • 一池春水 2020.16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偶然發現的一個CHAO好看的花樣,用這個TE別的粉色,織了這款小套衫~~~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為了更好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西專門成立自治區鄉村振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下設鄉村風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個指揮部,高位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全區農村經濟運行平穩,農村和諧穩定,民生事業持續改善,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新活力不斷增強。▲4月21日,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和裡村水滿田間,美不勝收。黎寒池 攝產業振興取得新成效一是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發展。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他說,鄉村振興必須政府主導,企業助力,農民參與。在鄉村振興中每一件事情離不開政府,離開政府是不行的,鄉村振興是一個社會工程,鄉村振興必須由政府主導,各方發揮好各自的作用。中視協農村電視委員會會長趙澤琨說,塔元莊同福集團村企結合後產生幾個裂變,一是激活了傳統村落和沉睡的資源。二是企業進入帶來了市場理念的巨大衝擊。三是激活了守著鄉村的傳統人和觀念。
  • 「專家視角」鄉村振興,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疫後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銜接溫鐵軍要高質量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僅需要對標「十六字」方針總要求,還應當著力做好兩個高質量銜接,即: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戰略下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
  • 點燃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加強和改進新發展階段的「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和工作成效,點燃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激活助推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